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東周墓在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地理雜志圖片多少一張 2025-04-06 02:42:56

東周墓在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4-05 15:34:25

㈠ 江西靖安李洲坳東周墓葬文物簡介

李洲坳東周墓葬位於江西省靖安縣水口鄉李家村茅屋組李洲坳山東坡,是一座大型土坑豎穴墓葬。封土原高約12米,底部直徑30-35米,佔地面積達1100平方米。墓穴在封土的正中下方,呈長方形,南北長14.5米,東西寬11.3-11.7米,深約4米。墓穴四壁陡直,表面抹有青膏泥保護。東壁南端挖建一斜坡墓道,與東壁垂直,寬度3.2米,坡度25度。墓穴底部東南高,北部低,填埋時先墊青膏泥,放置棺木47具,下葬後用青膏泥覆蓋墓葬及棺木,之後用黃土覆蓋,形成緻密包裹層。墓穴內填土分4層,每層顏色不同,由北往南逐層夯築填起,深度達到墓葬開口後擴大封土。棺木主要為東西向分布,排列密集,多數保存完好。隨葬品放置在死者腳邊或竹笥中,最多19件,最少3件,組合有小型青銅工具、木質紡織工具、竹質工具和陶紡輪等。棺木中發現22具人類遺骸,均為女性,年齡15-25歲。墓葬出土各類文物650餘件,包括竹木器、漆器、玉器、青銅器、原始青瓷器、金器、金屬器以及紡織品。出土了大量人體骨骼標本。李洲坳墓葬是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埋葬棺木最多、結構奇特的墓葬。


(1)東周墓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江西靖安李洲坳東周墓葬位於江西靖安縣水口鄉水口村李家自然村,2006年12月30日發現,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於2007年1月6日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靖安縣博物館正式發掘。李洲坳東周墓葬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埋葬棺木最多的一坑多棺形墓葬。墓葬形制奇特,埋葬風格獨具特點,為全國僅見。出土的絲織品文物,是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數量最多的絲織品,其中的染色織錦服飾,是我國發現的最早服裝,可以改寫中國紡織織造歷史和文化史。

㈡ 洛陽中州路東周墓墓葬形制

在洛陽中州路的西工段,已經發掘的墓葬總數達到了260座。這些建築風格各異,其中大部分是豎穴墓,具體為256座,占總數的絕大部分。這237座豎穴墓以南北方向為主,大多數死者的頭部朝向北方,而剩餘的則為東西方向,頭向兩側分布。在這些墓葬中,有30座墓葬特別設有壁龕,通常位於墓坑的頭端坑壁,壁龕呈長方形,頂部略帶弧度,每個墓葬通常只有一個壁龕。


與豎穴墓不同,洞室墓則選擇將洞室開在墓道的東側或西側。在葬制上,墓葬的配置也顯示出多樣性,有的採用重槨單棺,有的是一槨一棺,還有少數墓葬僅有一棺,甚至有些墓沒有葬具。在豎穴墓中,215座墓葬的人架呈現屈肢狀態,30座則保持直肢,其餘11座的葬式不明。洞室墓全部採用屈肢葬的方式。


在墓坑的大小和隨葬品上,重槨單棺的墓葬通常坑體較大,且其中常包含銅器。相比之下,那些沒有葬具的墓葬,坑體較小,且沒有發現隨葬品。這些細節反映了古代洛陽中州路東周墓葬的豐富多樣和獨特的葬俗文化。




(2)東周墓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洛陽中州路東周墓為東周時代周人墓葬。位於橫貫河南省洛陽新舊市區的中州路一帶。年代約當公元前8世紀至前3世紀。1954年發現,隨後由蘇秉琦主持,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發掘。1959年出版有考古學專刊《洛陽中州路(西工段)》。根據這批墓葬的隨葬品提出的7期劃分,成為中原地區東周墓分期斷代的標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