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紅軍渡在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男人的衣袖圖片大全 2025-04-03 16:16:33
的書有哪些給圖片 2025-04-03 16:16:33
考拉卡通形象圖片 2025-04-03 16:01:29

紅軍渡在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4-02 16:58:06

㈠ 廣元有哪些景點

  • 1.劍門關風景區全景5A景區

    地址:廣元市劍閣縣劍門關鎮

  • 3.皇澤寺景區全景4A景區

    地址:廣元市利州區108國道與則天南路交匯處附近西

㈡ 遵義旅遊十大景點圖片大全(遵義旅遊十大景點排名)

1.赤水丹霞旅遊區AAAAA
貴州赤水丹霞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貴州省赤水市,地處四川盆地南緣,緊靠黔北大婁山北麓,揚子准地台西部。
2.遵義會議會址AAAA
遵義會議會址在遵義老城子尹路(原名琵琶橋)東側,原為黔軍25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人官邸,修建於30年代初。整個建築分主樓、跨院兩個部分。
3.佛光岩景區AAAA
佛光岩景區(原名五柱峰景區)位於貴州省赤水市元厚鎮,距城區44公里,東南距元厚紅軍渡8公里。世界自然遺產地。景區地處大婁山與北麓貴州高原向四川盆地急劇沉降地段。
4.赤水大瀑布AAAA
赤水大瀑布,位於貴州省赤水市南部風溪河上游,離城區三十餘公里,瀑布高七十六米,寬八十米,被專家學者譽為「神州又一瀑布奇觀」。
5.茅台中國酒文化城AAAA
國酒文化城茅台國酒文化城是中國茅台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經過三年艱苦努力而建成。國酒文化城佔地3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餘平方米,規模浩大,氣勢恢宏,建有漢、唐、宋、元、明、清及現代的七個館。
6.仁懷茅台酒鎮AAAA
「中國第一酒鎮」茅台鎮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是因為茅台鎮孕育出了國酒茅台酒、茅台前身賴茅酒等一大批深受全國消費者歡迎的白酒品牌,堪稱優質醬香型白酒的搖籃。
7.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園
遵義會議後,為了擺脫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紅軍四渡赤水,在運動戰中殲滅敵人,巧妙地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取得了紅軍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8.四渡赤水紀念館AAAA
四渡赤水紀念館四渡赤水是毛澤東軍事指導藝術中的得意之筆。四渡赤水紀念館位於紅軍一渡赤水河的渡口所在地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土城鎮。四渡赤水主戰場在習水,有第一、二、四渡在習水縣,紅軍在習水運動達62天,是中央紅軍長征中歷時最長的縣。
9.「天下第一壺」茶文化公園AAAA
2010年10月20日,在素有「中國名茶之鄉」美譽的貴州省湄潭縣湄江河畔,「天下第一壺」茶文化公園正式開園對外開放,榮獲「貴州十大魅力景區」稱號。
10.赤水竹海國家森林公園AAAA
赤水竹海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貴州省赤水市城東四十餘公里,赤桐公路旁側。該公園以浩瀚的「竹海」風光為主。公園內有楠竹十七萬畝,遍布群山峻嶺,登上公園「觀海樓」,
1、每當夏季遵義城區高溫時,廣大市民便會去野外尋找合適的避暑納涼地方,遵義避暑納涼的地方很多,下面我就簡要介紹一下遵義十大避暑景點。
2、首選遵義綏陽紅果樹溶洞景區、其次是遵義綏陽雙河溶洞景區、然後有桐梓堯龍山景區、桐梓黃蓮山景區、婁山關景區、大板水、金鼎山、仙源鎮、鳳凰山、天婁山。
1.茅台古鎮:茅台鎮位於遵義市區旁,是中國著名的酒鄉之一。你可以游覽茅台酒廠,了解茅台酒的製作過程,還可以在古鎮欣賞古建築、品嘗當地美食。
2.遵義會議紀念館:遵義會議紀念館是中國重要的革命紀念館之一,展示了中國共產黨歷史性會議的場景和相關文物,對了解中國革命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3.中華酒文化博物館:該博物館陳列了豐富的酒文化展品,介紹了中國各種酒的歷史、釀造技術和傳統習俗,是酒愛好者和文化愛好者的好去處。
推薦的地方:
1.赤水古城:赤水古城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古色古香的建築風貌,是遊客體驗紅色旅遊、古鎮風情和民族文化的好去處。
2.翠微山:翠微山位於遵義市區南部,是一座以道教為主題的山嶽型公園。這里有清幽秀美的自然風光,還有迷人的歷史傳說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3.青岩古鎮:青岩古鎮是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具有濃郁的苗族特色和豐富多彩的文化底蘊,是一處非常適合休閑、旅遊、觀光、購物和品嘗當地美食等活動的地方。
4.紅花崗革命烈士陵園:紅花崗革命烈士陵園是一個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在貴州省開展革命斗爭歷程、紀念革命先烈和教育後人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場所。這里有著雄偉壯觀的紀念碑、庄嚴肅穆的陵園和鮮艷鮮紅的黨旗,讓人感受到了歷史上那段沉痛而英勇的歲月。
希望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合適的去處,感受遵義獨特的風土人情和美麗風景。

㈢ 赤水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點

赤水地處雲貴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大斜坡地帶,海拔從1730米急劇沉降至221米,谷深坡陡,溝渠縱橫。經億萬年風化侵蝕,形成了1200多平方公里全國面積最大、發育最美麗壯觀、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最年輕的丹霞地貌。特殊的地理氣候,又成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侏羅紀殘遺種——「桫欏」的天然避難所,僅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就有4.7萬株(赤水境內其餘各處還有共計2萬余株),是全世界分布最集中的區域,被譽為我國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館。赤水水系極為發達,352條河溪遍布各處,加上數量眾多的高原湖泊,以及129萬畝浩瀚無垠的竹海(全國十大竹鄉第一)、43萬畝地球同緯度保存最完好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等豐富植被涵養水源,更形成無數的飛瀑,據統計,3米寬以上的瀑布達4000多條,是亞洲最大的瀑布群。
赤水現有國家級及以上旅遊資源:
一個世界自然遺產——中國丹霞 · 赤水
一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赤水風景名勝區
一個國家地質公園——赤水丹霞國家地質公園
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
兩個國家森林公園——燕子岩國家森林公園;竹海國家森林公園
四個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赤水大瀑布景區;燕子岩景區;竹海公園景區;佛光岩景區
赤水大瀑布
赤水大瀑布(又名十丈洞)景區距城區39千米,位於赤水市兩河口鄉,面積30平方千米,國家AAAA級風景區。
景區以十丈洞大瀑布、中洞瀑布為特色景觀,擁有十丈洞大瀑布、中洞瀑布、萬年石傘、奇兵古道、轉石奇觀、香溪湖、百畝茶花、石筍峰、億年靈芝、會水寺摩岩造像、紅軍標語等自然、人文景觀。景區原始幽靜,林茂峰秀,丹崖艷麗,植物多種多樣,山巒四季長青,雲豹、麋鹿、獼猴等野生動物活躍出沒,溪泉、瀑布密布,香溪湖波平水碧,是一處觀瀑攬勝、懷古尋幽、避暑休閑的極佳勝景。
十丈洞大瀑布得名於古人對它的極高、極大而稱十丈;洞者,疾流也(《說文解字》注),引申為瀑布,遂有此名。赤水大瀑布被地質專家譽為「神州又一瀑布奇觀」、「中國丹霞第一瀑」、畫壇泰斗劉海粟則稱之為「空谷佳人」;中洞瀑布則被譽為「中國簾狀瀑布的代表」。赤水大瀑布高76米,寬80米,是我國丹霞地貌上最大的瀑布,也是長江流域第一大瀑布。
赤水大瀑布景區是「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景區之一。
五柱峰
五柱峰(佛光岩)景區距城區44公里,位於赤水市元厚鎮,東南距元厚紅軍渡8公里。
景區地處大婁山與北麓貴州高原向四川盆地急劇沉降地段,谷深坡陡、溪河縱橫、切割深度在500米至1300米之間,山峰多在1200米以上,斷岩嶂谷,高度懸殊。出露地層全是侏羅紀、白堊紀河湖相紅色沉積岩。這種特殊的地貌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風雨侵溶等物理生化綜合作用下,形成寶塔狀、城堡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峰林狀等無數奇異的丹霞地貌景觀,丹岩絕壁、奇峰異石、崖廓岩穴比比皆是、多不勝數,大地山崖呈現出紅艷艷的赤紅色彩。是我國丹霞地貌面積最大,出露最齊,特色最典型的景區。
五柱蜂景區素有「世界丹霞之冠」、「世界丹霞第一園」之美譽,以「丹霞絕壁、天下奇觀」的大白岩和「天造地設、鬼斧神工」的五柱峰為主體景觀,丹霞地貌、奇峰異石、絕壁岩穴、五柱峰、白龍瀑、丹霞城堡、茶花林等30多個靚景奇觀,由小金驛溝、世外園、太陽谷、犁轅溝、豹子溝等五大景段構成,面積20平方公里,集新、奇、險、秀、幽、野六大特色為一體,是赤水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佛光岩·五柱峰景區將投資3000萬元,修建遊客接待中心、停車場及功能區附屬設施,預計明年5月正式向客人服務。五柱峰景區將按國家5A級景區打造。
五柱峰景區是「中國丹霞 · 赤水」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景區之一。
四洞溝
四洞溝景區距城區15公里,位於赤水市大同鎮境內,是赤水市最早開發的景區。
景區為一段約四公里的山溪間,按大致相等的距離排列著四級跌水瀑布為主體,構成赤水「千瀑之市」形象的景區。這四級瀑布瀑寬均在四十米左右,落差高者近五十米,它們形態各異,神韻俱佳,分為珠簾懸掛、聲若雷鳴、氣勢萬鈞的水簾洞瀑布;秀美如彎型銀梳的月亮潭瀑布;巨石中穿波涌湖青的飛蛙崖瀑布;以及飛流直下60米雨霧彌漫氣勢恢弘的白龍潭瀑布。景區內峰媚嶺秀,景色優美,谷底翠竹繁茂,山間林木蔥蘢,溪邊奇形怪狀的丹霞石星羅棋布,水中天然植物盆景和丹霞石鋪成的道路旁桫欏、小黃花茶等國家一級保護的珍稀植物隨處可見。景區內尚有保存完好、雕刻精湛的鄭氏石坊等人文景觀,以及神奇的石項山、渡仙橋等丹霞奇觀。這里還可以參加苗族篝火晚會、赴大同河漂流。
四洞溝景區被國務院旅遊資源考察團稱之為「萬竹之園」、「小家碧玉」、「沒有敗筆的景區」。
紅石野谷
紅石野谷(楊家岩)景區距城區16公里,位於赤水市大同鎮華平河畔,景區核心面積約1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95%,地處大同古鎮、四洞溝景區,寶源梯田風光的中心地帶。
景區主要由「丹霞壁畫石刻長廊」游覽區和「觀音溝原生態瀑布群區」兩大部分組成,集中體現了赤水風景四絕:「竹海浩瀚、桫欏王國神秘、千瀑之市之神韻、世界丹霞奇觀的震撼」——桫欏戲泉水、竹海映丹霞。
景區保持著自然原始、古樸狀態,有珍稀植物數10種。主要有瀕危植物桫欏、一級保護植物小金花茶、赤水覃樹(鐵夾子)、鵝掌秋等等。景區以紅色蜂窩狀的丹霞壁畫石刻長廊為特色景觀,包括各種奇形怪狀的丹霞紅石、原始的桫欏、茂密的竹林、清澈見底的溪泉以及千姿百態的瀑布群。另外,還有「逮魚場」、「采梨園」、「竹海第一滑」等景點供遊客選擇。
紅石野谷是「中國丹霞 · 赤水」世界自然遺產的代表景區之一。
竹海國家森林公園
赤水竹海國家森林公園距城區40公里,位於赤水市葫市鎮金沙溝,以浩瀚的「竹海」風光為主,公園內有楠竹十七萬畝,遍布群山峻嶺。
竹海國家森林公園佔地面積10666公頃,內分3個景段,中心景點為野竹坪觀光休閑區。這是一處以竹海風光、瀑布群、原始森林、野生動物和丹霞奇觀綜合構成的秀美景段,是人們避暑休閑、度假、療養的理想勝地,同時也是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的天然佳景。
公園的至高點在「觀海樓」,觀海樓共6層樓,高26米,是一座造型別致,與竹海景色相宜的建築物。當登樓遠眺,層層疊疊,浩瀚無垠的竹韻盡收眼底。山風吹過,竹濤陣陣,碧波漣漪,令人心曠神怡。身入林中,如入綠色海洋,到處碧波擁翠,竹浪滾滾,清心、淡雅、瀟灑、蔥蘢的景色,讓人心醉。區內尚有「天鑼」、「地瀑」、「八仙樹」、「夫妻樹」等奇特的自然景觀為遊人增添無窮樂趣,給人以回歸大自然的美好享受。
竹海國家森林公園將按國家4A級景區打造。
中國侏羅紀公園
中國侏羅紀公園距城區40公里,位於赤水市葫市鎮金沙溝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總面積3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98.5%。
2000年10月,國家旅遊局批准,在赤水桫欏自然保護區內,開設地球爬行動物時代標志植物及其生存環境游覽觀光園林,正式命名為「中國侏羅紀公園」,推出侏羅紀、白堊紀時代的自然生態景觀,展示2億年前地球上保存完好的原生態自然風貌。這是世界上唯一的侏羅紀地球史跡自然生態園林,也是中國唯一以「侏羅紀」命名的國家級公園。
公園內開辟了甘溝、大水溝、兩岔河三個景段供遊人觀光游覽、回歸自然、領略遠古風貌,以「古生物活化石」桫欏為主體景觀。景區內海拔落差懸殊,丹霞絕壁峭立,流泉瀑布密集,自然生態原始古樸,野生動植物種屬豐富,珍稀保護動植物生存良好,是一個植物蘩茂、物種豐富、自然環境良好的聖潔之地,也是開展生態旅遊、科研教學的理想基地。
燕子岩國家森林公園
赤水燕子岩國家森林公園距城區26公里,位於赤水市丙安鄉風溪河西岸,總面積1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
燕子岩國家森林公園景區環境封閉,森林原始,生態系統完整,地勢險峻,風景旅遊資源獨具魅力、氣勢恢弘,集科考、旅遊、觀光、休閑於一體。
景區分南園和北園。南段是桫欏園,可觀賞2億年前侏羅紀、白堊紀時期,地球上盛極一時的高大木本樹蕨,蕨類植物之王——桫欏。這里有雙頭桫欏、龍鱗桫欏、恐龍型桫欏以及9.2米高的公主桫欏,千姿百態,形態婀娜,達3萬余株。景區北段溪流縱橫,山巒疊翠,丹岩林立,自然景觀與珍稀植物和諧共生,如夢似幻,讓人目不暇接。燕子岩瀑布高87.3米,還可以品嘗甘甜的長壽泉、欣賞酷似玉女聖物的生命之源等。
其他景區
在赤水的自然風景區中,除上面已開放的7處,還有很多規劃建設中的景區其旅遊價值都非常高,如梯田風光、原始森林、高原湖泊、丹霞景觀等。
盤龍原始森林公園(開發中)
盤龍原始森林公園距市區45公里,位於赤水市兩河口鄉。公園面積約50平方公里,與享譽海內外的十丈洞大瀑布緊密相連。主要由盤龍河峽谷組成。園內森林覆蓋率98%,以熱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各種各樣的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苔鮮植物和竹類植物在這里競相生長,桫欏、楨楠、鵝掌秋等珍稀植物在這里也隨處可見,蘇門羚、紅腹錦雞、獼猴等珍稀動物在這里時常出沒,形成茂密繁華立體生態系統和妙不可言的原始森林風光,堪稱多姿多彩的天然亞熱帶動植物博覽園。公園瀑布密集,在約三公里河段上,集中分布著獼猴岩瀑布、瑞雪岩瀑布、飛雲瀑布、盤龍河瀑布、響水洞瀑布。
寶源梯田(開發中)
寶源梯田距市區約30公里,位於的赤水市寶源鄉。該景點的梯田最早開墾於東漢時期,形成於明末,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千百年來梯田始終保持了原始風貌,厚積了歷史文化的內涵。整個梯田長4至5公里,高(或寬)0.8至1公里,由3000多塊梯田組成,面積達1500多畝,極目遠眺,無邊無際的梯田重重疊疊,造型美觀。這里山清水秀,常有霧和雲海生成,並有數百隻白鷺在此棲息。
月亮湖(開發中)
月亮湖景區距市區96公里,位於赤水市長期鎮。月亮湖水域面積42.69萬平方米,風景區規劃面積23平方公里,植被生態良好,森林覆蓋率95%,崇山峻嶺、瀑布似簾、山清水秀,一年四季平均氣溫14.5℃,無霜期150天,氣候涼爽;宜於避暑,風景秀麗,景色迷人,是游覽、休閑、度假、娛樂和夏日避暑的絕好去處。
九曲湖(開發中)
九曲湖景區距市區城區54公里,位於赤水市官渡鎮,是一個典型的高原湖泊。屬大婁山余脈,海拔1195.5米,景區面積39平方公里,水庫面積12.5平方公里,湖灣河汊多達99條,連99座山,「九曲胡」因此而得名。九曲湖景區植被原始,種類齊全,森林覆蓋率100%,是一個天然的動植物寶庫。這里四季特徵明顯:春天萬紫千紅,夏季山青水碧,秋天漫山紅葉,冬天銀裝素裹,是人們旅遊觀光、休閑避暑的理想聖地。
天台山(半開放中)
天台山景區距市區8公里,位於赤水市城區東北的天台鎮。主峰天台山海拔1000餘米,直插雲端,險峻雄偉,諸山環拱,奇石橫亘,與四周丘陵河谷形成鮮明對比,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天台山景區以主峰天台山為中心,輻射數十里,是以山嶽風光、雲海日出、地鼓、丹霞奇石、天然壁畫、夜景星象和古寺廟為主體景觀的自然人文景區,旅遊品位極高,自古以來就是赤水著名的佛教聖地和市民休閑覽勝的所在。素有「赤水覽勝第一山」美譽。 赤水保存較為完整的古鎮主要有丙安、大同兩處,古鎮內的道路、房屋和風土人情一切均為原貌,遊客能從其中感受到赤水厚重歷史沉澱下來的鹽運文化、竹文化、飲食文化和苗族文化等。到古鎮旅遊,請避免破壞古鎮的環境設施。尊重當地居民的生活風俗。
丙安古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丙安古鎮,距赤水市區25公里,水陸交通便捷,原始生態完整,川鹽入黔古鹽道著名驛站和商品集散地。
古鎮建於赤水河畔陡峭的危岩之上,背倚青山,三面環水.砌石為門,壘石為牆,依山而建木質懸空吊腳樓,經千年風霜,仍穩如磐石。古鎮只有一條狹窄的石板街,長約400米,從古至今一直是周圍幾個村寨商品交易的重要場所。古鎮距河灘10餘米高,兩座石門把守著東西場口,從明清時代起一直為上下客商歇息之地,因而客棧、飯店、茶館比比皆是,鎮上多數居民以此為業。時光流轉,赤水河洗去了丙安古昔日的鉛華,往昔的繁榮漸趨平淡和寧靜。腳踩著帶有青苔的石板街,眼看著不見油漆印跡的木板牆,陽光從兩邊瓦屋滴水檐之間撒下來,像一張張發黃的老照片。這里的舊屋、舊瓦、舊牆飛檐中,都透著歷史的滄桑。
丙安古鎮還充滿紅色傳奇。1935年1月25日,紅一軍團奉命攻打赤水縣城途中,軍團長林彪率部攻下丙安後,將軍團指揮部設於古鎮內。
大同古鎮
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大同古鎮距赤水市區10公里,位於通往四洞溝景區的大同河畔,公路從古鎮上方百米處通過,水陸交通便利。古鎮經赤水河入長江可到重慶、武漢、上海。自古商市繁華,軍爭兵燹,濃郁的耕讀文化,淳厚的鄉民性情,各地商人捐資修建的會館,保留至今的豪宅大院、望族祠堂,以及沿襲的一套祭祀類建築,確與山、水、林構成和諧、美麗的自然人文生態環境,反映出自給自足小農經濟時代的歷史風貌。
大同古鎮歷史上是太平軍石達開部在貴州軍事活動改變戰局的軍事要地,也是川滇黔紅軍游擊隊發動武裝起義的所在地,具有近現代中國農民革命斗爭和土地革命及軍事斗爭的歷史研究價值。大同古鎮「耕讀文化」的歷史延續時間跨度較長,各個歷史時期的知名鄉土文化、鄉土生活均較典型,產生了在當時古鎮、赤水縣和貴州省和川黔邊界區域各個層級的知名鄉土文化人物,對川黔交界區域和古鎮的歷史文化、社會生活產生過不同程度的重大影響,使古鎮歷史文化氣息濃郁,具有研究、保護、觀賞的綜合價值。
古鎮房屋以街道為建築的縱軸線和橫軸線串架接廬緊連延續,相向一字排開。建築材料採用木材、杉皮、小青瓦、丹霞石,楠竹等多種自然和人力加工的材料,由形體、質地、色彩、不規則對稱等項構成古鎮建築藝術的形式美,在黃金分割、體的尺度、透視的誇張、色彩的協調與互補的序列組合中的敞閉、韻律、穿插等,都存在著傳統建築的一定的客觀法則,充分發揮出古代建築藝術的表現力和藝術綜合能力。
大同古鎮現存建築建於明末清初 ,由古街、古碼頭、古井、古街房、古民居、古廟宇、古會館、古碑、古牌坊等組成,主要有建於明朝末年和清代的禹王宮、萬壽宮、天後宮、觀音廟、城隍廟、火神廟、石花園、鄭氏節孝石牌坊,陳貢珊紀念碑等等。大多依山而建,前殿、正殿、後殿、吊腳樓、岩穴等建築錯落有致,雕梁畫棟;古墓、古碑、古牌坊則結構嚴謹,繪畫雕刻、書法文字一應俱全,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被稱為「石頭寫成的歷史」。
復興古鎮
復興古鎮是赤水河畔一個重要的港口,距赤水城區15公里,是赤水著名古商城,亦為黔北軍事要塞。南宋苗民作亂,明代平播之戰等都在此發生過戰斗,清朝太平軍翼王石達開過黔境入川,也曾先後兩次攻佔過復興場。
北宋大觀三年(1109年),赤水正式建置時,縣城就在此處。這里的古巷道與公路平行,當地人習慣地將這條始建於北宋年間的巷道稱為老街。高牆青瓦的江西會館,有著百年歷史的民居,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復興場戰斗紀念碑」提醒人們,這個繁華的小鎮曾經發生過一場近乎殘酷的巷戰。
新中國成立後,這條被紅軍鮮血染紅的古巷道有了一個新的名字——長征路。古色古香的民居和古老的石板路被完整地保護起來。作為川鹽入黔第一個大港口,復興鎮當年商賈雲集,繁華一時,100多家臨街店鋪匯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商品。高聳林立的木樓和臨街的老店鋪成為復興鎮最重要的標志。如今的長征街,數百年前的繁華已經遠去,1935年那場激烈的戰斗留下的無數彈孔也被磨光。上百年歷史的店鋪里,堆放著服裝、副食品和電器,其手工製作的竹工藝品最為引人注目,展示著市場的繁華。 赤水是革命老區,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途經之地,也是「四渡赤水」戰役的主戰場之一。
2005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旅遊局等13個部門聯合下發通知,公布了30條全國紅色旅遊精品線和100個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赤水市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精品線名錄》中的「貴陽—遵義—仁懷—赤水—瀘州」線路。赤水紅軍烈士陵園、丙安紅一軍團紀念館、風溪渡口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地、黃陂洞戰斗遺址4個景點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計劃,經貴州北部的赤水縣城渡過赤水河,從四川瀘州、宜賓之間過長江,因此中央命令林彪率領的紅一軍團作為先鋒部隊,開往赤水城。1月26日、27日,紅一軍團的一、二師分別在赤水城附近黃陂洞、復興場遭遇敵軍阻擊,紅軍從赤水入川的大門被川軍封堵。1月28日,紅軍在土城青杠坡與川軍展開激戰,28日晚,政治局和軍委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改變由赤水城北上渡江計劃,立即撤出青杠坡。1月29日凌晨,紅軍大部隊分左中右三路,從元厚、土城西渡赤水河,這就是四渡赤水第一渡。據調查,在紅軍「四渡赤水」戰役中,一共經過22個渡口,架了16座浮橋。
四渡赤水前,中央紅軍在赤水一帶進行了六次惡戰,它們是1935年1月26日紅軍與黔軍展開的元厚夜襲戰;1月26日紅軍與川軍進行的黃陂洞遭遇戰;1月27日,紅軍與川軍展開的七里坎、白楊坎阻擊戰;1月27日紅軍與川軍展開的復興場之戰;1月28日,毛澤東親自指揮的土城(青杠坡)之戰(註:1965年,將原赤水縣的土城鎮劃歸習水縣管轄)。
赤水紅軍烈士陵園
赤水紅軍烈士陵園(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點),位於赤水市城區南郊杉樹壩,是全國第一個紀念「四渡赤水」戰役中犧牲的紅軍烈士而修建的陵園,以其展現「四渡赤水」長徵文化的真實性、完整性和獨特性,是其他烈士陵園無可替代的。在建設過程中,黨和國家領導人楊尚昆、聶榮臻、張震等一大批老領導紛紛為陵園題詞。
整個陵園建築依山就勢,環境優美,古木參天,庄嚴肅穆,由主體陵園(約21畝),百竹園、香樟古樹園三部組成,有大理石碑記繪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戰役經過示意圖一幅。在陵園陳列館內有60幅圖片,內容包括四渡赤水戰役、領導人題詞,紅軍標語及紅軍用過的武器彈葯、赤水革命老區的歷史等。
赤水紅軍烈士陵園是全國烈士陵園重點保護單位,於1998年4月被貴州團省委命名為「貴州省青少年教育基地」;2000年5月被共青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2002年9月又被確定為「國防大學教學教育基地」。
丙安紅一軍團紀念館
丙安紅一軍團紀念館(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點)位於赤水市丙安鄉的丙安古鎮內,是紅一軍團在全國唯一的紀念館。1935年1月25日,林彪奉命率紅一軍團部及紅二師到達丙安古鎮,將紅一軍團總指揮部和紅二師師部設於丙安場上,指揮開展了著名的赤水黃陂洞、復興場之戰,同時,也揭開了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戰役的序幕。
四渡赤水紀念地
風溪口(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點)距赤水城區18公里,位於赤水市復興鎮,地處赤水河與風溪河的交匯處。風溪口渡口還是1986年拍攝著名電影《四渡赤水》時,赤水河激戰的外景地。1935年1月26日,紅一軍團紅二師在風溪口架浮橋渡河,向赤水縣城推進,並在復興場與川軍激戰。後接總部命令,於風溪口二次渡過赤水河,回丙安駐扎待命。
黃陂洞戰斗遺址
黃陂洞戰斗遺址(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點)距赤水市區12公里。位於赤水市天台鎮。1935年1月26日清晨,紅一軍團紅一師派遣部分紅軍化裝成送鋪草的老百姓,准備混入赤水縣城,里應外合。但當紅軍到達距縣城僅12公里的黃陂洞時,由於口音原因,被敵軍盤查時識破,隨即發生遭遇戰。黃陂洞戰斗中,紅一師三團傷亡嚴重,為了避開敵人優勢力量,紅軍決定撤出戰斗,另擇通路。紅軍在赤水縣城附近遭遇川軍堵截,特別是經過黃陂洞戰斗,使得紅軍未能實現佔領赤水及會師川西北的戰略構想,是形成「四渡赤水」戰役的一個直接的主要原因。
復興場戰斗遺址
復興場戰斗遺址距赤水城區15公里,位於赤水市復興鎮,在進入古鎮的路口有一座雕塑,塑像下的石碑上刻著「復興場紅軍戰斗遺址」。1935年1月26日,紅一軍團的紅二師在師長陳光、政委劉亞樓率領下向復興場開進,1月27日清晨,戰斗在復興場外的小山坡上打響,隨後紅軍沖進復興場內與敵軍展開巷戰,因敵軍的大量增援,紅軍作戰不利,遂主動撤出復興場。
元厚紅軍渡
元厚紅軍渡是紅軍一渡赤水時右路縱隊的主要渡口。元厚鎮距市區57公里,是赤水市的南大門。在元厚鎮的赤水河邊建有一座紀念碑,上刻「紅軍渡」三個大字,字體選用毛澤東手書體,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1935年1月25日,紅一軍團紅二師五團二營的部隊到達元厚場,並於1月26日凌晨迅速搶渡過河,佔領了元厚場渡口。這次戰斗的勝利,為後來紅軍一渡赤水打開了一條寶貴的通路。1935年1月29日,林彪領導的紅一軍團和紅九軍團、以及朱德領導的軍委二梯隊三梯隊,從元厚渡過赤水河進入川南,擺脫了國民黨大軍的圍追堵截。

㈣ 鴉片的植物圖名

鴉片
俗稱大煙、煙土。鴉片為醫學上的麻醉性鎮痛葯,是從一種草本植物――罌粟中提煉出來的。罌粟,是一種一年生的栽培植物,一般種植在海拔高300至1700米的地方,其植株約高1.5米,每年二月播種,四、五月分開花,花呈白、紅、紫等顏色,每朵花有四個花辯,其葉子大而光滑,呈帶有銀色光澤的綠色,當其果實成熟時,花辯自然脫落。罌粟本身不是毒品,但它是鴉片製品的原料,從罌粟中可得到象鴉片、嗎啡、海洛因、可待因等等毒品。鴉片有生、熟之分。生鴉片的獲取,是通過多必的小刀將罌粟的蒴果輕輕劃破,搜集其白色乳汁,暴露於空氣中,由於氧化作用,乳汁乾燥凝結後變成褐色,有些品種則呈黑色;可製成圓塊狀、餅狀或磚狀。生鴉片一般表面乾燥而脆,裡面則保持柔軟和有粘性,具有強列的、令人作嘔的氣味,有點象氨味陳舊的尿味,味很苦。為保持濕潤,通常用玻璃紙或塑料紙包裝。生鴉片中除了百分之十五至三十的礦物質、樹脂和水份外,還含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特殊生物鹼。這些生物鹼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嗎啡類生物鹼,其中又包括三種成份,1.嗎啡,在鴉片中含有百分之十至十四;2.可待因,這是嗎啡的甲醚,在鴉片中含百分之一至三;3.蒂巴因,在鴉片中約含百分之零點二。一類是罌粟鹼類生物鹼,在鴉片中的含量為百分之零點五至一。一類是鹽酸那可汀類生物鹼,在鴉片中的含量為百分之三至八。生鴉片需進一步加工處理後,方可供吸毒者使用,可吸鴉片即熟鴉片。熟鴉片就是生鴉片經過燒煮和發酵後,製成條狀、板片狀或塊狀;其表面光滑柔軟,有油膩感,呈棕色或金黃色,通常包裝在薄布或塑料紙中。吸食時,熟鴉片可發出強烈的香甜氣味。吸鴉片煙者把其搓成小丸或小條,在火上烤炊軟後,塞進煙槍的煙鍋里,然後翻轉煙鍋對准火苗,吸食燃燒產生的煙。一個煙癮不大的吸煙者每天吸十至二十次,而煙鬼每天呆吸百餘次。當前最普遍的吸食方法,是一下吃上一、二個小鴉片丸,或把鴉片溶於水中,注射其溶液。有些吸煙者還把鴉片燃燒後的殘渣保存起來,以備缺煙時重新使用。一般而言,最初幾口鴉片的吸食令人不舒服,可使人頭暈目眩、惡心或頭痛,但隨後可體驗到一種伴隨著瘋狂幻覺的欣快感。為了達到麻木的瞑想狀態,吸煙者需要紋絲不動和安靜。吸食鴉片者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尚能保持職業和智力活動,但如果吸煙太多,則變得瘦弱不堪,面無血色,目光發直發呆,瞳孔縮小,失眠,對什麼都無所謂。長期吸食鴉片,可使人先天免疫力喪失,因而人體的整個衰弱使得鴉片成癮者極易患染各種疾病。吸食鴉片成癮後,可引起體質嚴重衰弱及精神頹廢,壽命也會縮短;過量吸食鴉片可引起急性中毒,可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名字來歷: 鴉片俗名大煙,是一種毒品。那麼,鴉片一詞是如何得名的呢?
鴉片是用罌粟果的汁烘乾製成。罌粟原先產於南歐及小亞細亞,在公元前五世紀左右,希臘人把罌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葯。發現它有安神、安眠、鎮痛、止瀉、止咳、忘憂的功效,希臘人稱其音為「阿扁」。公元六世紀初,阿拉伯人把罌粟傳到了波斯,波斯人變「扁」音為「片」,稱其為「阿片」。在公元七八世紀的時候,罌粟作為葯材從印度等地傳入中國,中國人把「阿」音又發成了「鴉」音。從此,在中國就有了「鴉片」一詞。

開放分類:
毒品、成癮、葯物濫用

貢獻者:
智慧信仰、蜀丁、西平太保、fjd0105
本詞條在以下詞條中被前轎仔提及:
鄧廷楨、維多利亞女王、林則徐、冰毒、阿炳、阿片、澳門林則徐紀念館、喬映霞、嗎啡、蒼溪紅軍渡、戴少甫、脫亞論、南京條約、無厘頭、海洛因、余仁生、阿爾赫西拉斯會議、瞎子阿炳、華彥鈞、辜顯榮、金三角、林則徐銀幣、金新月、嘉慶帝、罌粟目、顛地洋行、利希慎、倫敦唐人街、罌粟、袍帆螞哥
關於本詞條的評論(共1條):

·鴉片俗名大煙,由罌粟果內乳汁經乾燥製成,為棕色至黑色的干膏狀塊,有特殊氣味,葯用鴉片為粉末狀。鴉片原產於南歐及小亞細亞,後傳到印度、阿拉伯和東南亞等地。在七、八 世紀時,罌粟由阿拉伯商人帶入中國,到公元10世紀已有關於罌粟子作葯材的記載,但尚不知吸食。十七、十八世紀時,葡萄牙人和荷蘭人把慧汪鴉片的吸食方法傳人中國,後葡萄牙人又把外國鴉片作為嗜好品運入中國,數量不多。鴉片是一種強烈的麻醉劑,中國原來把它...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