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擔心孩子長不高看身體的這個部位就知道
孩子們湊在一起玩,有時候會被家長拉著互相比比個頭。看著同齡的孩子比自己家娃高一頭內心難免焦慮,生怕孩子以後長不高......
雖說身高差異有 60% 80% 是由基因決定的,但還有剩下的 20% 40% 則是由環境因素造成的。
孩子將來高不高,跟身體這個部位密切相關—— 長骨 。其中, 骨骺線又決定了長骨的長度 ,也被稱為身高的「生命線」 。
長骨主要存在於四肢,呈長管狀,股骨(大腿骨)、脛骨、腓骨、肱骨都屬於長骨。
長骨由軟骨「骨化」變成堅硬的骨質而成。
-長骨的組成-
什麼是骨骺線?骨骺線是上圖骨骺板的截面影像。
骨骺板是長骨幹骺端與骨骺之間的盤狀軟骨結構,它 在x光片上表現為一條較寬的透光帶 ,它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骨化 。
當軟骨完全骨化後,骨骺就形成一條閉合的縫,而這條縫我們就稱之為骨骺線。
當孩子還在媽媽體內時,長骨大部分是軟骨,這樣可以讓胎兒順利從媽媽體內產出。
當孩子離開媽媽之後,長骨開始了持續的生長和加固的過程。
為了滿足孩子快速生長的需要,生長激素(人的垂體產生的一種肽類激素,夜深人靜時分泌最旺盛)在長骨的上下兩端分別建立了兩個基地。
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 軟骨細胞不斷增生,同時不斷被骨化,長骨的長度不斷增加 。
於是...沒錯,人就長高啦~
長骨成熟後,骺板活動停止,自身完全骨化,稱為 「干骺癒合」,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骨骺閉合」 。
於是...沒錯,「骨骺閉合」後身高基本就不會再長了。
合理的運動鍛煉可以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促進骨骼的形成、發育,骨骼長度增加,同時也能增加食慾、改善睡眠,讓遺傳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有研究認為,有助於身高增長的運動包括三類——
1、彈跳運動: 跳繩、跑步
2、伸展運動: 仰卧起坐、體操
3、全身性運動: 籃球、排球、羽毛球和游泳
不同年齡段,可以給孩子選擇不同的運動:
1 3 歲寶寶,每天 至少1小時 的戶外活動時間
3 歲+寶寶,每天 至少要保證 2小時 的運動時間
壞習慣一:習慣晚睡
這讓很多家長都中槍了。人體一般會在晚上11:00到凌晨2:00這段時間內分泌大量的生長激素,因為這段時間人體一般會處於深度睡眠狀態,適合生長激素分泌,促進身體增長。有個前提是孩子必須進入深度睡眠才可以。所以家長平時盡量讓孩子在晚上9點左右上床睡覺,這樣才能在深夜11點左右進入熟睡狀態。
如果經常熬夜,就會錯過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期,影響長高。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家長做好榜樣,別熬夜。
壞習慣二:坐得多,動得少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外面跑太危險了,就不讓孩子出去,給孩子買一推玩具在家裡玩。但寶寶長期坐著一動不動,特別影響身高發育。
所以,家長們平時要重視寶寶的 體育 鍛煉,寶寶運動時,尤其是走、跑、跳等運動,會拉扯關節,使身體的長骨受力,從而刺激骨骼兩端軟骨的發育,刺激身體分泌生長激素,幫助孩子長高。爸爸在家做運動的時候,可以和寶寶一起,既能一起鍛煉身體,還能增加和寶寶的感情。
壞習慣三:整晚開燈睡覺
很多寶媽們都有這個習慣,為了夜裡看看孩子的情況,所以寶媽會經常開著燈,有些媽媽成為習慣,等孩子大一點的時候,睡覺還整晚開著燈,這對孩子是沒有好處的。任何人工光源都會產生光壓力,會讓孩子躁動不安,難以進入深度睡眠,從而阻礙了生長激素的分泌,導致孩子難長高。
壞習慣四:給寶寶吃太多
寶寶多吃就長得高,長得快。然而,人在飢餓狀態下,會促進腦垂體更多地分泌生長激素,這可以刺激兒童骨骼生長。相反,吃得過飽反而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家長要注意寶寶每頓飯不可塞太飽,另外還要注意均衡營養,重視蛋白質和蔬菜水果的攝入。
有些寶媽生怕孩子半夜餓醒了,所以就會讓孩子睡覺前吃很多東西。但是睡前吃太飽對孩子來說並不是好事,不僅會加重孩子的腸胃負擔,消化不良,損害身體 健康 。而且關鍵是吃得太飽,胃裡比較難受,孩子很難有一個好睡眠。
所以,孩子不一定吃得多才是好的,家長只要讓孩子攝入充足的營養就好了,注意給孩子均衡營養,多做些新花樣的食物。
壞習慣五:起得太早
雖然說早睡早起身體好,但是,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每天至少確保8小時以上的睡眠。因為生長素的分泌在人入睡後45-90分鍾內明顯升高,且夜間生長激素的分泌超過全天量的一半以上。過早地叫醒寶寶,竟然會影響到他的身高發育!
家長要保證孩子每天的睡眠,早上可以讓寶寶多睡一會。最重要的是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的作息習慣。
孩子長個也需要一個好的生活習慣。要想孩子長得高,長得快,家長也不能忽略了孩子的這些壞習慣。早改正,早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