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豬的肩胛骨後緣是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好看山水的壁紙圖片唯美 2025-02-22 19:53:37
卡通動物素描圖片大全 2025-02-22 19:49:16
林允穿絲襪高清圖片 2025-02-22 19:44:26

豬的肩胛骨後緣是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2-22 03:36:30

⑴ 這個是豬的那個部位的肉呢

這是豬的腹部位置的肉,也就是平常所說的五花肉。
從肉的層次看,有肥有瘦,並且有好幾層,只有腹部位置才有這樣的解剖結構。
五花肉(又稱肋條肉、三層肉)位於豬的腹部,豬腹部脂肪組織很多,其中又夾帶著肌肉組織,肥瘦間隔,故稱「五花肉」。這部分的瘦肉也最鮮嫩且最多汁。
五花肉的結構是一層瘦肉一層肥肉的間隔著,而它的肥肉遇熱容易化,瘦肉久煮也不柴,做紅燒肉或扣肉都非它莫屬,傳說中的極品五花肉是10層。選擇優質五花肉,可用手摸,略微有沾手感覺,肉上無血,肥肉、瘦肉紅白分明、色鮮艷。最好的五花肉在接近豬後臀尖部位,這里的五花肉,五花三層分明,肥瘦肉厚度相當,一整塊五花肉厚度為一寸左右。

⑵ 如圖的豬軟骨是豬身上哪個部位的

是豬身上豬肋排最末端的肉和軟骨部分。

⑶ 豬拳骨是哪

豬扇骨就是豬的肩胛骨
位於豬的後背上,是豬肩膀下面的那塊骨頭,適合煲湯或清蒸等多種做法,肉質瘦而不柴,非常軟嫩。
豬扇骨的位置就在豬的後背上,在豬肩膀下面有塊呈扇形的骨頭,它其實就是豬的肩胛骨,因為外形像把扇子,所以被人們形象地稱為豬扇骨或扇子骨,有些人也喜歡稱它為豬肩骨,我國南方及港台地區則喜歡稱它為西施骨或倨妃骨。

⑷ 豬的分布圖

最常吃的七大部位

A:肩胛肉Shoulder

豬各部位肉的名稱圖片全解

前胸的上半部為梅花肉,下半部即為胛心肉。取自豬只背脊前方到肩胛骨處的肉,屬於豬隻身上運動量較大的部位。肩胛肉的肉味豐富、有著迷人的肉香,加上帶筋又有油脂,能夠做多種烹調變化。

梅花肉 Pork Picnic Shouder Roast:

屬於上肩胛肉,油脂分布均勻,是最常使用的部位,因有筋有肉,吃起來口感好,用途廣泛,過去也是價位最高,俗稱「上肉」。現代人大多不喜歡油脂過多的肉質,因此肉攤販賣時大多會把皮和厚厚的豬油脂肪層去掉才賣給消費者。

料理方式:適合長時間燉煮、紅燒、大塊烘烤,如叉燒肉、燉肉、白切肉,烹調時間越長越能將味道煮進肉里,另外也能切成薄片,做為火鍋、燒烤用肉片。

胛心肉:胛心肉就是下肩胛肉,在傳統市場常聽人用台語說的「ㄍㄚˋ心」就是它。胛心肉因為較沒有油脂,被認為是做絞肉的最佳部位,通常可加入一點肥肉,讓絞肉料理更加滑順,製成料理如水餃餡、包子餡等也會更好吃。

B:前腿肉

有的肉販會把附近相連的前胸肉、梅花肉都包含在前腿,但以多數分法來說,前腿比較單純就是指腿部部分。前腿較後腿粗短,膝蓋向前彎曲,一般常吃到的萬巒豬腳與德國豬腳使用的都是前腿部分,但略有不同的是,萬巒豬腳會使用整支前腿,但德國豬腳主要是取前腿上方多肉的地方,而不包含腳蹄。

此部位脂肪甚少、膠質多,怕吃油的人,常會挑選此部位;肉質比梅花肉結實一點,又不會像後腿肉太瘦,口感上較為適中。

料理方式:因肉質比後腿來得Q,適合紅燒、燉煮至熟爛,或是煎烤烹調、炒肉絲或剁成絞肉做餡料。

C:大里肌Pork Lion

位於豬只背脊中央的部位,油脂偏少、肉質富咬勁,形狀和紋理工整,算是豬肉中很好的部分。因為肉塊完整,一大塊特別適合做成炸豬排,也常見於製作成中式排骨這類菜色,料理後有更濃厚的肉質香味。

料理方式:因為纖維細且比較緊密,不適合長時間烹煮;但短時間的烹煮,像是厚切做成炸豬排,或者切絲快炒的口感都很好,可以吃得到肉的咬勁。

在處理時,為了讓肉質可以更加松軟,可用肉槌拍肉,此動作會把肉的纖維和一些組織拍斷,烹調時肉的收縮就會比較有限,維持口感,不會過度干硬。

D:小里肌Pork Tenderloin

是背脊骨下面一條與大排骨相連的瘦肉,是豬隻身上運動最少的部分,也是全豬中最嫩的一塊肉。特色是肉味較淡、無骨且不帶筋,脂肪含量低。靠近肋排的里肌尖端是特別嫩的部分,又稱為「腰內肉」。

料理方式:這塊肉纖維細,適合快速短時間烹調,以免肉汁流失,像是煎、炒、炸都是小里肌很適合的烹煮方式,或者單純做成炸豬排食用。

E:腹脅肉(五花肉)Pork Belly

指的是豬只背脊部下方的肚腩部位,俗稱「五花肉」,皮、豬油、肉分層清楚,所以又被稱為「三層肉」。含有大量油脂,所以肉的風味特別強烈,一塊完整的豬五花,可以品嘗到多樣風味。購買五花肉可挑選厚一點,以前半段的口感最好。

料理方式:可依烹調需求來挑選肥瘦比例,油脂豐富的五花肉口感溫潤,適合切塊紅燒或鹵、燉煮,不會因為長時間燉煮而肉質變硬,而是會越煮越入味,例如梅干扣肉、東坡肉,最外層的豬皮也因此成為Q彈膠原蛋白代表食物。若想要快炒或清燙後白切蘸醬,則可選擇肥瘦比例差不多的。

F:後腿肉Pork Ham

後腿肉質特別結實,較靠臀部的地方因為肉纖維較粗,油脂較少僅帶一點肥肉,肉質的口感上較澀。

臀肉:

屬於後腿的最上方,瘦肉多、較少油脂,口感相對較澀;但因為筋膜較少,處理上比較方便,常被用來做絞肉、肉羹或快炒,也很常用做加工肉品,尤其是香腸、火腿等。

料理方式:肉質較粗,適合炒肉絲、做絞肉,其實貢丸、火腿、肉鬆等加工品多會選用後腿肉來製作。

若想用臀肉部位來做燒烤料理,可以先切片拍扁,改變肉的結構,這樣處理過會更好吃。

蹄膀:

大腿下方一小段到膝蓋間的部位稱為蹄膀,也有人叫「腿庫」,此處肉多,肉質肥而不膩、豬皮較薄,通常適合連皮一起做長時間燉煮。

料理方式:通常適合連皮一起做長時間燉煮,可以切塊鹵煮或紅燒,炸過再烤亦很不錯。

G:豬腳、豬蹄
蹄膀以下為豬腳、豬蹄,豬屬於偶蹄類動物,每支腳都有兩大兩小共四個蹄,通常會先去除趾甲後再做料理,又稱做蹄花,腳蹄皮厚筋多,掌心也是膠原蛋白飽滿的部分,軟嫩又有彈性。

料理方式:適合長時間的鹵煮、紅燒。

蹄筋:

也就是一般俗稱的豬腳筋,雖然前後腳蹄中都有蹄筋,但前腳蹄筋較不易取出,所以市面上多是從後腳蹄中抽出,也因數量不多,最好事先向攤販預訂,或是在干貨行也能買到需要發泡的干蹄筋。一般烹調方式除了在辦桌菜中常吃到的佛跳牆會加入外,也可以略微炸過再鹵,QQ的口感與豐富膠質受到不少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