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清朝後妃等級封號
清朝後妃等級封號
清代康熙王朝時期逐漸定下來新的妃嬪制度,妃嬪居住的地方為東言、中宮、西言,東宮分別是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這六言。
而中宮是皇後居住的地方,西宮也分為六言,分別是永壽言、翊坤宮、儲秀言、啟祥宮、長春言、咸福宮。
嬪妃居住在東宮和西宮,妃嬪制度有新的改變,最高為皇後,之後為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
皇後是皇帝的正妻。漢蔡也《獨斷》卷下:「帝嫡妃日皇後。」《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皇":
大也,從門,門,始也。始皇者,三皇,大君也。
「皇後」的封號意味著她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母儀天下。皇後是後言眾妃之上,居住的寢宮多為中言。而皇貴妃的設立可謂是給了皇後很大的危機感。
皇貴妃的地位次於皇後而在貴妃之上,相當於副皇後,只冊封一人。而「皇貴妃」較皇後又略低一點,因為「妃」字表明了「皇貴妃」並非皇帝的嫡妻,最多可以說是皇帝最愛的女人。
而和皇貴妃一樣,貴妃也屬於清朝後宮高階的品級,但貴妃可設立二人,不是獨尊。在清朝,皇後屬於一枝獨秀,位同帝尊,不設品級。
皇貴妃,位列一品,貴妃,位列二品。能被冊封為這三個封號,對於己身和家族的命運都是非常有利的。
妃、殯,是皇帝的妾,侍從。從「妃」開始,封號前面就不會有「皇」字出現了,也就表示她們在後宮地位不是先要突出的。但即使再同一個封號上,也會有三六五等。
比如說當兩人同時被皇帝冊封為「妃」,那麼賜字的妃子的地位相對於沒有賜字的就會高一些。
貴人、常在、答應是清朝後言女子的封號,都不設定人數,屬於低階的品階。
「貴人」二字雖有前有個「貴」字綴著,但仍然不能表現出身份的顯貴,後面一個「人」字更加把這個封號往下拉了,己經是接近於「常人」了。
「常在"的「常」字有普通的、一般的意思,「常在」這個封號就表明了地位的普通,不是重要的人物。
而「答應」是回應的意思,用「答應」代字做封號說明了地位的低下,沒有權利在手,只能唯諾地答應事情,順從別人的意思。
貴人位列妃嬪之下,位高於常在、答應,秀女入宮一般先被封為答應。然後其中一些晉升為常在、貴人、殯、妃、貴妃。
貴人、常在、答應都是沒有定位的封號,分別屬於五品、六品、七品。這些品階的後言女子的命運都是比較悲慘的,沒有什麼出頭之日了。
(1)去哪裡找清代妃嬪的圖片擴展閱讀:
後宮軼事
1、高緯
北齊後主高緯也是個沉溺聲色的代表人物,他所迷戀的馮淑妃,本來是穆黃花的從婢,名小憐。高緯對穆黃花後愛衰之後,即移情於小憐,縱情淫樂,以圖一快,即使傾國復邦也在所不惜。
2、嘉靖皇帝
明朝嘉靖皇帝他與陳皇後曾經信誓旦且;永以為好。但當著陳後的面,他就輕狂難抑,竟情不自禁地伸手撫摸張姓宮女的手,且失聲贊美:好一雙柔美的手,那眼睛也泛出異樣的光采。
陳後受辱,遂猛推那宮女,嘉靖覺得淫興被擾,怒從心起,不顧陳後懷孕六月之身,飛起一腳,把陳後踢倒在地。
陳後倒地,下身流血不止,終於小產。後因失血過多,調治無效,含恨而死。死前,她斷斷續續地對左右說:「任何女人,進到皇宮一點好處也沒有,我就是一個現實的例子,我死也不瞑目。」
清朝後妃等級是什麼?
皇後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
清代後妃的每個等級在創設之初就被賦予了對應特權、地位和身份。例如皇後,就是「位居中宮」的後宮之主,就是「母儀天下」的女性巔峰,要賢良淑德,更要懿範六宮。
可皇後畢竟只有一個,要有高貴的出身、強大的外戚、優良的品德,更要有皇太後、皇帝乃至諸王大臣的首肯。封後之難,難於上青天。從「貴人」到「嬪」,就是後宮妃嬪晉升過程中,變化最為明顯,最令人欣喜如狂的所在。
地位及權力:
1、撫養所生子嗣或收養低等妃嬪所出子嗣
這個「撫養之權」的分界線,就是「嬪」。「嬪」及其以上,擁有撫養所出子嗣之權;「嬪」以下的低等妃嬪,無此權力。除此之外,「嬪」及其以上,還擁有著收養低等妃嬪所出子嗣的權力,在歷來講究「母以子貴」的清代後宮。
2、成為一宮主位
根據《清史稿·後妃列傳》的記載,除了居於中宮的皇後,「貴妃二,妃四,嬪六」這等高等妃嬪,「分居東、西十二宮」。
也就是說,「嬪」及其以上擁有著「一宮主位」的特殊地位,其餘居於東西六宮偏殿的低等妃嬪,自然也就成了她們「以供使令」的官女子,在承擔「侍上」職責的同時,還要承擔服侍「一宮主位」的義務。
都是皇帝的女人,同居於東、西十二宮,「嬪」就是主子,而「貴人」、「常在」、「答應」就只能是奴婢,怎能讓人不艷羨。
清朝後宮妃嬪等級排位?簡單點
古代皇宮三宮六院,在清朝後宮妃嬪分為九個等級。
第一等級
首先是皇後,是皇帝的正妻,也就是正宮娘娘,後宮的事,她說了算,相當於民間的大太太,這個只能是獨一個。可以配製十個宮女。
第二等級
皇貴妃,相當於民間的大姨太,這個也是獨一個,可以配製八個宮女伺候著。
第三等級
貴妃,相當於民間的二姨丈,這個皇帝可以娶兩個,每個人也可安排八個宮女伺候。
第四等級
妃,這算是皇帝的三姨太,可以娶四個,每個姨太太再安排宮女六人伺候。
第五等級
嬪,皇帝的四姨太,皇帝可以聚六個,每人可分配宮女六人。
以上皇後居正宮,也是正宮娘娘的來歷,其他嬪妃散布在東西十二宮,協助正娘娘打理後宮。我算了一下,照這個配製主僕佳麗合計108人,剛好一百單八將,就是一部完整的《水滸傳》。所以宮斗劇每天不上演一出,就不錯了,別指望她們協助打理後宮了。
第六等級
貴人,皇帝的五姨太,這個就看皇帝的人心情和為人了,可以無限制的配備,每人再安排四名宮女照顧著。
第七等級
常在,皇帝的六姨太,依然是上不封頂,區別在於配置的宮女為三人。
第八等級
答應,皇帝的七姨太,還是沒有定額,每人安排兩名宮女。
第九等級
宮女,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是上面那些皇後貴妃的丫環,正常情況下,她們過了二十五歲,就原路退回,可以出嫁,但是一不小心被皇上臨幸了,就升級為答應,然後進入升級模式,一步一步慢慢來,不能跳級。只能由答應、常在、貴人一步步升上去。
還有一股異軍叫作秀女。秀女一被選中,就可以做貴人或以上,慈禧太後就是選秀女而被封為懿貴人、懿嬪,生皇子後升為懿紀、懿貴妃,最後因兒子登基而成為太後。
後宮三千佳麗,除了宮女,還是那種沒有被皇上看上的宮女,其他的都不能離開宮廷,真的是一入侯門深似海。
清朝歷史上除了皇貴妃、貴妃之外,還有什麼珍妃、庄妃等等,皇帝一言九鼎,他的後宮還是他說了算。
❷ 給宮里嬪妃畫像的畫家都是從哪裡找來的不怕私通嗎
給宮里嬪妃畫像的畫師都是資深的畫師,有的是民間藝術家,有的是外國來的畫師。君王們當然會怕他們私通,不過這些人技術在那呢,君主們都會盡可能找那些有家庭的,有家庭的畫師就會顧及自己家人的性命,他們在入宮內就不敢亂來。
ps://iknow-pic.cdn.bcebos.com/55e736d12f2eb9384f97efabda628535e4dd6ff5?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至今我們在課本中所看到的圖片,有關大清的圖片大部都是出自郎士的手。乾隆也曾經試探過郎士寧看他是專注畫畫還是專注於後宮美色,有一次乾隆讓郎士寧去後宮畫場景圖,乾隆就問郎士寧哪位嬪妃長得最漂亮,郎士寧回答說:“我沒有看她們,臣只專注於畫畫了。”乾隆又問,那屋上的瓦片有幾塊,郎士寧准確的告訴了乾隆,乾隆這下可放心了,畫師就是這樣,眼裡只有畫沒有男女之分。
❸ 照片里的清朝妃子這么丑,為何還能當上妃子
照片里的清朝妃子,看起來確實沒有想像中那麼漂亮,但也並非所有的妃子都長得丑,與當時的拍攝技術等因素也有關系。而且自古以來能當上皇帝的嬪妃,不止要依靠美貌,具體分析如下:
一.能當上妃子,除了外貌和身材,與家世也有關系。我們在看古代的一些畫像,以及清朝時期留下的老照片時,會發現裡面的人物大多數都長的比較普通,尤其是清朝晚期的嬪妃照片,絕不能用漂亮來形容。因此就容易給現代的人們一個印象,清朝的嬪妃長的不怎麼樣,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首先在古代,皇帝選嬪妃,並不是只看臉,有時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來選擇,其中家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為了制衡一些權臣的勢力,統治者一般會選擇結親的方式,例如甄嬛傳中的華妃,就是因為是年羹堯的妹妹,才被雍正納入後宮之中。
且頭發全部給梳上去束起來,額頭要麼是光溜溜,要麼是有方形劉海,而這種發型尤其考驗人的顏值,不難看就已經算是不錯。所以也就不能說照片里清朝的妃子都很醜,要從多個角度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