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腳的骨骼結構圖,清楚點的。
腳骨骨骼結構圖如下:
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1、跗骨:7塊,屬短骨。分前、中、後三列。後列有上方的距骨和下方的跟骨;中列為位於距骨前方的足舟骨;前列為內側楔骨、中間楔骨、外側楔骨及跟骨前方的骰骨。
跟骨後端隆突,為跟骨結節。距骨前接足舟骨,其內下方隆起為舟骨粗隆,是重要的體表標志。記憶7塊跗骨名稱及排列的口訣是:上距下跟距前舟,舟前三楔外伴骰。
2、跖骨:5塊,為第1-5跖骨,形狀和排列大致與掌骨相當。
3、趾骨:共14塊。足母趾為2節,其餘各趾為3節。形態和命名與指骨相同。
(1)骨的基底部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跗骨、跖骨和趾骨的作用及易發病症:
1、跗骨、跖骨以及足底的韌帶、肌腱共同構成凸向上方的足弓,是人體直立、步行及負重時重要的裝置,如果足弓塌陷,便形成扁平足。
2、跖骨位於足的前部,其基底部與楔骨、骰骨組成跖跗關節,跖骨頭是負重區域。任何損傷造成跖骨骨折,如不能解剖復位,可能發生嚴重並發症。
3、趾骨之間為關節囊及韌帶連接,是除踝關節以外活動度最大的部位,又由於位於足的前端,因此也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
病因多為直接暴力損傷,如重物高處落下直接打擊足趾,或走路時踢及硬物等。重物打擊傷常導致粉碎骨折或縱形骨折,同時合並趾甲損傷,開放骨折多見。踢撞硬物致傷多發生橫形或抖形骨折。
⑵ 跖骨在什麼部位
跖骨位於腳掌的中間部位,具體位置相當於人體手掌的掌骨位置,它屬於小型的長骨,總共有五塊,從內側向外側,依次分為第1-5跖骨。
跖骨的遠端稱為跖骨頭,近端稱為跖骨基底部,中間稱為體部,跖骨底與近側的楔狀骨,或者骰骨關節面構成了跗跖關節。跗骨、跖骨以及足底的韌帶肌腱,共同構成了一個凸向上方的足弓。這是人體站立、步行或者負重的重要結構,如果足弓發生了塌陷,就形成了扁平足。跖骨的頭部與前方的跖骨關節面構成了跖趾關節,這是人體站立、行走和保持穩定性的重要結構。
⑶ 什麼是跖骨基底骨折
跖骨通常都分為三個部分組成,就是跖骨頭、跖骨幹以及跖骨的基底部,跖骨的遠端是叫跖骨頭,跖骨中間的骨幹部分叫跖骨幹,而跖骨的基底部就是在跖骨近端的位置,所以跖骨的基底部骨折通常指的就是跖骨的近端骨折。一般在這個地方的骨折都有可能局部扭傷、被硬物砸傷或者車輪碾壓傷等等而導致的,通常骨折移位都不會是非常嚴重,都可以選擇保守治療。一般可以給予石膏外固定4-6周左右的時間,再結合應用活血化瘀、強筋健骨的葯物,或者結合長骨頭的葯物效果都是比較好的。但如果是移位比較大的骨折,就必須要考慮手術切開復位,用克氏針或者鋼板內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