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高僧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空靈圖片高清 2025-01-12 12:12:26
將圖片首尾相接的軟體 2025-01-12 12:05:45
可愛卡通小老虎圖片 2025-01-12 11:55:57

高僧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1-12 08:58:25

① 請問有哪些古代著名的與佛教相關的書畫

文字配合以下網站的圖片來看哈
作為宗教藝術來說,它是壁畫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各種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釋迦、多寶佛、賢劫千佛等;各種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勢至等;天龍八部------天王、龍王、夜叉、飛天、阿修羅、迦樓羅(金翅鳥王)、緊那羅(樂天)、大蟒神等等。這些佛像大都畫在說法圖中。僅莫高窟壁畫中的說法圖就有933幅,各種神態各異的佛像12208身。
二、經變畫
利用繪畫、文學等藝術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現深奧的佛教經典稱之為「經變」。用繪畫的手法表現經典內容者叫「變相」,即經變畫;用文字、講唱手法表現者叫「變文」。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現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話題材。西魏249窟頂部,除中心畫蓮花藻井外,東西兩面傻子王八王八節揚幡的方士開路,後有人首龍身的開明神獸隨行。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分布各壁。飛廉振翅而風動,雷公揮臂轉連鼓,霹電以鐵鑽砸石閃光,雨師噴霧而致雨。
供養人,供養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資建造石窟的人。他們為了表示虔誠信佛,留名後世,在開窟造像時,在窟內畫上自己和家族、親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這些肖像,稱之為供養人畫像。
五、裝飾圖案畫
豐富多彩的裝飾圖案畫主要是用於石窟建築裝飾,也有桌圍、冠服和器物裝飾等。裝飾花紋隨時代而異,千變萬化,具有高超的繪畫技巧和豐富的想像力。圖案畫主要有藻井圖案、椽間圖案、邊飾圖案等。
為了廣泛吸引群眾,大力宣傳佛經佛法,必須把抽象、深奧的佛教經典史跡用通俗的簡潔的、形象的形式灌輸給群眾,感召他們,使之篤信朝拜。於是,在洞窟內繪制了大量的故事畫,讓群眾在看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畫內容豐富,情節動人,生活氣息濃郁,具有誘人的魅力。主要可分為五類。
1、佛傳故事:主要宣揚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其中許多是古印度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佛教徒經過若干世紀的加工修飾,附會在釋迦身上。一般畫「乘象人胎」、「夜半逾城」的場面較多。第290窟(北周)的佛傳故事 作橫卷式六條並列,用順序式結構繪制,共87個畫面,描繪了釋迦牟尼從出生到出家之間的全部情節。這樣的長篇巨制連環畫,在我國佛教故事畫中是罕見的
http://www.jce.org/art/index11.htm
http://tieba..com/f?kz=84582938

② 季羨林的著作及寫作時間和當然的背景。 越多越好要一一列舉。

季羨林,字希逋,又字齊奘。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作家。他一生著作豐富,尤其對印度語、文學歷史的研究建樹頗多。翻譯作品《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五卷書》《優哩婆濕》《羅摩衍那》學術著作《中印文化關系史論叢》《印度簡史》《現代佛學大系》《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義》《大唐西域記校注》 中華書局 1985年《吐火羅文彌勒會見記譯釋》《吐火羅文A中的三十二相》《敦煌吐魯番吐火羅語研究導論》《文化交流的軌跡:中華蔗糖史》《大國方略:著名學者訪談錄》《東方文學史》《東方文化研究》《禪與東方文化》《東西文化議論集》《世界文化史知識》《敦煌學大辭典》散文隨筆《清塘荷韻》《賦得永久的悔》《留德十年》《萬泉集》《清華園日記》《牛棚雜憶》《朗潤園隨筆》《季羨林散文選集》《泰戈爾名作欣賞》《人生絮語》《天竺心影》《季羨林談讀書治學》《季羨林談師友》《季羨林談人生》《病塌雜記》《憶往述懷》《新紀元文存》書名:《季羨林談人生》 作者: 季羨林季羨林研究所 編出 版 社: 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時間: 2006-1-1內容簡介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緣分與命運、做人與處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毀譽、壓力、長壽之道、倫理道德……學術大家季羨林先生結合九十多年的生活體驗,談對人生的感悟。這部書是季羨林先生談人生的雜文集。季先生以自己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道德觀念的理解,談了對人生的看法。季先生書中所談,涉及對人生意義與價值的認識,怎樣看待個人命運、怎樣做人與處世、什麼是成功、什麼是禮貌、怎樣交朋友、怎樣對待毀譽、怎樣對待壓力、什麼是孝道、怎樣認識老年、長壽之道、怎樣看待衣著款式、什麼是人的素質等問題,論說活潑、生動、道理深刻。書名:《生命沉思錄》作者: 季羨林 著出 版 社: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時間: 2008-1-1內容簡介本書是根據已出版的季羨林所著作品輯錄而成,內容涵括中國傳統文化、中西文化對比、印度文化、讀書與治學、人生與世相,以及描寫文革期間一些切膚真摯的隨感等。本書也是一本普通大眾認識季羨林及其學術成就的簡便而又通俗的讀物,可謂集季羨林先生之作品精華。書名:《牛棚雜憶》作者: 季羨林出 版 社: 華藝出版社出版時間: 2008-10-1內容簡介季羨林是北京大學資歷最老的大教授之一,又是著名作家、學者,可其一生經歷坎坷,被勞改、批鬥,見證了許多荒謬之極的歷史事件……耄耋之年,季羨林以自省之筆,紀錄了自己所經歷的這一切……讀來讓人感慨萬端。《牛棚雜憶》是季羨林老先生對其在文革時期的一本回憶錄,他以幽默甚至是調侃的筆調講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此書對「文革」的殘酷性揭露的讓人不寒而慄。他出書的目的就是希望總結教訓和「經驗」,讓更多經歷過的人出來說話,讓更多知情者出來說話,不要讓歷史的悲劇重演。書名:《憶往述懷》作者: 季羨林出 版 社: 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 2008-5-1定價:¥35.00內容簡介季羨林先生是著名學者、國學大師、同時它還是著名的散文大家。季羨林素以學術造詣較深著稱,他雖是年事耄耋卻神思煥發,有大量散文隨筆問世,亦是文壇一大幸事。本書收集了作者近年來發表的散文隨筆,蘊涵著作者一生的追求、理想和人生觀,它雖沒有華麗的語言,但從平實無華的敘述中,卻透露出許多深刻的人生哲理,讀過之後讓人的心靈不禁為之一振。這些作品內容豐富,構思精巧,文筆精妙,從書中可以領略欣賞季羨林先生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為人處事的原則,以及對待人生的態度。讀他的作品是一種享受,開懷釋卷,典雅清麗的文字拂面而來,純朴而不乏味,情濃而不矯作,莊重而不板滯,典雅而不雕琢。從中可以窺見國學大師的生活態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對於人生意義與價值的追尋。書名:《季羨林談國學》作者: 季羨林出 版 社: 華藝出版社出版時間: 2008-5-1內容簡介面對近年來的「國學熱」,季羨林先生更提出了「大國學」的概念,並親自擬定內容選取文章以探討國學之精,可謂國學大師談國學之經典版本。濃縮了季羨林先生百年學問人生的精華與積淀。是現今不可多得國學讀本。書名:《新紀元文存》作者:季羨林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6-1定價:15 元內容簡介這一篇《新紀元文存自序》本意只想寫上千把字,把問題交代明白就算了。沒想到中間插入住院這一段經歷。是非寫不行的。如果沒有這一段過程,說不定我還會受舊習慣勢力逼促寫一篇《九十一歲述懷》之類的文章。人一病,「懷」都倉皇逃循,想「述」也沒有了。只剩下了病房裡的感受,我都寫在《自序》中了。書名:《季羨林談師友》作者:季羨林出 版 社: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時間:2006年8月第1版內容簡介季羨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網路全書,讀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卻像一目見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隱於無形。「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語言中,只有漢語把「恩」與「師」緊緊地嵌在一起,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名詞。這只能解釋為中國人最懂得報師恩,為其他民族所望塵莫及。交友之道,蓋亦難矣。其中有機遇,有偶合,有一見如故,有茫然相對。友誼的深厚並不與會面的時間長短成正比。」書名:《季羨林談讀書治學》作者:季羨林出 版 社:當代中國出版社內容簡介季羨林先生是學術大家。他讀了套子書,研究了一輩子學問,在許多學術領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是怎樣讀書的?又是怎樣治學的?他的讀書和治學經驗是什麼?他眼中學術界前輩們的治學經驗是什麼?本書匯集了季羨林先生專門談讀書、治學和他介紹學術界前輩治學經驗的文章。這些文章對廣大學生和學者,都會有所啟迪。本書也是季羨林研究所成立以後組織編寫的系列書之一。第一本是《季羨林談人生》。季羨林研究所和當代中國出版社還要陸續合作,推出新書。書名:《天竺心影》作者:季羨林出 版 社:百花文藝出版社內容簡介這是本散文集,由我國著名文學家季羨林先生所作。主要回憶了作者在印度旅遊的全程:從初抵德里開始,到德里大學、尼赫魯大學,再到印度普通一家人,印度佛教、印度歷史,最後離別印度。記錄詳實,語言通俗生動,圖文並茂,知識性、趣味性、文化性、可讀性都很強,適合廣大讀者閱讀。這是季羨林先生的第一本散文集。該書記錄了他游印度的美好回憶。從初抵德里開始,到德里大學、尼赫魯大學,再到印度普通一家人,印度佛教、印度歷史,最後離別印度。全程詳細記錄,語言通俗優美,並附有一些黑白圖片,圖文並茂,可讀性很強。書名:《泰戈爾名作欣賞》作者:季羨林出 版 社:中國和平出版社出版時間:1996.10版內容簡介本書收集了泰戈爾一些名作,分詩歌,短篇小說,戲劇,散文四部分.詩歌分31篇,有兩畝地,婆羅門,賣頭,供養女,報答,輕微的損害,吉檀迦利,家庭;短篇小說有6篇,即河邊的台階,棄絕,素芭,喀布爾人,餓石,偷來的寶物;戲劇2篇;散文有抒懷篇,田園篇,民生篇,生命篇,談藝篇,哲理篇.書名:《朗潤園隨筆》作者:季羨林 著出 版 社:中國和平出版社出版時間:1996.10版內容簡介本書收錄了季羨林先生的學人心聲、文化隨想、漫筆清談、故人憶舊四大部分的多篇隨筆書名:《清華園日記》作者:季羨林出 版 社:遼寧美術出版社內容簡介本書是70年前季羨林先生對清華園的真切描述,系作者最具體的生命的痕跡的記錄,輔之近百幅珍貴的歷史照片,構成了本書獨特的價值。書名:《留德十年》作者:季羨林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內容簡介1935年,青年學子季羨林赴德留學,開始了十年羈旅生涯。數十年後,學術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憶及往昔,遂寫下一部《留德十年》。不書訊時間的脈絡,記述了先生當年拋家傍路赴德求學德經過。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學,先生幾經輾轉選定印度學為主修方向,遂對其傾注熱情與辛勞,最終獲得博士學位,也由此奠定了畢生學術研究的深厚根基。在此過程中,先生飽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霾帶來的戲劇性苦難,而於苦難之外,又更難忘學長深思,友人情深。先生雖言 「自傳」只述事實,不及其餘,然「詩與真」並行不悖,洋洋十數萬言,生命之詩性本已蘊集期間。書名:《賦得永久的悔》作者:季羨林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間:2007年01月內容簡介本書收錄的是我國著名作家季羨林的62篇散文。全書大致按生活、游歷、雜感、友情諸方面歸類,力求映現季先生的生活經歷、情感心路,擇要輯錄。讀季先生的文字,親切,似長者;真誠,似友人。宛如故人正促膝交談,於不知不覺中,被那充盈的激情擒住雙臂,在無垠的雪地里隨心所欲地跳起了華爾茲。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封一邑,在季先生筆下都是煥發光彩,增添情趣。談身邊瑣事而有所寄託,論人情世局而頗具文采,因小見大,餘味無窮,兼師東西,獨辟蹊徑。本書收錄我國著名作家季羨林的散文,共62篇。本集子僅局限於自1978 年即新時期以來的散文作品,大致按生活、游歷、雜感、友情諸方面歸類,力求映現季先生的生活經歷、情感心路,擇要輯錄。書名:《清塘荷韻》作者:季羨林出 版 社: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時間:2004年01月內容簡介五月草長鶯飛,窗外的春天盛大而曖昧。這樣的春日,適合捧一本豐沛的大書在陽光下閑覽。季羨林的《清塘荷韻》,正是手邊一種:清淡的素色封面,一株水墨荷花迎風而立,書內夾有同樣的書簽,季羨林的題款頗有古荷風姿。《清塘荷韻》是季羨林的散文名篇,寫他無意在樓前清塘中投幾顆蓮子,竟得滿塘風荷舉。荷花是季老的愛戀所在,用它作書名,有以荷喻人,以荷喻文的用意,正所謂「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也。張中行在序言中說,季先生一身具有三種難能:一是學問精深,二是為人樸厚,三是有深情。這三個詞,用於荷花也適合。在我看來,季先生學貫中外,兼容百家,既博且專,所通梵巴語、吐火羅語,均屬國內絕學,是公認的學界泰斗,其精深與樸厚,均可想見,恰如荷花灼灼其華,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唯「深情」二字,不讀他的散文,難以意會,就像不愛荷花的人,自然不能領會其清凈與孤高。大學問家長於散文隨筆者多的是,季羨林先生算不得最好,但用心之多、用情之深,過之者寥寥。這情,一是對散文寫作的迷戀,書中所收文章,最近的二篇,《清華夢憶》寫於2000年11月7日,《九十述懷》寫於同年12月20日——步趨期頤之年尚筆耕散.書名:《敦煌學大辭典》作者:季羨林出 版 社: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時間:1998年12月內容簡介《敦煌學大辭典》的編纂與出版工程由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敦煌研究院與上海辭書出版社共同發起,全國20餘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的老中青三代專家學者100餘人參與。全書共收詞900餘條,總字數約200萬字,插圖700餘幅,其中彩色圖片100餘幅。內容涉及各個時代敦煌藝術的綜述,幾十個代表性洞窟的逐一介紹,關於敦煌文獻的介紹等。全書以六分之一的篇幅介紹了敦煌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包括敦煌文獻的收藏情況及其編寫的經過等,並將近幾年來國內外敦煌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收入在內。《敦煌學大辭典》是一部專業性大辭典,重要的詞條注釋字數往往超過千字,全書首個詞條「敦煌」更長達1.4萬字,而「敦煌學」一條系季羨林先生親自執筆。書中還附有一批頗有價值的附錄。敦煌學具有極其豐富的內容,敦煌學包含眾多的學科。敦煌石窟藝術,舉世聞名。書名:《東西文化議論集》作者:季羨林出 版 社: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時間:1997-3-1內容簡介本書收錄了本世紀以來,特別是近十幾年來,中外學者有關東西文化問題的論著數十篇,觀點各異,色彩紛呈。編選的目的,在於方便對此問題有興趣的讀者閱讀,以期引起關注。書名:《東方文化研究》作者:季羨林出 版 社:北京大學社出版時間:1994內容簡介本書收入國內外專家學者的論文27篇。論文就東方三大文化圈的特點及其相互影響,佛教、伊斯蘭教對東方文化的影響,東方文化與現代化建設的關系以及東方各國文化的比較研究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探討。書名:《文化交流的軌跡:中華蔗糖史》作者:季羨林出 版 社: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時間:1997-02-01內容簡介本書作者從糖這種人人日常所用而又微不足道的東西的發展中,向世人揭示出一部十分具體、生動的中外文化交流史。作者用數年時間,翻閱了自周秦以來浩如煙海的中外群籍,從「糖」字的演變到甘蔗種植、製糖業的發展,引用了大量例證,用以說明:文化交流而使科技得以發展,人類必須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才能不斷進步,這是社會前進的主要動力之一。書名:《敦煌吐魯番吐火羅語研究導論》作者:季羨林內容簡介我國新疆地區有幾個古代少數民族的語文,這個事實在八、九十年以前是沒有人知道的。經過長短不同的探索與研究,在哲學、宗教、文學、語言、歷史、地理、民俗、考古、藝術、音樂、甚至天文、歷算等方面,掀起了巨大的探索研究的波浪,一個新紀元,在世界學術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章。書名:《大唐西域記校注》作者:季羨林出版社:中華書局出版時間:1985年內容簡介《大唐西域記校注》是由季羨林等人對《大唐西域記》(記述了唐高僧玄奘赴印度游學所經歷和得自傳聞的138個以上的國家、城邦和地區的情況,是一部有關唐代西域歷史地理的名著)進行校訂後出版的圖書。書名:《羅摩衍那》作者:季羨林 譯出版社:譯林出版社出版時間:2002-8-1內容簡介《羅摩衍那》是印度古代兩大梵文敘事詩之一,敘述王子羅摩因受老王妃嫉妒被放逐,妻子悉多被擄,後得群猴幫助,夫妻團聚,恢復王位。本篇敘述他在森林中與魔搏鬥的故事。《羅摩衍那》書名的意思是「羅摩的遊行」或「羅摩傳」。全書約有兩萬四千頌,共分七篇:《童年篇》、《阿逾陀篇》、《森林篇》、《猴國篇》、《美妙篇》、《戰斗篇》和《後篇》。它以羅摩和悉多的悲歡離合為故事主線,描寫印度古代宮廷內部和列國之間的戰爭。《羅摩衍那》的故事情節比較集中緊湊,雖然也插入不少神話傳說,但除第一篇和第七篇外,不像《摩訶婆羅多》那樣枝蔓龐雜。主要人物性格豐滿,隨著矛盾的展開而變化發展。全書注重風景描寫,而且做到情景交融。它不像《摩訶婆羅多》那樣大多採取純客觀的態度描寫景物,而是通過史詩人物的眼睛描寫,這樣就更富有感情色彩。《羅摩衍那》與《摩訶婆羅多》一樣,主要採用簡單易記的「阿奴濕圖朴」詩律,文體風格總的來說明白曉暢,但已開始出現講究藻飾和精心雕鏤的傾向。由此,《羅摩衍那》成為古典梵語詩歌最直接的先導。因而,印度傳統將《摩訶婆羅多》稱為「歷史傳說」,而將《羅摩衍那》稱為「最初的詩」,並將傳說中的作者蟻垤稱為「最初的詩人」。書名:《五卷書》作者:季羨林 譯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01內容簡介印度故事文學名著集成。本書分為五卷,每卷都有一個主幹故事,通過主人公之間的對話插入各種故事。在全書中的八十多個寓言故事中,既有動物故事,又有世俗故事。

③ 泰安歷史名人資料·和圖片

蕭大亨(1532~1612) 譜名應文,字夏卿,號岳峰。山東肥城安駕庄鎮南夏輝村人。明代後期重臣。
幼年家貧,其父遷至泰安城裡,以賣豆腐為生,蕭大亨隨父居住。6歲就讀私塾,1562年(明嘉靖四十一年)中進士,初授山西榆次知縣。時值榆次連年災荒,民眾飢寒,流離失所。蕭大亨張榜招撫流民,呈請發倉賑濟。並力除時弊,改革賦稅,百姓擁戴。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擢戶部主事。翌年,升戶部陝西司郎中。之後,歷任河南按察司僉事、陝西按察司僉事、山西布政司右參議。於邊陲之地撫民備兵,參與督師出邊,打敗南侵的韃靼敵軍。並把握時機,達到「款貢」之禮,促成貢市。 1572年(明隆慶六年),以母老上疏回籍終養。次年(明萬曆六年),獲准返鄉,兼程而歸。距家五百里,聞母病歿,散發跣足,徒步日行百餘里奔喪。守喪三年,內外稱孝。服除,歷任山西按察副使、山西右參政。 1580年(明萬曆八年),任寧夏巡撫。翌年改任宣府巡撫。1584年(明萬曆十二年),明廷為其加兵部右侍郎。1589年(明萬曆十七年),擢升右都御史,總督宣府、大同、山西三鎮。次年,韃靼發生「洮河之變」。蕭大亨在朝廷力排眾議,反對妄開邊釁,召會韃靼酋長,責其背德之罪,順義謝罪請歸,還所掠洮河人口。1592年(明萬曆二十年),寧夏將領勾結韃靼反叛,為明軍擊破。蕭大亨平叛有功,升任兵部尚書太子太保。是年,明朝廷亦增其祖父蕭勝、其父蕭賢為兵部尚書,並在泰安建坊旌表。 蕭大亨戍邊多年,跋涉塞外,編纂《夷俗記》一書,並與1594年(明萬曆二十二年)刊行。 1595年(明萬曆二十三年),就任刑部尚書,掌天下刑獄。其時,日本侵犯朝鮮,朝廷對日本和戰爭執不決,遂引發御史曹學程、兵部尚書石星兩大獄案,交刑部定罪。蕭大亨為曹學程訟冤解救,為此而受處罰。蕭雖與石星長期政見相左。亦能秉公處之,為明神宗所遷怒。1598年(明萬曆二十六年),在刑部任上兼理兵部事務。在日軍侵朝戰爭中,率軍擊潰日軍。1604年(明萬曆三十二年),授任兵部尚書,仍署刑部事務。倭寇南侵福建沿海,蕭大亨嚴令閩省予以緝捕,擒斬甚眾。後又多次平息西南邊陲兵端,安定西南。1606年(明萬曆三十四年),罷刑部兼署,專掌兵部。 蕭大亨任兵、刑兩部尚書13年,時值明末,黨爭甚烈,內外矛盾迭起。他厭倦黨爭,多次上書請退。1608年(明萬曆三十六年),卸任回歸泰安故里。1612年(明萬曆四十年),卒於泰安府第,享年81歲。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朝廷為其追贈太傅。 蕭大亨雖在外居官多年,但心系梓里,曾捐資創建泰安文廟尊經閣,供學人就讀。親自編訂《今古文鈔》、《文章正宗》等書,以授諸生。並捐資修整泰山名勝古跡,尚曾為《新泰安府志》作序。 蕭大亨不僅忠於君國,體恤百姓,而且教子從嚴。長子和中,歷官後府都事、工部都水司郎中,累進太僕寺少卿。次子蕭協中,初任上林苑監丞,後晉升為順天府治中。是明末知名泰山學者,著有《泰山小史》、《醞檀集》等。 蕭大亨卒後,明神宗敕令在泰安城西南金牛山之陽,為其營建陵墓,1617年(明萬曆四十五年)竣工,至今猶存。

④ 可以用佛像圖片作為手機主屏幕嗎

不好,手機屏保的形式不是很恭敬,手指在菩薩像上劃來劃去的,不如理如法。

佛佛像是讓大家提起正念,恭敬佛身,憶念佛的功德,同時發誓發願學修並且成就這些功德。假如不但沒有起到這樣的作用,反而讓人生起嫉妒心、傲慢心、嗔恨心、貪心等煩惱,塑佛像就失去了意義。

佛經也是同樣,你看見佛經的時候,有沒有把它當做作真正的法寶,視為佛的真言?有沒有想到佛的功德?有沒有發誓發願學修並成就這些功德?我們平時做早晚課用的法本也是法寶,但是大家都把它扔在地上隨便跨。因為法本是用普通的紙印刷的,我們每天都能接觸到,所以對它沒有歡喜心,也沒有信心。假使我用金銀珠寶刻成經文,大家一定會很喜歡,感覺特別有加持力。這就是著魔了,是魔的加持,不是佛的加持,這不是清凈信心。

佛像、佛經、佛塔等,對有些人來說是造業的對境,對有些人來說是積福的對境,成就的所依。在這些對境前,我們一定要提起正念,憶念佛的十力、四無畏等無漏的功德,對這些功德生起歡喜心,發誓發願學修並成就這些功德,這也是我們塑佛像的真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