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杜甫詩句詩配畫
1. 關於杜甫詩句的畫
關於杜甫詩句的畫 1.杜甫的詩 配畫
此詩是杜甫大歷二年(767)秋在夔州時所寫。
當時詩人病卧夔州,夔州在長江之濱。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
楊倫稱贊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杜詩鏡銓》),胡應麟《詩藪》更推重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前四句寫登高見聞。
首聯對起。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一開頭就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秋日天高氣爽,這里卻獵獵多風。
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大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水經注·三峽》)的意味。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迎風飛翔、不住迴旋的鳥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畫圖。
其中天、風,沙、渚,猿嘯。鳥飛,天造地設,自然成對。
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富有節奏感。經過詩人的藝術提煉,十四個字,字字精當,無一虛設,用字遣辭,「盡謝斧鑿」,達到了奇妙難名的境界。
更值得注意的是:對起的首句,未字常用仄聲,此詩卻用平聲入韻。沈德潛因有「起二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格奇而變」(《唐詩別裁》)的贊語。
頷聯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徵。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
「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索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透過沉鬱悲涼的對句,顯示出神入化之筆力,確有「建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
前人把它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兩聯極力描寫秋景,直到頸聯,才點出一個「秋」字。
「獨登台」,則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詩人飄泊無定的生涯。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處專指暮年。「悲秋」兩字寫得沉痛。
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詩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愛登台的感情,概括進一聯「雄闊高渾,實大聲弘」的對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動著的感情脈搏。
此聯的「萬里」「百年」和上一聯的。「無邊」「不盡」,還有相互呼應的作用: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象落葉和江水一樣,推徘不盡,驅趕不絕,情與景交融相洽。
詩到此已給作客思鄉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獨的內容,增人悲秋苦病的情思,加進離鄉萬里、人在暮年的感嘆,詩意就更見深沉了。 尾聯對結,並分承五六兩句。
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本來興會盎然地登高望遠,現在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前六句「飛揚震動」,到此處「軟冷收之,而無限悲涼之意,溢於言外」(《詩藪》)。 詩前半寫景,後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
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一一得到表現。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像補充,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
四聯又從白發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像「無意於對」。
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
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此詩整首詩都是絕句,因而稱為「七律之冠」。
2.畫 杜甫 詩
畫 鷹
杜甫
素練風霜起, 蒼鷹畫作殊。
㧐身思狡兔, 側目似愁胡。
絛鏇光堪摘, 軒楹勢可呼。
何當擊凡鳥, 毛血灑平蕪。
畫上題詩,是我國繪畫藝術特有的一種民族風格。古代文人畫家,為了闡發畫意,寄託感慨,往往於作品完成以後,在畫面上題詩,收到了詩情畫意相得益彰的效果。為畫題詩自唐代始,但當時只是以詩贊畫,真正把詩題在畫上,是宋代以後的事。不過,唐代詩人的題畫詩,對後世畫上題詩產生了極大影響。其中,杜甫的題畫詩數量之多與影響之大,終唐之世未有出其右者。
這首題畫詩大概寫於開元末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此時詩人正當年少,富於理想,也過著「快意」的生活,充滿著青春活力,富有積極進取之心。詩人通過對畫鷹的描繪,抒發了他那嫉惡如仇的激情和凌雲的壯志。
全詩共八句,可分三層意思:
一、二兩句為第一層,點明題目。起用驚訝的口氣:說是潔白的畫絹上,突然騰起了一片風霜肅殺之氣,這是怎麼回事呢?第二句隨即點明:原來是矯健不凡的畫鷹彷彿挾風帶霜而起,極贊繪畫的特殊技巧所產生的藝術效果。這首詩起筆是倒插法。何謂倒插法?試看杜甫《姜楚公畫角鷹歌》的起筆曰:「楚公畫鷹鷹戴角,殺氣森森到幽朔。」先從畫鷹之人所畫的角鷹寫起,然後描寫出畫面上所產生的肅殺之氣,是謂正起。而此詩則先寫「素練風霜起」,然後再點明「畫鷹」,所以叫作倒插法。這種手法,一起筆就有力地刻畫出畫鷹的氣勢,吸引著讀者。杜甫的題畫詩善用此種手法,如《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的起筆曰:「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畫鶻行》的起筆曰: 「高堂見生鶻,颯爽動秋骨。」《奉觀嚴鄭公廳事岷山沱江畫圖十韻》的起筆曰:「沱水臨中座,岷山到北堂。」這些起筆詩句都能起到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
中間四句為第二層,描寫畫面上蒼鷹的神態,是正面文章。頷聯的「㧐(sǒng聳)身」就是「竦身」。「側目」,句見《漢書·李廣傳》:「側目而視,號曰蒼鷹。」又見孫楚《鷹賦》:「深目蛾眉,狀如愁胡。」再見傅玄《猿猴賦》:「揚眉蹙額,若愁若嗔。」杜甫這兩句是說蒼鷹的眼睛和猢猻的眼睛相似,聳起身子的樣子,好象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從而刻畫出蒼鷹搏擊前的動作及其心理狀態,真是傳神之筆,把畫鷹一下子寫活了,宛如真鷹。頸聯「絛鏇(tāo xuàn滔眩)」的「絛」是系鷹用的絲繩;「鏇」是轉軸,系鷹用的金屬的圓軸。「軒楹」是堂前廊柱,此指畫鷹懸掛之地。這兩句是說系著金屬圓軸的蒼鷹,光彩照人,只要把絲繩解掉,即可展翅飛翔;懸掛在軒楹上的畫鷹,神采飛動,氣雄萬夫,好象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從而描寫出畫鷹躍躍欲試的氣勢。作者用真鷹來作比擬,以這兩聯詩句,把畫鷹描寫得栩栩如生。
此兩聯中,「思」與「似」、「摘」與 「呼」兩對詞,把畫鷹刻畫得極為傳神。「思」寫其動態,「似」寫其靜態,「摘」寫其情態,「呼」寫其神態。詩人用字精工,頗見匠心。通過這些富有表現力的字眼,把畫鷹描寫得同真鷹一樣。是真鷹,還是畫鷹,幾難分辨。但從「堪」與「可」這兩個推論之詞來玩味,畢竟仍是畫鷹。
最後兩句進到第三層,承上收結,直把畫鷹當成真鷹,寄託著作者的思想。大意是說:何時讓這樣卓然不凡的蒼鷹展翅搏擊,將那些「凡鳥」的毛血灑落在原野上。「何當」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畫鷹能夠變成真鷹,奮飛碧霄去搏擊凡鳥。「毛血」句,見班固《西都賦》:「風毛雨血,灑野蔽天。」至於「凡鳥」,張上若說:「天下事皆庸人誤之,末有深意。」這是把「凡鳥」喻為誤國的庸人,似有鋤惡之意。由此看來,此詩借詠《畫鷹》以表現作者嫉惡如仇之心,奮發向上之志。作者在《楊監又出畫鷹十二扇》一詩的結尾,同樣寄寓著自己的感慨曰:「為君除狡兔,會是翻
3.杜甫的詩中描寫春天的畫怎麼畫
絕句二首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遲日」,出自《詩經·七月》:「春日遲遲。」春天光照時間漸長,天氣趨暖,正所謂「天初暖,日初長」(歐陽炯《春光好》)。詩人以「遲日」領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並使詩中描寫的物象有機的組合為一體,構成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你看:陽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復甦,萬象更新。清風拂面,送來百花的芳香,帶來春草的清馨。河灘上,溪岸邊,冰雪融盡,泥土潮濕而松軟,燕子輕盈地飛來飛去,銜泥築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溫,美麗多情的鴛鴦相依相偎,恬然靜睡,十分嬌慷可愛。燕子是侯鳥,詩人描寫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徵。前二句的「遲日」、「江山」、「春風」、「花草」組成一幅粗線勾勒的大場景,並在句尾以「麗」、「香」突出詩人強烈的感覺;後二句則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描繪,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寫照。飛燕的繁忙蘊含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鴛鴦的閑適則透出溫柔的春意,一動一靜,相映成趣。而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陽光下,和諧而優美,確實給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開稱杜甫筆法高妙,能「以詩為畫」(《說杜》),此詩可為印證。但這首五絕之妙並不止於「以詩為畫」,詩人著意傳達的還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說春日遲遲、江山秀麗、清風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鴛鴦,都是詩人的視覺、觸覺(風)、嗅覺所感,那麼泥土之「融」、沙礫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覺了。只因為對春天的陽光明麗、惠風和暢、鳥語花香感受至深,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像出泥土的松濕和沙礫的溫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的輕盈、鴛鴦嬌慵的視覺印象,從而使詩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於柔美和諧和春意之中。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景畫,濡飽墨於紙面,施濃彩於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漫江碧波盪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一團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燦爛。
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並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
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並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4.要一些杜甫的詩和詩意加圖片
杜甫絕句>賞析》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唐·杜甫 這首唐詩從誕生以來,便被歷朝歷代文人推崇,並逐步成為各個朝代教育學童學習唐詩的教材之一。
至今在中國小學課本里仍是如此。 很多文人、詩人、社會學者、歷史學者都對杜甫的這首淺顯易懂的《絕句》進行過分析研究,並做出過很精闢的註解。
出於對它的情有獨衷,我從少時第一次背誦它時,便被其中的精美絕倫的描述所吸引。在此謹對這首唐詩做添足賞析,玩味之意盡在不言中。
我們先從整體上縱觀全詩,是由兩句相映成趣的寬對(對聯的一種形式)組成。全詩二十八個字所包涵的內容遠遠超出這二十八個含義。
下面讓我們來共同欣賞這首著名的《絕句》。 這首詩的起始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所表達的十分簡單明了。
詩人描繪了他站在窗前看到的近景中一幅優美的圖畫: 這是一幅早春圖,在窗前剛剛抽絲發芽的柳樹上,有兩只黃鸝鳥在歡快的相應和般地鳴唱。在詩中首句的第一個字,詩人便用「兩」這個數字和「個」量字來表示了一個頭頸微動,目光微挑的動作。
這里詩人用「個」字,而不是用「只」來描述黃鸝鳥的狀態,是用語感來表述詩人看到的黃鸝鳥是一種動態。這里很關鍵的一個字,便是這個「個」字。
「個」字是仄音,用去音來表示的語氣中,有驚嘆的含義。詩人用「個」來告訴讀者,是黃鸝鳥的鳴叫聲把他的目光吸引住的。
一個,兩個,噢,原來這里還有一隻小鳥。而這里若用「只」來表示,小鳥的狀態就不一樣了。
詩中的兩個黃鸝鳥是在樹杈間一上一下,不是並肩站在一根樹枝上的,因為後面一個鳴翠柳的「鳴」字便表示了小鳥相互和鳴,在樹枝間歡叫的追逐的狀態。一隻小鳥在下,另一隻小鳥在上,都是側抓住飄動的柳絲在嬉戲。
為什麼說小鳥是側抓著柳絲呢?這在首句的第六字「翠」字便可知道。 柳樹在春天裡是最先發芽的北方樹種,其發芽時,先是樹條里返青,這時叫抽絲,然後很嫩的芽葉吐出尖尖的嫩綠色。
此時的柳樹是其最美的狀態,文人畫匠多把此刻的柳樹寓意為情竇初開的少女。即便是一棵柳樹,丈餘外都猶如一層綠霧漫卷在樹冠上,由於細柳條的淺棕色里泛出一絲青綠色,柳條開始褪去冬天僵直的狀態,變得柔軟起來。
此刻的柳絲多入詩畫,曹雪芹在《紅樓夢》黛玉葬花一回里這樣描繪:「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更如葛紫巾 南鄉子的唱和詩「長亭無風柳絲斜,杏花疏影笛聲啞。」「梅花漏泄春消息,柳絲長,草芽碧。
不覺星霜鬢邊白,念時光堪惜」(晏殊詞)「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裊娜春無力」(溫庭筠)。
而杜甫的「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更是給讀者描述了柳絲輕柔、無風尚且柳絲斜的狀態。詩人准確地把握了春天柳絲的狀態,而這時兩個黃鸝鳥正是用爪抓住來回飄動的柳絲,在春意盎然的微風里,啾啾鳴叫,詩人也許正是被這樣的鬧春鳴叫聲吸引到窗前。
上闋的末句「一行白鷺上青天」,是和首句相對應的。詩人正是被黃鸝鳥的鳴叫聲吸引到窗前,當他的目光從柳絲下的一隻黃鸝鳥轉移,被上面那隻黃鸝鳥的鳴叫聲挑起目光時,從樹梢上,看到了遠方的青天。
如果說詩人用一種歡快的筆調寫出了黃鸝鳥跳躍鳴叫的動感畫面,那麼此句中「一行」便給讀者一種目光直線上升的感覺。白鷺鳥相對於黃鸝鳥來說,一個是體形龐大的候鳥,一個是體形弱小的雀鳥。
這是一種寓意對比,我在下文中會說明。成群結隊的白鷺鳥,在春暖花開季節從南方越冬而北歸。
那一種思鄉歸故里的迫切心情,被詩人精準地用一個「上」字淋漓盡致地表露出來。白鷺鳥的一行,與黃鸝鳥一上一下的分離成兩個的狀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詩人也借著兩種鳥的狀態,把目光從眼前的一棵柳樹,投向了一望無際的青天。 古詩中描寫天色的有很多,而詩人用「青」字來表述早春清晨爽朗的晴空,杜甫作為唐代最具有代表的現實主義詩人,描寫早春天空的這種定義,也影響到了這個時期和中國一衣帶水的東瀛。
著名日本演歌《北國之春》的首句中「亭亭白樺,悠悠碧空」一句中,日文漢字便是「青空」兩個字。 這里,「青」所涵蓋了這樣兩層意思。
一是,青,顏色,藍、綠的兼色。既沒有藍色的沉悶,也沒有綠色的寧靜,它是一種很透亮的感覺,在西方油畫色彩學里,有一種加光混合法,例如用朱紅、翠綠、藍三種原色光,同原色光雙雙混合,又可以混合出黃、青、紫紅三種間色光。
在色相圖標里,自然光的七色只有青色未被列入基本色相,原因便在於,青色的透明感在投光時,無法完全掩蓋其它「正」色。 二是,青,狀態,初生萌發、干凈淳樸。
這層意思對於暮冬已過,春色將至的早春煥發出來的生機,猶為重要。詩人正是抓住了這種感覺,用一個「青」抒發了自己暮年壯心不已的情節。
詩人用「色」的感覺在這里猶顯考究。 縱觀上闋這兩句,兩個數字「兩」、「一」,兩個量詞「個」、「行」,兩種鳥類「黃鸝」、「白鷺」,兩個動作「鳴」、「上」,兩種顏色「翠」、「青」,兩個距離「近柳」、「遠天」。
表面的十四個字,表述了十四種事物。但是,詩人在這首二句里,已經隱藏了。
5.怎麼畫杜甫的絕句
(遲日江山麗 )賞析
詩人以「遲日」領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並使詩中描寫的物象有機的組合為一體,構成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你看:陽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復甦,萬象更新。清風拂面,送來百花的芳香,帶來春草的清馨。河灘上,溪岸邊,冰雪融盡,泥土潮濕而松軟,燕子輕盈地飛來飛去,銜泥築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溫,美麗多情的鴛鴦相依相偎,恬然靜睡,十分嬌慷可愛。燕子是侯鳥,詩人描寫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徵。
前二句的「遲日」、「江山」、「春風」、「花草」組成一幅粗線勾勒的大場景,並在句尾以「麗」、「香」突出詩人強烈的感覺.
後二句則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描繪,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寫照。飛燕的繁忙蘊含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鴛鴦的閑適則透出溫柔的春意,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而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陽光下,和諧而優美,確實給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開稱杜甫筆法高妙,能「以詩為畫」(《說杜》),此詩可為印證。但這首五絕之妙並不止於「以詩為畫」,詩人著意傳達的還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說春日遲遲、江山秀麗、清風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鴛鴦,都是詩人的視覺、觸覺(風)、嗅覺所感,那麼泥土之「融」、沙礫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覺了。只因為對春天的陽光明麗、惠風和暢、鳥語花香感受至深,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像出泥土的松濕和沙礫的溫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的輕盈、鴛鴦嬌慵的視覺印象,從而使詩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於柔美和諧和春意之中。
反復誦讀此詩,你也會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覺。此詩的成功不但在於作者善於觀察物象,更在於作者善於體察物情。前人或謂杜甫這首詩「與兒童屬對何異」。無非譏其造語平淡,未在追奇獵怪上下功夫,殊不知,這正是功力老到之處。周紫芝《竹坡詩話》雲:「作詩到平淡處,要似非力所能。」蘇軾也說:「大凡為文……漸老漸熟,乃造平淡。」這兩句話用來評價杜甫這首五絕,至為恰當。
⑵ 求花的傳說,花語,圖片(適合做背景的)
桔梗花的傳說:
從前,某個村子裡住著一位叫桔梗的少女
桔梗沒有父母,獨自一人住在家裡
然而,有個天天找桔梗的少年
桔梗啊,我長大了,我要跟你結婚
我長大了也要跟你結婚
兩人就這樣約好了。
幾年後,桔梗長成了漂亮的小姐
少年也長成一個英俊的小夥子
兩人是一對戀人。
但是,小夥子為了捕魚,不得不乘大船去很遠的地方
好傷心,沒有你,我都不能活』桔梗流著眼淚說到
桔梗啊!一定要等我,我一定會回來的
終於到了小夥子離開的那一天
記得一定要回來,我等著你
再見
向著大海出發了
越來越遠,桔梗不停的流淚。
可是,愛著桔梗的小夥子,過了十年也沒回來
桔梗越看大海越傷心
因此,決定暫時去廟里
師傅,請教我平息心法
南無阿米陀佛,想知道這些就要先把心空起來才行
不要被心裡的姻緣所糾纏
桔梗決心那麼做
但是,怎麼也忘不了那個小夥子
總是總是跑去海邊
就這樣過了幾十年,桔梗已經成了老人
看著大海的桔梗,想起總是不回來的青年,留下了眼淚
祈求上蒼,讓我心愛的他一定要回來
這時,神靈現身了
桔梗啊,你不是到現在為止都忍過來了嗎?
神靈,我想忘了他,但忘不了
嘖嘖!你苦等難受,可是,現在要放棄那份思念
山神靈先生,說道
神靈,不管怎樣,我的心不變啊
呵呵,忘記吧
神靈特別擔心桔梗
神靈,我忍不住一直孤獨
不是讓你放棄那份思念了嗎?
我要給你定下不能忘掉青年的罪
桔梗的眼睛慢慢的閉上,身體變成了花
後來,人們就把那朵花叫做桔梗花了
桔梗花看著大海尋找著少年
桔梗花的花語:虛無飄渺的愛 永恆不變的愛
兩種看來天地之差的花語出現在同種花上,恐怕這便是桔梗花特殊之處吧。
罌粟花的傳說:
在古埃及,罌粟被人稱之為「神花」。古希臘人為了表示對罌粟的贊美,讓執掌農業的司谷女神手拿一枝罌粟花。古希臘神話中也流傳著罌粟的故事,有一個統管死亡的魔鬼之神叫做許普諾斯,其兒子瑪非斯手裡拿著罌粟果,守護著酣睡的父親,以免他被驚醒。
花語:迷戀
玫瑰花的傳說:
俄國---
俄國皇帝尼古拉一世於1825年繼位後,派了一名將軍護送母後瑪麗亞·費奧多羅夫娜回皇家離宮皇村(即今普希金成)。事畢,將軍在附近散步,見一名持槍哨兵肅立路旁,可是在他守衛的地方卻空無一物,將軍甚感詫異.他問遍了所有的官員,但誰也說不清楚,只是說,那是宮廷禮儀的規定.後來他在聖彼得堡得知,皇家花園這個崗哨設立已經有50年歷史。設崗的根據是一紙命令「距東廂500步處設一崗哨」。
由於將軍每次來皇村都要去看一下這個神秘的崗哨,這樣就使廷臣甚至於母後本人也感興趣了。設崗的秘密終於是水落石出。原來最早命令設崗的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當年女皇經常在花園里散步,一天,她發現一株盛開的玫瑰,美艷動人,就想留給自己的一個孫子,因此她下了一道命令,在花旁設崗看守,以免給被別人摘去,可是翌日,她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凈,而崗哨從此就年復一年地保留下來。女皇死後,玫瑰花叢當然早就枯萎無存,但哨兵卻在原地不斷的輪換著。
早在俄羅斯花園中出現玫瑰花之前,世界各地便有許多關於玫瑰的絢爛多彩。美麗動人的傳說。
印度---
古印度童話中說,玫瑰在印度享有殊榮,甚至法律中竟明文規定:凡向皇上呈獻玫瑰者,有權向皇上懇請自己想要獲得的一切。當時最高種姓婆羅門就用玫瑰來裝飾自己的廟宇,在祭祀主神的大道上撒上鮮艷的玫瑰花。在皇帝寢宮的飾物中也少不了玫瑰的光彩,因而玫瑰是最受歡迎的貢花。
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中司美和幸福的女神,公認的絕代佳人拉克什米,據說就是由108片大花瓣、1008片小花瓣構成的玫瑰花蕾所生。吠陀教中的太陽神、宇宙的主宰毗濕奴見到了這位迷人的美女,立即以親吻使之蘇醒而成了自己的妻子。
伊朗---
古代伊朗有關玫瑰的傳說猶如迷霧般籠罩著整個東方,由於古伊朗詩人對嬌美的玫瑰卷帙浩繁的歌頌,古伊朗成了生長繁衍的樂土。
波斯的一位詩人說,玫瑰是真主給人間的恩賜。有一次所有的植物都來請求真主任命一個新的主宰來替代睡蓮,因為睡蓮一到晚間就忘了自己作為主宰的職責。真主應植物的請求,委派了身帶自衛武器的白玫瑰為植物的女王。
有些白玫瑰花的外層花瓣還帶有粉紅色調,這在波斯的傳說中也由一則美麗的故事。據說夜鶯對新上任的女花王一見鍾情,忘情的緊抱嬌美的女花王,尖刺一下子刺入了他的心臟,殷紅的鮮血從他的胸中湧出,染紅了玫瑰花瓣,因此白玫瑰的外層花瓣至今仍保留著粉紅色調。
波斯人對玫瑰花的喜愛和景仰也感染了土耳其人,更確切的說,感染了所有的穆斯林。
埃及---
據說公元前41年,美艷的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藉助玫瑰花瓣神奇的力量征服了多疑的羅馬統帥馬庫斯.安東尼。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在羅馬人的習俗中,宴會上將玫瑰花環上的小花瓣撒入酒內,飲下這種酒就表示自己對撒花瓣的人深表敬意。安東尼對克婁巴特拉懷有戒心,擔心她背信棄義,因此讓侍從先嘗遍席上所有的美酒佳餚。當時,女王命令在玫瑰花環上撒上劇毒汁,安東尼在酣醉中,對女王的愛情山盟海誓,隨即把她花環的花瓣撒入酒杯中,當他舉杯欲飲時,女王一把奪下了他的酒杯,並命令即將被處死的俘虜飲下安東尼的酒,俘虜當場被毒死。克婁巴特拉深情的對安東尼說:「親愛的,你瞧,如果沒有你,我能夠活下去,我是可以輕而易舉地置你於死地的……」安東尼被征服了。
希臘---
希臘,這個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也把玫瑰奉為上帝的恩賜。在希臘詩人的筆下,玫瑰的出現渲染著美麗的神話色彩。據詩人們說,玫瑰是司愛與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即羅馬神話中的維納斯)從海水泡沫中誕生時,她身上雪白的泡沫變成的。眾神女看到女神身上的玫瑰花,美艷不遜於女神,為之驚羨不已,紛紛撒以使人長生不老的瓊漿。瓊漿使玫瑰獲得芳香,但並沒有因此而永不凋萎,這是由於神祗中有人心懷嫉妒的結果。
紅玫瑰的由來,希臘神話中有一則纏綿悱側的傳說。阿佛洛狄忒的情人、主宰自然界之神、美男子阿多尼斯打獵時,不幸被野豬所傷,女神聞訊後喪魂失魄地向阿多尼斯遇難處奔去,途中玫瑰花刺刺傷了她的雙腳。鮮血滴在花上,於是白玫瑰變成了紅玫瑰。
玫瑰在拉丁語系中的讀音為「洛斯」。此名的由來在羅馬神話中有這樣的傳說:花神佛洛拉對愛神阿摩爾並沒有感情,而且長期以來躲著他。一天,狡猾的愛神用愛情之箭射中了她,從此佛洛拉為之傾心,可是阿摩爾喜新厭舊,拋棄了佛洛拉。女神失望之餘決心自己創造一種會哭會笑,集悲喜於一身的花來自慰。女神看到自己神奇的造物,驚喜得不禁喊出心愛的人的名字「厄洛斯」(這是希臘人對愛神的稱呼)。但由於生性靦腆,心情激動,她訥訥喊成了「洛斯」,把「厄」喊漏了,從此這種花就得名「洛斯」(英語為「ROSE」)。
除了神話中絢麗多彩的傳說外,古希臘人還認為玫瑰花具有實用價值。據說,公元前5世紀,雅典的著名藝伎、聰慧出眾、資色動人的阿帕西婭童年時,臉頰上長了個疣子,雖經名醫治療,也未見效。疣子越來越毀壞她美麗的容貌,使她痛不欲生。有幸的是,有一天她夢見阿佛洛狄忒的一隻心愛的鴿子飛來,建議她搜集女神鵰像前額上枯萎的花瓣(希臘人通常給女神戴上玫瑰花環),做成軟膏,敷帖到疣子上就顆治癒,果然,帕西婭照辦後,成了希臘最艷麗的美人和著名的雅典戰略家、統帥伯里克利的妻子。
義大利---
在希臘,玫瑰在神祗中是愛和美的象徵,而在人間則用來表達人類的歡樂和悲哀。當玫瑰在羅馬生根繁衍後又獲得了新的功能和象徵。共和國時期,玫瑰體現崇高的道德,對功勛的獎勵;到了羅馬衰敗時期,它變成了最惡的象徵是使豪門顯貴傾家盪產的奢侈品。當時要在海面上撒滿鮮花。在赫利奧加巴拉皇帝的一次盛宴上,為了使暴君得到最大的滿足,從天花板上撒下玫瑰花瓣,無數花瓣紛紛飄落到赴宴者身上,有不少賓客竟被深埋花中以窒息身亡。
甚至產生了一個特殊的行業:玫瑰花環編制者;還開設了獨一無二的玫瑰交易所,有專職從事玫瑰交易的經紀人。
羅馬人對待玫瑰的態度影響了西歐早期的基督徒們,他們起先把玫瑰看做是淫亂和毀滅的象徵。但隨著時光的流逝,玫瑰終於以其美麗和芬芳改變了人們的成見。幾百年後,神父們忘了羅馬帝國衰敗時玫瑰所起的作用,宣布玫瑰為天國之花。
一篇有關耶穌受難的傳說中記述了苔蘚玫瑰的故事。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鮮血染紅了十字架。小天使們把血搜集到金樽中,有幾滴鮮血滴到苔蘚上。苔蘚立即吸收了這些血滴,以免救世主的血被褻瀆。艷麗的苔蘚玫瑰今從此而來到人間,使人們永遠銘記救世主為人間罪孽而流盡了自己的鮮血。
中國---
這是個發生在距今三千五百四十四年前的古老東方國度中國的一個故事,佛祖的眾多徒弟中有著這樣的一對男女……
男的性格熱情;正如名字一樣:愛人!女的性格溫柔,也如名字一般:情人!
一天,他們一起研究佛理的時候;在一個小山中發現了兩朵含苞待放的鮮花,因為從來沒見過這樣的花也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他們都很好奇。男的想去摘來看看,一不小心被鮮花的刺刺到了,鮮紅的血即刻流了出來;女的見了很心痛的拿起他的手,不經意地流下一滴眼淚,與男的手上的那一滴血同時掉下,分別掉在那兩朵鮮花中……
他們都是佛教徒;他們不可能在一起所以他們微笑和分開了;男的走向天上;女的走下地底!再回來他和她都有了更好的名字……男的把名字變為:月老,他希望女的不要記得他,他的工作卻是讓一對對男女記得彼此;用他手中的那一條小小的紅線;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那一條條小小的紅線其實是他的一滴滴鮮紅的血……女的把名字變為:孟婆,她希望男的忘記她,而她的工作比較幸運是熬湯,就是俗稱的「孟婆湯「用她的一碗碗「孟婆湯」讓一對對男女忘記彼此,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那一碗碗「孟婆湯「其實是她一滴滴的眼淚……
當愛人和情人在一起時,造就了愛情。愛情一定要有鮮花,所以那兩朵花都是,雖然他們離開後開出來的花朵,一朵是代表熱情的愛人的紅色,一朵是代表溫柔的情人的白色,但它們有同一個名字——玫瑰花。
花語:玫瑰象徵愛情和真摯純潔的愛,人們多把它作為愛情的信物,是情人間首選花卉。 但不同顏色、有不同的喻意,所以送花時應對不同的花色含義區別清楚!
紅玫瑰代表熱情真愛;花語:希望與你泛起激情的愛 (還代表:熱戀);
黃玫瑰代表珍重祝福和嫉妒失戀;花語:享受與你一起的日子(還代表:道歉);
紫玫瑰代表浪漫真情和珍貴獨特;
白玫瑰代表純潔愛情;花語:我們的愛情是純潔的(還代表:尊敬);
黑玫瑰代表溫柔真心;你是惡魔,且為我所有;
橙玫瑰代表友情和青春美麗;花語:獻給你一份神秘的愛(還代表:羞怯);
藍玫瑰「藍色妖姬」;代表「清純的愛和敦厚善良」。
粉玫瑰花語:喜歡你那燦爛的笑容 (還代表:初戀);
淡綠色玫瑰代表:青春長駐;
香檳玫瑰花語:我只鍾情你一個。
玫瑰 (紅+白): 共有
玫瑰 (紅+黃): 快樂
1朵玫瑰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
2朵玫瑰代表——這世界只有我倆!
3朵玫瑰代表——我愛你!
4朵玫瑰代表——至死不渝!
5朵玫瑰代表——由衷欣賞!
6朵玫瑰代表——互敬,互愛,互諒!
7朵玫瑰代表——我偷偷地愛著你!
8朵玫瑰代表——感謝你的關懷扶持及鼓勵!
9朵玫瑰代表——長久!
10朵玫瑰代表——十全十美 無懈可擊!
11朵玫瑰代表——最愛 只在乎你一人!
12朵玫瑰代表——對你的愛與日俱增!
13朵玫瑰代表——友誼長存!
14朵玫瑰代表——驕傲!
15朵玫瑰代表——對你感到歉意I''M SORRY!
16朵玫瑰代表——多變不安的愛情!
17朵玫瑰代表——絕望無可挽回的愛!
18朵玫瑰代表——真誠與坦白!
19朵玫瑰代表——忍耐與期待!
20朵玫瑰代表——我僅一顆赤誠的心!
21朵玫瑰代表——真誠的愛!
22朵玫瑰代表——祝你好運!
25朵玫瑰代表——祝你幸福!
30朵玫瑰代表——信是有緣!
40朵玫瑰代表——誓死不渝的愛情!
50朵玫瑰代表——邂逅不期而遇!
99朵玫瑰代表——天長地久 FOREVER!
100朵玫瑰代表——百分之百的愛 100% LOVE!
101朵玫瑰代表——最……最愛!
108朵玫瑰代表——求 婚!
144朵玫瑰花語--愛你生生世世
365朵玫瑰花語--天天想你
999朵玫瑰代表——天長地久。
1001朵玫瑰花語--直到永遠
彼岸花的傳說:關於彼岸花,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以前有兩個人名字分別叫做彼和岸,上天規定他們兩個永不能相見。他們心心相惜,互相傾慕,終於有一天,他們不顧上天的規定,偷偷相見。正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他們見面後,彼發現岸是一個貌美如花的女子,而岸也同樣發現彼是個英俊瀟灑的青年,他們一見如故,心生愛念,便結下了百年之好,決定生生世世永遠廝守在一起。
結果是註定的,因為違反天條,這段感情最終被無情的扼殺了。天庭降下懲罰,給他們兩個下了一個狠毒無比的詛咒,既然他們不顧天條要私會,便讓他們變成一株花的花朵和葉子,只是這花奇特非常,有花不見葉,葉生不見花,生生世世,花葉兩相錯。
傳說輪回無數後,有一天佛來到這里,看見地上一株花氣度非凡,妖紅似火,佛便來到它前面仔細觀看,只一看便看出了其中的奧秘。佛既不悲傷,也不憤怒,他突然仰天長笑三聲,伸手把這花從地上給拔了出來。佛把花放在手裡,感慨的說道:「前世你們相念不得相見,無數輪回後,相愛不得廝守,所謂分分合合不過是緣生緣滅,你身上有天庭的詛咒,讓你們緣盡卻不散,緣滅卻不分,我不能幫你解開這狠毒的咒語,便帶你去那彼岸,讓你在那花開遍野吧。
佛在去彼岸的途中,路過地府里的三途河,不小心被河水打濕了衣服,而那裡正放著佛帶著的這株紅花,等佛來到彼岸解開衣服包著的花再看時,發現火紅的花朵已經變做純白,佛沉思片刻,大笑雲:大喜不若大悲,銘記不如忘記,是是非非,怎麼能分得掉呢,好花,好花呀。佛將這花種在彼岸,叫它曼馱羅花,又因其在彼岸,叫它彼岸花。
可是佛不知道,他在三途河上,被河水褪色得花把所有得紅色滴在了河水裡,終日哀號不斷,令人聞之哀傷,地藏菩薩神通非常,得知曼馱羅已生,便來到河邊,拿出一粒種子丟進河裡,不一會,一朵紅艷更勝之前的花朵從水中長出,地藏將它拿到手裡,嘆到:你脫身而去,得大自在,為何要把這無邊的恨意留在本已苦海無邊的地獄里呢?我讓你做個接引使者,指引他們走向輪回,就記住你這一個色彩吧,彼岸已有曼馱羅,就叫你曼沙珠華吧。
從此,天下間就有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彼岸花,一個長在彼岸,一個生在三途河邊。話說又過了很多年,天下有兩個很相愛的人,可是有一年,男的在出外辦事的時候不幸遇難了,他來到三途河邊,看見滿眼的血紅,心裡哀傷無比,他痛哭道:「我不要輪回,我要回去找我的妻子,她還在家裡等我。」他跌跌撞撞的來到孟婆這里,喝下忘情湯前,他問孟婆,為何天下諸般,最後這湯獨要人忘情。孟婆笑而不語,只是要他快喝,他獃獃的看著湯,說:「人都要忘情,我偏不忘,輪回後,我要去找我的妻子。」
男人的妻子得知他的死訊後,悲痛絕倫,幾度尋死都被男子的家人救了下來,最後女子答應不再輕生,但是要終生守寡。男子的家人一來看她性格剛烈,怕舊事重提,又要徒惹她傷心,二來念她有心,便暫時答應了她,等她情緒穩定後再勸她改嫁不遲。就這樣,女人便在男子家繼續住了下來,靠縫補為生。
又說這男子輪回後,還真重新生在他和女子一起生活的小鎮里,光陰飛逝,不知不覺二十年過去了,一天他出門經過女子守寡的門前,感覺到心裡怪怪的,便停下來看了一眼,這一看不要緊,剛好被女子迎面看見。輪回後,這男子的相貌氣質均已完全變了,可是女子一看見他,眼淚就嘩嘩的流了下來,她走到男子面前,說了一句:「你來找我了。」便昏倒在地。男子一看一個素不相識的老女人倒在自己面前,趕忙嚇的逃離了那個地方。
後來這個女的重病不起,到死前翻來覆去的說什麼,但是聲音太小,沒有人聽清楚過,所以也沒有在意,這女子最後滴下兩行血淚,一命嗚呼了。女子來到地府,看見孟婆,突然很輕的問她:「老婆婆,以前是不是有個男子在這里告訴你,他不會忘記我,一定會回來找我?」孟婆點點頭。女子心疼非常,哽咽道:「那為何他回來卻不肯認我,哪怕他跟我說句話,在我臨死前來看看我也好呀。」孟婆拍拍她的肩膀,說:「你們很相愛,我很欣賞你們的勇氣,這樣吧,二十年後答案來臨那一刻,我答應讓你看看,只是這之前你無法轉世,要在這里受苦二十年,你願意嗎?」女子說:「我願意,不看見那個答案,我放不下對他的愛,即使投胎轉世,也要心痛一世。」這女子於是被孟婆安排給彼岸花鋤草,其實本無草可鋤,但是女子的眼裡滿岸是草,鋤了又生,永遠鋤不完,就這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二十年後,孟婆把她帶到輪回門前,說:「你站在這兒看著,但不要說話,你等了二十年的人,要來了。」女子激動的站都站不住了,好不容易平復下情緒,緊張的站在那裡等著她愛的人出現。終於他走過來了,原來他得了病,沒有治好,四十齣頭,又死了。他走到她和孟婆面前,孟婆把忘情水遞給他,他拿起就要喝,女子急了,說:「你忘了你說的話嗎?」男子看了她一眼,把手中碗里的水一飲而盡,接著走進了輪回門。
孟婆看著失魂落魄的女子,說,愛情是什麼?不過一碗水罷了,你也喝了吧,能不能忘掉不是你說了算的,有今生,沒來世,縱然你記得,他若忘了,跟真的忘記又有什麼不同?
佛說有生有死的是此岸,無生無死的是彼岸,其實佛是和大家開一個玩笑,彼和岸就是生和死,岸的彼端就是彼岸,那麼站在彼岸看此岸,此岸和彼岸又有何不同呢?可是佛說這話又很認真,因為花生葉落,葉現花枯,枯榮交替,你看見了花自然很難想起那還未發的葉,你見葉時又看不到那絕美無暇的花,可是見花見葉,和見彼岸,又有什麼不同呢?
六祖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講究的是大徹大悟,是頓悟,是立地成佛。而神秀說:菩提本是樹,明鏡亦有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神秀強調的是修心,是漸悟,是金石為開。從此天下雖然以頓宗為正統,但是漸宗也枝葉繁茂,遍布天下。對於世界上大多數人而言,要在一瞬間頓悟,基本是不可能的,就像佛教總是強調,須彌之間也能悟得正道,人這一輩子,光有經歷是不夠得,更重要的,在於人的境界。可是方寸雖小,還能悟到天開,天下這么大,能夠把天下當作方寸之地的人,又有幾個呢?所以,不如把自己的心當作一面鏡子,時刻去清掃一下上面的灰燼,照出自己,照出這個世界的百態眾生。
又拿佛來說,釋迦就是如來,如來老大,就像帶走彼岸花時一樣,一向是天下地下唯我獨尊的,所謂佛之大乘就是悟到無形方知有。可是偏偏他拜把兄弟金蟬子也就是唧唧歪歪的唐三藏不服他那一套,要自己強行參悟,正是嘻笑怒罵皆自在,管它有佛沒有佛。最後悟的走火入魔,不得已,要去西天取經超度自己。孫悟空也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厲害角色,更不把如來放在眼裡,想必唐僧叫他悟空,是另有深意的,否則這猴子本就空里來,他一言一行皆空皆寂,何悟之有呢?這對活寶悟的是小乘,悟的是生命。
打個簡單點的例子來說,如來是貴族,那麼這師徒就是市井遊民,只是貴族雖然一套禮儀已經無懈可擊,但是市井江湖怎能悟到盡頭。三藏和悟空,與其說是叛逆,不如說是悲壯,明知不能偏要不能之能,這不是飛蛾撲火,所以如來看見金蟬子常說不好,怎麼不好,就是開天闢地,他悟出來了,如來這一哥的位置就要受到挑戰了。
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其實任何人,一旦以現實為參照物,就不會陷入精神上的漩渦,佛教與其說是大智慧,不如說是捉迷藏,這盤棋,不會下的可以拿來磕頭拜佛,會下的往往要下到走火入魔。我不是如來,更不是三藏,也沒有悟空的本領,我不想悟大乘,也悟不好小乘,就悟灑脫二字,悟出來,我心中自有天地,悟不出,我生命自有生活。
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雖然很欣賞,但驚嘆大於欣賞。變故後自己一直在思考著一些東西,不乏對著天空的那點點眼睛去沉思佛性的精髓讓自己變得坦然,然而卻始終無法參透這個道理:「愛情是什麼?不過一碗水罷了,你也喝了吧,能不能忘掉不是你說了算的,有今生,沒來世,縱然你記得,他若忘了,跟真的忘記又有什麼不同?」愛情是盤棋,沒找到愛的人可以拿來作為自己心靈空虛的偽裝,找到愛的人卻往往愛到走火入魔.....過去的故事是我還了上一個輪回欠下的記憶,當再也不欠什麼的時候,她會把手中碗里的水一飲而盡,接著走進了輪回門,就猶如一句話:「如果你選擇了遺忘,說明在內心愛過...」。
花語:惡魔的溫柔
桔梗圖: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5&tn=imagedetail&word=%BD%DB%B9%A3%BB%A8&in=1922&cl=2&cm=1&sc=0&lm=-1&pn=0&rn=1&di=931882801&ln=73
罌粟圖: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5&tn=imagedetail&word=%F3%BF%CB%DA%BB%A8&in=6692&cl=2&cm=1&sc=0&lm=-1&pn=3&rn=1&di=970466420&ln=254
玫瑰圖: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5&tn=imagedetail&word=%C3%B5%B9%E5&in=11236&cl=2&cm=1&sc=0&lm=-1&pn=106&rn=1&di=855981976&ln=2000
彼岸花圖: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5&tn=imagedetail&word=%B1%CB%B0%B6%BB%A8&in=31622&cl=2&cm=1&sc=0&lm=-1&pn=4&rn=1&di=1332901500&ln=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