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風立繪背景,人物
御花園(夏)
② 凡爾賽宮的圖片名稱以及介紹
這張照片僅是其中的一部分青色雕塑.
凡爾賽宮(Versailles Palace)位於法國巴黎西南郊伊夫林省省會凡爾賽鎮,作為法蘭西宮廷長達107年(1682-1789)。
[編輯本段]簡介
位於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爾賽,是法國最宏大、最豪華的皇宮。是人類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絢麗燦爛的明珠。 凡爾賽宮原是一個小村落,是路易十三1624年在凡爾賽樹林中造的狩獵宮。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開始建宮,後又經歷代王朝的修葺和改建,該宮於1689年全部竣工,歷時28年落成。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全宮佔地11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公頃,以東西為軸,南北對稱,包括正宮和兩側的南宮和北宮,內部500多個大小廳室無不金碧輝煌,大理石鑲砌,玉階巨柱,以雕刻、掛毯和巨幅油畫裝飾,陳設稀世珍寶, 100公頃的園林也別具一格,花草排成大幅圖案,樹木修剪成幾何形,眾多的噴水池、噴泉和雕像點綴其間。凡爾賽宮及其園林堪稱法國古建築的傑出代表,1833年被辟為國家歷史博物館,198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如今,這里是法國領導人會見外國元首和使節的地方。
①馳名世界的凡爾賽宮座落於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爾賽鎮,是舉世聞名的游覽勝地,每年參觀人數僅次於巴黎市中心的埃菲爾鐵塔。它是人類藝術寶庫中一顆燦爛的明珠。
②凡爾賽宮建築布局嚴密、協調。正宮東西走向,兩端與南宮和北宮相銜接,形成對稱的幾何圖案。宮頂建築摒棄了巴羅克的圓頂和法國傳統的尖頂建築風格,採用了平頂形式,顯得端正而雄渾。
③凡爾賽宮內部陳設和裝潢也富於藝術魅力。500多間大殿小廳處處金碧輝煌,豪華非凡。內部裝飾以雕刻、巨幅油畫及掛毯為主,配有17、18世紀造型超絕、工藝精湛的傢具。宮內還陳放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藝術品,其中有遠涉重洋的中國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畫家、裝潢家勒勃蘭和大建築師孟沙爾合作建造的鏡廊是凡爾賽宮的一大勝景。它全長72米,寬10米,高13米,聯結兩個大廳。長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園開的巨大的拱形窗門,另一面鑲嵌著與拱形窗對稱的17面鏡子,這些鏡子由400塊鏡片組成。鏡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蘭的巨幅油畫,揮灑淋漓,氣勢橫溢,展現出一幅風起雲涌的歷史畫面。漫步在鏡廊內,碧澄的天空、靜謐的園景映照在鏡牆上,滿目蒼翠,彷彿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蔥蘢的園林中。
④凡爾賽宮正宮前面有一座風格獨特的法蘭西式大花園。園內樹木花草的栽植別具匠心,景色優美恬靜,令人心曠神怡。站在正宮前極目遠眺,一條人工河如玉帶般伸向遠方,河上波光粼粼,帆影點點,兩側大樹參天,鬱郁蔥蔥,綠陰中女神鵰塑亭亭玉玉。近處是兩池碧波,沿池的銅雕塑豐姿多態,美不勝收。
⑤19世紀後期,凡爾賽宮又成為全世界矚目的政治中心。1870年,普魯士 軍隊佔領凡爾賽。第二年德皇在此舉行加冕典禮。同年,梯也爾政府盤踞在凡爾賽宮,策劃了鎮壓巴黎公社的血腥計劃。1871—1878年,法國國民議會設在這里。1875年在凡爾賽宮宣告成立法蘭西共和國。1919年6月28日,法國及英國等國同德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⑥今日的凡爾賽宮已是舉世聞名的游覽勝地,各國遊人絡繹不絕,參觀人數每年達200多萬南北宮和正宮底層處路易·菲利浦起已改為博物館,收藏著大量珍貴的肖像畫、雕塑、巨幅歷史畫以及其它藝術珍品。
[編輯本段]歷史年表
1624年,法王路易十三以1萬里弗爾的價格買下面積達117法畝的凡爾賽宮原址附近的森林、荒地和沼澤地區並修建一座兩層紅磚樓房,作為狩獵行宮。當時的凡爾賽行宮僅擁有26個房間,一層為傢具儲藏室和兵器庫,二樓為國王辦公室、寢室、接見室、藏衣室、隨從人員卧室等房間。
凡爾賽宮殿後側及花園1660年,法王路易十四參觀財政大臣富凱(Fouquet)的沃子爵城堡(Chateau Vaux-le-Vicomte),為其房屋與花園的宏偉壯麗所折服,當時王室在巴黎郊外的行宮等無一可以與其相比。於是,路易十四怒其不盡職守,以貪污罪將富凱投入巴士底獄,並命令沃子爵城堡的設計師勒諾特(André Le Nôtre)和著名建築師勒沃(Louis Le Vau)為其設計新的行宮。當時的路易十四已決定將王室宮廷遷出因市民不斷暴動以反抗王室反抗而混亂喧鬧的巴黎城,經考察權衡決定以路易十三在凡爾賽的狩獵行宮為基礎建造新宮殿,並為此征購了6.7平方公里的土地。1667年,勒諾特設計凡爾賽花園及噴泉,勒沃在狩獵行宮的西、北、南三面添建新宮殿,將原來的狩獵行宮包圍起來。原行宮的東立面被保留下來作為主要入口,修建了大理石庭院(Marble Court)。
1674年,建築師孟莎(Jules Hardouin Mansart)從勒沃手中接管了凡爾賽宮工程,他增建了宮殿的南北兩翼、教堂、桔園和大小馬廄等附屬建築,並在宮前修建了三條放射狀大道。為了吸引居民到凡爾賽定居,還在凡爾賽鎮修建了大量住宅和辦公用房。為確保凡爾賽宮的建設順利進行,路易十四下令10年之內在全國范圍內禁止其他新建建築使用石料。
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布將法蘭西宮廷從巴黎遷往凡爾賽。1688年,凡爾賽宮主體部分建築工程完工。1710年,整個凡爾賽宮殿和花園的建設全部完成並旋即成為歐洲最大、最雄偉、最豪華的宮殿建築和法國乃至歐洲的貴族活動中心、藝術中心和文化時尚的發源地。在其全盛時期,宮中居住的王子王孫、貴婦、親王貴族、主教及其侍從僕人竟達36000名之多。在凡爾賽還駐扎有瑞士百人衛隊、蘇格蘭衛隊、宮廷警察、6000名王家衛隊、4000名步兵和4000名騎兵。為了安置其眾多的「正式情婦」,路易十四還修建了大特里亞農宮和馬爾利宮。法王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時期又修建了小特里亞農宮和瑞士農庄等建築。1762年,法國王室由巴黎盧浮宮遷來此處定居。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法國大革命中的巴黎民眾挾至巴黎城內,後被推上斷頭台斬首。凡爾賽宮作為法蘭西宮廷的歷史至此終結。隨後的革命恐怖時期,凡爾賽宮被民眾多次洗掠,宮中陳設的傢具、壁畫、掛毯、吊燈和陳設物品被洗劫一空,宮殿門窗也被砸毀拆除。1793年,凡爾賽宮內殘存的藝術品和傢具均轉運往巴黎城內另一座藝術瑰寶殿堂--盧浮宮,凡爾賽宮淪為廢墟。
1833年,奧爾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國王下令修復凡爾賽宮,將其改為歷史博物館。
簡介:
凡爾賽宮和園林是17世紀專制王權的象徵,也是法國古典主義藝術最傑出的典範。
凡爾賽宮最初是路易十三修建的用於特獵的行轅,路易十四當政時開始建宮。從1661年動工,到了1689年才得以完成。宮殿主體達707米,有700多個房間,中間是子宮,兩翼是宮室和政府辦公處、劇院、教堂等。室內地面、牆壁都用大理石鑲嵌,並飾有雕刻、油畫等裝飾。中部的鏡廳是凡爾賽宮不同於其他皇宮的地方,長73米,寬100米,高12.3米。拱頂是勒勃蘭的巨幅油畫。長廊一側是17面落地鏡,鏡子由483塊鏡片鑲嵌而成,將外面的藍天、綠樹都映照出來,別有一番景色。廳內兩旁排有羅馬皇帝的雕像和古天神的塑像,並有3排掛燭台、32座多支燭台和8座可插150支蠟燭的高燭台,經鏡面反射可形成3000支燭台,映照得整個大廳金壁輝煌。
凡爾賽宮的園林在宮殿西側,面積有100萬平方米,呈幾何圖形。南北是花壇,中部是水池,人工大運河、瑞士湖貫穿其間。另有大小特里亞農宮及雕像、噴泉、柱廊等建築和人工景色點綴。放眼望去,跑馬道、噴泉、水池、河流,與假山、花壇、草坪、亭台樓閣一起,構成凡爾賽宮園林的美麗景觀。
凡爾賽宮位於距巴黎西部15千米的凡爾賽鎮(另一資料:凡爾賽在離巴黎不到24公里的地方)。她歷史悠久,雄偉壯觀。作為其最著名部分的鏡廳,更是盡顯當年皇室的奢華之風。其園林則具有歐洲古典園林藝術的風格特徵。而作為世界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見證地,更是使它聞名於世。
凡爾賽宮及其園林的總面積為1.11平方千米,其中建築面積只佔0.11平方千米,其餘為園林面積。
1624年,法王路易十三決定在原來只是小村落的凡爾賽修建城堡,作為王家狩獵時的行轅。凡爾賽宮於1661年動工,1682年,凡爾賽宮正式取代了巴黎,成為路易十四的政權所在地。其中大規模的宮殿和園林修建始於1685年,歷時28年才最後完成。
宮殿建築在東西軸線上,呈南北對稱之勢。連花園也呈幾何圖形狀。在長達3千米的中軸線上分布著雕像、噴泉、花壇、草坪、柱廊等。宮殿的主體長707米,以王宮為中心,兩翼分布著宮室、教堂、劇院等。凡爾賽宮外觀雄偉壯麗,室內由大理石鑲嵌而成,到處都有琳琅滿目的各種裝飾和雕刻、掛毯及巨幅油畫。
二樓的「鏡廳」呈長方形,73米長、14米寬,400多塊的鏡片分別裝在17扇落地窗和四周的牆壁上。拱形天花板上繪著描繪了中世紀人們生活場面的巨幅油畫(勒布陀作的畫,都是泰承路易十四在1661到1678年間的統治的。這些頌揚國王的藝術增添了皇位上的光環。這就是路易十四刻意要追求的)。站在廳堂中央,人們可在各角度的巨鏡中,看到自己一連串由大而小的影子。當年皇室貴族盡情歡樂、豪華奢靡的生活由此可見一斑。
凡爾賽宮的園林在宮殿兩側。這座園林分為三部分,以水池為中心,南北兩端皆為花壇。跑馬道、水池、噴泉、花壇、河流與假山、亭台樓閣一起,使凡爾賽宮的園林成為歐洲最具古典主義風格的園林藝術的傑作。
凡爾賽宮作為近代史的重要見證而聞名於世。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幾乎都與凡爾賽宮有關。現代歷史著名的《凡爾賽和約》即《協約國對德和約》於1919年6月28日在鏡廳簽署,標志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法蘭西第三和第四共和國的總統也是在這里選舉產生的。1871年1月18日,德皇威廉一世在鏡廳舉行加冕禮,宣布德意志帝國成立。承認美國獨立的條約也是在1783年1月20日於凡爾賽宮簽訂的。作為法國人光榮紀念的當年與會代表所用的一切用品,仍保存在鏡廳的一角。這座壯觀的王宮由此吸引了無數遊客。
凡爾賽宮自1661年起開始建造,曾有過很多模仿凡爾賽宮的努力,但到目前為止,它還是路易十四無法模仿的創建:太陽國王的宮殿。
路易十三選址此地建立一個規模不大的庄園作為游獵的基地。他的兒子路易十四也喜歡游獵,但對這塊土地卻有更為精心的計劃。他對現有的宮殿均感不滿(包括盧浮宮和杜伊勒利宮),因而於1660年決定將凡爾賽辟為龐大雄偉的宮殿,雄心勃勃的他要建成規模最後可容納整個法國的朝廷。
工程開始於1661年,兩年內被譽為太陽國王的路易十四花了巨資,引起了財政部門極度痛苦的抗議。事實上工程將繼續持續幾十年,動用數萬名工人,耗資不斷增加。最初的建築師是路易斯·勒伏,後業由朱爾斯·哈多依·馬沙特接替,他從事凡爾賽的建造達30年之久。安德烈·勒諾特爾負責園林。由於他宏大的花園設計大大地超過了原先的庄園,這才決定把它建成一個極其豪華的宮殿。飾以無數的噴泉、雕塑和假山洞的凡爾賽宮的花園在太陽國王在位的頭幾年成為吸引巴黎貴族階層的地方。凡爾賽宮的花園設計成能收藏大量的雕塑作品、鏡廳前面的水壇有兩個湖,每個湖內有四個雕塑代表法國的河流:雷諾定代表盧瓦爾河和盧瓦爾特河,圖別代表索思河和羅納河,拉翁格勒代表馬恩河和塞納河,考賽伏克斯代表加龍河和多爾多涅河。還有一些生動的動物群體和無數古典神話中的形象,包括酒神巴克斯話中的形象,包括酒神巴克斯、太陽神阿波羅、眾神信使墨丘利和森林諸神領袖塞利納斯。另外還有一些看起來忠實於古代原作的藝術復製品,例如考塞伏克斯所做的維納斯和福格尼的磨刀匠。法朗哥斯·格拉頓的叫做南姆菲斯浴池的噴泉是以一個鉛制的浮雕而名命的,圖別的鉛制光輝傑作描述了太陽神阿波羅驅馬趕車躍出水池的情景。建於1676年的恩克拉多斯噴泉是一件巨大的作品,雕刻家加斯帕特·馬斯刻劃了提坦恩克拉都斯被埋在岩石底下的受苦形象。
1664年、1688年和1674年這里又成為鋪張的文藝豪華演出和由拉里創作的經典歌劇以及莫里哀與拉辛戲劇中的背景。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整個地方就像一個舞台背景。這個傳統傳給了路易十四的繼承人,特別是臭名昭著的瑪麗·安江尼特,她在宮內造了自己的劇聲,又建了一個富有田園風光的小村莊,里而配備了一些牧人和農民,這樣她和她的朋友能扮成農民嬉戲。
佔地101公頃的凡爾賽宮花園,有數量繁多的人工景色,散步場所和花圃,還有一條大運河及它自己的小「威尼斯」。宮殿本身的花園就令人吃驚,花園的正面有640米長。1682年凡爾賽宮成為路易十四的長住之地,整個法蘭西朝廷不久在此建立。
路易十四死於1715年。路易十五請了建築師加布里埃爾著手進一步的修建工程,包括造一座歌劇院和特里阿農宮。路易十六時,又增建了漂亮的圖書館。瑪麗·安東尼特佔用了特里阿農宮。但1789年10月法國革命降臨凡爾賽,宮殿被革命軍佔領。
凡爾賽宮(Versailles)位於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爾賽,馳名世界,是人類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絢麗燦爛的明珠。
凡爾賽宮原是一個小村落,是路易十三1624年在凡爾賽樹林中造的狩獵宮。1661年,由路易十四改造成一座豪華的王宮。是著名建築師勒·沃·哈爾都安和勒·諾特爾精心設計而的。該宮於1689年全部竣工,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全宮佔地111萬平方米。宮殿氣勢磅礴,布局嚴密、協調。正宮朝東西走向,兩端與南宮和北宮相銜接,形成對稱的幾何圖案。宮頂建築摒棄了巴羅克的圓頂和法國傳統有尖頂建築風格,採用了平頂形式,顯得端正而雄渾。宮殿外壁上端,林立著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優美,栩栩如生。
凡爾賽宮的外觀宏偉、壯觀,內部陳設和裝璜更富於藝術魅力。500多間大殿小廳處處金碧輝煌,豪華非凡。內壁裝飾以雕刻、巨幅油畫及掛毯為主,配有17、18世紀造型超絕、工藝精湛的傢具。宮內還陳放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藝術品,其中有遠涉重洋而來的中國古代的精隆瓷器。
正宮前面是一座風格獨特的法蘭西式大花園。近處是兩池碧波,沿池而塑的銅雕豐姿多態,美不勝收。
1789年路易十六當權時,凡爾賽宮的富麗堂皇、奢侈豪華,達到登峰造極、無以復加的地步。終於引起人民的憤慨,大革命期間,凡爾賽宮幾乎被荒廢。直至1837年,路易·菲利浦才重新修理,把它改為法蘭西歷史博物館,展出美術、雕刻等許多藝術品。
19世紀下半葉,凡爾賽宮又成為全世界矚目的政治中心。1870年,普魯士軍隊佔領凡爾賽。第二年德皇在此舉行加冕典禮。同年,梯也爾政府盤踞在凡爾賽宮,策劃了鎮壓巴黎公社的血腥計劃。1871—1878年,法國國民議會設在這里。1875年在凡爾賽宮宣告成立法蘭西共和國。1919年6月28日,法國及英國等國同德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今日的凡爾賽宮已是舉世聞名的游覽勝地,各國遊人絡繹不絕,參觀人數每年達200多萬南北宮和正宮底層處路易·菲利浦起已改為博物館,收藏著大量珍貴的肖像畫、雕塑、巨幅歷史畫以及其它藝術珍品。凡爾賽宮除供參觀游覽之外,法國總統和其它領導人也常在此會見或宴請各國國家首腦和外交使節。
參考資料: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08/30/content_1926404.htm
[編輯本段]建築特色
凡爾賽宮宮殿為古典主義風格建築,立凡爾賽宮外立面面為標準的古典主義三段式處理,即將立面劃分為縱、橫三段,建築左右對稱,造型輪廓整齊、莊重雄偉,被稱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內部裝潢則以巴洛克風格為主,少數廳堂為洛可可風格。
正宮前面是一座風格獨特的 「 法蘭西式 」 的大花園,園內樹木花草別具匠心,使人看後頓覺美不勝收。而建築群周邊園林亦是世界著名。它與中國古典和皇家園林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它完全是人工雕琢的,極其講究對稱和幾何圖形化。
如果凡爾賽宮的外觀給人以宏偉壯觀的感覺,那麼它的內部陳設及裝潢就更富於藝術魅力,室內裝飾極其豪華富麗是凡爾賽宮的一大特色。 500 余間大殿小廳處處金碧輝煌,豪華非凡:內壁裝飾以雕刻、巨幅油畫及掛毯為主,配有17、18世紀造型超絕、工藝精湛的傢具。大理石院和鏡廳是其中最為突出的兩處,除了上面講到的室內裝飾外,太陽也是常用的題目,因為太陽是路易十四的象徵。有時候還和兵器、盔甲一起出現在牆面上。除了用人像裝飾室內外,還用獅子、鷹、麒麟等動物形象來裝飾室內。有的還用金屬鑄造成樓梯欄桿,有些金屬配件還鍍了金,配上各種色彩有大理石,顯得十分燦爛。天花板除了象鏡廳那樣的半圓拱外,還有平的,也有半球形穹頂,頂上除了繪畫也有浮雕。宮內隨處陳放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藝術品,其中有我國古代的精品瓷器。
但凡爾賽宮過分追求宏大奢華使得居住功能極不方便。宮中沒有一處廁所或盥洗設備,連王太子都不得不在卧室的壁爐內便溺;路易十五亦極端厭惡寢宮,認為它雖然寬敞豪華,卻不保暖。這是凡爾賽宮的弊端所在。
[編輯本段]歷史價值
但無論如何,凡爾賽宮始終是法國封建統治歷史時期的一座華麗的紀念碑。從內容上講不僅是法蘭西宮廷,而且是國家的行政中心,也是當時法國社會政治觀點、生活方式的具體體現。它是歐洲自古羅馬帝國以來,第一次表現出能夠集中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專制政體力量。當時,路易十四為了建造它,共動用了三萬余名工人和建築師、工程師、技師,除了要解決建造大規模建築群所產生的復雜技術問題外,還要解決引水、道路等各方面的問題。可見,凡爾賽宮的成功,有力地證明了當時法國經濟和技術的進步和勞動人民的智慧。從藝術上講,凡爾賽宮宏偉壯麗的外觀和嚴格規則化的園林設計是法國封建專制統治鼎盛時期文化上的古典主義思想所產生的結果。幾百年來歐洲皇家園林幾乎都遵循了它的設計思想。
凡爾賽宮的建築風格引起俄國、奧地利等國君主的羨慕仿效。彼得一世在聖彼得堡郊外修建的夏宮、瑪麗亞·特蕾西亞在維也納修建的美泉宮、腓特烈二世和腓特烈·威廉二世在波茨坦修建的無憂宮、以及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修建的海倫希姆湖宮(Schloss Herrenchiemsee)都仿照了凡爾賽宮的宮殿和花園。
[編輯本段]政治活動
最初為了消除勢力強大的法國地方貴族(如孔代親王家族)的割據和叛亂危險,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落成後立即將全國主要貴族集中於凡爾賽宮居住。從1682年到1789年,法國的政治、外交決策都在凡爾賽宮決定,凡爾賽成了事實上的法國首都。為了顯示王權的威嚴,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經常在宮中舉行場面浩大壯觀的典禮、晚會、舞會、狩獵和其他娛樂活動。1751年路易十五為慶祝長孫勃艮第公爵降生而舉辦的煙火晚會消耗了66萬里弗爾的焰火,1770年路易十五為王太子舉行的婚禮花費達900萬里弗爾。在其顛峰時代——路易十五晚期和路易十六早期,維持凡爾賽宮廷的費用佔法國歲入的四分之一。但這些活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路易十四登基以前勢力雄厚、心懷不滿、屢屢反叛的法國大貴族至路易十四時代已被奢靡的宮廷生活所籠絡腐化,甚至以受邀居住於宮中為榮,爭先恐後地仿效國王及宮中的禮儀、著裝,擔心失去國王的寵幸。
1789年6月20日,法國國民會議會場被封閉後,會議中的第三等級代表和一些下級僧侶、激進貴族前往凡爾賽宮室內網球場集會,簽署了著名的《網球場宣言》,宣誓稱如未能為法國制訂出一部成文憲法,就絕不解散。
1870年普法戰爭間,凡爾賽宮被普魯士軍隊佔領。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鏡廳內加冕成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同年2月26日在凡大特里亞農宮爾賽與法國簽訂了初步和約。此後入住凡爾賽宮的梯也爾政府策劃了鎮壓巴黎公社的行動。
1919年6月28日,一戰中的協約國於在鏡廳與德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1920年6月4日在大特里亞農宮簽訂了同匈牙利王國的《特里亞農和約》。
1937年,凡爾賽宮作為歷史博物館對公眾開放。法國總統和總理多次在宮中和花園中舉辦外事活動,召開國際會議,簽署國際條約。
[編輯本段]著名景觀
1789年的凡爾賽宮平面圖凡爾賽宮的主要景觀集中於主樓二層和花園中。
大理石庭院:凡爾賽宮的正面入口,是三面圍合的小廣場。中央的建築原為路易十三的狩獵行宮,路易十四時加以改造,保留原來的紅磚牆面,並增加大理石雕塑和鍍金裝飾。庭院地面用紅色大理石裝飾。庭院正面一層為瑪麗·安托瓦內特的私室和沙龍,二層為國王寢室。
海格立斯廳(Salon d'Hercule):位於主樓二層東北角與北翼的連接處,連接中路宮殿和北翼與王家教堂。路易十四時代,這里是王家小教堂,後改為國王接見廳。
豐收廳(Salon de l'Abondance):在海格立斯廳之西,北面為花園的拉冬娜噴泉。前臨樓梯,豐收廳為入宮覲見國王的禮儀路線主要入口。廳內存放有歷代國王的獎章及珍寶收藏。
維納斯廳:又名金星廳。在豐收廳之西。路易十四時代,廳內有檯球桌和一整套純銀鑄造、精工鏤刻的傢具。這些傢具後來被熔化鑄造銀幣,以彌補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開支。
黛安娜廳:又稱月神廳,位於主樓二樓北側,維納斯廳之西,牆壁用各種精美瓷器裝飾。
瑪爾斯廳:又名戰神廳或火星廳,在黛安娜廳之西。天花板上有奧德朗的油畫《戰神駕駛狼馭戰車》。大廳內壁爐兩端有大理石平台,曾經布置檯球桌。波旁王朝時期的國王經常在此召開宮廷音樂演奏會或賭博牌會。
阿波羅廳
墨丘利廳:又名水星廳或御床廳,在瑪爾斯廳之西。廳內有一張大床,圍以銀質欄桿,還有一座純銀大壁櫥。牆壁上圍有金色和銀色錦緞。路易十四的幼子安茹公爵(後來成為西班牙國王腓力五世)曾在此居住。
阿波羅廳:又名太陽神廳,是法國國王的御座廳。布置極為奢華綺麗,天花板上有鍍金雕花淺浮雕,牆壁為深紅色金銀絲鑲邊天鵝絨,中央為純銀鑄造的御座,高2.6米,位於鋪有深紅色波斯地毯的高台之上。由於路易十四自詡為「太陽王」,因此凡爾賽宮內主要的大廳均以環繞太陽的行星命名。與二樓各大廳的位置相對應,一樓北側為法國公主居住的套房。
戰爭廳(Salon de la Guerre):在主樓的西北角、阿波羅廳之西,北、西兩面面向花園,南面通往鏡廳。廳內的裝飾由孟莎和勒布倫完成,主要為反映路易十四征服西班牙、德意志、尼德蘭等功績的油畫。鍍金壁爐之上為路易十四的騎馬浮雕像。
鏡廳
鏡廳(Galerie des glaces):又稱鏡廊,在戰爭廳之南,西臨花園。凡爾賽宮最著名的大廳,由敞廊改建而成。長76米,高13米,寬10.5米,一面是面向花園的17扇巨大落地玻璃窗,另一面是由400多塊鏡子組成的巨大鏡面。廳內地板為細木雕花,牆壁以淡紫色和白色大理石貼面裝飾,柱子為綠色大理石。柱頭、柱腳和護壁均為黃銅鍍金,裝飾圖案的主題是展開雙翼的太陽,表示對路易十四的崇敬。天花板上為24具巨大的波希米亞水晶吊燈,以及歌頌太陽王功德的油畫。大廳東面中央是通往國王寢宮的四扇大門。路易十四時代,鏡廊中的傢具以及花木盆景裝飾也都是純銀打造,經常在這里舉行盛大的化妝舞會。
③ 巴比倫空中花園的具體資料
空中花園,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又稱懸園。在前6世紀由新巴比倫王國的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在巴比倫城
為其患思鄉病的王妃安美依迪絲(Amyitis)修建的。現已不存。空中花園據說採用立體造園手法,將花園放在四層平台之上,由瀝青及磚塊建成,平台由
25米高的柱子支撐,並且有灌溉系統,奴隸不停地推動連系著齒輪的把手。園中種植各種花草樹木,遠看猶如花園懸在半空中。巴比倫文獻中,空中花園始終是一
個謎,甚至沒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園。
目錄基本信息發展歷史世界八大奇跡列表展開基本信息發展歷史世界八大奇跡列表展開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空中花園
一提到古巴比倫文明,令人津津樂道、浮想聯翩的首先是「空中花園」。空中花園造型圖片(11張)
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當然從來都不是吊於空中,這個名字的由來純粹是因為人們把原本除有「吊」之外,還有「突出」姿昌之意的希臘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錯誤翻譯所致。由古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為取悅其王後(米底的公主米蒂斯)所建,是古代世界八大奇跡之一。它與羅德斯島巨像一樣,考古學家至今仍未能找到它的確實位置。事實上,大半描繪空中花園的人都從未涉足巴比倫,只知東方有座奇妙的花園,波斯王稱之為天堂,而在兩相湊合下,形成遙遠巴比倫的夢幻花園。實際上,在巴比倫文本記載中,它本身也是一個謎,其中甚至沒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園。
基本結構
空中花園[1]周
長500多米,採用立體造園方法,建於高高的平台上。假山用石柱和石板一層層向上堆砌,直達天空。從遠望去,花園就像在天空中一樣。假山共分上中下三層,
每層都用大石柱支撐,層層蓋有殿閣。為防止滲水,每層都鋪上浸透柏油的柳條墊,墊上再鋪兩層磚,還澆注一層鉛,然後在上面培上肥沃的土壤,種植了許多來自
異域他鄉的奇花異草,並設有灌溉的水源和水管。動人傳說
千百年來,關於「空中花園」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 Nebuchadnezzar II, 在位605 BC - 562 BC)娶了米底的公主安美依迪絲(Amyitis)為王後。公主美麗可人,深得國王的寵愛。可是時間一長,公主愁容漸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說:「我的家鄉山巒疊翠,花草叢生。而這里是一望 美麗的空中花園無際的巴比倫平原,連個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麼渴望能再見到我們家鄉的山嶺和盤山小道啊!」原來公主得了思鄉病。於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區的景色,在他的宮殿里,建造了層層疊疊的階梯型花園,上面栽滿了奇花異草,並在園中開辟了幽靜的山間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們還在花園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樓,矗立在空中,巧奪天工的園林景色賣冊終於博得公主的歡心。
名稱由來
由於花園比宮牆還要高,給人感覺像是整個御花園懸掛在空中,因此被稱為「空中花園」,又叫「懸苑」。當年到巴比倫城朝拜、經商或旅遊的人們老遠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樓上的金色屋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所以,到公元2世紀,希臘學者在品評世界各地著名建築和雕塑品時,把「空中花園」列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從此以後,「空中花園」更是聞名遐邇。
空中花園復原
令人遺憾的是,「空中花園」和巴比倫文明其他的著名建築一樣,早已淹沒在滾滾黃沙之中。我們要了解「空中花園」,只能通過後世的歷史記載和近代的考古發掘。 不過也有些記中冊宏載,雖然提到了「空中花園」,但認為傳說中的「空中花園」並不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的,而是一位敘利亞國王為取悅他的一個愛妃而特意修築的。有些記載甚至認為傳說中的「空中花園」實際上指的是亞述國王辛那赫裡布在其都城尼尼微修築的皇家園林。
伊拉克文明優越論是薩達姆產生「阿拉伯領袖欲」的心理基礎。伊拉克歷史上曾創造了蘇美爾文明、古巴比倫文明、亞述文明、新巴比倫文明,在輝煌的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伊拉克又充當了中堅,這份遺產讓歷代伊拉克人自豪不已,薩達姆更是繼承了這份遺產,並在新的時代里大加兜售。他曾對外國記者們自豪地說:「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這是毫無疑問的。」在一次公開演說中他提到,伊拉克在歷史上曾經是「一盞閃光的指路明燈」。他上台以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發掘、整理、保護和恢
復歷史古跡,在全國設置了1萬多處古跡保護場所。在巴格達的棗拉公園原樣復建了新巴比倫王國的「空中花園」。巴格達市內博物館眾多,其數量在中東各大城市
中首屈一指,其中巴格達博物館眾多,其數量在中東各大城市中首屈一指,其中的巴格達博物館可位列世界最大博物館的行列之一,裡面收藏了遠古時期曾經在兩河
流域生活過的各個民族的文物,反映了蘇美爾、阿卡德、巴比倫、亞述、塞爾柱和薩珊等各個時代的文明情況。伊拉克復興黨領導集團通過這些手段激發國民的歷史
自豪感,向世界展示伊拉克民族超人的智慧。這些做法為世界各國所共用,無可厚非,但確實也折射出伊拉克復興黨領導集團強烈的民族優越感,這一點,聯繫到他
們的一系列政治主張和行為,便可一目瞭然。巴比倫城的遺址
直到19世紀末,德國考
古學家發掘出巴比倫城的遺址。他們在發掘南宮苑時,在東北角挖掘
出一個不尋常的、半地下的、近似長方形的建築物,面積約1260平方米。這個建築物由兩排小屋組成,每個小屋平均只有6.6平方米。兩排小屋由一走廊分
開,對稱布局,周圍被高而寬厚的圍牆所環繞。西邊那排的一間小屋中發現了一口開了三個水槽的水井,一個是正方形的,兩個是橢圓形的。
根據考古學家的分析,這些小屋可能是原來的水房,那些水槽則是用來安裝壓水機的。因此,考古學家認為這個地方很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空中花園」的遺址。當年
巴比倫人用土鋪墊在這些小屋堅固的拱頂上,層層加高,栽種花木。至於灌溉用水是依靠地下小屋中的壓水機源源不斷供應的。考古學家經過考證證明,那時的壓水
機使用的原理和鏈泵基本一致。它把幾個水桶系在一個鏈帶上與放在牆上的一個輪子相連,輪子轉動一周,水桶就跟著轉動,完成提水和倒水的整個過程,水再通過
水槽流到花園中進行灌溉。供水系統
巴比倫空中花園最令人稱奇的地方是那個供水系統,因為巴比倫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園的遺址相信亦遠離幼發拉底河,所以研究人員認為空中花園應有不少如圖所示的輸水設備,奴隸不停地推動連緊著齒輪的把手,把地下水運到最高一層的儲水池,再經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個難題,是在保養方面,因為一般的建築物,要長年抵受河水的侵蝕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Mesopotamianplain)沒有太多石塊,因此研究人員相信空中花園所用的磚塊是與別不同,它們被加入了蘆葦、瀝青及瓦,更有文獻指石塊被加入了一層鉛,以防止河水滲入地基。
如今的「懸苑」
為了發展旅遊業,1978年,伊拉克政府制定與實施了一項修當代的空中花園圖片(15張)建
巴比倫遺址的計劃,在遺址上仿建了部分城牆和建築,在城內修建了博物館,陳列出土的巴比倫文物,其中,猶以一塊高逾2米的黑色閃綠岩石碑的復製品最為珍
貴,石碑的上半部是鐫刻太陽神將權標授予漢穆拉比情景的精緻浮雕,下半部則為用楔形文字記載的《漢莫拉比法典》全文。這部由古巴比倫國王漢莫拉比(約公元
前1792─前1750年)領導制定的世界第一部法典的石碑原件現保存在法國的盧浮宮博物館。此外,伊拉克政府還在巴比倫遺址和巴格達市內仿古重建了寧馬克神廟和空中花園,修葺一新古城的淡藍色城牆高數丈,重現了這座古城昔日的風韻。[1]
而且,考古學家也的確在遺址里發現了大量種植花木痕跡。然而,到目前為止,在所發現的巴比倫楔形文字的泥版文書,還沒有找到確切的文獻記載。因此,考古學家的解釋是否正確仍需進一步研究。總之,傳說中的「空中花園」,它的真實面目依舊隱身於歷史的迷霧之中。
編輯本段發展歷史巴比倫誕生
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希臘語:兩河之間的地方)大約在公元前19世紀,也就是1894年,(中國夏朝的時候)就孕育了人類有史以來最早的文明――古巴比倫文明還制定了一部法典名叫《漢莫拉比法典》;這個地區由於沒有天然的屏障,所以產生了古巴比倫多樣化的文化發展趨勢。
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中間的地方叫「美索不達米亞」,意思就是「兩河之間」。每年春天,高原地區的積雪融化,這兩條河就在美索不達米亞泛濫成災。特別是下游一帶,地勢低凹,幾乎全被淹沒。一個流傳到今天的巴比倫神話,生動地反映了這種情形: 亞述人描繪的空中花園一
位巴比倫國王的祖先夢見他遇到了神仙。神告訴他,洪水就要淹沒大地,來懲罰人類的罪惡。因為他一向對神十分虔誠,所以神要搭救他。這個人聽從神的吩咐,造
了一隻方舟,把全家人都搬到舟上,還帶了幾只動物和一些種子。沒過多久,烏雲布滿天空,黑暗籠罩了大地,狂風暴雨襲來,滔滔洪水淹沒了一切生命,只有那隻
方舟在茫茫無邊的水面上漂行。到了第七天,風住了,河水平靜下來。這時候,方舟漂到一座山旁。舟上的人把動物放出方舟,將種子撒在山上,大地的生命重新開
始了。人類許多民族的神話都受到巴比倫這個古老傳說的影響。西方著名的諾亞方舟的故事也是從這個傳說演變來的:一個叫諾亞的人按照上帝的命令造了一隻方
舟,全家人坐上去,躲過了水災。當洪水退落的時候,諾亞放出一隻鴿子。不久,鴿子銜著一片新擰下的橄欖葉子飛回來,使諾亞知道洪水已經退去,萬物又恢復了
生命。後來,西方人就把鴿子和橄欖枝作為和平的象徵。
當然,無論是神仙還是和平鴿,都不能給人們帶來真正的安寧和幸福。要戰勝洪水,還得靠人們自己。巴比倫人在和洪水斗
爭中,學會了修堤築壩,開渠造河。當洪水被制服以後,他們和埃及人一樣,也享受到了河流定期泛濫的好處。泛濫的洪水帶來大量淤泥,使兩岸的土壤變得十分肥
沃。再加上這里陽光強烈,水量充足,莊稼年年豐收。據說,小麥最早就是生長在巴比倫的。巴比倫被征服
住在巴比倫北
面的亞述人十分強悍。公元前8世紀(中國已經進入春秋時代),亞述成為一個龐大的軍事帝國。巴比倫被它征服了,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亞細亞、埃
及,也都先後歸入它的版圖。除了希臘和義大利,地中海沿岸幾乎都被它佔領了。亞述的首都叫尼尼微,那裡修建了許多宏偉的宮殿。公元前612年,居住在巴比
倫的迦勒底人聯合東邊的米堤亞人進攻亞述。他們手執帶血的長矛和盾牌沖進了尼尼微。全城居民遭到屠殺,甚至連兒童也不能倖免。亞述最後一代國王辛沙立希孔和他的宮殿一起被燒成灰燼。從此,這個龐大帝國連同它的首都就從地面上消失了。卡拉被發掘
底
格里斯河邊有兩堆很大的荒丘,據說是尼尼微的遺址。1845年,英國人拉雅
得在這里發掘出兩座亞述王宮,發現了著名的帶有雙翼的人頭牛身巨大雕像和許多精美的石版雕刻。後來他繼續挖掘,三年中又挖出28座王宮大廳。但是,這里並
不是尼尼微,而是亞述的另一個城市,叫卡拉。真正的尼尼微在卡拉以北六七十公里的地方。1849年,拉雅得在這里找到了西努基立王(公元前700多年)的
大宮殿遺址。這座宮殿曾經遭到米堤亞人的焚毀。許多刻有圖畫和楔形文字的
泥版還有大火燒過的痕跡。王宮的兩間藏書室堆滿刻有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最大的一塊長3米,寬2米多,最小的還不到1寸長,只刻著一兩行文字。這些
泥版就是2500多年前亞述的圖書,內容很豐富,包括歷史、法律、宗教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過了幾年,考古學家拉薩姆又發現了亞述巴尼拔王的王宮大殿
和另一處王宮藏書室。藏書室內收藏的泥版文書上,刻有許多關於亞述和巴比倫的神話。亞述的宮殿是由成千上萬的奴隸修建的,他們多半是亞述人在戰爭中掠奪來
的俘虜。奴隸勞動的時候,有的帶著鎖鏈和腳鐐,有的被鐵索相互牢牢地系在一起。旁邊還有手執武器的兵士監視著。反映這些場面的圖畫也被發掘出來了。在尼尼
微發掘出來的大量文物,使人們能夠清楚地了解亞述帝國興衰的歷史。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跡
戰勝了亞述的迦勒底人在
巴比倫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為了和那個被亞述滅掉的古巴比倫王國區別開,人們把它叫做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把首都巴比倫城建成一座堡壘
般的城市。它的規模就是用今天的標准來看,也是非常壯觀的。城市是方形的,每邊長22.2公里。圍繞城市的城牆大約有8.5米高,是用磚砌和油漆澆灌而成
的。四匹馬拉的戰車可以在寬闊的城牆上賓士。全城有100扇用銅做成的城門。城牆周圍還有很深的護城河。幼發拉底河從城牆下流進來,穿城而過。巴比倫城裡
還有一座很大的皇宮,皇宮內修建了一個「空中花園」,被後世稱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
國王尼布甲尼撒在位期間(公元前605-公元前562年),巴比倫的國力最為強大。他率兵攻打敘利亞,
出兵巴勒斯坦,奪占耶路撒冷,滅掉猶太王國,強迫猶太人遷居巴比倫當奴隸,成為「巴比倫之囚」。在晚年,他還侵入埃及。在這幾十年裡,巴比倫城人口達到
10多萬,還有來自亞洲各地的商人,奴隸制經濟有了很大發展。但是,在強盛的背後,已經埋伏了危機,被征服的外族人對巴比倫奴隸主的仇恨和反抗不斷發生,
本族的貧民和農民因破產淪為奴隸,加劇了國內的階級矛盾,奴隸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矛盾也越來越激烈。尼布甲尼撒死後,國內政局立即動盪起來,6年中8個
國王被廢,其中兩個被殺。在東面,力量越來越強大的波斯帝國征服了巴比倫的盟邦米堤亞,對巴比倫形成了大軍壓境的局面。
巴比倫的奴隸主們忙於爭權奪利,縱情享樂,他們以為他們的城牆是那樣高大而堅固,誰也攻不破。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敵
人會利用穿過城牆的幼發拉底河打進來。一天晚上,巴比倫的一個年輕王子正在舉行狂歡宴會。波斯王居魯士下令在幼發拉底河中修築了一座水壩,把河水放到壩的
一邊去。他的軍隊從另一邊放干水的河床中偷偷進到城裡,未經交戰就佔領了巴比倫。據說,有一些巴比倫商人做了波斯人的內應。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538年
(中國春秋末年)。巴比倫王國滅亡
存
在僅88年的新巴比倫王國滅亡了。巴比倫的繁華,巴比倫的奇跡,巴比倫的高牆銅門和它的「空中花園」,都變成了一堆一堆的荒丘廢土。巴比倫遺址從1899
年開始逐漸發掘出來,使人們能夠更准確地研究它的過去。但是,挖掘工作碰到了難題,地下水的沖擊使古巴比倫城有完全被毀的危險。如何降低河水水位,成為許
多國家的專家們研究的課題。編輯本段世界八大奇跡列表
1.金字塔
2.宙斯神像
3.羅得斯島巨像
4.巴比倫空中花園
5. 阿提密斯神殿
6. 毛索洛斯墓廟
7. 亞歷山大燈塔
8.秦始皇兵馬俑地下軍陣
巴比倫城 Babylon
巴比倫王國的都城。在今伊拉克巴格達以南約90千米處。巴比倫的阿卡德語意為神之門。公元前18世紀前半期,古巴比倫王國漢穆拉比王統一兩河流域,即以此為國都,同時這里成為祭祀馬爾杜克神的中心。後成為加喜特諸王的都城。公元前689年為亞述王西拿基立所毀,不久又經新巴比倫王國重建。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時(前605~前562),該城達到極盛,約於公元前539年成為波斯帝國的都城。公元前331年馬其頓軍隊入侵,巴比倫成為馬其頓在東方的首都。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巴比倫城逐漸衰落。
古希臘歷史學家對巴比倫城多有記載,其中以希羅多德的記載最早。遺址的考古發掘是1899~1917年進行的。根據史料和考古資料,可大致復原尼布甲尼撒時期的城市布局。當時幼發拉底河可
能從城的中部流過,主要建築集中在河東。城牆有兩重,以泥磚或磚砌成,間有塔樓,其中外牆最寬處有7.1米。城的正門是伊絲塔爾門,高12米,雙重,是為
獻給女神伊絲塔爾而建。進正門是南北向的遊行大街,街道以石或磚鋪築。伊絲塔爾門和大街兩側均裝飾有彩釉動物浮雕,動物橫向排列。遊行大街以西,伊絲塔爾
廟西南方是主要宮殿區,即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南宮,由5個院落組成,中心第3號院落里飾有彩釉磚拼成的獅子圖形及各種花木幾何圖案。南宮東北角有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空中花園。城中有神廟多處,城中心是馬爾杜克神神廟和塔廟。城東有母神寧瑪赫廟和女戰神伊絲塔爾廟。城中出土遺物有陶器、玻璃器、裝飾品、圓筒印章、泥板文書等。
空中花園是上古時代巴比倫人的卓越成就,帶給人民無比的驕傲,來到巴比倫的旅人們經常記錄下這座偉大的奇觀。空中花園應該是在公元前600年時由尼布加尼撒二世國王所建,代表了工程學上的驚人表現,層層疊疊的花園中栽種了各式各樣的樹、灌木、以及藤蔓。據說空中花園本來看起來像是由泥磚塑成的綠色高山,由城市中央升起。
因為新巴比倫人
學會了用色彩明快的上釉磚建造主要紀念物,所以巴比倫城的色彩令人吃驚。著名的例子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巴比倫城牆。城牆以亮麗的藍色為底色,由白;黃兩色組成的獅子;公牛和龍的圖案散布在城牆各處,由上到下一層一層地排序著,昂首闊步,栩栩如生。被後世人稱為「空中花園」。
④ 關於圓明園毀滅的資料和圖片
5555555 ,好悲慘。但毀滅的好,毀滅的妙,毀滅的呱呱叫!!!!!!!!!!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 侵佔掠奪
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傍晚即闖至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法軍司令孟托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拿破倫三世),而藏之於法國博物院。」英國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於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伙沖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掠奪
據參與的目擊過劫掠現場的英法軍官、牧師、記者描述:軍官和士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攫取財 火燒圓明園
寶,從四面八方涌進圓明園,縱情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他們為了搶奪財寶,互相毆打,甚至發生過械鬥。 因為園內珍寶太多,他們一時不知該拿何物為好,有的搬走景泰蘭瓷瓶,有的貪戀綉花長飽,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鍾。有的背負大口袋,裝滿了各色各樣的珍寶。有的往外衣寬大的口袋裡裝進金條和金葉;有的半身纏著織錦綢緞;有的帽子里放滿了紅蘭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圈。有一處廂房裡有堆積如山的高級綢緞,據說足夠北京居民半數之用,都被士兵們用大車運走。
滿目狼瘡
-個英國軍官從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廟里掠得一個金佛像,可值1200英鎊。一個法國軍官搶劫了價值60 滿目瘡痍
萬法郎的財物。法軍總司令孟托邦的兒子掠得的財寶可值30萬法郎,裝滿了好幾輛馬車。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軍二等帶兵官,一次即從園內竊得二座金佛塔(均為三層,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寶,找了7名壯夫替他搬運回軍營。該人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 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之外,被他們糟踏了的東西更不計其數。有幾間房子充滿綢緞服裝,衣服被從箱子拖出來扔了一地,人走進屋裡,幾乎可遮沒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傢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打碎大鏡子,另一些人兇狠地向大燭台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狼瘡。 贊同0| 評論 2011-11-30 19:36 山間的雪 | 一級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下。根據俄國外交官伊格納提耶夫提供的情報:清 朝守軍集中在東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應先攻取;並聽說中國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 的圓明園。於是,英法聯軍繞抄安定門、德勝門,進犯圓明園,並將圓明園洗劫一空, 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火燒圓明園」事件。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建於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該園賜給四子胤禎(後 來的雍正帝),並賜名圓明園。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經營,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無數能工巧匠,傾注了千百萬勞動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營造成一座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離宮。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里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 圓明園周圍連綿10公里,由圓明園、萬春園、長春園組成,而以圓明園最大,故統 稱圓明園(亦稱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屬園,分布在圓明園的東、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靜宜園、玉泉山的靜明園、清漪園(後來的頤和園就是在此基礎上建造起 來的)等,全園面積合計5000多畝。
圓明園不僅匯集了江南若干名園勝景,還創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園林建築,集當時古 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園中有宏偉的宮殿,有輕巧玲瓏的樓閣亭台;有象徵熱鬧街市 的「買賣街」,有象徵農村景色的「山莊」;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蘇州獅子林的風景名勝;還有仿照古代詩人、畫家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 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說,圓明園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也是中國人民建
築藝術和文化的典範。不僅如此,圓明園內還珍藏了無數的各種式樣的無價之寶,極為 罕見的歷史典籍和豐富珍貴的歷史文物,如歷代書畫、金銀珠寶、宋元瓷器等,堪稱人 類文化的寶庫之一,也可以這樣說,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館。 10月6日,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立即瘋狂地進行搶劫。
首先闖入圓明園的是法國侵略軍,他們見物就搶,每個法國士兵口袋裡裝進的珍品, 價值三四萬法郎。他們空手而進,滿載而歸。在法國軍營里,堆積著珍奇的鍾表、五光 十色的綾羅綢緞,以及珍貴的藝術品,價值達3000萬法郎。 英國侵略軍雖然來遲了一步,但金銀財寶也裝滿口袋。更可惡的是,對那些搬不走 的大瓷器和琺琅瓶,他們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軍把圓明園搶劫一空之後,為了消贓滅跡,掩蓋罪行,英國全權大臣額爾 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竟下令燒毀圓明園。大規模的焚燒共兩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燒圓明園,大火連燒3晝夜,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焦土。這 場浩劫,正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 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勝利原來可以成為強盜。 贊同0| 評論 2011-11-30 19:49 995353867 | 二級
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即清聖祖玄燁)將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一里許的一座園林賜給第四子胤禛,並親題園額「圓明園」。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圓明園南面增建宮殿衙署,佔地面積由原來的六百餘畝擴大到三千餘畝。此後,圓明園不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覽的地方,也是他們朝會大臣、接見外國使節、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乾隆帝(即清高宗弘歷)即位後,在圓明園內調整了園林景觀,增添了建築組群,並在圓明園的東鄰和東南鄰興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同治時改名萬春園)。這三座園林,均屬圓明園管理大臣管理,稱圓明三園。
圓明三園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聽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宮,舉行宴會的山高水長樓,模擬《仙山樓閣圖》的蓬島瑤台,再現《桃花源記》境界的武陵春色。一些江南的名園勝景,如蘇州的獅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被仿建於園中。長春園內還有一組歐式建築,俗稱西洋樓。圓明園還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館,收藏著許多珍寶、圖書和藝術傑作。
咸豐十年(1860)8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10月6日,佔領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接受議和條件,英國公使額爾金、英軍統帥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為借口,命令米啟爾中將於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三千五百餘人直趨圓明園,縱火焚燒。這場持續了兩天兩夜的大火,將圓明園燒成一片廢墟。
同治年間(1862~1874),同治帝准備修復圓明園,供慈禧太後居住。後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築。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又一次遭到破壞。清朝覆滅後,一些軍閥、政客、官僚,紛紛從圓明園盜運建築材料,圓明園遺址遭到進一步破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1979年,圓明園遺址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圓明園遺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開。 贊同0| 評論 2011-12-1 12:33 熱心網友
ok 贊同0| 評論 2011-12-1 13:36 ぱ痛的教訓ぴ | 二級
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有「萬園之園」的美稱,意為什麼樣式的園林這里都有。的確,如果今天還和140年前一樣,這座超巨型園林就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園林之王」了。她原為清代舉世無雙的皇家御苑。從1709年開始營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歷時一個世紀。此後的嘉慶、道光、咸豐三代屢有修繕擴建,歷時150多年。人們習慣上所稱的圓明園,實際上是由圓明、長春、綺春 (後改名「萬春」)三圓組成,總面積達347公頃。它的陸上建築面積比故宮還多1萬平方米,外圍周長約10公里。水域面積又等於一個頤和園。三園分別有垣牆相隔;前為萬春園,後面並列的兩園,左為圓明園,右為長春園。圓明園系一座水景園,水面佔全園面積一半以上,有些景觀的命名,直接以水為主題。在山環水繞之中,分布著140多個景區,匯集了當時江南若干名園勝景的特點,融我國古代造園藝術精華,以園中之園的藝術手法,將詩情畫意融化於千變萬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處景點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園勝景,如「平湖秋月」、「蘇堤春曉」、「三潭印月」、「麴院風荷」等,都來自於杭州的西湖十景,不僅模仿建築,連名字也照搬過來。 還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廬山的「西峰秀色」、仿獅子林的」疊石迷宮」、仿瞻園的「茹園」、仿孤山放鶴亭的「招鶴蹬」等等,匯集了無數天下勝景和名園的精華。圓明園中還建有西式園林景區。最有名的「觀水法」,是一座西洋噴泉,還有萬花陣迷宮以及西洋樓等,都具有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在方河裡還有一個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邊山上便可欣賞萬里-之外的「水城風光」。圓明園不僅有極為精美的陳設、裝飾,還收藏和陳列著全國罕見的珍寶、文物、名人字畫、秘府典籍、鍾鼎寶器、金銀珠寶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華。1860年和1900年,園明園被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搶掠並付之一炬. 贊同0| 評論 2011-12-2 19:25 15927495478 | 一級
在網上找,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 贊同0| 評論 2011-12-4 15:56 熱心網友
safAFszfrg 贊同0| 評論 2011-12-4 18:01 山地么托 | 一級
清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於10月6日佔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法軍隊洗劫二天後,向城內開進。10月11日英軍派出1200餘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圓明園,英國全權代表詹姆士·布魯斯以清政府曾將巴夏禮等囚於圓明園為借口,將焚毀圓明園列入議和先決條件。10月18日,3500名英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火燒圓明園,這是人們說慣了的一個提法。其實,火燒圓明園的真正概念,不僅是火燒圓明園,而是火燒京西皇家三山五園。焚毀的范圍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
這三山五園是: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
歷史上侵略軍火燒圓明園曾有兩次。第一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法聯軍到處燒殺搶掠、野蠻洗劫、焚毀了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園內寺廟建築也大多被毀於火。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本意是將其夷為平地,但是由於圓明園園子的面積太大,景點分散,而且水域遼闊,一些偏僻之處和水中景點倖免於難。據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園內尚存有建築13處。如,圓明園的蓬島瑤台、藏舟塢,綺春園的大宮門、正覺寺等。
第二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燒圓明園,使這里殘存的13處皇家宮殿建築又遭掠奪焚劫。
在文學作品中似乎把火燒圓明園的罪過,歸咎於慈禧太後垂簾聽政之無能。聽起來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並不確切。歷史上的無數事實表明,一個貧窮落後、弱小的國家和民族,只能處於被壓迫、被剝削、被凌辱、被掠奪的地位。火燒圓明園的歷史則再次證明:國家貧窮、落後、軟弱就要挨打。
現在,圓明園已辟為遺址公園,並正對遺址進行保護性維修,恢復山形水系、園林植被、橋涵閘路,部分古建築也將重修。 參考資料:搜索
贊同0| 評論 2011-12-4 18:25 叢培昊 | 二級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 侵佔掠奪
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即清聖祖玄燁)將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一里許的一座園林賜給第四子胤禛,並親題園額「圓明園」。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圓明園南面增建宮殿衙署,佔地面積由原來的六百餘畝擴大到三千餘畝。此後,圓明園不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覽的地方,也是他們朝會大臣、接見外國使節、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乾隆帝(即清高宗弘歷)即位後,在圓明園內調整了園林景觀,增添了建築組群,並在圓明園的東鄰和東南鄰興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同治時改名萬春園)。這三座園林,均屬圓明園管理大臣管理,稱圓明三園。
圓明三園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聽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宮,舉行宴會的山高水長樓,模擬《仙山樓閣圖》的蓬島瑤台,再現《桃花源記》境界的武陵春色。一些江南的名園勝景,如蘇州的獅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被仿建於園中。長春園內還有一組歐式建築,俗稱西洋樓。圓明園還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館,收藏著許多珍寶、圖書和藝術傑作。
咸豐十年(1860)8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10月6日,佔領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接受議和條件,英國公使額爾金、英軍統帥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為借口,命令米啟爾中將於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三千五百餘人直趨圓明園,縱火焚燒。這場持續了兩天兩夜的大火,將圓明園燒成一片廢墟。
同治年間(1862~1874),同治帝准備修復圓明園,供慈禧太後居住。後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築。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又一次遭到破壞。清朝覆滅後,一些軍閥、政客、官僚,紛紛從圓明園盜運建築材料,圓明園遺址遭到進一步破壞。
英法侵略軍把圓明園搶劫一空之後,為了消贓滅跡,掩蓋罪行,英國全權大臣額爾 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竟下令燒毀圓明園。大規模的焚燒共兩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燒圓明園,大火連燒3晝夜,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焦土。這 場浩劫,正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 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勝利原來可以成為強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1979年,圓明園遺址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圓明園遺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開 贊同0| 評論
⑤ 這是什麼建築啊
應該是俄羅斯的標致新建築物克林姆林宮,好像是巴洛克式風格,跳躍的洋蔥頭之稱。英語:Moscow Kremlin
俄語:Московский Кремль
地理坐標:55°45'05''N,37°37'04E
編輯本段
名字含義
克里姆林宮是蒙古語,是「堡壘」之意。
編輯本段
歷史沿革
克里姆林宮[1]曾是歷代沙皇的宮殿、莫斯科最古老的建築群。十月革命後,成為蘇俄的,以後成為蘇聯的黨政機關所在地。蘇聯解體後,這里成了俄羅斯政府的代稱。坐落在涅格林納河和莫斯科河匯合處的鮑羅維茨丘陵上。南臨莫斯科河,西北依亞歷山德羅夫花園,東南界紅場,始建於1156年,初為木牆,1367年改為石牆。十五世紀的磚砌宮牆(周長2.5公里)保留至今。中央教堂廣場上建有十五至十六世紀聖母升天教堂、天使教堂、報喜教堂、伊凡大帝鍾樓和多棱宮等。1788年參議院大廈(今政府大廈)竣工。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建成克里姆林宮大廈。宮牆四周有塔樓20座。宮內塔樓中最宏偉的有斯巴達克、 尼古拉、特羅伊茨克、保羅維茨、沃多夫茲沃德等塔樓,1937年,在塔樓上裝置五顆克林姆林宮紅星。
編輯本段
主體建築
簡述
克里姆林宮位於俄羅斯的莫斯科市中心,是俄羅斯的標志之一。在克里姆林宮周圍是紅場和教堂廣場等一組規模宏大、設計精美巧妙的建築群。此外,還有建於公元18世紀的樞密院大廈,以及建於公元19世紀的大克里姆林宮和兵器陳列館等。每一座建築都蘊含著俄羅斯人民無與倫比的智慧,是世界建築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宮內保存有俄國鑄造藝術的傑作:重達40 噸的「炮王」和200 噸的「鍾王」。克里姆林宮由此成為俄羅斯備受珍視的文化遺產。
建築特色
克里姆林宮整體呈不等邊三角形。面積27.5萬平方米,周長2公里多。始建於1156年,原為蘇茲達里大公爵尤里· 多爾哥魯基的庄園,有木造小城堡,稱「捷吉涅茨」。1367年在城堡原址上修建白石牆,隨後又在城牆周圍建造塔樓。幾經修繕擴建,20 座塔樓參差錯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宮牆的三邊。1935年在斯巴斯克塔、尼古拉塔、特羅伊茨克 塔、鮑羅維茨塔和沃多夫塔等塔樓各裝有大小不一的五角星,以紅水晶石和金屬框鑲制而成,內置5000瓦功率照明燈,紅光閃閃,晝夜遙遙可見。
權力的象徵
一個俄羅 普京辦公大樓斯諺語這樣形容雄偉庄嚴的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大地上,唯見克里姆林宮高聳;克里姆林宮上,唯見遙遙蒼穹。」克里姆林宮是俄羅斯世俗和宗教的文化遺產,它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公元14~17世紀俄羅斯東正教的活動中心。這里過去是統治俄羅斯帝國的多代君王的皇宮,十月革命後是蘇聯最高權力機關和政府的所在地,今天又是俄羅斯的總統府(議會和政府現已遷出克里姆林宮)。可以說,從公元13世紀起,克里姆林宮就與俄羅斯的所有重大政治事件有關,它見證了俄羅斯從一個莫斯科大公國發展至今日橫跨歐亞大陸的強大國家的全部歷史。
大克里姆林宮
1917年時的克里姆林宮平面圖大克里姆林宮是克里姆林宮中的主要建築之一。克里姆林宮牆內,朝向莫斯科河有三列高窗的漂亮建築物就是大克里姆林宮,1839~1849年在舊宮原址上建造,由古老的安德烈夫斯基大廳和阿列克山德洛夫斯基大廳聯結而成。大克里姆林宮外觀為仿古典俄羅斯式,廳室全部建築式樣多樣,配合協調,裝潢華麗。宮殿的正中是飾有各種花紋圖案的閣樓,上有高出主建築物的紫銅圓頂,達13 米,並立有旗桿,節假日則升國旗。大克里姆林宮內部呈長方形,樓上有露台環繞的總面積達2 萬平方米的700 個廳室。從前,第一層除了處理政務的處所以外,全是沙皇私人宮室,白色寬闊的樓梯通往二層各廳,這里有格奧爾基耶夫大廳、弗拉基米爾大廳和葉卡捷琳娜大廳,從前還有安德烈耶夫大廳,曾是沙皇接見使臣的地方。
格奧爾基耶夫大廳
格奧爾基耶夫大廳是大克里姆林宮中最為著名的殿廳,是俄羅斯工匠巧奪天工的建築傑作。大廳呈橢圓形,圓頂上掛著6 個鍍金兩枝形吊燈。每個吊燈重1300 千克,圓頂和四周牆上繪有公元1 5~1 9 世紀俄羅斯軍隊贏得勝利的各場戰役的巨型壁畫。大廳正面有18 根圓柱,柱頂均塑有象徵勝利的雕像。如今,格奧爾基耶夫大廳是政府舉行歡迎儀式的傳統地點。
紅場
紅場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廣場,位於克里姆林宮東牆的一側。雖經多次改建和修建,但仍保持原樣,路面還是當年的石塊路,青光發亮,顯得整潔而古樸。公元15 世紀90 年代,莫斯科發生大火,火災後空曠之地成了廣場,故曾被稱為「火燒場」,公元17 世紀中葉起稱「紅場」。古代俄語中「紅色的」一詞還有「美 克里姆林宮內的教堂麗的」之意,由於譯名時都只取了其中的第一釋義,即「紅色的」,久而久之,「紅場」的名稱就這樣沿用至今。
廣場總面積9 萬平方米,呈長方形,南北長,東西窄。紅場的大規模建設是在1812年以後。拿破崙軍隊縱火焚燒了莫斯科,此後,城市重建,紅場被拓寬。1917 年十月革命勝利後,莫斯科成為首都,紅場成為人民舉行慶祝活動、集會和閱兵的地方。列寧陵墓位於紅場克里姆林宮宮牆正中的前面。
完美的教堂建築
克里姆林宮的教堂建築也很有特色。宮內有一個教堂廣場,廣場四周圍繞著四座教堂:十二使徒教堂、聖母升天教堂、天使報喜教堂及聖彌額爾教堂。但最美的教堂要數位於紅場上的有「用石頭描繪的童話」之稱的聖瓦西里大教堂。它是伊凡四世時所建,由九座參差不齊的高塔組成,中間最高的方形塔高達17 米。雖然這九座塔彼此的式樣色彩均不相同,但卻十分和諧。更難得的是,它與克里姆林宮的大小宮殿、教堂搭配出一種特別的情調,為整個克里姆林宮增色不少。據說此教堂落成時,伊凡四世在驚嘆之餘,為防止設計者設計出更好、更完美的建築,竟下令挖掉他的眼睛。
伊凡大帝鍾樓
人們從遠處遙望克里姆林宮,不難發現有一座建築高高地矗立在建築群體中,有鶴立雞群之感。這個高大建築就是教堂廣場上的伊凡大帝鍾樓。它高81 米,是古時的信號台和望台。鍾樓的左側有重達40 噸的炮王,右側是著名的鍾王。這兩個龐然大物雖然從未使用過,但卻顯示出了俄羅斯工匠高超的鑄造技術。
鍾王
鍾王高5.87 米,直徑5.9 米,重約200 噸,於1735 年11 月20 日鑄成,號稱世界第一大鍾。鍾壁上鑄有精美的塑像和圖飾,如沙皇阿列克謝與皇後安娜的像,還有五幅神像。但它鑄成後敲第一下時就出現了裂痕。《美國網路全書》稱它為「世界上從未敲響的鍾」。 鍾王
炮王
這門大炮造於1586 年,重40 噸,炮口的直徑達0.92 米,可容下三人同時爬進。炮前陳列有四個堆在一起的炮彈,每個重為兩噸。炮架上也有精美的浮雕,其中有沙皇費多爾像。
炮王
克里姆林宮珍寶館
克里姆林宮不愧為一座大型博物館和藝術的殿堂。宮中原有一個大武器庫,1720 年,彼得大帝將其改建成博物館。館內收藏著許多珍貴文物,有歷代沙皇用過的物品、美術工藝品,以及掠奪而來的戰利品。這里的皇冠、神像、十字架、盔甲、禮服和餐具無不鑲滿寶石,僅福音書封面就嵌有26 千克黃金,以及無以數計的寶石;哥登諾大帝的金御座上則鑲有兩千顆寶石。信步宮中宛如目睹沙皇奢侈的生活。另外,四座教堂中收藏的文物珍寶也非同一般。教堂中滿牆裝飾著用黃金做框架的聖畫像;聖母升天教堂內的聖畫像則是出自希臘畫家的手筆,價值連城;聖彌額爾堂內有歷代沙皇的靈柩,裝飾得極為富麗堂皇。
克里姆林宮大禮堂
克里姆林宮大禮堂處在呈三角形的克里姆林宮建築群的中心位置,始建於1960年年初,1961年10月投入使用,總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是莫斯科乃至俄羅斯最壯觀的大禮堂。這座白色烏拉爾大理石和玻璃結構的恢宏建築,凝聚了現代建築的特點和俄羅斯傳統建築風格。
克里姆林宮大禮堂同時也是一座現代化的劇院。這里有6000個舒適的坐席,坐席以主席台為中心呈半圓型向外輻射。每個坐席配有電子投票和同聲傳譯系統。主席台即舞檯面積為450平方米,燈光、音響、布景等設施一應俱全,還有能容納一個交響樂團的樂池。環繞劇院的是明亮寬敞的休息大廳。大禮堂的最高一層 原元老院是900平方米的宴會廳。大會堂整個建築的1/3建在地下,主要是辦公用房,整個建築共有800間辦公室。
克里姆林宮大禮堂是俄羅斯舉行重要會議、節日慶典和頒獎授勛的地方,也是普通民眾欣賞芭蕾舞、聆聽音樂會和觀看時裝表演的場所。俄羅斯的表演團體在這里獻藝,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藝術家也在這里演出。大禮堂還經常為普通觀眾和青少年舉辦普及性的芭蕾舞等演出。
整體描述
宮牆內,林木蔥郁,花草繁茂,教堂聳峙,殿宇軒昂,政府大廈拔地而起,各種博物館穿插 其間。宗教建築群中首推巍峨壯觀的聖母升天大教堂,建於15世紀後期,其山字形拱門和金色 圓塔,帶有俄羅斯東北部的風格,一直是俄皇舉行加冕大禮的地方。稍晚於聖母升天大教堂建成的報考教堂,造型美觀,頂端有9個金色圓頂,是皇族子孫的洗禮與結婚之地。天使大教堂興建 於16世紀初葉,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公園歷代帝王的墓地。
各建築物特點
81米高的伊凡大鍾樓是克里姆林宮中的最高建築物。建於16世紀初葉,原為三層,16 00年增至五層,冠以金頂。從第三層往上逐漸變小,外貌呈八面棱體層疊狀。每一棱面的拱形 窗口,置有自鳴鍾。1532~1543年,在其北又建四層立方體鍾塔樓。1624年夏,用 白石修建了菲拉特列特鍾塔樓。現在將其下層用做
伊凡大帝鍾樓克里姆林宮博物館,展出金、銀器皿和其它物 品。所有鍾塔樓共有21座大鍾,30多座小鍾。若沿伊凡大帝鍾塔樓的台階而上,登入塔樓之 頂,莫斯科全景可一覽無余。
克里姆林宮北角是古兵工廠,現為兵器陳列館;西角是武器宮,現為武器博物館。
烏棱宮,是克里姆林宮中最古老的宮殿之一,建於1487~1491年。它在克里姆林宮的宮殿建築中最具特色,俄皇寶座即設置於此。
大克里姆林宮是克里姆林宮的主體宮殿,坐落在克里姆林宮西南部,1839~1849年 建造,為二層樓建築,樓上有露台環繞。宮的正中是飾有各種花紋圖案的閣樓,上有高出主建築 物的紫銅圓頂,並立有旗桿,節日時即升上國旗。第一層正面大廳全用大理石、孔雀石裝飾,陳 列有青銅製品、精緻瓷器和19世紀的傢具;二層有格奧爾基耶夫大廳、弗拉基米爾大廳和葉卡 捷琳娜大廳。蘇聯解體前,大廳主席台正中立著列寧塑像。大廳正面有18根圓柱,柱頂均塑有 雕像。蘇聯解體前,大克里姆林宮是蘇聯政府、蘇共中央和社會團體舉行會議的場所。
在蘇維埃年代,克里姆林宮內又新建了幾座白色大樓,有一座曾是斯大林辦公的地方。1959~1961年建起的克里姆林宮大會堂,是一座大理石和玻璃結構的現代化建築,有800 套房間,其中以有6000個座位的會議廳和有2500個座位的宴會廳最為宏偉。國家重要的 文娛活動經常在這里舉行,從而有「蘇聯第二大劇院」之稱。1967年,在克里姆林宮的花園 里建列寧全身塑像。克里姆林宮里的大片公園和古跡對外開放,遊客絡繹不絕。
著名的「克里姆林宮的鍾聲」,源於斯巴斯克塔樓上的自鳴鍾,是1851至1852年安裝的。與天文台的校時鍾相連,報時最准。
塔樓67.3米,下面的大門是進入克宮的主要通道,不過,過去所有進門的人應脫帽,否則就會被罰鞠躬50次。
克宮的西面,是亞歷山大花園和無名烈士墓。新婚伴侶都要來這里獻花。
現在又修建了馬涅什地下商場和廣場,與花園渾然一體。噴泉,雕塑隨處可見。無名烈士墓則顯得庄嚴肅穆,修建於1967年勝利節前,是為了紀念二戰中犧牲的人們。墓碑上的長明火,自點燃一直燃燒到今天。墓碑上刻著:「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績永世長存。」外國領導人來,都要到這里來獻花。還有國家一號崗的換崗儀式。
參觀克宮,需經過「庫塔菲婭塔樓」。首先看到是會議大廈,這是一座現代化的建築,有6000個座位,內部裝飾豪華氣派,除開會外,也是高水平演出的地方。
再向前走,您會看到炮王和鍾王。炮王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炮重40噸,炮口直徑0.92米。炮前堆著四個炮彈,每個重2噸。炮架上有精美的浮雕,有沙皇費多爾的像。由於太重太大,從未使用過。
鍾王,當之無愧,重202噸,高6.14米,直徑6.60米。比北京永樂大鍾重四倍半。花了兩年時間於1735年鑄成,可是由於大火,鍾上掉下來一塊,就重11.5噸。鍾上鑄有沙皇阿列克謝伊和皇後安娜的像,以及神像等。
鍾王旁邊是白石頭建成的伊萬大帝鍾樓。高達81米。過去是莫斯科的最高點。樓內懸掛著十幾個大小古鍾。每當敲響時,很遠都能聽到。
再往前走,就是教堂廣場,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廣場,白石頭教堂是聖母升天教堂,(又名烏斯實斯基),歷代大公和沙皇在這里進行加冕禮。建於1480年,由義大利建築師修建。
廣場的右邊是天使報喜教堂,又名布拉戈維先斯基,靠近莫斯科河畔。規模不大,卻最具魅力,是皇宮家家用禮拜堂,也是舉行皇族婚禮的地方,裡面保留著俄羅斯最古老的聖像壁畫。
對面的天使教堂是君王們的陵寢。遷都彼得堡之後,歷代皇帝改葬在彼得格勒的「彼得保羅大教堂」。
大克里姆林宮是歷代沙皇的皇宮,圓頂上插著一面白藍紅三色的俄羅斯國旗。現在這里是俄總統辦公的地方,只可惜不讓參觀。要不沒准還能碰上梅德韋傑夫呢!
再往下,是兵器館和鑽石館,實際上是俄國歷代沙皇貴重物品陣列館,建於1851年。過去曾是製造和存放兵器的地方。著名的藏品有:王冠、純金權杖、權標,伊凡雷帝的象牙寶座,沙皇阿列克謝伊的鑽石寶庫,以及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婚禮長裙,鑲滿寶石的馬鞍和馬刀。還有一本17世紀的「聖經」,銀制封皮上鑲有3017顆寶石等等。件件價值連城。
克里姆林宮紅場墓園
The Kremlin Wall Necropolis直譯:克里姆林宮圍牆墓園(俄語: Некрополь у Кремлёвской стены) 是位置於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牆垣部分,它包圍著克里姆林宮周邊並可以在牆上俯瞰知名景觀紅場。前蘇聯政府將幾位國內和國際知名共產黨領袖安葬在此供人緬懷景仰。
最早於1917年11月10日第一批葬於「紅場」此地人士,是俄國十月革命時由「軍事革命委員會」頒贈勛章的革命有功人士。之後蘇俄政府在兩座墓園又下葬了238名因為十月革命陣亡的238個紅軍士兵。1919年9月25日秋天又在此國葬了幾位布爾什維克高級幹部,包括Vladimir Zagorsky及部分因為白色恐怖遇難的共產黨員。
Dorogomilovsky Soviet蘇聯「郵政電信人民委員會」建築物爆炸案遇難者 Vadim Podbelsky,美國記者約翰·里德 (記者),莫斯科市委書記Feodor Artyom, 前蘇聯外交官Vaclav Vorovsky與Peter Voikov還有許多知名人士也葬這。
1924年列寧墓成為「克里姆林宮紅場墓園」的中心。「紅場墓園」在列寧墓後方,可自克
(克里姆林宮牆垣大墓園 見右圖)
里姆林宮塔群步行到達。這里葬有許多名人,包括:亞可夫?蘇維爾德洛夫、費利克斯·捷爾任斯基、米哈伊爾·伏龍芝、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加里寧、朱可夫元帥、安德烈·日丹諾夫、約瑟夫·斯大林、克里門特·伏羅希洛夫、謝苗·布瓊尼、米哈伊爾·蘇斯洛夫、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尤里·安德羅波夫以及康斯坦丁·烏斯季諾維奇·契爾年科,墓園內還有他們的墓碑和紀念碑。在「克里姆林宮塔群」(Senatskaya Tower)兩邊,蘇聯政府放置許多名人骨灰曇。他們包括自1925年到1984年蘇聯共產黨及世界各國共產黨領導、政治或軍事領袖、科學家與文化人物、作家。部分已過世的蘇聯太空人如第一位上太空的地球人加加林以及太空實驗計劃不幸遇難的 聯盟1號、聯盟11號蘇聯太空人則葬在大墓園,主持「蘇聯太空計劃」的首席火箭工程師謝爾蓋·科羅廖夫也埋葬於此。
1967年,蘇聯當局在亞歷山大公園的克里姆林宮牆邊建成並開放了無名烈士墓。
編輯本段
二戰中的克里姆林宮
二戰期間,斯大林一直在克里姆林宮內指揮著反擊德國法西斯的衛國戰爭,在德軍飛機的狂轟濫炸之下,克里姆林宮竟然未受任何大的損失,不能不說是個奇跡。日前剛剛解密的俄羅斯國家檔案館保存了64年的絕密文獻揭開了創造這一奇跡的最大功臣:精心偽裝。
衛國戰爭爆發一個月後,對德軍飛行員來說,克里姆林宮突然從莫斯科神秘消失了,經常無法找到目標,完成轟炸任務。當時,克里姆林宮是蘇聯政府機關所在地,是德國法西斯轟炸莫斯科時最主要的目標。檔案中保存了一張德國飛行員執行轟炸任務前必備的目標圖片,上面清楚地標明了3個主要目標:克里姆林宮1號大樓(斯大林的辦公地點)、大克里姆林宮、列寧墓。但是,在執行轟炸任務時,哪怕是在晴朗無雲的日子,大部分法西斯王牌飛行員不僅無法找到上述目標,甚至連克里姆林宮都發現不了。
原來,根據斯大林的授意,由「總魔術師」貝里亞具體負責執行,在戰爭開始後30天內,克里姆林宮大變魔術,進行了精心偽裝。
1941年6月26日,克里姆林宮警備司令斯皮里多諾夫少將向蘇聯人民委員會副主席貝里亞遞交了一封秘密信函,以「根據您的指令」開頭,匯報了偽裝設想,主要目的是在莫斯科市整體背景基礎上,進行偽裝,增大敵機抵近空襲時尋找克里姆林宮的難度,減小對宮內個別樓房俯沖瞄準轟炸的可能性。主要措施是藉助顏料和粉末,消除宮內各教堂金頂的閃光,在宮內及附近廣場上,布設各種各樣的模擬物,迷惑敵人。
克里姆林宮內塔樓上的紅星和教堂上的十字架都被蒙上護套,塔樓整體和教堂圓頂都被漆成黑色,套上麻袋。參照克里姆林宮城牆尺寸,造出各種偽裝模型,仿造了紅場和馬涅日廣場的部分輪廓。宮內的房屋都偽裝得非常像劇院,塔伊尼茨花園部分建築也被蒙上布頂。克里姆林宮正面建築呈亮黃色,內部各建築頂部多為綠色,而莫斯科市內建築頂部主要是紅色和褐栗色,相比之下,非常顯眼。根據總體偽裝構想,所有建築全部漆成了莫斯科建築背景色彩,戰後才恢復原貌。
另外,從博羅維茨大門到救世主塔樓之間,遍灑沙土,布設了一條大道,飛行員在空中看起來,就像一條普通公路。克里姆林宮旁邊的莫斯科河彎曲處也改變了慣常的形狀,在莫斯科列茨大橋和大石橋之間,又建造了一個木橋,盡管並無行人在上面行走,但從空中看起來,卻像真的一樣。列寧墓外形也變得無法辨認,左邊和右邊的講台上都蒙上了巨大的紅幅,上方直接搭建了一個巨大的3層樓房木製模型。
1941年11月7日,在著名的大閱兵時,這個3層樓房模型被臨時拆除,上午9點整,斯大林走上講台,發表了5分鍾的講話,受閱紅軍官兵直接從紅場開赴戰場。但是,由於閱兵准備行動嚴格保密,負責拍攝斯大林閱兵場景的新聞記錄片小組事先沒有接到通知,結果錯過了斯大林的講話,只拍攝下了部隊受閱場景。一周後,在克里姆林宮1號樓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大廳,搭建了列寧墓講台木製模型,斯大林再次穿上軍大衣,大沿軍帽,對著鏡頭,重復了一次著名的閱兵演講。後來,這一「虛假」鏡頭多次被搬上熒幕,不過,觀眾們並不知道,這並不是斯大林紅場閱兵時的「正版」原話。
在當今高精武器和現代化空天偵察系統面前,衛國戰爭期間克里姆林宮的偽裝術,可能會被視為「小兒科」,但在當時卻非常有效。偽裝後,德國空軍對克里姆林宮的空襲次數明顯減少,1941年只有5次,1942年3次,之後一次也沒有了,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建築從而得以保存,德國法西斯企圖消滅蘇聯最高領導層的陰謀也未能得逞。至於一些法西斯飛行員仍能找到目標,對克里姆林宮進行轟炸,主要是因為有時候雨水沖刷掉了部分偽裝,積雪使色彩偽裝失效,暴露了克里姆林宮的建築輪廓,也有可能是德國法西斯通過在莫斯科市活動的間諜得到了目標情報。 武器宮1941-1942年間,德軍飛機共向克里姆林宮投擲了152顆鋁熱炸彈,15顆碎片爆破炸彈,首次轟炸是在1941年7月22日,一顆重250千克的炸彈落到了大克里姆林宮,卻沒有爆炸,穿透了屋頂和格奧爾基大廳天花板,落到了地板上。在所有轟炸中,除100名警衛人員死亡,多間門窗破碎,通信中斷外,克里姆林宮並沒有遭受太大的損失,沒有引發一次火災。而在部署於阿爾巴特大街、特維爾街心花園和其他地點的防空兵器的攻擊下,沖向克里姆林宮的德國飛機15%被擊落。
編輯本段
修復
1978年11月27日,莫斯科的專家們修復克里姆林宮建築。整個修復工程持續到80年代。
克里姆林宮建於1156年,它的建築形式融合了拜占庭、俄羅斯、巴羅克和希臘羅馬等不同風格。這座古城堡現在不僅是俄羅斯政府所在地,而且是俄羅斯歷代藝術珍品的儲藏宮。克里姆林宮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市中心,莫斯科河畔,是一組氣勢軒昂的建築群。「克里姆林」在俄語中意為「內城」,它是俄國歷代帝王的宮殿,十月革命後的70餘年中成了原蘇聯國家政治活動的中心。
克里姆林宮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宮殿。1156年,尤里-多爾果羅基大公在其分封的領地上,用木頭建立了一座小城堡,取名「捷吉涅茨」,以後幾經擴建,始成今日之規模。實際上克里姆林宮是以教堂為主組成的建築群。步入宮門,便是紅石鋪成的中央教堂廣場。廣場上矗立著三座金頂大教堂,旁邊以15世紀建成的大克里姆林宮最為突出,這是一座完全按俄羅斯傳統建造的宮殿,又名多棱宮,其第二層的多棱大廳外牆均以多棱白石所砌,因而得名,曾是皇家舉行婚禮和沙皇接見外國使臣的地方。最高的建築是白色金頂的伊凡大帝鍾樓,建於1505—1508年,高81米,裡面藏有50多口銅鍾。鍾樓外陳列著一口最大的鍾,高6.14米,直徑6.6米,重達200多噸,表面上刻有浮雕、人像和題詞,聲傳50公里,為世界之「鍾王」。它是18世紀時由200多名俄國的能工巧匠費了兩年時間鑄造成的,是俄國鑄造工藝的紀念碑,據說當時為了得到最佳音色,除用銅和錫外,還加了幾公斤金和銀。與鍾王相伴的是一尊5.34米長、口徑0.89米、40噸重的「炮王」,這座古式銅鑄大炮從1540年開始造起,一直到1586年完工,中間換了8個沙皇,至今尚未使用過,巨大的炮口內同時可爬進二、三個人。旁邊的聖母升天大教堂巍峨壯觀,5個金色的圓頂金光閃閃,沙皇曾在這里舉行過加冕典禮,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也就是在這個教堂被逐出教門。其西有報喜教堂,其南有天使大教堂,此教堂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歷代帝王的墓地,伊凡雷帝即葬於此。克里姆林宮的西角是武器宮,現為武器博物館,收藏著古代俄國的盾、劍等各種武器。此外,宮內還有大片花園,花草紛繁,林木蔥翠。整座宮城平面呈三角形,佔地27.5萬平方米,外圍砌以朱紅色的雉堞宮牆,宮牆上散步著15座高低錯落、形狀各異的塔樓,其中5座最高的塔樓頂尖上,各裝置一顆直徑6米的紅水晶五星,不論白天黑夜,紅星永遠照耀著莫斯科。
編輯本段
旅遊信息
開放時間:除周四以外,每天10:00--18:00
友情提示:1.身穿短褲或衣冠不整,不得入內;
2.政府辦公大樓、國會辦公大樓謝絕游覽。
乘車路線:乘地鐵,亞歷山大花園站下車。
編輯本段
最佳旅遊時間
俄羅斯屬溫帶和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涼爽,春秋季節甚短。旅遊最佳季節一般是夏季或冬季。有時夏季風勢太強,早晚溫差大,最好帶一件薄外套以備不時之需。另外,在短暫的秋天造訪也不錯,在九月中到十月初雖已過了觀光旺季,觀光景點、購物場所會大打折扣,而且還能欣賞到俄羅斯藝術表演!地處高緯度,氣候復雜多樣,兼有溫帶、亞寒帶和寒帶氣候特徵,從北向南跨有苔原、針葉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帶。
大部分地區氣候的大陸性強,僅西北沿海地區具海洋性氣候特點,遠東地區太平洋沿岸有季風性氣候特徵。俄羅斯的雨季多在夏日,以七、八月的雨量最多。俄羅斯聯邦冬季乾燥嚴寒,氣溫都在零度以下。
⑥ 北京故宮外貌
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築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隻吉祥瑞獸,生動形象,栩栩如生。故宮的設計者認為這樣以顯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後部內廷卻要求庭院深邃,建築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宮燈聯對,綉榻幾床,都是體現適應豪華生活需要的布置。內廷之後是宮後苑。後苑裡有歲寒不雕的蒼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瓏假山,樓、閣、亭、榭掩映其間,幽美而恬靜。
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
記得採納哦!!!!!
查看全部16個回答
2020北京故宮旅遊攻略_北京必看北京故宮旅遊攻略
關注仙居旅遊攻略的人也在看
北京故宮旅遊攻略,此次北京之行輕松又愉悅,整理了出行的經驗,希望能夠幫到想去北京旅行的親們,希望大家都能玩到精華北京故宮旅遊攻略
重慶錦華國際旅行社..廣告
2020故宮遊玩_游記攻略_教你如何玩轉北京
故宮遊玩,2020北京旅遊攻略,高品質省錢省心玩法,全在這里!故宮遊玩,網上看到的遊客被坑,被宰,原來都是可以這樣避免的啊!
河南遊光旅行社有限..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廣告想要故宮自助旅遊攻略_點擊進入_可免費咨詢北京當地向導
故宮自助旅遊攻略「已解決」前幾天剛從北京回來,找了當地的導游我們的酒店,門票,吃飯都是他幫忙安排的下面是我們本次故宮自助旅遊攻略的心得和攻略跟大家分享下
57 2020-05-19
描寫故宮外貌的句子有哪些?
(1)倚著北宮牆那座險峻的石山,就是著名的堆秀山。沿著陡峭曲折的磴道登上山,山上有御景亭,在亭上可觀望四周美麗風景,據說是帝王、後妃重陽節登高遊玩的地方。 (2)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構造嚴謹,裝飾精美,文物眾多,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宮建築群,整個建築金碧輝煌,庄嚴絢麗。 (3)故宮又稱紫禁城,布局嚴格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秩序井然,普通的百姓不僅無法進入,就是靠近一步也不行,體現了封建時代至高無上的皇權。 (4)在午門十多米高的地方,有崇樓,重檐尖頂閣亭突起,宛如五隻振翅欲飛的鳳凰,氣勢雄偉,因此故宮又稱五鳳樓。 (5)故宮四周建有圍牆,牆外一條護河城四面環繞,形成故宮完善的防禦系統,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6)走過內金水橋,眼前是一片開闊的廣場,正中一個宮殿式的建築,就是太和門,門前兩側各蹲著一隻威風凜凜的青銅大獅子。 (7)故宮內的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8)走在這條中軸線上,前後左右流覽,故宮的整個建築群,方方正正。古代的中國人都知道天圓地方,圓這個東西很難說,也很難做,一不小心就成了方正的反面,所以還是方方正正,讓人覺得踏實、安穩。其實,能夠兼容方正的是圓融,佛教常說圓融無礙,在故宮,這兩個是融合的,如果說方方正正是說建築的話,那麼圓融理解為故宮深厚的文化積墊,滄桑的歷史背景。(9)我曾兩次游於天安門,直至午門外而返。在宮門外觀之,已令我肅然,深贊皇宮氣象,正自非凡!五一假前,便會同好友進宮暢游,更加贊賞皇宮畢竟是皇宮,只此氣象,已令人心胸大開,嗟嘆不已!琉璃鴛鴦瓦,朱漆大紅牖,赤柱挺起,雕梁畫棟,尊居於三層大理石階壇上,雄視南面方物,莫不使人發出"大丈夫當居於此也"之慨嘆!當此之際,予又不僅想到今之高樓大廈與之不同:今之高樓大廈也,千姿百態,各各不同,大有炫目於眾前之意,極具****之態。使人觀之,莫不心清氣爽,意亂神迷!古之皇宮大殿也,庄嚴宏偉,座座皆然,大有雄視天下之氣,極具大丈夫之概。使人觀之,莫不肅然起敬,心無邪物!此為吾游故宮之心得,蓋古今樓閣之不同,正自古今人性情之變化也。 (10)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以及接受執事官員朝拜的地方,殿內正中有「允執厥中」四個大字,下方的寶座左右兩側各站著兩只四腿獨角異獸,均是金子做成,金光閃閃,威風凜凜。 (11)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築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隻吉祥瑞獸,生動形象,栩栩如生。故宮的設計者認為這樣以顯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後部內廷卻要求庭院深邃,建築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宮燈聯對,綉榻幾床,都是體現適應豪華生活需要的布置。內廷之後是宮後苑。後苑裡有歲寒不雕的蒼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瓏假山,樓、閣、亭、榭掩映其間,幽美而恬靜。 (12)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 (13)保和殿後階陛中間一塊巨大的石雕十分引人注目,這便是有名的雲龍石雕,上面雕著雲朵,湛藍的海水、險峻的山崖,九條形象生動的游龍在海水、山崖和流雲之間戲珠,使人浮想聯翩。 (14)每逢下雨天,雨水落在太和、中和與保和三大殿矗立之上的三層台基上,匯成的水流從一個個石雕龍頭口中流出,上千個龍頭,上千道水流,形成千龍吐水的壯觀景象。 (15)北京是有著三千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北京在歷史上曾為六朝都城,在從燕國起的2000多年裡,建造了許多宏偉壯麗的宮廷建築,使北京成為中國擁有帝王宮殿、園林、廟壇和陵墓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城市。其中北京故宮,明朝時叫大內宮城,清朝時叫紫禁城,這里原為明、清兩代的皇宮,住過24個皇帝,建築宏偉壯觀,完美地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古典風格和東方格調,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現存最大的宮殿,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54 瀏覽796 2019-10-16
介紹一下北京故宮對稱的美
從《故宮》的特色看紀錄片的未來之路
關鍵詞: 故宮 紀錄片 特技
大型電視紀錄片《故宮》在中央電視台的播放,受到了傳媒界、文化界、影視界的關注和爭論。成為了2005年一個相當重要的文化現象。有人認為「而在中國紀錄片發展的進程中,《故宮》的創新和實驗,無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縱觀《故宮》的整個影片,我們不難發現,正如該片的總編周兵在談及故宮的創作理念的時候,突出強調的:創新。他說:「一部片子好不好,關鍵在於有多少原創性的因素。在於觀點和信息的創新;在於藝術創造力的創新;在於新技術的使用。」在這部紀錄片的藝術創作上,做了很大、很多的嘗試。這也代表了將來的紀錄片創作的基本特色和路線,這些特色總結起來有三點:
一、現代技術的運用,不斷拓寬展現舞台
曾經擔任第四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的國際級評委託馬斯斯金納先生所說:「中國紀錄片不能走向世界的原因就是,為追求紀錄內容的『絕對真實』而放棄各種先進的技術手法的運用。」[1]電腦三維動畫技術的成熟給影像藝術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電影,電視劇等大眾化的傳播工具正在電腦三維動畫技術帶來的變革中暢游,電視紀錄片這種先天生在夾縫中的藝術樣式,當然也不會落伍於這樣的趨勢。為了讓拍攝的畫面更完美、更具有震撼力,《故宮》採用了國際先進的動畫技術和借用了電影的多種拍攝手法。3D製作結合實景拍攝,延時攝影(如故宮上空的雲),定點拍攝,這為提升整個《故宮》的品質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三維動畫同樣也給紀錄片的創作帶來了很多的變革。
拓寬了時空 時空的真實性一直是紀錄片創作中很難遵循的原則,特別類似於《故宮》這樣的歷史題材的紀錄片。故宮作為建築,在幾百年的歷史變遷中,無論時間還是空間,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怎樣才能接近真實地展現這樣的時間和空間呢?電腦技術可以完成。在故宮的片頭中,鏡頭先展現了庄嚴的太和殿的內景,發黃的畫面給人很真實的感覺,但是隨著鏡頭後移,推出門以後,一群遊人的出現把歷史拉倒了現在。時空在一個鏡頭中得到了跨越。紀錄片的開始,首先展現的是一輪明月掛於天空,隨後鏡頭下移,沖破雲層,展現了地球的遠景,在慢慢下落的過程中,以動畫的形式展現了北京自周朝以來到現在的整個變遷。這些技術的運用,縮短了時空的界限,把數千年的歷史於簡單的變遷中得以展示,使觀眾一目瞭然。在空間的展示上,電腦技術的運用更是如虎添翼。故宮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建築體系,運用傳統的航拍只能展現外貌,而如果使用真實場景的一一再現,就會打碎觀眾對它的整體印象。而通過電腦動畫卻能很好地將兩種方式進行綜合。在《故宮》中,電腦特技給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幅故宮的場景:從前門外,快速地向北移動,經過天安門,沿著故宮的軸心穿過了整個紫禁城,然後鏡頭上移,展現了故宮的全景,或者倒過來走位。這樣的空間感的突破無疑更加立體和真實地展現了故宮的全貌。
時間和空間的突破拓展了紀錄片舞台,使得紀錄片的表現時空時不再是束手束腳,而是得以更大程度上的擴張,歷史和大空間的題材的創作和展現更加簡易和生動。
表現方式多樣化 表現方式的變化,是《故宮》比較明顯的特點。為了更好地說明和展現傳統方式無法達到較佳效果的內容,現代化技術的運用在此也發揮上了重要的作用,定時拍攝、定點拍攝、延時拍攝等紛紛登場。在《故宮》中,這樣的手法隨處可見,在展現北京城千年的變遷中,原本的圖片說明和解說詞給觀眾的印象只能還是抽象的,但是,通過電腦的技術的處理,以動畫的形式,展現了北京的歷史變遷,真實,直觀。給觀眾的印象非常深刻。在展現故宮的機構和建築過程時,使用三維動畫,展示了故宮的主殿構造和建築的過程,同樣非常直觀而明白易懂。同樣是主殿,在展現他曾經歷過火災而焚毀時,不是用傳統的卻又很枯燥的解說詞來交待,也不是用真正的火災場面而增加成本,而是使用了模擬場景,更加真實而經濟。現代化工具的使用給紀錄片的表現手法帶來的福音是長期的,他使得表現的手段更加豐富。
創作的個性化 在表現方式上,怎樣才能把一個原本是歷史的真實表現得更有現代的意義,怎樣在有限的畫面中傳達更多的信息,怎樣才能融入更多的創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技術的更多運用,使得以上的問題得以含蓄的展現,使得紀錄片的個性化的風格越來越明顯。在一般的紀錄片中,個人的觀點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缺少個性化。畫面的展現同樣為了追求真實性而缺少個性。但是技術的使用在減輕解說詞的作用的同時,增加了畫面的表現語言和個性特徵。《故宮》正是在展現著這樣一種個性。多雲的天空凸現了歷史的厚重感,翻滾的烏雲和季節瞬時變化,展現了歷史的變遷。畫面整體色調呈暗黃和黑色,顯得莊重而深刻。周兵認為:「我們在整個拍攝中都力求攝影師們有創造力和獨特的發現視角,我一直也渴望在這部片子里,能展示出非凡的視覺效果。只要在我們能控制的范圍內都要有創造性的展示,要使我們的創作者和觀眾都產生非同凡響的視覺體驗,呈現出強烈而能打動人心靈的畫面來,……在我們這套片子里在許多章節里都努力呈現出非凡的視覺創造……」 [2]
但是,在《故宮》中,尤其是前三集,三維動畫的製作有些偏多。正如有觀眾在評論中提到:「電腦特技用得太多了, 既然是歷史紀錄片就應該以實景實物為主,畫面修飾得太過了……」 技術永遠只能是手段,在紀錄片中,只能是為表現真實這個主題服務,因此,不能喧賓奪主。
藝術化手法的渲染,真實性走向內在
《牛津現代高級英漢雙解詞典》對documentary的詞根document解釋為人性紀錄(說明人性的事實或事件),《朗曼英語詞典》說得更直接,「通過藝術提供事實:紀錄片」。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藝術性的特點對於真實性的重要作用。因而,紀錄片的真實並不排斥藝術的表現,在對藝術表現的考察中我們還可發現藝術表現的恰到好處的運用,對紀實有著非常有力的呼應,同時達到很好的效果。《故宮》專門聘請了具有國際水準的攝影、音樂創作、動畫製作等專業人士加盟。包括曾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提名的趙小丁、曾榮獲金鷹獎最佳紀錄片獎,編導獎,攝影獎的胡琤、從事攝影33年,是日本一流的攝影師的赤平勉、獲得奧斯卡最佳音樂獎的蘇聰、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著名作曲家張廣天。這個強大的陣容保障了節目在視覺和聽覺上的效果。
增加畫面的美感 畫面的美感一直是紀實類題材節目不很注重的方面,但是近年來在專題片製作中,已經變得舉足輕重。《故宮》在「我們要求它應該呈現出非凡的視覺創造」的理念下,在畫面美感的方面幾乎成為典範。他充分運用了構圖的美和色彩的美,甚至包括了技術的美展現了故宮的美。《故宮》中,創作者在深刻領會了故宮的對稱美,並把他融入了紀錄片本身的構圖中。全景展現故宮的形象時,鏡頭幾乎都是沿中間的軸線前後推移。在片中出現較多大明湖的一角等等,都是比較常見的對稱構圖。另外就是攝影中常用的前後景襯托的原理。就是在主畫面的前景部分以一個較小的,與主題相關的物體作為襯托,這樣不僅增強了畫面的美感,而且豐富了畫面的內容,或者增加了情趣。我們在其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鏡頭,主畫面是高聳的城樓,前景部分有一隻或清晰,或半模糊的小獅子。畫面不再單調,增強了美感,還給人充分的想像空間。在色彩的運用上,畫面更是動用了所有的元素,包括電腦技術。藍的天空,紅牆黃瓦,碧水青樹,在電腦技術的幫助下,顯得異常鮮艷和炫目。整體的色調,幾乎是採用了拍攝mtv的畫面渲染方法,增強了畫面的可看性。
48 瀏覽3825 2016-04-09
描寫故宮外貌的句子兩三句話
故宮原名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帝行政居住之所,其中雕梁畫棟景色雅緻古玩奇珍目不暇接,是聞名遐邇的旅遊好去處
47 瀏覽800 2017-11-21
故宮的外形為什麼是斜的?
故宮的外形為什麼是斜的?要買貨架,還是選擇鈞鴻貨架
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後五百餘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里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
紫禁城,四面環有高10m的城牆和寬52m的護城河。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佔地面積達780,000㎡,有房屋8700間。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門和北面的神武門現專供參觀者游覽出入。城內宮殿建築布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牆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殿宇樓台,高低錯落,壯觀雄偉。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間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北半部則以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其外東側有奉先、皇極等殿,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和後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稱為「後寢」。前後兩部分宮殿建築總面積達163,000㎡。整組宮殿建築布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在封建帝制時代,普通的人民群眾是不能也不敢靠近它一步的。
明清兩代皇帝居住的宮城叫做紫禁城。紫禁城有兩座,一在北京,一在南京。
這座故宮為什麼稱為紫禁城呢?原來,中國古代天文學說,根據對太空天體的長期觀察,認為紫微星垣居於中天,位置永恆不變,是天帝所居。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宮謂之紫宮,有「紫微正中」之說。
封建皇帝自稱是天帝的兒子,是真龍天子;而他們所居住的皇宮,被比喻為天上的紫宮。他們更希望自己身居紫宮,可以施政以德,四方歸化,八面來朝,這到江山永固,以維護長期統治的目的。
明清兩代的皇帝,出於維護他們自己的權威和尊嚴以及考慮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宮,既富麗堂皇,又森嚴壁壘。這座城池,不僅宮殿重重,樓閣櫛比,並圍以10米多高的城牆和52米寬的護城河,而且哨崗林立,戒備森嚴。平民百姓不用說觀賞一下樓台殿閣,就是看一看門額殿角,也是絕對不允許的。
明清皇帝及其眷屬居住的皇宮,除了為他們服務的宮女、太監、侍衛之外,只有被召見的官員以及被特許的人員才能進入。這里是外人不能逾越雷池一步[已過濾詞語]。因此,明清兩代的皇宮,既喻為紫宮,又是禁地,故舊稱紫禁城。
北京紫禁城佔地面積724250平方米,還沒把護城河和護城河與城牆的綠化帶計算在內。宮殿房屋建築面積為155000平立米。紫禁城是一座長方形的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周有高10米多的城牆圍繞,城牆的外沿周長為3428米(城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是護衛紫禁城的重要設施)。城牆四邊各有一門,南為午門,北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城牆的四角有四座設計精巧的角樓。
北京紫禁城籌建於明成祖永樂(公元1404年~公元1424年)五年,興建於永樂十五年至十八年。整個營造工程由侯爵陳圭督造,具體負責是規劃師吳中。紫禁城位於都城正中,中軸線穿過皇城正中,也就是穿過紫禁城中三大殿、三大宮。紫禁城正門為正南門午門,午門是宮城中最高的門座,朝中大赦、獻俘等重大儀式都在午門舉行。其北門為神武門,東門為東華門,西門為西華門。
紫禁城作為明清兩代的宮城,也分為外朝、內廷兩個部分。外朝是皇帝辦公的地方。舉凡國家的重大活動和各種禮儀,都在外朝舉行。外朝由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組成的中軸線和中軸線兩旁的殿閣廊廡組成。內廷是皇帝後妃生活的地方,包括中軸線上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和兩旁的東西六宮等宮殿群組成。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朝皇帝的宮殿。從明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起,明成祖集中全國匠師,征調了二、三十萬民工和軍工,經過14年的時間,建成了這組規模宏大的宮殿組群。清朝沿用以後,只是部分經過重建和改建,總體布局基本上沒有變動。
它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之大成,是中國二千多年專制社會皇權思想的集中體現。 故宮宮牆周長約3000米,占面積72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屋宇9000多間。宮城平面略呈長方形,東、西、南、北面各有一座高大的城門,宮城四角各矗立一座精美的角樓,城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座宏大壯觀,壁壘森嚴的城堡。與中國歷代皇宮一樣,故宮的總體規劃和建築形制完全服從並體現了古代宗法禮制的要求,突出了至高無上的帝王權威。全部宮殿分"外朝"和"內延"兩部分。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為主,前面有太和門,兩側又有文華、武英兩組宮殿。 從建築的功能來看,外朝是皇帝辦理政務,舉行朝會的地方,自然在紫禁城的前部, 而內延則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主,在明朝是帝後居住的地方並位於紫禁城的後部。
這組的殿的兩側有居住用的東西六宮和寧壽宮、慈寧宮等;最後還有一座御花園。宮城內還有禁軍的值房和一些服務性建築以及太監、宮女居住的矮小房屋、宮城正門午門至天安門之間,在御路兩側建有朝房。朝房外,東為太廟、西為社稷壇。宮城北部的景山則是附屬於宮殿的另一組建築群。
太和門建於永樂十八年,是外朝三大殿的正南門,明初稱"奉天門",清代名"太和門"。它座落在高三米高的一層石須彌庭上,面闊九間,進深四間,通高23.8米,是我國現存古建築中最高,最大的門。它的屋頂形式為重檐歇山式。門前擺著一對高大的青銅獅子。 太和門兩側還有昭德、貞度二門;庭院的東西面有協和、熙和二門;各座門之間都有廡房相連,在東北、西北兩個角上建有祟樓。所有這些門、樓和廡房的尺度、體量都比太和門小,使太和門在整個廣場中顯出突出的地位。進太和門之後,是更大的庭院。東西寬仍是二百米,南北深約一百九十米,足以容納萬人的儀仗隊伍。廣庭中是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太和殿是明清兩代北京宮城內最高大的建築,包括三層須彌座高35.05米,加上正吻總高37.44米, 每層都是須彌座形式,四周圍以白玉石欄桿,欄桿上有望柱頭,下有吐水的螭首,每根望柱頭上都有裝飾。 其殿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建築面積達2377平方米,也是我國現存古建築中規模最大的木結構殿宇。大殿的屋頂重檐廡殿式,即殷商時的"四阿重屋",為"至尊"形制。 屋頂的角獸和斗栱出跳數目也最多;御路和欄桿上的雕刻,殿內彩畫及藻井圖案均使用代表皇權的龍、鳳題材,月台上的日規、嘉量、銅龜、銅鶴等只有在這里才能陳設。殿內的金漆雕龍"寶座",更是專制皇權的象徵。 太和殿是皇帝舉行登基大典,慶典及接受文武百官朝賀的地方,如遇有將帥受命出征,也要在太和殿受印。在明代,殿試及元旦賜宴亦在太殿進行。太和殿後的中和殿是一座平面呈中方形,深、廣各三間,周圍加廊的建築,面積580平方米。屋頂為單檐攢尖式、銅胎鎏金寶頂,它是皇帝到太和殿上朝時的小憩之所。
內廷的正門名乾清宮,在它的前面是一扁長的庭院,俗稱橫街。橫街的南面是保和殿,後保殿北面直下三層台基即到達橫街,所以這里是外朝和內廷的交接部分。乾清門位於橫街之北,居中面向南,它是一座面闊五開間,單檐歇山屋頂,下有白石台基的殿式大門。乾龍門的規格比三大殿的正門太和門略低,在門的兩旁各有一座琉璃裝飾的影壁呈八字形分列左右。 這對影壁為磚築,紅牆上有琉璃檐頂,下有琉璃須彌座,壁面的中心和四角也都有琉璃裝飾。
坤寧宮在乾清宮的北面,也是面闊九開間,重檐廡殿頂的大殿。它在明朝和清朝初期一直是皇後居住的正宮。清順冶時,按滿族的風俗習慣,對坤寧宮進行了改造,主要是把宮內分為東西兩部分。在西面部分,沿著牆添置了環形大炕,室內安置了大鍋。在坤寧宮的東面部分則建成為皇帝結婚的洞房,入口改在東面,宮內有雙喜的宮燈,紅底金色雙喜的影壁,靠北牆有龍鳳喜床,床前掛著綉有百子圖的五彩紗幔。改建後的坤寧宮還把原來的菱花?扇改為直條窗格的吊窗。
乾清宮是後三宮的主要大殿,在明乾和清朝初期,乾清宮一直是皇帝和皇後的寢宮。宮外形為面闊九開間,重檐廡殿式屋頂,左右還有昭仁殿和弘德殿兩座小殿相連。平時除皇帝居住外,也經常在這里召見宮臣,披閱奏章,處理政務,甚至還在殿中接見外國使臣。
在紫禁城的東部靠北半面,有一組完整的宮殿建築群,這就是寧壽宮建築群。在明朝,這里也有一組建築,但規模不很大;清朝康熙年間,在此建了寧壽宮,這是一組十分完整的建築群體,它分為前面的宮殿和後面的寢居兩部分。在後一部分里,可分為三個區,中路是居住區,東路是娛樂區,西路是園林區。整個建築群四周有高牆相圍,成為一個相當封閉的獨立區域。
寧壽宮建築群的正面入口是皇極門,門前有一橫向的庭院,左右兩邊是欽禧門和鍚慶門,南面布一影壁正對皇極門,組成門前的廣埸。皇極門用琉璃在牆外做成三間七樓加垂蓮柱的三座門形式,三個門洞上都有琉璃瓦出檐,檐下有斗栱、橫梁,樑上有琉璃貼成的旋子彩畫,門上有石制須彌座,門前放置水缸四隻,整座大門華而庄嚴。在皇極門的南面立有一座琉璃照壁,照壁上有龍九條,俗稱為九龍壁。
進入皇極門就來到了寧壽門前的庭院,庭院很寬闊,在四周種有松樹, 以表示它為太上皇使用的特殊用處。寧慶門位於庭院北面的中央,五開間面闊,單檐歇山式屋頂,下面是一層白基座,基座前面有三條台階,中史是御道,大門東西兩側各有影壁呈八字形擺開,門前左右還有鎏金銅獅兩座,整座大門從形制到規模很像後三宮的乾清門。
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現稱為故宮,意為過去的皇宮。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當今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築最雄偉、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和古建築群。其中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在此舉行盛大儀式。內廷中最著名的是養心殿,慈禧太後曾在此垂簾聽政長達40餘年。北京是國際大都市,也是中國的交通樞紐,世界主要航空公司都有班機往返於北京和其他國際城市及中國主要城市之間。
2 瀏覽1334 2016-07-17
故宮博物院太和殿外貌特徵是什麼
太和殿是紫禁城最大、最高的建築。它寬11間,深5間,長64米,寬37米,2377.00平方米,高26.92米,高35.05米,是紫禁城規模最大、層次最高、容積最大的建築。宮殿前有一個寬闊的平台,叫做平台。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