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北京天門背景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女人就要多讀書圖片 2024-11-01 03:17:19
斯堪尼亞高清圖片 2024-11-01 03:17:05
ps切片後圖片還原 2024-11-01 03:05:33

北京天門背景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4-11-01 01:40:58

㈠ 望天門山的圖畫

如下圖:

《望天門山》

【作者】李白【朝代】唐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

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沒有迴旋。

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1)北京天門背景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據安旗編著的《李白全集編年注釋》和郁賢皓編著的《李白選集》,《望天門山》當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歲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當塗(今屬安徽)途中初次經過天門山所作。

李白曾經在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有一次皇帝因酒酣問李白說:「我朝與天後之朝何如?」白曰:「天後朝政出多門,國由奸幸,任人之道,如小兒市瓜,不擇香味,惟揀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採用,皆得其精粹者。」玄宗聽後大笑不止。

但是由於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據說是因為他並沒有得到重用。

後來他在洛陽和中國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杜甫相識,並且成為了好友。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在756年12月,李白為了平復叛亂,曾經應邀作為永王李璘的幕僚。

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不久以後,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時他已經59歲。據正史《舊唐書》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但因途中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李白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流傳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主要有《蜀道難》、《行路難》、《將進酒》、《靜夜思》等,有《李太白集》。他的詩歌創作涉及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非常廣泛,而且在不少題材上都有名作出現。

他所鍾好的體裁主要是古體詩,包括古風和樂府詩,但他在近體詩體裁如律詩、絕句中往往也有絕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詞,有兩首被認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黃升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菩薩蠻》與《憶秦娥》。也有少數人懷疑它們不是李白所作。

㈡ 誰有開國大典的資料

1949年10月1日下午2點55分,毛澤東和一代開國元勛們經由新華門來到天安門,從西頭馬道登上天安門城樓。在金水橋之南大約50米處的以華北軍區軍樂隊為主組成的聯合軍樂隊奏響了《東方紅》樂曲,廣場上人群歡聲雷動。

3時整,盛大而隆重的開國大典開始。參加這個典禮的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代表,有首都各工廠、各大專院校、各機關的代表,有市民、近郊農民和城防部隊等等,共約30萬人。

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典禮開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員就位。當林伯渠宣布「請毛主席升國旗」時,毛澤東神情莊重,用力按動了通往電動旗桿的電鈕……第一面耀眼奪目的五星紅旗順著旗桿,冉冉升起。與此同時,54門禮炮齊鳴28響。這54門禮炮象徵著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中的54個民族;28響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英勇奮斗的28個春秋。參加大會的30萬人肅立致敬,指揮員行舉手禮,注視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庄嚴而美麗的五星紅旗徐徐上升。

在這庄嚴、熱烈的時刻,毛澤東用響亮的聲音宣讀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4.75億中國人民,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接著,閱兵式開始。閱兵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乘坐敞篷轎車,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軍樂的奏鳴中,由聶榮臻陪同,出東三座門,沿著東長安街、東單廣場,直到外國領使館聚集的東交民巷,順序檢閱肅立嚴整的三軍部隊。朱德總司令檢閱完部隊驅車回到天安門城樓後,宣讀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指戰員,堅決執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的一切命令,迅速肅清國民黨反動軍隊的殘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時肅清土匪及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鎮壓他們的一切反抗和搗亂行為。

閱兵式共用了2個多小時,受閱部隊的人員總計有1.6萬多名。

接下來是群眾遊行。走在遊行隊伍最前面的是工人,京郊農民緊隨其後。後面是機關幹部、青年學生的遊行隊伍。

晚上9時25分,無數彩色的禮花向廣場四周發射出來。首都軍民載歌載舞,盡情地歡度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個夜晚。

開國大典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宣告了中華民族的新生!

開國大典大事記
佚名

1949年:
10.1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接受新政協的《共同綱領》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針;選舉林伯渠為秘書長;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央軍委」)主席,朱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沈鈞儒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羅榮桓為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下午3時,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澤東主席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毛主席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系。」隨即舉行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朱德總司令檢閱了海陸空軍,並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肅清國民黨一切殘余武裝,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日,北京新華廣播電台在天安門廣場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實況廣播。這是中國人民廣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實況廣播,全國各地人民廣播電台同時聯播。
10.2~3 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以下簡稱「全國和大」)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通過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宣言,郭沫若當選為全國和大主席。
10.3 中國同蘇聯建立外交關系。
10.9 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選舉毛澤東為第一屆全國委員會主席。會議通過「以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的國慶紀念日」的建議案,並送請中央人民政府採納施行。
10.21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成立。
11.11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正式成立。
11.15 周恩來外長致電聯合國大會,否認蔣介石集團出席聯大的合法地位,要求立即取消蔣介石集團的代表團。周恩來外長分別致電聯合國組織秘書長賴伊和聯合國大會主席羅慕洛,聲明所謂「中國國民政府代表團」完全無權代表中國,要求聯合國立即取消該「代表團」參加聯合國的一切權利。
12.16~1950.2.17 毛澤東主席訪問蘇聯。(50年1月21日,周恩來總理抵達莫斯科。)14日,兩國政府在莫斯科締結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12.27 四川省會成都解放。至此,解放大西南的戰役勝利結束。大陸解放戰爭基本結束。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實行沒收官僚資本的政策,把它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的國營企業,使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使國營經濟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的領導成分,並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物質基礎。◆
慶典場地為何選定天安門
佚名

下午2時58分,毛澤東和其他領導人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實況播音員丁一嵐立即歡呼起來:「毛主席來啦!毛主席健步登上天安門城樓。」頓時,天安門廣場成了歡騰的海洋……
目錄
1.權衡再三選定慶典場地
2.清除三朝垃圾二十多萬噸
3.為新中國門面整容
4.天安門城樓的超級書法展覽
5.中日美術家聯手製作大紅宮燈
6.周恩來提議中國「第一碑」建在天安門廣場

1.權衡再三選定慶典場地

新中國成立之日要舉行一個盛大的典禮,典禮上要舉行閱兵式,這個設想早在,1949年7月底就確定下來了。
可是,開國大典的地點選在哪裡好呢?這個問題卻讓開國領袖們頗費腦筋,很長時間都沒能決定下來。
舉行開國大典,面對全中國、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這事一定要圓滿。而選定一個合適場地的重要性,也就因此凸現出來。
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來為主任,彭真、聶榮臻、林伯渠、李維漢等人為副主任的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
開國大典的方案,很快由籌委會拿了出來。方案主要內容有三項:一是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二是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閱兵式;三是舉行人民群眾遊行活動。
籌委會認為,新中國的開國大典,這三項內容都是必不可少的。在這三者之中,閱兵式怎樣舉行,尤其是閱兵式在什麼地方舉行,決定著整個開國大典怎樣進行的問題。
閱兵式怎麼搞和在哪裡搞的問題,成為籌備開國大典的中心問題。
開國大典籌委會成立不久,就設立了閱兵指揮機構。這個指揮機構的領導力量很強。開國元勛朱德總司令親自掛帥,擔任閱兵總司令。閱兵總指揮由聶榮臻擔任;副總指揮由楊成武、唐延傑(華北軍區參謀長)、唐永健(華北軍區司令部作戰處處長)、劉仁(中共北京市委副書記)、肖明(北京市總工會主席)、肖松(共青團北京市委書記)等人擔任。
楊成武與唐延傑走上特殊領導崗位後,在中央軍委的領導下,首先主持起草「閱兵典禮方案」。
這個方案擬制出來後,毛澤東、朱德、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人,在中南海懷仁堂接見籌劃閱兵儀式的負責人,專門聽取了有關匯報。
閱兵總指揮聶榮臻匯報了閱兵的基本設想。閱兵副總指揮匯報了閱兵方案的主要內容:受閱部隊的選調、編組、閱兵程序、閱兵禮樂及受閱前的訓練等事宜;方案設想,閱兵式分為檢閱式和分列式。
聽完匯報後,各位領導先後進行發言,作了一些指示。
閱兵方案順利通過,但開國閱兵地點放在哪裡,卻沒有當即定下來。
毛澤東對搞好閱兵很重視。他說:「我們歷來主張慎重初戰,這次閱兵也是初戰,開國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重點圍繞確定閱兵地點問題,閱兵指揮所的成員們進行了反復研究。
1949年8月的一天。華北軍區的幾位將領來到周恩來辦公室,將他們經過反復論證的兩套閱兵方案,交給周恩來。
第一套方案:地點選在市中心天安門廣場;第二套方案:閱兵地點在市郊西苑機場這兩套方案分別標畫了一張部隊位置及行進路線圖。對於看慣了作戰地圖的周恩來來說,這圖顯得既簡單又復雜。
周恩來仔細看過地圖後,緊鎖著眉頭,習慣性地將一個胳膊時抱在胸前,在辦公室里踱起步來。
他沒有馬上拍板。
這兩套方案都有優點,但也都有缺點。
閱兵地點放在天安門廣場,有利條件是顯而易見的:地處北平市中心,屆時領袖、軍隊和群眾水乳交融,開國大典可以搞得轟轟烈烈,特別是天安門城樓就是現成的閱兵台,不必費太多的力氣,就可以讓全體政協代表到天安門城樓進行檢閱。
並且,天安門周圍街道四通八達,容易集中和疏散。
但是,在天安門廣場閱兵,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主要是參加開國大典人員眾多,當日城市交通至少要中斷四小時;當時長安街不夠寬闊,沒有經過拓寬,遠不像後來那樣闊氣,只能橫排通過步兵十二路縱隊。騎兵三路縱隊和裝甲車二路縱隊。
與天安門相比較,西苑機場的優勢在於,它有寬闊的機場跑道,沒有阻礙交通的後顧之憂。而且在西苑機場舉行閱兵,已經取得成功的經驗,1949年3月25日,華北軍區為了歡迎黨中央、毛主席進入北平,已經舉行過由一萬餘人觀看的閱兵式。
在西苑機場舉行閱兵式的缺陷,首先是那裡沒有檢閱台,臨時搭建應付一些小的場面還可以,舉行將有數十萬人參加的開國大典就不行了,如果要搭建天安門城樓那樣氣勢雄壯的檢閱台,所費工程之大、投資錢財之多,在當時都是很難辦到的。其次,西苑機場距市區有很長一段距離,數十萬群眾要參加大典,往返都不方便;假如沒有相當規模的群眾參加,開國大典應有的氣氛就出不來,閱兵式也就達不到揚我軍威的目的,會影響開國大典在國際國內的影響。再次,機場跑道雖大,但只有一條道可以進退,對參加閱兵的部隊來說,行動起來很不方便。
兩套方案,論證者明顯傾向於第一方案,但沒有拿出結論性意見。
舉行開國大典的日期一天天迫近。
准備參加閱兵的部隊已經開始進行分列式訓練。
距離開國大典的時間只有一個月了!
周恩來的思維重心落在天安門上。
這座矗立於北平城中央的巍峨壯麗的古代闕樓,原名承天門,勸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它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毀於兵火後,清順治八年(1651年)重建後稱天安門。它是舊皇城的正門,城門五闕,重樓九楹。天安門城樓,從廣場整體布局上看,大有「橫空出世」之象。從天安門廣場上放眼眺望,天安門城樓金碧輝煌、熠熠生輝,顯得無與倫比的庄嚴、雄偉。實際上,明清兩朝,廣場上所有的建築,都是作為這一主體建築的陪襯物而建築的,這就是為什麼看上去天安門城樓氣勢非凡的奧秘所在。天安門還是明清兩代帝王從事重要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最重要的活動就是「金鳳頒詔」,每逢冬至到天壇祭天,夏至到地壇祭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兵親征等隆重典禮,都要從天安門出入。
天安門,這座封建時代北京城的最高建築,即將消失它作為封建皇權的所有痕跡,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舉行將賦予它全新的意義,使它從此擁有嶄新的時空。
決心下定於凌晨。經過反復權衡,周恩來終於揮毫醮墨,寫下了意見:毛主席總司令少奇同志閱: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閉幕後。閱兵地點以天安門前為好。時間到時再定。檢閱指揮員由聶(榮臻)擔任,閱兵司令請朱德同志擔任。
周九·二
這個意見傳到劉少奇手上,他在自己的名字上畫了一個松子般不大不小的圈圈。
毛澤東和朱德沒有在這份意見上畫圈,他們聽取了周恩來的口頭介紹和分析,同意在天安門前舉行開國大典。
自l949年10月1日起,天安門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

※ 摘自:於江編著《開國大典6小時--大典背後的秘聞》一文。
開國大典的照片中為什麼沒有朱德?
佚名

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以濃重的湘音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剎那間萬眾歡呼,禮炮齊鳴。然而,在這庄嚴而神聖的時刻,朱德卻從毛澤東的身後悄悄走出。

朱德為什麼要離開他的位置?原來,城樓上空間狹小,他看到擔當攝影任務的新華社記者為了拍下完整的畫面,不得不把身子倚著漢白玉欄桿,一個勁地向後仰,向後仰。這樣做太危險!朱德見狀,趕忙一個箭步躥了過去,牢牢抱住那位攝影記者的雙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