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百年變局大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嶺南風景卡通創意圖片 2024-10-11 08:46:46
抖音欣欣舞動態圖片 2024-10-11 08:46:36
請搜索楊萬夫的圖片 2024-10-11 08:33:25

百年變局大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4-10-11 06:51:08

1. 【汽車人◆聚焦兩會①】非常時期「兩會」,擎動車業未來

由於疫情因素,2020年的兩會被賦予了遠超以往的期望和內涵。制定關鍵對策,擎動車業未來,非常時期的非常兩會,註定帶來深遠影響。
文/《汽車人》管宏業
隨著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今日召開,中國再次進入兩會時間。因新冠疫情而延後兩個多月,今年兩會來之不易。盡管抗疫還未徹底勝利,但兩會能夠召開,就是最好的官宣,意味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經濟生活秩序恢復。也因此,2020年兩會的意義就不僅是代表委員履職謀策的舞台、世界觀測中國的窗口,更是穩定國民經濟、鼓舞民眾士氣的信心之源。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今年經濟社會主要指標如何確定?在「六穩」基礎上如何做到「六保」,穩住經濟基盤?無論宏觀還是微觀、國家還是個體,每個關注點上,都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傳遞出中國發展路徑的自信。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信心比黃金重要,種種跡象預期,2020年兩會將從三個維度向外界展示中國戰勝疫情、穩定發展與持續開放的堅定意志。
首先,展示抗疫必勝的信心。從1月疫情爆發至今,中國已走出至暗時刻,社會正加速回歸正常,今年兩會將出現更多「抗疫印記」,總結得失,針對後疫情特徵加強部署。
其次,強化穩定發展的決心。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下降6.8%,雖然近期以來多項經濟指標好轉運銷,但回到正軌難度仍然很大。如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切實履行「六保」任務,將是今年兩會焦點。事實上,就在兩會召開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除了研究部署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之外,一大主題就是研究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第三,明確擴大開放的恆心。鑒於今年各主要經濟體同時陷入衰退,中國外部環境變得更加復雜,經濟全球化與地緣政治呈現出復雜變局。作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最早走出疫情危機的國家,後疫情時代如何創新發展擴大開放,兩會上預計透露新的方略。
在這些關鍵節點里,如何推動汽車消費市場復甦、穩住中國汽車製造基盤,將是重中之重。同往年一樣,圍繞汽車產業生態鏈條,從前端製造到後期消費服務的提案、議案,仍將是2020年兩會一大看點。雖然兩會剛剛召開,未來路徑還很難下定論,但從此前不久的政治局會議議程上,已經不難發現端倪。
政治局會議看端倪
按慣例,每年全國兩會期間都會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向社會公布當年GDP增速。但在今年一季度GDP同比負增長6.8%的背景下,增長目標可能會淡化。4月17日的政治局會議上,對當前形勢的判斷是:「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在上述判斷下,中央首提「六保」,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很顯然,在百年一遇的疫情災難面前,有必要重新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接受較低的經濟增速,同時應把工作重點放到穩就業與穩民生之上來。
即使在當下哪悄宴,GDP增長目標依然是中國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指揮棒,無論部委還是企業,很多經濟工作都是以此開展。但當中國經濟從常規增長模式轉入「戰疫增長模式」時,今年即使能夠實現3%左右的增長,也是一個很大勝利。
倘若能夠淡化處理GDP目標,無疑也是對汽車企業松綁。車企有必要對包括市場容量、發展速度、消費能力在內的諸多要素重做規劃。當下最重要的是降低期望,各汽車企業不僅需要對2020年銷量目標重做規劃,未來兩年的步子也有必要慢下來。切忌抱著之前的目標不放,做好最壞的准備,爭取更好的結果。
也同樣是在政治局會議上,5月14日的會議主題之一是:研究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新冠疫情之下,以美國為首,吸引製造業迴流的呼聲強烈。盡管中國產業鏈健全、市場巨大、基礎設施較好,但中國勞動密集型商品已有相當一部分向東盟諸國轉移。應對產業鏈外遷的現實風險,不僅需要持續加大開放,改善營商環境,更需要採取競爭中立原則,減少民營企業准入限制。
提升汽車產業鏈供李銀應鏈穩定性的必要性同樣迫切。盡管大多數國產汽車都已實現了90%以上的本地化生產,但實際上,即使是自主品牌企業,包括電控組件、發動機PCU單元在內的諸多核心部件,依然需要進口。對一輛需要3萬個零件的汽車來說,牽一發動全身,零件成本的最小化、企業效益最大化,並不一定是汽車產業追求的目標。疫情帶來的最大教訓是:保障產業安全、保證供應有效,比成本效益更重要。
兩會召開前兩天,5月19日,工信部組織召開暢通全球汽車供應鏈研討會。工信部部長苗圩強調,汽車產業是典型的國際化、市場化行業,疫情不分國界,全球汽車供應鏈也無國界,行業企業應該齊心協力、加強合作。包括中國一汽董事長徐留平、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等與會代表們認為,基於汽車產業鏈長、分工細化的特徵,綜合考慮製造成本、運營效率、風險管控等因素,應堅持全球化發展方向,加強協同配合、加大技術創新、提升管理水平,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讀懂五個關鍵詞
進入兩會時間,各項議程隨之展開,而代表委員提交的提案、議案也再度成為關注焦點。在產業競爭加劇、格局面臨重塑的背景下,多位代表委員從激活汽車消費到發展新能源車,從擴展中國汽車全球化路徑到財稅制度改革,提出了分量感十足的建議。我們關注到,以下部分內容,在今年多份提案、議案中多次出現。一定程度上,讀懂以下五個關鍵詞,也就能夠看清中國汽車的未來。
一、促進汽車消費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我國汽車消費市場連續兩年出現下跌,加之新冠疫情影響,嚴重沖擊了汽車產業發展。為此,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提交了《關於促進汽車消費的建議》,他提出:推動落實各項政策措施,減輕汽車消費總體稅負,降低購車成本;改善汽車消費環境,拓展消費渠道,加大汽車下鄉支持力度,刺激消費;大力發展二手車交易市場,積極解決「停車難」、「充電難」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建議,階段性放寬公積金可提取的用途范圍,在原有的購房、租房用途基礎上,將其他家庭重大開支納入可提取范圍,如購買汽車等,以此激發消費潛能。
可以預期,本次兩會上會有具體的措施建議提出,推動暫時還未有響應的城市逐步放開汽車限購或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限額,進而拉動經濟發展。
二、加速智能網聯
隨著「新四化」深入發展,汽車正以智能化和網聯化為重點建設方向,全面進入智慧交通終端平台階段。全國政協委員,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的提案是《以汽車為新型基礎設施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徐和誼認為,鑒於城市治理的迫切需求與汽車產業的全新發展,有必要融合汽車、人工智慧與城市發展,把汽車產業打造成現代智慧城市的新型基礎設施,成為智能城市的AI細胞。
針對智能汽車產業「新基建」,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建議,依託國家2020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從5G新型基礎設施、智能網聯汽車、智慧交通系統等方面入手,加快構建智能汽車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培育相關的創新鏈和產業鏈。
三、激發新能源活力
新能源汽車向來是汽車市場的熱點,每年兩會都有與之相關的提案、議案。今年,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提出的兩項議案都與之相關,分別為《取消NEV正積分結轉限制,推動新能源汽車加速發展》、《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再製造再利用,促進綠色循環經濟發展》。尹同躍建議,取消對NEV正積分結轉的相關條件限制,以提高傳統汽車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積極性,同時推動新能源汽車基礎高價值零部件延長在役壽命工程,將再製造歸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
針對目前小型電動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建議,確立小型電動車產品標准,制定以降低能耗為導向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給予小型電動車稅費優惠,加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突出小型電動車優勢。
四、完善財稅制度改革
鑒於汽車行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重要性,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認為,需要加快實施汽車稅收改革,今年他帶來的兩項相關議案分別是《將車輛購置稅由中央稅改為中央地方共享稅》、《將汽車消費稅徵收環節後移至銷售環節,並實現中央與地方共享》。李書福建議,中央與地方「五五共享」,能夠減少生產企業流動資金的大量佔用,有利於企業更好地將資金投入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從而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消費稅後移,將部分稅收留在地方,可以有更多資金做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消費環境,進一步激活消費活力。
在《關於抗疫減負、支持企業發展的建議》中,曾慶洪也建議,推動落實各項政策措施,減輕汽車消費總體稅負,降低購車成本。
五、提升中國品牌力
針對新形勢下中國品牌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等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帶來了《關於當前世界經濟環境下,快速提升中國品牌汽車品牌力、拉動中國經濟的建議》。朱華榮認為,中國品牌與合資品牌的品牌力差距大,在當前世界經濟環境下,生存與發展面臨困難,亟待快速提升中國品牌汽車品牌力。他建議,倡導領導幹部及公務人員、公眾人物,優先使用、購買中國品牌汽車。在大型活動或國家行為層面,更多展現中國汽車品牌形象。
針對復雜國際形勢下中國汽車走出去的問題,王鳳英也建議,制定中國汽車「走出去」國家戰略,推動汽車強國建設;強化對出口企業的管理,搭建「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台,護航企業「出海」。
由於疫情因素,2020年的兩會被賦予了遠超以往的期望和內涵。制定關鍵對策,擎動車業未來,非常時期的非常兩會,註定帶來深遠影響。(文/《汽車人》管宏業,部分圖片來源網路)【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