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個男人對著一群警察比YEAH的手勢 請問這張圖片的出處是哪裡
這張圖片來自於getty2006年的獲獎攝影作品
這張照片誕生的背景
2006年3月18日,法國巴黎,在學生與工會工人舉行 的抗議活動最後,一名學生向防暴**的隊伍方向走去。
2006年3月初以來,法國發生了較大規模的學生示威活動,反對現任德維爾潘政府推出的 《首次僱傭合同法》。該法案規定,法國20人以上規模的企業在與26歲以下青年人簽訂僱傭合同後,最初兩年內可隨意將其解僱而無需說明原因。
B. 《 最後的晚餐》圖片+簡介
《最後的晚餐》是義大利藝術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所創作,以《聖經》中耶穌跟十二門徒共進最後一次晚餐為題材。畫面中人物的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是所有以此題材創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收藏於義大利米蘭聖瑪利亞感恩教堂。
《最後的晚餐》寬420厘米,長910厘米。達·芬奇不僅在繪畫技藝上力求創新,在畫面的布局上也別具新意。一直以來,畫面布局都是耶穌弟子們坐成一排,耶穌獨坐一端。達·芬奇卻讓十二門徒分坐於耶穌兩邊,耶穌孤寂地坐在中間,他的臉被身後明亮的窗戶映照,顯得庄嚴肅穆。
背景強烈的對比讓人們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於耶穌身上。耶穌旁邊那些躁動的弟子們,每個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動作各不相同。尤其是慌亂的猶大,手肘碰倒了鹽瓶,身體後仰,滿臉的驚恐與不安。
(2)耶的手勢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不僅標志著達·芬奇藝術成就的最高峰,也標志著文藝復興藝術創造的成熟與偉大。這件作品達到了素描表現的正確性和對事物觀察的精確性,使人能真切感受到面對現實世界的一角,在構圖處理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人物形象的組合構成了美麗的圖案,畫面有著一種輕松自然的平衡與和諧。他創造性地使聖餐題材的創作向歷史源流的文化本義回歸,從而賦予了作品以創造的活力和歷史的意義。
沃爾夫林在《古典藝術》中,用專門的章節對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作了精彩的分析。沃爾夫林認為,達·芬奇在兩個方面打破了傳統。他取消了猶大獨處的位置,改變了約翰卧睡的姿態。沃爾夫林在《藝術風格學》的每一章節都引用這件作品來論證他提出的形式概念。他為還原了(或建構了)達·芬奇創作之初所面臨的形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