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治療頭痛時常用的針灸穴位有哪些
百會。兩側耳尖連線中點的頭頂正中,屬督脈。
頭維。額角發際,當鬢發前緣直入發際2.5寸,屬胃經。
頭神庭。在頭部正中線,入發際0.5寸,屬督脈。
頜厭。在鬢發上,當頭維與曲鬢連線的上1/2段中點取穴,屬膽經。
懸顱。鬢發邊緣當頭維與曲鬢之間,沿鬢發弧形連線之中點取穴,屬膽經。
下關。耳屏前約一橫指,當顴骨下方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陷窩處,合口有孔,閉口取穴,屬胃經。
頰車。在下頜角前上方一橫指凹陷中,咬緊牙齒時咬肌隆起處,屬胃經。
迎香。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當鼻唇溝中取穴,屬大腸徑。
印堂。兩眉連線的中點,鼻尖直上,經外奇穴。
太陽。眉梢與外眥的中點向後約1寸凹陷處,經外奇穴。
絲竹空。眉梢之外側,屬三焦經。
上星。在頭部正中線,入前發際1寸,屬督脈。
大椎。俯伏或正坐低頭,第7頸椎棘突之下,屬督脈。
啞門。在後正中線,第一、二頸椎之間,約當後發際上0.5寸,屬督脈。
人中。鼻中隔直下,人中溝上1/3處,屬督脈。
率谷。耳尖上方,入發際1.5寸,屬膽經。
風池。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乳突之間,當斜方肌與胸鎖乳突肌上端之間,屬膽經。
攢竹。在眉毛內側端,眶上緣切跡取穴,屬膀胱經。
列缺。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簡便定位法可以兩手虎口交叉,當食指尖所至凹陷處,屬肺經。
曲池。屈肘,肘窩橫紋外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之中點,屬大腸經。
內關。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屬心包經。
後溪。第五指掌關節尺側上方,赤白肉際陷中,握拳橫紋盡處取穴,屬小腸經。
合谷。手背面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中點的橈側,屬大腸經。
神門。在腕橫紋上,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屬心經。
氣海。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屬任脈。
關元。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屬任脈。
中脘。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屬任脈。
腎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屬膀胱經。
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屬膀胱經。
太溪。內踝與跟腱連線之中點,平內踝尖取穴,屬腎經。
三陰交。內踝高點直上3寸,脛骨內側後緣取穴,屬脾經。
血海。髕骨內上緣上2寸,簡便定穴法為術者面對患者,用左(右)手掌心按在患者右(左)膝髕骨上,當拇尖所至處定穴,屬脾經。
足三里。在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屬胃經。
太沖。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處,屬肝經。
② 頭暈頭痛針灸什麼穴位
1、偏頭痛:來無影去無蹤的偏頭痛,多與三焦經有關。三焦經肘部的清冷淵、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關穴,都是偏頭痛的特效穴。三焦經是人體的「出氣筒」,在三焦經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調整內分泌失調,對調節長期情志病極為有效,對各種頭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綜合症都有特效。
2、前額和眉棱骨痛:一般屬於胃經的病症。從二三腳趾間的陷谷穴向內庭穴方向按摩幾分鍾即可緩解。另外,按摩脾經的公孫穴(絡穴治表裡病症),或者膀胱經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緩解眉棱骨痛。
3、耳朵上部:若疼痛發生在頭兩側,即耳朵上部,就在膽經按摩,例如膽經的風池穴、陽陵泉穴等均可。
4、太陽穴痛: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陽穴,如果不能緩解,則可以按摩膽經的風池穴、陽陵泉。或者按摩胃經的頭維穴、陷谷穴,它同時對眉棱骨痛和頭痛如裹都有效。
5、頭痛如裹:可以先按摩脾經的陰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經的頭維穴也可緩解。
6、頭頂痛:屬厥陰經病,先從肝經論治,或針刺百會穴。
7、後頭痛:屬太陽經病。可以按摩小腸經的後溪穴,治後頭痛、頸椎病、落枕和情志病。另外,膀胱經的京骨穴也可。
8、頭頸僵痛:可試試肺經的列缺穴,「頭項尋列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