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清明節古詩詞ppt
清明節古詩詞
1、《長安清明言懷》
唐·顧非熊
明時帝里遇清明,還逐遊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厭此生。
春色來年誰是主,不堪憔悴更無成。
2、《清明日與友人游》
唐·來鵠
幾宿春山逐陸郎,清明時節好煙光。
歸穿細荇船頭滑,醉踏殘花屐齒香。
風急嶺雲飄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罷東回首,滿耳蛙聲正夕陽。
3、《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唐·賈島
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
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
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
幾時能命駕,對酒落花前。
4、《洛陽清明日雨霽》
唐·李正封
曉日清明天,夜來嵩少雨。
千門尚煙火,九陌無塵土。
酒綠河橋春,漏閑宮殿午。
遊人戀芳草,半犯嚴城鼓。
『貳』 關於清明節詩句配圖
1.清明古詩的配圖有哪些
清明古詩的配圖有:清明古詩4首1、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2、韓翃[hóng]《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3、陸游《感舊四首末章蓋思有以自廣 》路入梁州似掌平,鞦韆蹴鞠趁清明。
未論日遠長安近,且喜南山天際橫。4、王禹偁《清明》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5、張繼《閭門即事》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專。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6、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屬鶯。
2.清明節的古詩詞有哪些
《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郊行即事》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清明夜》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迴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拆桐花爛熳,乍疏雨、洗清明。
正艷杏燒林,緗桃綉野,芳景如屏。傾城,盡尋勝去,驟雕鞍紺幰出郊垧。
風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盈盈,鬥草踏青。
人艷冶,遞逢迎。向路旁往往,遺簪墮珥,珠翠縱橫。
歡情,對佳麗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傾。拼卻明朝永日,畫堂一枕春酲。
《清明即事》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3.關於清明節的圖片
清明節相關的簡筆畫:
1. 放風箏:
風箏又稱風琴、紙鷂、鷂子、紙鳶。起源於中國,是一種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通信工具,第一個風箏是魯班用竹子做的,後來只有皇宮里才有紙鳶。閩南語稱風吹。
風箏是一種比空氣重的,能夠藉助風力在空中漂浮的製品。晚唐,人們在紙鳶上加竹笛,紙鳶飛上天以後被風一吹,發出「嗚嗚」的聲響,好像箏的彈奏聲,於是人們把「紙鳶」改稱「風箏」。
現代以風箏,風琴作為統稱,包括沒有哨子的紙鳶。
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2. 與杜牧《清明》有關:
《清明》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此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凄冷,歷來廣為傳誦。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第二句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第四句寫答話帶行動,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詩運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後的手法,余韻邈然,耐人尋味。
作品原文: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3. 掃墓祭祀
掃墓祭祖,是清明節俗的中心。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春祭大節,與清明春祭相對應的是重陽節的秋祭。清明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清明節掃墓祭祖禮俗與信仰、祭祀、歷法節氣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古時代農業是傳統社會的主業,為了農事的豐收,除了祈求自然風調雨順外,還得請祖先保佑,由此在清明時節逐漸形成春祭的傳統。掃墓祭祖習俗在先秦以前就有了,由於先秦時期南北風俗各異,有些地方掃墓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先秦時代有些地方掃墓主要在寒食節與寒衣節,到唐宋後清明掃墓才開始在全國范圍盛行。
4.關於清明節的古詩帶翻譯 五首
杜牧《清明》賞析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賞析】
清明的時候,又下起了紛紛的春雨。奔走旅行在外的人,心理更加增添了一分愁苦,簡直失魂落魄了。他向別人詢問,附近那家小酒館可以歇歇腳,放牧的孩子伸手指了指遠方遙遠的杏花深處的小村莊……
詩的前兩句,讀者可以看做是一幅清明煙雨圖。清明本是春暖花開的好季節,人們多出來祭祖踏青。詩篇中第一句就講述一位孤獨旅行在外的人,遇到了「雨紛紛」的天氣。小雨下的不急也不大,這自然是春雨特色。清明節原本是全家人掃墓的日子,是親情色彩濃郁的日子,但他獨身趕路,又被雨淋濕,無處可藏,心情自然是加倍的凄迷紛亂了。「欲斷魂」三字,將行人心中的愁苦描寫的淋漓盡致。能不能找個酒館,喝點酒,避避雨,暖暖身子?於是讀者可以想像,他急匆匆向一個牧童詢問,牧童招手一指,用比答話還要明確的手勢,指向遠方的「酒家」。在春雨中或開放的飄落的杏花林的後面,隱隱約約是個小村莊,就從那裡,似乎已經飄出了酒香……
黃庭堅的《清明》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蕪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全詩的意思是說,清明時節,春雷萬鈞,
驚醒萬物,宇宙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
春雨綿綿,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開。
野田荒蕪之處,是埋葬著死者的墓地,
死去的人們長眠地下,使活著的人心裡感到難過。
詩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
從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義。
詩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古代的某個齊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別人祭奠親人的飯菜,
吃得油嘴膩臉。回到家裡,還要對妻子和小妾撒謊吹噓,
他是在某個當大官的朋友家裡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這種人的人生萎瑣卑下,毫無人格尊嚴。
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戰國時代的介子推,
他幫助晉文公建國以後,不要高官厚碌,寧可隱居山中。
晉文公想讓他出來做官,下令放火燒山。
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動搖,意抱樹焚死在綿山中。
黃庭堅由清明的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
想到人生的價值。他感嘆地說,雖然無論智愚高低,
最後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譯文] 暮春時候長安處處飄絮又飛花,寒食節日風吹皇家花園柳枝斜.夜色降臨宮里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小路可真是細長!高橋不用倚扶嗎?遠處山上的楓葉朦朧色淡,麥田邊的小屋顯得很孤獨.野草一夜間又隨風生長出來,剛過一年的小路就消失了.清明後梨花會生長,到這個季節我很思念你.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5.關於清明節的詩句
關於清明的詩句:《清明》[宋] 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清明》[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 韓翃《寒食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 晏殊《破陣子·春景》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 韓翃《寒食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 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 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 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 王禹偁《清明》。
『叄』 清明古詩圖片
清明古詩圖片大全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季的第五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5°,便為清明。清明時,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清明古詩圖片,歡迎大家分享。
清明古詩圖片1
清明古詩圖片2
清明古詩圖片3
清明古詩圖片4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清明古詩賞析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作品賞析:
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詩人小杜,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甚至時有「疾風甚雨」。但這日的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這「雨紛紛」,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這「紛紛」在此自然毫無疑問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還有一層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實際上還在形容著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慾斷魂」。「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那麼什麼是「斷魂」呢?在詩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斷魂」,是竭力形容那種十分強烈、可是又並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在古代風俗中,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復雜的。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濕,這又平添了一層愁緒。因而詩人用了「斷魂」二字;否則,下了一點小雨,就值得「斷魂」,那不太沒來由了嗎?—這樣,我們就又可回到「紛紛」二字上來了。本來,佳節行路之人,已經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紛亂了。所以說,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甚至不妨說,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著寫行人這時湧上心頭的一個想法:往哪裡找個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尋到一個小酒店,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小飲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濕的衣服,—最要緊的是,藉此也就能散散心頭的愁緒。於是,向人問路了。
是向誰問路的呢?詩人在第三句里並沒有告訴我們,妙莫妙於第四句:「牧童遙指杏花村」。在語法上講,「牧童」是這一句的主語,可它實在又是上句「借問」的賓詞—它補足了上句賓主問答的雙方。牧童答話了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動」為答復,比答話還要鮮明有力。我們看《小放牛》這出戲,當有人向牧童哥問路時,他將手一指,說:「您順著我的手兒瞧!」是連答話帶行動—也就是連「音樂」帶「畫面」,兩者同時都使觀者獲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詩人手法卻更簡捷,更高超:他只將「畫面」給予讀者,而省去了「音樂」,—不,不如說是包括了「音樂」。讀者欣賞了那一指路的優美「畫面」,同時也就隱隱聽到了答話的「音樂」。
「遙」,字面意義是遠。然而這里不可拘守此義。這一指,已經使我們如同看到,隱約紅杏梢頭,分明挑出一個酒簾—「酒望子」來了。若真的距離遙遠,就難以發生藝術聯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無盡的興味:妙就妙在不遠不近之間。《紅樓夢》里大觀園中有一處景子題作「杏簾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這里體會脫化而來,正好為杜郎此句作注腳。「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這只需要說明指往這個美麗的杏花深處的村莊就夠了,不言而喻,那裡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詩只寫到「遙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費一句話。剩下的,行人怎樣的聞訊而喜,怎樣的加把勁兒趲上前去,怎樣的興奮地找著了酒店,怎樣的欣慰地獲得了避雨、消愁兩方面的滿足和快意……,這些,詩人就能「不管」了。他把這些都付與讀者的想像,為讀者開拓了一處遠比詩篇語文字句所顯示的更為廣闊得多的想像餘地。這就是藝術的「有餘不盡」。
這首小詩,一個難字也沒有,一個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語言,寫得自如之極,毫無經營造作之痕。音節十分和諧圓滿,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美、興味隱躍。詩由篇法講也很自然,是順序的寫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轉」,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而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藝術上,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後的手法。所謂高潮頂點,卻又不是一覽無余,索然興盡,而是余韻邈然,耐人尋味。這些,都是詩人的高明之處,也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繼承的地方吧!
;『肆』 關於清明上河圖的詩句並了解詞的意思
1. 關於清明上河圖的詩句
關於清明上河圖的詩句 1. 關於清明上河圖的詩句
清明上河圖---配圖詩八首(上) 文/完美 (圖一) 青山隱隱碧水長,故國神遊意彷徨。
孰料箏繩拴不住,千年一夢到汴梁。 (圖二) 瑤池仙境正陶醉,絲竹聲起在耳旁。
初到貴地難分辨,誰加新人誰家王? (圖三) 你方歌罷我登場,戲台雖小牽肚腸。芸芸眾生千百態,喜怒哀樂匯一堂。
(圖四) 檣櫓輕搖勤撒網,鋤鐮並舉緊插秧。春風初染上河岸,漁樵耕讀各匆忙。
(圖五) 湖光山色連一體,神韻無限入池塘。千舟百舸競相渡,恍若江南魚米鄉。
(圖六) 才聽纖夫號子響,又見流水向東方。演兵場中觀戰馬,石拱橋上看春光。
(圖七) 莫問哪處笙歌起,誰管巷陌走牛羊。舟船停擺緣何故,原是瓦肆酒旗黃。
(圖八) 三教九流皆勞碌,兵學僧道農工商。城門出入求生計,身上衣服口中糧。
塞北雪老師贈玉 繁榮鼎盛汴京坊,疏水航船好埠商。八作五行臨市面,七情六慾本平常。
擇端墨筆嵌貞美,長卷春秋藏苦傷。民泰國強龍鳳舞,勤勞致富釀瓊漿。
雨點老師贈玉 宋時汴梁賊熱鬧,一條大河京城繞。完美睹圖情澎湃,詩韻八闕隨手飄。
吟就夾岸繁榮地,詠盡水上舟帆搖。雋永描繪舊日景,浪漫升華圖情嬌。
鐵蝴蝶贈玉 青山碧水盡相望,熙攘人群入城牆。 街頭小巷走馬車,亭台樓閣飄華帳。
文藝老師雅和 (圖一) 手釋長卷話汴梁,宋末美景醉心房。一縷思緒隨風遠,千載追憶夢中藏。
(圖二) 遠帆靜泊聽溪唱,晨陽初露染山崗。京郊車馬碾新綠,踏青歸來撫心傷。
(圖三) 台前台後誰為將,戲里戲外誰是王?鼓樂催人精神爽,謝幕方知身暖涼。(圖四) 登高遠眺百舸忙,一片河山沐春光。
田野青青梨花綻,牧笛聲聲繞柳塘。(圖五) 橋涵相牽連各庄,車馬絡繹市井昌。
岸邊垂釣勤撒網,綉絹換來口中糧。(圖六) 人煙稠密漕運旺,纖夫號子傳四方。
虹橋見證百年史,巷深老店溢酒香。(圖七) 佳人粉黛著彩妝,簾動笙歌美嬌娘。
親眷別去聲漸遠,綵樓歡門喚新郎。(圖八) 陸路便捷連三江,城裡城外可通航。
駱駝緩步轎先行,西域貢品入高堂。 hgzdb老師雅和 (圖一) 閱盡清明畫卷長,美輪美奐是何方。
汴梁水邑匆匆客,誤把酒坊作未央。(圖二) 孤帆急棹水中忙,晨起皇都暮至鄉。
娛樂錦城無眷戀,凡心早盼美嬌娘。(圖三) 晝想秦淮夜汴梁,遙聞絲竹樂未央。
台前台後皆羈客,休管衙門誰是王。(圖四) 百舸爭流競短長,孤村旭日沐晨光。
洛陽百戶千家外,萬朵牡丹入宦房。(圖五) 長虹飛架惠城鄉,躍馬揚鞭運貨忙。
誰道官城多趣事,窮人依舊話凄涼。(圖六) 汴水如斯玉帶長,皇都漕運遍城鄉。
千年老店聲名在,別樣醇醪百樣香。(圖七) 大宋笙歌秦漢腔,風飄竹樂入池塘。
宮廷喜奏西江月,宮角相聞淚斷腸。(圖八) 五湖玉帶襟三江,千里京杭碧水長。
天下轉漕吳越地,王朝絲路起錢塘。 毛毛贈玉 中華大國神州,國之瑰寶無數, 毛毛才疏識淺,耳聞能祥少睹, 昔日窺得一斑,今朝欣觀詩圖。
遠山近水天林,舟橋鞍馬驛路, 城郭畫棟雕梁,寺院戲樓商鋪, 亭台水榭曲徑,清明時節掃墓。 達官顯貴才子,車轎魚樵挑夫, 梨園賣藝雜耍,佳人侍女村婦, 兵勇商販走卒,北宋京都風俗。
繪之廣全深細,才疏焉能道足, 感謝完美辛苦,使我一飽眼福, 但願和諧社會,人民更加富足。
2. 寫一句贊美清明上河圖的句子
《清明上河圖》在中國人心中,不僅僅是一幅風俗畫卷,
人們已不再停留在它出色的藝術成就和傳奇色彩上,
人們也不再和歷史價值的評判上眾說紛紜或莫衷一是,
《清明上河圖》已成為世界藝術創作絕好的榜樣,
《清明上河圖》已成為其他藝術門類絕佳的素材,
《清明上河圖》也成為藝術創作取之不竭的泉源,
《清明上河圖》激發起人們無限的創作熱情和慾望。
《清明上河圖》的傳奇、故事、玄妙、充滿了遐想。
3. 關於清明上河圖的詩句
題《清明上河圖》南街瓦肆隱蘆笙,北舍蓮花鴨味濃。
(1)龍金橋畔喧囂涌,(2)汴河兩岸楊柳風。丹青始作擇端倡,(3)後世臨摹慕仇英。
(4)散人村歌揚古韻,雛鳳猶勝老鳳聲。(1)蓮花鴨:宋時東京(開封)名吃。
(2)龍金橋:宋時東京(開封)名橋。(3)擇端:宋畫家張擇端繪《清明上河圖》。
(4)仇英:明代畫家,與沈周、文徵明、唐寅 並稱「明四家」,曾臨摹《清明上河圖》傳世。清明節賞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天邑汴梁春色敷,清明品鑒上河圖。
八方玉帛財用足,百貨豐殷曠世無。影落虹橋人鼎沸,篷張舟楫浪花浮。
精微盡在毫芒內,寫就繁華帝王都。
4. 關於《清明上河圖》的詩句有哪些
關於《清明上河圖》有以下詩句:1、京都元夕作者:元好問朝代:金朝詩文: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釋義:遊人穿著華麗,妝容華貴,兒童看著燈火玩鬧嬉戲,我又是在干什麼呢?我也在遊人歡樂的笑語氣氛之中。
2、玉京曾憶昔繁華作者:趙佶朝代:宋朝詩文:玉京曾憶昔繁華。萬里帝王家。
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
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釋義:回憶汴京往昔的繁華,萬里山河都屬於帝王之家。
奢華的宮殿園林,弦管笙琶的聲音日夜不斷。花城早已是空寂無人、蕭索冷落,雖然身處黃沙漫天的胡地,那繁華如春的汴京仍然時常縈繞在夢中。
家鄉在何處,怎麼忍心聽到那羌笛吹奏凄涼徹骨的《梅花落》。3、漢上繁華作者:徐君寶妻朝代:宋朝詩文:漢上繁華,江南上物,尚遺宣政風流。
綠窗朱戶,十里爛銀鉤。一旦刀兵齊舉,旌旗擁、百萬貔貅。
長驅入,歌台舞榭,風卷落花愁。清平三百載,典章人物,掃地俱休。
幸此身未北,猶客南州。破鑒徐郎何在,空惆悵、相見無由。
從今後,夢魂千里,夜夜岳陽樓。釋義:南宋時期漢水至長江一帶十分繁華,許多人才都保持著宋徽宗時的流風余韻。
綠窗朱戶。十里之內全是華美的房屋,元兵一到,刀兵相接,旌旗揮舞,數百萬蒙古軍長驅直入,歌舞樓榭瞬間化為灰燼。
清明太平的三百餘年,制度文物被毀滅的干凈徹底,一切都沒有了。幸而自己沒有被舞北去,還客佳在南方。
分別了的徐郎你在哪裡?只有自己獨自惆悵,和徐郎也沒有理由可以想見了。從今以後,只能魂返故鄉,與親人相會。
(4)清明古詩背景圖片ppt素材擴展閱讀:鑒賞:從《清明上河圖》可以看出幾個很有特色的藝術特徵:這幅畫用筆兼工帶寫、色彩淡雅、不同的一般界畫,即所謂的「別成家數」。構圖採用鳥瞰圖的方法,真實、簡潔地描繪了當時汴京東南角的典型區域。
作者採用傳統的手卷形式,通過「散點透視」來組織畫面。畫面長而不冗餘,繁而不亂,嚴密緊湊,一氣呵成。
畫中所描繪的景物,從寧靜的田野到浩渺的河流,再到高聳入雲的城郭;從船上的人到街邊攤販展示的商品,再到市場上的標語,絲毫不失。在畫面中,穿插著各種各樣的情節,組織的錯落有致,同時也很有趣。
5. 關於清明上河圖的詩句
題《清明上河圖》
南街瓦肆隱蘆笙,知
北舍蓮花鴨味濃。(1)
龍金橋畔喧囂涌,(2)
汴河兩岸楊柳風。
丹青始作擇端倡,(3)
後世臨摹慕仇英。(4)
散人村歌揚道古韻,
雛鳳猶勝老鳳聲。
(1)蓮花鴨:宋時東京(開封)名吃。
(2)龍金橋:宋時東京(開封)名橋。
(3)擇端:宋畫家張擇端繪《清明上河圖》。
(4)仇英:明代畫家,與沈周、文征回明、唐寅 並稱「明四家」,曾臨摹《清明上河圖》傳世。
清明節賞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天邑汴梁春色敷,清明品鑒上河圖。
八方玉帛財答用足,百貨豐殷曠世無。
影落虹橋人鼎沸,篷張舟楫浪花浮。
精微盡在毫芒內,寫就繁華帝王都。
6.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詩句全文
歷代為《清明上河圖》題跋者凡13人,實際上可能比這要多。
題跋中詩文並舉,有的以簡約文字記之,有的以詩記述感懷,也有的先詩後文,洋洋灑灑。其中明代李東陽先後兩次為該圖題跋,是為特例。
較早用詩題跋的是金代的張公葯,跋詩系七言古體共12句:「通衢車馬正喧闐,是宣和第幾年。當日翰林呈畫本,承平風物正堪傳。
水門東去接隋渠,井邑魚鱗比不如。老氏從來戒盈滿,故知今日變邱墟。
楚拖吳檣萬里舡,橋南橋北好風煙。換回一晌繁華夢,簫鼓樓台若個邊。」
詩中既有對畫家當時聲名未傳的感嘆,也有對滄桑變化、繁華如夢的社會現實的思考。詩句流暢上口,可吟可誦。
張公葯,字元石,以父蔭入仕,曾做過郾城縣令,官職不高,喜書畫收藏,對長卷深有研讀。稍後一些時候,金人酈權的跋詩與張公葯的作品詩體句數相同。
這首詩與張公葯詩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借圖畫的觀賞之感,直接而有力地批評了宋代的奢靡享樂之風(到了政和及宣和年間尤其嚴重)。「而今遺老空垂涕,猶恨宣和與政和」,「不念遠方民力病,都門花石日千艘」。
酈權,字元輿,安陽人,金章宗明昌年間(1190-1195)為著作郎,傳有《坡軒集》。金人王、張世積的跋詩各為一首七律。
王詩雲:「歌樓酒市滿煙花,溢郭闐城百萬家。誰遣荒涼成野草,維垣專政是姦邪。
兩僑無日絕江舡,十里笙歌邑屋連。極目如今盡禾黍,卻開圖本看風煙。」
詩人抒發了自己的見解,把宋代繁華不再的原因歸結為奸臣當政。張世積詩雲:「畫橋虹卧汴河渠,兩岸風煙天下無。
滿眼而今皆瓦礫,人猶時復得璣珠。繁華夢斷兩橋空,唯有悠悠汴水東。
誰識當年圖畫日,萬家簾幕翠煙中。」詩中用對比的手法,提醒人們汲取歷史教訓,通過上下努力,可以使珠璣復得,繁華之夢成真。
金代開了個跋詩的先河,元代幾乎無人響應。一直到了明代,才又繼續跋詩的傳統。
其代表人物便是大學士、詩人李東陽。他在繼承中有創新,就是詩文並舉,先詩後文,這可能與他的政治地位較高(官至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和才氣縱橫有關。
全詩乃七言古體,有36句之多。該詩一氣呵成,一吐為快。
詩以畫面內容為起筆:「宋家汴都全盛時,萬方玉帛梯航隨。清明上河俗所尚,傾城仕女攜童兒。」
然後筆鋒一轉,開始詠嘆畫家張擇端,字行之間充滿了贊賞與同情:「翰林畫史張擇端,研朱吮墨鏤心肝。細窮毫發夥千萬,直與造化爭雕鐫。
圖成進入輯熙殿,御筆題簽標卷面……姓名不入宣和譜,翰墨流傳藉吾祖。」詩人還把這歷史的罪過歸結到以蔡京為首的權奸和嫉賢妒能的小人身上,然而與倒行逆施者的願望相反,張擇端及其歷史長卷《清明上河圖》的藝術光輝誰也無法磨滅。
全詩抒情和敘事相結合,事理相融,讀來順爽,頗有唐詩遺風。在李東陽之後,還有一位如壽先生也留下跋詩一首,是七言律詩:「汴梁自古帝王都,興廢相尋何處無。
獨憐徽欽從北去,至今荒草遍長衢。妙筆圖成意自深,當年景少對沉吟。
珍藏易主知多少,聚散春風何處尋?」這首詩語言簡潔,興廢題詠,對《清明上河圖》的收藏、傳承過程中人物故事感慨興嘆,都如春風過耳一般。此詩當是題詠張氏畫卷的上乘之作。
可惜除落款有「鷺津如壽」四字之外,作者的身世、生卒年等均已無從查考了。
7. 形容清明上河圖的句子
歷代為《清明上河圖》題跋者凡13人,實際上可能比這要多。題跋中詩文並舉,有的以簡約文字記之,有的以詩記述感懷,也有的先詩後文,洋洋灑灑。其中明代李東陽先後兩次為該圖題跋,是為特例。
較早用詩題跋的是金代的張公葯,跋詩系七言古體共12句:「通衢車馬正喧闐,是宣和第幾年。當日翰林呈畫本,承平風物正堪傳。水門東去接隋渠,井邑魚鱗比不如。老氏從來戒盈滿,故知今日變邱墟。楚拖吳檣萬里舡,橋南橋北好風煙。換回一晌繁華夢,簫鼓樓台若個邊。」詩中既有對畫家當時聲名未傳的感嘆,也有對滄桑變化、繁華如夢的社會現實的思考。詩句流暢上口,可吟可誦。張公葯,字元石,以父蔭入仕,曾做過郾城縣令,官職不高,喜書畫收藏,對長卷深有研讀。
稍後一些時候,金人酈權的跋詩與張公葯的作品詩體句數相同。這首詩與張公葯詩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借圖畫的觀賞之感,直接而有力地批評了宋代的奢靡享樂之風(到了政和及宣和年間尤其嚴重)。「而今遺老空垂涕,猶恨宣和與政和」,「不念遠方民力病,都門花石日千艘」。酈權,字元輿,安陽人,金章宗明昌年間(1190—1195)為著作郎,傳有《坡軒集》。
金人王、張世積的跋詩各為一首七律。王詩雲:「歌樓酒市滿煙花,溢郭闐城百萬家。誰遣荒涼成野草,維垣專政是姦邪。兩僑無日絕江舡,十里笙歌邑屋連。極目如今盡禾黍,卻開圖本看風煙。」詩人抒發了自己的見解,把宋代繁華不再的原因歸結為奸臣當政。張世積詩雲:「畫橋虹卧汴河渠,兩岸風煙天下無。滿眼而今皆瓦礫,人猶時復得璣珠。繁華夢斷兩橋空,唯有悠悠汴水東。誰識當年圖畫日,萬家簾幕翠煙中。」詩中用對比的手法,提醒人們汲取歷史教訓,通過上下努力,可以使珠璣復得,繁華之夢成真。
金代開了個跋詩的先河,元代幾乎無人響應。一直到了明代,才又繼續跋詩的傳統。其代表人物便是大學士、詩人李東陽。他在繼承中有創新,就是詩文並舉,先詩後文,這可能與他的政治地位較高(官至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和才氣縱橫有關。全詩乃七言古體,有36句之多。該詩一氣呵成,一吐為快。詩以畫面內容為起筆:「宋家汴都全盛時,萬方玉帛梯航隨。清明上河俗所尚,傾城仕女攜童兒。」然後筆鋒一轉,開始詠嘆畫家張擇端,字行之間充滿了贊賞與同情:「翰林畫史張擇端,研朱吮墨鏤心肝。細窮毫發夥千萬,直與造化爭雕鐫。圖成進入輯熙殿,御筆題簽標卷面……姓名不入宣和譜,翰墨流傳藉吾祖。」詩人還把這歷史的罪過歸結到以蔡京為首的權奸和嫉賢妒能的小人身上,然而與倒行逆施者的願望相反,張擇端及其歷史長卷《清明上河圖》的藝術光輝誰也無法磨滅。全詩抒情和敘事相結合,事理相融,讀來順爽,頗有唐詩遺風。
在李東陽之後,還有一位如壽先生也留下跋詩一首,是七言律詩:「汴梁自古帝王都,興廢相尋何處無。獨憐徽欽從北去,至今荒草遍長衢。妙筆圖成意自深,當年景少對沉吟。珍藏易主知多少,聚散春風何處尋?」這首詩語言簡潔,興廢題詠,對《清明上河圖》的收藏、傳承過程中人物故事感慨興嘆,都如春風過耳一般。此詩當是題詠張氏畫卷的上乘之作。可惜除落款有「鷺津如壽」四字之外,作者的身世、生卒年等均已無從查考了。
8. 形容清明上河圖的句子有什麼
【例句】:1. 九月,秋高氣爽,正黃花怒放,古城疊金,衣熏淡香。
來到中國著名北宋京都開封,除了汴京公園、龍庭、宋都御街,讓我親身體驗了大宋帝國王朝千年前的繁華盛世,親眼目睹七朝帝王將相峨冠束帶、袍笏登場的真實場面。更讓我一夢越千載的,便是那如詩似畫的清明上河園了。
清明上河園位於開封市西郊,與龍庭湖隔一座天橋及皇家園林,而遙遙相望。站在高高的石橋上面,清明上河園如一幅美麗的古畫展現於視野。
2. 在清明上河園走廊的右邊,是座小樹林,景色堪比仙境。很多人以為這里不會再有什麼景色了,所以也就錯過了這樣美麗的去處,真是惋惜啊。
這里的樹木鬱郁蔥蔥,一座田園在樹林的掩映下若隱若現,我好奇地走了進去,想一睹為快。那原生態的水車,強健的水牛,還有那辛勤勞作的婦女們,不禁讓我想起了陶淵明《歸園田居》里的情景。
這一切的一切,都彷彿讓我置身於畫中,忘記自我。3. 到古都開封,除了必看地赫赫有名的開封府外,自然也不會忘了去清明上河園的。
清明上河園位於河南開封市龍亭湖西岸,是以宋代寫實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復原再現的大型宋代歷史文化主題公園,當然也是開封市最具代表性的旅遊景點。早上8:30分,我就站在這座曾令我神往的名園廣場前,目光掠過面前的人流,彷彿是回溯到了千年前的大宋帝國。
4. 《清明上河圖》彷彿就是中國藝術世界裡的珠穆朗瑪峰,登上了這個高度,還有什麼不能逾越的高峰?任何與之相關的創作,似乎都在說明一個道理:一切皆有可能。顯然,《清明上河圖》在中國人心目中,已經是一種奇跡的化身,一種文化的象徵,一種藝術的極致——似乎可以通過不同的藝術途徑並且人人可以達到的藝術極致。
5. 清明上河園是一座大型歷史文化主體公園,以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的寫實巨幅畫為藍本建造而成。總面積600餘畝,其中水域達180多畝,仿宋建築群30000多平方米400餘間。
古船畫舫一百多艘,馬車牛車50多輛。集市井文化、民俗風情、皇家園林、古代娛樂於一體,真實全面再現古都千年繁榮及歷史原貌。
這在中國中原地區仿古建築群中堪稱翹楚。6. 我們進入清明上河園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上面畫的有車馬酒樓,房屋店鋪,行人動物,小橋流水等。
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讓人嘆為觀止。我們隨著遊人往裡走,一路上楊柳依依,鞦韆搖盪,鮮花簇簇,鳥語花香。
橋上亭台樓閣,橋下流水潺潺,水裡的魚兒歡樂嬉戲,那魚兒千姿百態,煞是讓人喜愛。清明上河園真美呀!我愛清明上河園!7. 《清明上河圖》這朵藝術奇葩開在歷史、文化的長河中,如今通過科技嫁接變成牆壁上流動的生活場景,跨過時間長廊,走入都市人的生活。
它產生於大革新大發展的清明昌盛時期,只要有適宜的土壤和氣候,它會開得更加鮮艷奪目。而今適逢其時,自然大放異彩。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現實主義藝術長河上空永不消失的彩虹。中國人的文化人格和創造精神,終因《清明上河圖》而有所提升。
8. 走進清明上河園,沐浴宋風神韻,諦聽古音裊繞,頻聞鍾鼓陣陣。身著宋裝的男男女女,穿梭往來,挑柴擔的,推獨輪車的,牽牛的,趕馬的,抬轎的,絡繹不絕。
神課算命的,吹糖人的,斗雞的,雜耍的,斗狗的,目不暇接。恍恍惚惚,我不知道,是穿越了千年時光,置身大宋?還是北宋神奇的復活,王朝再現?9. 《清明上河圖》這朵藝術奇葩開在歷史、文化的長河中,如今通過科技嫁接變成牆壁上流動的生活場景,跨過時間長廊,走入都市人的生活。
它產生於大革新大發展的清明昌盛時期,只要有適宜的土壤和氣候,它會開得更加鮮艷奪目。10. 【作者】:張擇端(生卒年不詳),字正道。
漢族,琅邪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北宋著名畫家。
他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是世界名畫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自幼好學,早年游學汴京(今河南開封),後習繪畫。
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攻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後「以失位家居,賣畫為生,寫有《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
11. 【簡介】: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12. 【典故】:關於《清明上河圖》還有真偽之說,明、清時代就有一些傳聞,清代長為人徐樹丕《識小錄》所記:說畫中有四個人在擲骰子,其中兩顆骰子是六點,還有一顆在旋轉,這個擲骰子者張著嘴叫「六」狀,希望再出一個六點。《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是汴梁景物,有一叫湯勤的裱褙匠認為:汴(開封)人呼「六」字用撮口音,畫中人卻張著嘴叫「六」,可見這是閩(福建)音,他懷疑此畫是偽作,顏公慶的《消夏閑記》也有類似的記載。
史書說這個湯勤還研究了畫中麻雀的那雙上腳爪,它踏在兩片瓦角上,這怕是臨摹者的敗筆。湯勤斯人,名不見經不傳,他所說是否真有道理?看來還需進一步研究。
9. 清明上河圖詩詞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北宋風俗畫作品,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屬一級國寶。清明上河圖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這在我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幅畫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通過這幅畫,我們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總之,《清明上河圖》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北宋風俗畫作品,寬24.8厘米絹本設色,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清明上河圖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這在我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卷中,畫中主要分開兩部份,一部份是農村,另一部是市集。畫中有1643人,牲畜208多匹,船隻28艘,房屋樓宇30多棟,車20輛,轎8頂,橋17座,樹木170多棵,往來衣著不同,神情各異,栩栩如生,其間還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情節,構圖疏密有致,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頗見功底。
有【四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作者張擇端,字正道(又字文友),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北宋末著名畫家,宋徽宗時宮廷畫家。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所以被稱為《清明上河圖》故宮藏本。 第二個版本是吳門四家」之一,明代著名畫家仇英,根據「清明上河」這一題材,參照「宋本」的構圖結構,以明代蘇州城為背景,採用青綠重設色方式,重新創作了一幅全新畫卷,風格與宋本迥異。「仇本」也是後世眾仿作鼻祖,明人筆記載,當時各種以此為藍本的仿作層出不窮,一時間成為達官豪門相互饋贈的高檔禮物。被稱為仇英仿本。 第三個版本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由清宮畫院五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畫成,可以說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長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時代特殊風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娛樂活動,因此增加了許多豐富的情節,如戲劇、猴戲、特技、擂台等等,畫的事物繁多,雖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卻是研究明清之際社會風俗不可缺的材料。同時,由於西洋畫風的影響,街道房舍,均以透視原理作畫,並有西式建築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鮮麗明亮,用筆圓熟細致,界畫橋梁、屋宇、人物皆細膩嚴謹,是院畫中極精之作。這個版本現存於台灣。被稱為乾隆年間仿本。 第四個版本是遼寧省公安廳政治部專職畫家羅東平,有感於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真跡殘缺,發奮補之,先事臨摹得其筆意,復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當時地理位置、風俗民情加以想像,先後歷五寒暑遂成全圖。被稱為羅東平補全本。
北宋畫家張擇端畫的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清明上河圖》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 這幅畫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會生活與習俗風情。通過這幅畫,可以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 ------------------------------------------------------------------------------------------------------------------------
『伍』 清明古詩的配圖有哪些
清明古詩的配圖有:
清明古詩4首
1、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韓翃[hóng]《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3、陸游《感舊四首末章蓋思有以自廣 》
路入梁州似掌平,鞦韆蹴鞠趁清明。
未論日遠長安近,且喜南山天際橫。
4、王禹偁《清明》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5、張繼《閭門即事》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6、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陸』 急需清明節PPT素材,幫幫忙,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