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出殯是什麼意思
出殯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chū bìn。指移棺至墓葬地或殯儀館舍。語出《水滸傳》第二六回:「若是停喪在家,待 武二 歸來出殯,這個便沒甚麼皂絲麻線。」
《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鮑廷璽又尋陰陽先生尋了一塊地,擇個好日子出殯,只是沒人題銘旌。態或」《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聽說明日就要出殯,倘有用我們的去處,請姑娘吩咐一句。」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相關信息:
舊時出殯前,在山西各地,如沁縣、祁碰態縣等地都有「點主」的儀式。即請人用硃砂筆往牌位上原來寫的「 王」字上加一點,使「 王」字成為「主」字。俗稱「成主」,即成為神靈之意。點主的人稱為「點主官」,要請當地德高望重的名流學者或地方長官擔任。這項儀式一般只限於正常死亡的中、老年人,幼喪笑閉源及凶死者不舉行。
出殯這一天,親友、鄰里匯集喪家,祭送奠儀,以示哀悼。奠儀一般包括祭席、饅首、挽幛、紙扎。至親送祭席。俗稱「祭」,以餚饌為主,每一付都要插大小不等的紙花,其次則為饅首,即一種用碗扣出上籠蒸熟的麵食。親朋好友大多送挽幛、輓聯,以後衍化為一塊布料。普通街坊則送四色紙禮,含蠟燭、香、錫箔、紙四樣,或僅紙一道。五十年代以後,紙禮多為花圈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