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霍去病和衛青的墳墓只有一牆之隔,為什麼區別會如此之大呢
衛青和霍去病是葬在同一個地方,並且只有一個牆的阻隔。霍去病的墓多年來經過了無數次的修繕,並且每天都會安排專門的人前來打掃。因為來此參觀的遊客也是一天比一天多,所以當地就乾脆在這建了一個博物館,門票的價格每年也在增長。
事實上衛青的墓沒有得到重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修建茂林博物館時,西側的土遭到了破壞,於是整個墓便被獨立了出去。所以導致很多人對衛青缺乏關注。總體而言,這里有歷史的因素,也有管理上的原因,更有文物保護上的需要。無論怎樣,這兩座墳墓都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也見證了歷史的變遷。
2. 茂陵博物館的所葬人物
陪葬概況
茂陵的四周遍布嬪妃、宮女、功臣貴戚的陪葬墓,至今尚存封冢墓20多座,其中有衛青、霍光、霍去病、金日碑等人的陪葬墓。在這一帶發現有眾多的文物,如精美的青玉獸面紋鋪首、錯金銀的雲紋鋼犀尊,以及朱雀紋、龍紋、幾何紋等大型的空心磚和文字瓦當。1981年在茂陵東陪葬墓中發掘出鎏金銅馬、鎏金鎏銀竹節熏爐、提鏈銅暖爐等珍貴文物230餘件,都是極為罕見的藝術珍品。茂陵陪葬墓和其他漢陵的陪葬墓的奇異之處在於都有「象徵」的說法和意義,例如李夫人墓、衛青墓、霍去病墓等。
李夫人墓
李夫人墓,享皇後葬制,史稱英陵。其墓冢高大,狀如磨盤,上小下大,中間有一道環線,俗稱磨子陵。《磨子陵的傳說》是一個向善而動人的民間故事。李夫人美麗到「傾城傾國」,為漢武帝至愛,她紅顏薄命,早逝。漢武帝為其作長賦《傷悼李夫人賦》:「嗚呼哀哉,想魂靈兮!」
衛青墓
衛青墓為漢武帝劉徹茂陵陪葬陵墓。位於漢武帝陵封土東北1公里處,東面緊鄰霍去病墓。陵墓封土遠望如一座小山,線條柔美。《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載:「起冢象盧山」。
衛青陵墓的封土為二層台覆斗形,是茂陵陪葬重臣中最大的一座,墓底部東邊長113.5米,南長約90米,北長72.6米,西長107.2米,高約25.5米,頂部南北15、東西6米;高25.5米;佔地面積 8064.55平方米,體積94412立方米。西北角凹進一部分,而西南角凸出一部分,遙望如一小山,南面坡陡,北面坡長緩,中腰有平台。
霍去病墓
霍去病墓,「為冢像祁連山」。象徵霍去病生前河西大捷,墓上石刻是中國迄今發現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最具有藝術價值的大型石刻群。其雕刻手法簡練,借石擬形,渾然天成,生動逼真,意氣盎然,有出神入化之妙,被視為人類藝術之瑰寶。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聲譽,素為藝術大師所贊賞。原全國美協主席、藝術大師劉開渠先生觀看石刻留言:「茂陵石刻為我國古代美術最偉大的作品之一,亦是最優秀的傳統,應繼續發揚光大,以創更新的美術品。」
霍去病17歲隨衛青大將軍出征,討伐匈奴,屢戰屢勝。特別是在河西走廊,祁連山一帶,縱橫馳騁,決戰千里,將匈奴主力橫掃無遺,從而徹底開通了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為漢武王朝鞏固、開拓西北邊疆立下輝煌戰功。武帝愛才,待霍去病情同父子。
不幸,霍去病英年早逝,漢武帝非常悲哀,決定為其建造一座「冢像祁連山」的大墓,以表彰他的不朽功勛。一道「為冢像祁連山」的聖旨,可就忙壞了茂陵工地的指揮官、設計師、工藝師、雕刻家以及各類能工巧匠。於是在一個月之內就造起了這座祁連山墓,又在一兩年之內,創作出巨石群雕獸像,置於墓冢上下,這樣從靜態到生態就真像祁連山了。
霍光墓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去病率師抗擊匈奴,返回時,路過河東郡老家,將其弟霍光帶到長安。後來,霍光頗得武帝信任,委以國政,成為西漢王朝惟一的「三代重臣」。霍光逝世後,宣帝、太後親臨光喪,以帝禮陪葬於茂陵東側。
3. 關於衛青墓到底建在哪裡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大司馬大將軍衛青去世,謚號烈侯。漢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東邊特地為衛青修建了一座象陰山(匈奴境內的一座山)的墳墓,以象徵衛青一生的赫赫戰功。平陽公主死後,與衛青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