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還知道哪種的小動物耳朵的特殊之處
動物的耳朵和人的耳朵的基本功能一樣。有的動物不僅聽覺非常靈敏,而且耳朵形態也長得特別。
1、蝙蝠
蝙蝠的耳朵圓圓的,與身體相比顯得很大。蝙蝠飛行時,耳朵象兩只喇叭口,能接收口中發出的超聲波,耳朵上的毛還能覺察到輕微的震動,比蝸牛的觸角還靈。
2、狗
狗的耳朵,是豎起來的,只要有一點聲響,它就能聽見,而且還能轉向,聽到四面八方傳來的聲音。
3、豬
豬的耳朵長得很大,而且下垂,所以聽覺遲鈍,愛好睡眠。
4、鼴鼠
鼴鼠的耳朵沒有耳廓,這樣便於在地洞里鑽來鑽去。
5、鳥類
鳥類的耳朵也是沒有耳廓的。如果有耳廓,它們飛行時就會增加阻力。
6、松鼠
松鼠的耳朵,不僅是聽覺器官,還能保護自身的安全,能保護松鼠不致被樹枝荊刺傷害。
7、大耳狐、皮兔
大耳狐、皮兔的耳朵佔了身驅的極大部分。天氣炎熱,水分稀少,耳朵便成了出色的輻射器,不但可以擋住烈日熱浪的侵襲,而且在大耳朵的後上方,形成了一個不大的扇形輻射弧面,即使在酷熱的中午,貼近耳朵的輻射面溫度,最高也不會超過13℃。
它們靠著奇特的耳朵,把積聚在體內的熱量散發出去。
(1)鼠耳朵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耳的聽覺形成
聽覺是由耳、聽神經和聽覺中樞的共同活動來完成的。耳是聽覺和位覺(平衡覺)的外周感覺器官。耳由外耳、中耳構成的傳音器和內耳感音、平衡器所組成。
外耳露於體表,中耳和內耳埋藏在顳骨岩部內,外耳和中耳是聲波的傳導器官,內耳有感受聲音和位覺的感受器,是聽、位覺器官的主要部分。
聲波通過外耳道、鼓膜和聽小骨傳到內耳,使內耳的感音器官(柯蒂氏器官)發生興奮,將聲能轉變為神經沖動,再經過聽神經傳入中樞,產生聽覺。
鼓膜的振動再引起三塊聽小骨的同樣頻率的振動。振動傳導到聽小骨以後,由於聽骨鏈的作用,大大加強了振動力量,起到了擴音的作用。
聽骨鏈的振動引起耳蝸內淋巴的振動,刺激內耳的聽覺感受器,聽覺感受器興奮後所產生的神經沖動沿位聽神經中的耳蝸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產生聽覺。位聽神經由內耳中的前庭神經和耳蝸神經組成。
聽覺和位覺(平衡覺)器官。通過耳,動物可感知外界聲音信息和本身軀體位置,藉以交往、尋偶、避敵、捕獵和保持身體平衡。
耳的形成和逐步完善是動物進化的一種表現。不同動物耳的結構有很大差異。脊椎動物中原始類群只有內耳,主要起平衡身體的作用。
軟骨魚內耳中有橢圓囊、球狀囊和半規管,兼有一定聽覺功能;大多數硬骨魚內耳中有聽壺,由於沒有鼓膜,經藉助側線器官可感受水中1000赫以下的聲波。
兩棲類中的蛙和蟾蜍已產生中耳,具有鼓膜和耳柱骨。聲波對鼓膜的振動通過耳柱骨傳入內耳,引起橢圓囊及聽壺中感受器的興奮。還有耳咽管通過咽腔平衡鼓膜內外的壓力。
爬行類的耳有了進一步發展,聽壺內有獨立的聲感受器,內耳瓶狀囊顯著加長,鱷類有捲曲,蜥蜴聽覺發達,鼓膜內陷,出現了外耳道的雛形;
蛇類鼓膜、中耳和耳咽管均退化,聲波沿地面通過頭骨的方骨傳到耳柱骨,從而使內耳感覺。鳥類的耳基本上與爬行類相似,有單一的聽骨(耳柱骨)和雛形外耳道。鴞形目耳較發達,並有特殊耳羽幫助收集聲波及確定聲波的方向。
哺乳類耳達到高度完善,由外耳、中耳和內耳組成。外耳由可轉動的耳郭和外耳道組成,起收集聲波的作用。中耳又稱鼓室,為外耳與內耳間的腔隙,其外側為鼓膜,借鼓室中的三塊聽骨(錘骨、砧骨、鐙骨)組成的杠桿系統將聲波引起的鼓膜振動傳至內耳。
鼓室前壁有咽鼓管(耳咽管)通向咽部,平時關閉,吞咽及某些口部運動時開放,可調節鼓室內空氣的壓力。內耳由耳蝸和前庭器官組成,耳蝸為瓶狀囊捲曲形成,狀似蝸牛,故名,為感受聲音刺激的器官;前庭器官司平衡,屬位覺感受器。
穴居哺乳類和水棲哺乳類耳廓常退化,但有些哺乳類耳廓非常發達,可捕捉非常細小的聲波。有些水棲哺乳類可通過下頜骨將水中聲波傳至中耳和內耳。
2. 昆蟲的耳朵長在哪裡
一、蚊子的耳朵
蚊子的耳朵長在頭部伸出的兩根觸角上。每根觸角的第二節里都藏有一個收集聲音的器官,這些器官能夠將外界傳來的聲音送到中樞神經。蚊子在飛行時不停地抖動觸角,就是在傾聽周圍的聲音。
3. 10種動物耳朵的位置在哪裡
10種動物耳朵的位置如下:
1、蚊子
蚊子的耳朵長在頭部伸出的倆根觸角上。它的每根觸角的第二節里藏有一個收集聲音的器官,能將外界的聲音傳送到中樞神經。
2、蟋蟀
蟋蟀的耳朵長在前腳的小腿上,叫鼓膜器,裡面有感覺細胞,貫穿著神經。
3、飛蛾
飛蛾的耳朵大多長在胸部,也有長在腹部的。有趣的是,夜蛾的胸(腹)部到處都是耳朵,每隻耳朵只有倆個細胞。
4、蝗蟲
蝗蟲的耳朵長在腹部第一節左右倆側,像是倆個半月形的裂日,他在展翅飛行時耳朵完全暴露在外面,聽覺感覺靈敏。
5、魚
魚的耳朵長在頭骨中,與神經線相連,稍有一點極為微笑的聲波震動,它便能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