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寫桂花詩的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花店門牌圖片素材 2025-01-23 05:56:11
你畫我猜軟體圖片 2025-01-23 05:49:41

寫桂花詩的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3-10-01 01:21:51

『壹』 十五夜望月古詩翻譯及賞析是什麼

十五夜望月古詩翻譯

庭院地面雪白樹上棲息著鵲鴉,秋露無聲無息打濕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們都仰望當空明月,不知道這秋思之情落在了誰家?

創作背景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只知是詩人在中秋佳節與朋友相聚時所作,寄友人杜元穎的。原詩詩題下注雲:「時會琴客」,說明佳節良友相聚,並非獨吟。


賞析

題中的「十五夜」,結合三、四兩句來看,應指中秋之夜。詩題,有些版本作《十五夜望月》,此處以《全唐詩》為准。杜郎中,名不詳。在唐代詠中秋的篇什中,這是較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樹棲鴉」,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蕭森的樹蔭里,鴉鵲的聒雜訊逐漸消停下來,它們終於適應了皎月的刺眼驚擾,先後進入了睡鄉。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清冷之感,使人不由會聯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樹棲鴉」,主要應該十五夜望月是聽出來的,而不是看到的。因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們也不大可能看到鴉鵲的棲宿;而鴉鵲在月光樹蔭中從開始的驚惶喧鬧(周邦彥《蝶戀花》詞有句「月皎驚烏棲不定」,也就是寫這種意境)到最後的安定入睡,卻完全可能憑聽覺感受出來。「樹棲鴉」這三個字,朴實、簡潔、凝煉,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狀,又烘託了月夜的寂靜。

「冷露無聲濕桂花」,這句詩讓人聯想到冷氣襲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於夜深,秋露打濕庭中桂花。如果進一步揣摩,更會聯想到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樹。這是暗寫詩人望月,正是全篇點題之筆。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他選取「無聲」二字,細致地表現出冷露的輕盈無跡,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潤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樹下的玉兔,那揮斧的吳剛,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詩句帶給讀者的是十分豐富的美的聯想。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親。在家鄉的人思念遠離的親人;離鄉之人遙望家鄉親人。於是,水到渠成,吟出了這兩句。詩人不再正面寫自己的思親之愁,而是用一種疑問式的委婉語氣道出那綿綿的愁念會落在誰家。前兩句寫景,不帶一個「月」字;第三句才點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擴大瞭望月者的范圍。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詩人悵然於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然而,在表現的時候,詩人卻並不採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傾訴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種委婉的疑問語氣:不知那茫茫的秋思會落在誰的一邊(「誰家」,就是「誰」,「家」是語尾助詞,無實義)。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偏偏說「秋思落誰家」,這就將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蘊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詩人獨有,別人盡管也在望月,卻並無秋思可言。這真是無理之極,然而愈顯出詩人痴情,手法確實高妙。後兩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問句表達,這樣便有言外之意,即「在望月的許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在煉字上,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唐詩鑒賞辭典》錄此詩,末句的「在」作「落」字。徐竹心認為,「落」字新穎妥貼,不同凡響,它給人以生動形象的感覺,彷彿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似的。《全唐詩》錄此詩,「落」字作「在」,就顯得平淡寡味,相形見絀了。

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委婉動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畫。


作品原文

十五夜望月

王建〔唐代〕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注釋

十五夜:指農歷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杜郎中:名杜元穎。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地面的樣子。
鴉:鴉雀。
冷露:秋天的露水。
盡:都。
秋思:秋天的情思,這里指懷人的思緒。
落:在,到。


名家點評

《唐詩直解》:難描難畫。

《唐詩訓解》:落句有懷。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妙景中含,解者幾人?

《唐詩摘鈔》:《秋思》,琴曲名。蔡氏《青溪五弄》之一,非自注(按題下自註:時會琴客),則末句不知其所謂矣。通首平仄相葉,無一字參差,實為七言絕之正調。凡音律諧,便使人誦之有一唱三嘆之意。

《唐詩別裁》:不說明己之感秋,故妙。

《唐詩從繩》:琴客在此地作《秋思》曲,月下聽琴者,不知在誰家也。

《網師園唐詩箋》:性情在筆墨之外(末二句下)。

作者簡介

王建,唐代詩人。字仲初,潁川(今河南省許昌市人)。出身寒微。大歷(唐代宗年號,公元766—779年)進士。晚年為陝州司馬,又從軍塞上。擅長樂府詩,與張籍齊名,世稱「張王」。其以田家、蠶婦、織女、水夫等為題材的詩篇,對當時社會現實有所反映。所作《宮詞》一百首頗有名。有《王司馬集》。

『貳』 有關桂花的詩句

1、人閑桂花落 , 夜靜春山空。

【出處】:唐 王維《鳥鳴澗》

【釋義】:春天夜晚,寂無人聲,芬芳桂花,輕輕飄落。青山碧林,更顯空寂。

2、桂子月中落 , 天香雲外飄

【出處】:唐 宋之問《靈隱寺》

【釋義】:中秋常有桂花飄落寺里,佛香能向上飄到九重天。

3、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

【出處】:宋 楊萬里《詠桂》

【釋義】:桂花馥郁的香氣,不像是人間種的,倒像是傳說中月亮上移過來的。廣寒宮的桂花樹落下的芳香,吹開了漫山遍野的花一樣的香。

4、暗淡輕黃體性柔, 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輕紅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出處】:宋 李清照《鷓鴣天 桂花》

【釋義】:淡黃色的桂花,並不鮮艷,但體態輕盈。於幽靜之處,不惹人注意,只留給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紅碧顏色。桂花色淡香濃,應屬最好的。

5、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出處】:唐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釋義】: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霜雪那樣白,樹上的鴉雀停止了聒噪,進入了夢鄉。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濕庭中的桂花。

(2)寫桂花詩的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據文字記載,中國桂花樹栽培歷史達2500年以上。春秋戰國時期的《山海經·南山經》提到的招搖之山多桂。《山海經·西山經》提到皋塗之山多桂木。屈原的《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呂氏春秋》中盛贊:「物之美者,招搖之桂」。

東漢袁康等輯錄的《越絕書》中載有計倪答越王之話語:「桂實生桂,桐實生桐」。由此可見,自古以來,桂就受人喜愛。自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桂花成為名貴的花卉與貢品,並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徵。《西京雜記》中記載,漢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獻名果異樹奇花兩千餘種,其中有桂十株。

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著在上林苑中興建扶荔宮,廣植奇花異木,其中有桂一百株。當時栽種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龍眼、荔枝、橄欖、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來,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也提到桂花,當時桂花引種宮苑初獲成功,並具一定規模。

晉代嵇含《南方草木狀》記載:「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巔,冬夏常青,其類自為林,間無雜樹。」南京為天朝古都,南朝齊武帝(公元483—493年)時,湖南湘州送桂樹植芳林苑中。

《南部煙花記》記載,陳後主(公元583—589年)為愛妃張麗華造「桂宮」於庭院中,植桂一株,樹下置葯杵臼,並使張妃馴養一白兔,時獨步於中,謂之月宮。

可想而知,當時把月亮認作有嫦娥、桂樹、玉兔存在的月宮這一傳說已相當普及,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就把桂樹用於園林栽培了。

現陝西漢中市城東南聖水內還有漢桂一株,相傳為漢高祖劉邦臣下蕭何手植,其主幹直徑達232厘米,樹冠覆地面積400多平方米,枝葉繁茂,蒼勁雄偉。

『叄』 贊美桂花的優美詩句

贊美桂花的優美詩句:

1.《鷓鴣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

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這首是一篇盛贊桂花的詞。以群花作襯,上片圍繞桂花的「色」與「香」展開議論,表現了作者的美學觀點。下片緊承上片。全詞始終都贊美桂花,實則抒發自己的幽怨之情。

2.《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詩人描繪了一幅春季月夜山景圖,春夜深山空曠,萬籟無聲,桂花從枝上飄落。忽然一輪月破雲而出,清光灑滿山林。被月色驚擾的山鳥啼鳴於深澗中。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心情。

5.《霜天曉角·桂花》
【宋】謝懋

綠雲剪葉,低護黃金屑。
占斷花中聲譽,
香與韻、兩清潔。

勝絕,君聽說。是他來處別。
試看仙衣猶帶,
金庭露、玉階月。

這是一首詠桂花的詠物詞。作者借物寓懷,上片,寫桂花的形象與高潔的氣質。下片抒情。過片處「勝絕,君聽說」。承上片趣旨,極度贊美桂花的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