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感冒咳嗽就用艾灸這幾個部位
除了要艾灸風池、大椎、合谷以外,還要根據不同的症狀來配穴。風寒的話加風門、外關;風熱加曲池;夾濕加陰陵泉;鼻塞加迎香;咳嗽加尺澤、列缺;咽痛加少商。這里我們重點說下感冒引起的咳嗽,這個是真讓人難受的。
B. 咳嗽艾灸什麼穴位
咳嗽艾灸大椎穴,壇中穴,是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首要穴,基本穴,必備穴。
另外足三里,肺俞穴,也是艾灸治療咳嗽基本穴。貴在堅持,先從這兩個穴位灸起,然後再逐步增加穴位。
C. 治療咳嗽用哪些穴位艾灸
病情分析:治療咳嗽多選用肺經的一些穴位以及一些常用的大穴位指導意見:例如肺經的合谷、曲池,外關穴,以及大椎、後背的定喘穴等,配合上使用。
D. 感冒咳嗽艾灸哪
感冒一般是分風寒型、風熱型、暑濕型,感冒初期做艾灸效果是最好的。 一般可選穴:風池、大椎、列缺、合谷、外關等。 若有風寒可加風門、肺俞以祛風散寒。 若有風熱可加曲池、尺澤以疏風散熱。 若有暑濕可加中脘、足三里以合中化濕 若是感冒引起的咳嗽可加中府、太淵、肺俞以宣肺化痰止咳。 另外,若體質虛弱經常感冒...可以多艾灸足三里來扶正祛邪,提高身體免疫能力。 艾灸取穴並不要求一定要精準,只要經絡找准,離穴不離經一樣有效果。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E. 咳嗽艾灸哪個部位,咳嗽艾灸哪個部位
可以艾灸這些穴位:大椎穴、肺腧穴、腎腧穴、膻中穴、中脘穴、關元穴、足三里
F. 咳嗽艾灸那些部位
有些人可能是因為支氣管炎引起的咳嗽,有些人可能是受涼引起的咳嗽,一般來講肺主皮毛,如果肺有問題的話,那麼就很容易抵抗不了外邪導致咳嗽,還有些人可能肺火比較旺盛也會導致咳嗽等問題的。
所以我們艾灸的話首先要艾灸一下肺俞穴,宣肺氣,而且肺俞穴的話一般調理呼吸道疾病效果很好的,例如肺炎、支氣管炎以及咳嗽等問題,另外像鼻炎等問題也可以艾灸肺俞穴的,因為肺開竅於鼻!
這是咳嗽艾灸的一些主要穴位,另外還有一些人會增加一些穴位,例如膏盲穴、合谷穴等,當然有些人會灸一灸關元、氣海等補氣、補元氣穴位來增強體質以及抵抗力這些都是可以的,這些輔穴的話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去決定添加或者減少即可。
因為這些穴位的話位置比較特殊,你想手持艾灸吧不太好艾灸,所以可以用隨身灸會方便一些,如果家裡有人幫你艾灸,那麼也可以找人幫忙手拿著艾灸這樣方面,但是如果自己一個人的話,那麼不太好手持艾灸。
G. 咽喉發炎咳嗽,身體發寒艾灸哪個部點陣圖解
取穴:大椎、頸夾脊穴、天突、 工具:買單眼艾灸盒,或雙眼艾灸盒或單罐艾灸罐,雙罐艾灸罐。 方法:大椎和頸夾脊穴,可以使用器戒艾灸。天突最好的艾灸方式是,躺下,手持艾條熏灸天突和脖子這一塊。時間大約在20分鍾左右。 注意事項:艾灸的時候,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少說話。治療期間最好是忌煙忌酒,並保持心情愉悅。 療效判斷:輕的大約治療一周左右的時間,可以看到效果。 如果是慢性的,您最低需要艾灸半月到一個月的時間治療。 選擇艾條,治療咽炎,需要選擇金艾條來治療。
H. 艾灸可以治療咳嗽嗎,咳嗽艾灸什麼穴位
咳嗽艾灸的穴位:灸足三里、曲池、肩井、肺俞、膏肓、膻中、巨闕、中脘、氣海。
痰多,日久不愈,灸天突。咳嗽多,人體之氣會減少,灸足三里、曲池、中脘穴可強化脾胃功能。咳嗽的根在於肺,灸肺俞、膏肓可強化肺氣。灸元氣聚集的氣海穴可補足下腹的陽氣,咳嗽則不易發生。咳嗽多,偶爾有胸悶、胸痛的症狀,此時需要灸膻中和巨闕。咳嗽引發肩膀疼痛時可灸肩井。咳無痰,或痰少不易咳出,鼻燥咽干或咽痛,或痰中有血絲,甚則咳血,潮熱,顴紅,舌紅苔薄,脈象細數。
I. 咳嗽一直不好,艾灸哪個穴位會好,在哪裡,最好有圖
你好,以大椎和天突為主穴,兼顧膻中,肺俞,神闕,關元,足三里,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J. 如何用艾灸治咳嗽灸什麼穴位
【概說】 咳嗽為肺系疾患的主要證候。其發病原因,有外邪侵襲,肺氣不得宣暢而咳嗽;也可由肺臟的病變,或其它臟腑有病,影響肺臟所致咳嗽。常見於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疾患。 【病因病機】 (一)外感:肺主氣,為五臟之華蓋,上連喉嚨,開竅於鼻,外合皮毛,職司呼吸,一旦遭受外邪侵襲,肺衛受邪,肺氣壅遏不宣,肺氣失其清肅,因而引起咳嗽。 由於四時氣候變化不同,人體所受外邪各異,因而臨床上分為風寒咳嗽和風熱咳嗽兩類。 (二)內傷:由於肺臟功能失調,或他臟有病,累及肺臟而致的咳嗽為內傷咳嗽。常見的有肺燥陰虛,肺失清肅之咳嗽;脾陽不振,聚濕為痰,痰濁上漬於肺,影響氣機出入所致之咳嗽;肝氣郁滯,日久化火,木火灼金傷肺之咳嗽;有肺腎陰虛,肺失宣降,清肅無權,而導致咳嗽。 【辨證治療】 (一)外感咳嗽 1、風寒 主證:咳嗽喉癢,痰液稀白,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脈浮。 2、風熱 主證:咳痰黃稠,咳而不爽,口渴咽痛,身熱,或見頭痛,惡風,有汗等表證,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取手太陰、陽明經穴為主。風寒咳嗽針灸並用;風熱證只針不灸,以宣肺解表。 處方:列缺、合谷、肺俞。 隨證配穴:咳嗽伴咽喉腫痛:少商;發熱惡寒:大椎、外關。 方義:肺主皮毛,與大腸相表裡,取肺之絡穴列缺,大腸之原穴合谷,以散風祛邪,宣肺解表;肺俞為肺這背俞穴,功可通調肺氣,加強宣肺解表之效;咽喉腫痛,少商放血以泄肺熱;發熱惡寒用大椎、外關以退熱解表。 (二)內傷咳嗽 1、痰濁阻肺 主證:咳嗽痰多,色白而粘,胸脘痞悶,胃納減少,舌苔白膩,脈滑。 治法:取背俞和足陽明經穴為主。針刺補瀉兼施,並可加灸,以健脾化痰。 處方:肺俞、脾俞、中脘、足三里、尺澤、豐隆。 方義:肺俞、脾俞補益肺脾之氣,以增強肺這宣降,脾之運化功能;中脘、足三里健脾胃以化痰濁;尺澤瀉肺以止咳,豐隆化痰以降氣。諸穴共收健脾化痰止咳之效。 2、肺燥陰虛 主證:乾咳無痰,或痰少不易咳出,鼻燥咽干或咽痛,或痰中有血絲,甚則咳血,潮熱,顴紅,舌紅苔薄,脈象細數。 治法:取肺之俞、募穴為主。針刺平補平瀉法,以益陰潤燥,清肅靜肺氣。 處方:肺俞、中府、列缺、照海。 隨證配穴:咯血加孔最、隔俞。 方義:肺俞、中府,俞募穴相配,以潤肺調氣;列缺為肺經絡穴,通於任脈,以清肅潤燥止咳,配照海養陰生津以清利咽喉;孔最為肺之郄穴,主治急症;隔俞血會,功專止血,兩穴相配,以止咳血。諸穴共奏益陰潤燥,清肅肺氣,止咳止血之效。 【其它療法】 1、耳針 取穴:肺、氣管、神門、脾 方法:取雙側,中等刺激,留針10-20min,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並可用王不留行貼壓耳穴。 2、皮膚針 取穴:頸背部督脈、膀胱經、喉兩側。 方法:輕或中度叩刺,每日一次,10次為一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