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前的長安城位於現在中國哪個地方
位於今天的陝西省西安市,長安是西安的古稱,列中國四大古都之首,同時也是與雅典、羅馬和開羅齊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
拓展資料:
長安是十三朝(崇國、西周、秦朝、西漢、新朝、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大順 ) 古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國四大古都之首,長安城位於渭河以南的關中平原上,在歷史上曾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的13個朝代建都於長安。曾經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1200多年,是絲綢之路的起點。
2. 唐朝的都城長安是什麼樣子
長安城規模宏偉,布局嚴謹,結構對稱,排列整齊。外城四面各有三個城門,貫通十二座城門的六條大街是全城的交通幹道。而縱貫南北的朱雀大街則是一條標準的中軸線,它銜接宮城的承天門、皇城的朱雀門和外城的明德門,把長安城分成了東西對稱的兩部分,東部是萬年縣,西部是長安縣,東、西兩部各有一個商業區,稱為東市和西市。城內南北11條大街,東西14條大街,把居民住宅區劃分成了整整齊齊的110坊,其形狀近似一個圍棋盤。
唐長安城由外郭城、宮城、皇城3部分構成,總面積84多平方公里。外郭城平面長方形,東西長9721米,南北寬8651.7米,周長36.7公里。每面有3座城門,南面正門明德門和丹鳳門為5個門道外,是都城的最高等級。宮城位於廓城北部中央,平面長方形、南北1492米,東西2820米。中部為太極宮(隋大興宮),正殿為太極殿(隋大興殿)。東為皇太子東宮,西為宮人所居的掖庭宮。皇城接宮城之南,有東西街7條,南北街5條,左宗廟,右社稷,並設有中央衙署及附屬機構。後來,唐太宗(李世民)到唐高宗時期修建大明宮,唐玄宗(李隆基)又把自己當臨淄王時的王府改擴建成了興慶宮,三座宮殿合稱「三內」。東城西城分別有東市和西市兩座市場,集中了長安城的主要商業。城內有四條溝渠提供生活和環境用水。城東南角有一座人工園林——芙蓉園,園中有曲江池。
長安城(外郭城)開十二座城門,南面正中為明德門,東西分別為啟夏門和安化門;東面正中為春明門,南北分別為延興門和通化門;西面正中為金光門,南北分別為延平門和開遠門;北面的中段和東段分別與宮城北牆和大明宮南牆重合,西段中為景耀門,東西分別為芳林門和光化門。除正門明德門有五個門道外,其餘各門均為三個門道。據實測,明德門址東西廣55.5米,南北長17.5米,每個門道寬5米。特別是明德們內的南北大街朱雀大街更是寬達150米至155米。其他的不通城門的大街寬度也普遍在35米至65米之間,而順城街寬20米到25米。明德門原有台閣式門樓建築。宮城位於郭城北部正中,平面為長方形,東西長2820米,南北寬1492米,周長8.6公里。城四周有圍牆,南面正中開承天門(隋稱廣陽門),東西分別是延喜門和安福門,北牆中部開玄武門。宮城分為三部分,正中為太極宮(隋稱大興宮),稱作「大內」,東側是東宮,為太子居所,西側是掖庭宮,為後宮人員的住處。今天西安城內西五台和北城外自強西路北側鐵路中學內的土崗則是為數不多的大興宮城遺址。
皇城亦為長方形,位於宮城以南,其東西與宮城等長,南北寬1843米,周長9.2公里。城北與宮城城牆之間有一條橫街相隔,其餘三面辟有五門:南面三門,中為朱雀門,兩側為安上門和含光門;東西面各一,分別為景風門和順義門。南面正中的朱雀門是正門,向南經朱雀大街與外郭城的明德門相通,向北與宮城的承天門相對,構成了全城的南北中軸線。城內有東西向街道7條,南北向5條,道路之間分布著中央官署和太廟、社稷等祭祀建築。從城市的平面布局來看,規劃者嚴格講求左右對稱。全城以宮城的承天門、皇城的朱雀門和外郭城的明德門之間的連線,也即承天門大街(亦名天街)和朱雀大街為南北向中軸線,以此為中心向左右展開。為突出北部中央宮城的地位,以承天門、太極殿、兩儀殿、甘露殿、延嘉殿和玄武門等一組組高大雄偉的建築物壓在中軸線的北端,以其雄偉的氣勢來展現皇權的威嚴。之後,隨著不斷增添新殿,才使這種格局有所變化。
唐長安城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達到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唐長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達官貴人、兵士、奴僕雜役、佛道僧尼、少數民族外,外國的商人、使者、留學生、留學僧等總數不下3萬人。當時來長安與唐通使的國家、地區多達300個。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飲食風尚等從長安傳播至世界各地。另外,西方文化通過唐長安城消化再創造後又輾轉傳至周邊的日本、朝鮮、緬甸等國家和地區。唐長安成為世界西方和東方商業、文化交流的匯集地,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大都會。
唐長安城的形制是中國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設的典範,在當時也影響了鄰近國家的都城建設。
唐代長安平面圖
3. 唐朝時的長安是什麼樣子的
長安城由宮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組成,城內百業興旺,最多時人口超過100萬。唐王朝的建立後,對唐長安城進行了多方的補葺與修整,使城市布局更趨合理化。龍首原上大明宮的建立,使李唐王朝統治者更加佔有高亢而優越的地理位置。站在龍首原上,俯瞰全城,更顯一代帝國一統天下的氣度與風范。
唐長安城在城市規劃的布局上,十分注重利用地形。長安城有特殊 的六條高坡地形,故在此基礎上利用自然的地形規劃新都。在六坡經過 的地方,分別布置宮城、皇城和寺塔。長安城採取了嚴格的左右對齊布局。全城以南北方向的朱雀大街作為中軸線,東西兩側整齊排列著數目 與面積相等的坊市。
街衢與坊里整齊地並排在一起,東西向與南北向大 街成網格狀交叉。將外郭城進行網格式分區,每個網格就是一個坊里。 皇城中的12條大街呈相互交錯狀,將皇城地區進行網格式分區。由此可 見,唐長安城的布局極其整齊,規制嚴密。
(3)長安城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長安城的特點:
隋大興唐長安城總體上是中軸對稱的格局,設計時參考了鄴城和建康城的布局。城市建設過程中,還附會《易經》中「乾卦六爻」的說法,根據龍首原分為六條崗地的特點,安排了功能不同的建築。此外,在城市的邊緣規劃了園林區,既可美化環境,又可成為民眾的游覽場所,是中國古代城市史上的一大創舉。
唐長安城的形制是中國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設的典範,歷代有許多文人學士進行過考證和研究。盛唐時期韋述的《兩京新記》、宋代宋敏求的《長安志》、程大昌的《雍錄》、趙彥衛的《雲麓漫鈔》、元代李好文的《長安圖志》、清代徐松的《唐兩京城坊考》等著述,都對唐長安城進行過系統的研究和闡述。北宋的呂大防還曾將唐長安城的布局作圖刻石,以期永垂後世。現此圖雖僅存一部分,但仍有著很高的參考價值。
唐長安城在當時也影響了鄰近國家和地區的都城建設。渤海國上京龍泉府就是效仿了長安的規劃。日本國的平城京、平安京、藤原京、難波京以及長崗京不僅形制和布局模仿長安,就連一些宮殿、城門、街道的名字也是襲用了長安城的相應名稱。
長安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9721米,南北寬8652米,周長36.7公里。城牆寬12米左右,高5米多,全部用夯土版築,城門處的牆段還砌有磚壁。城牆和其外側的城壕已基本被毀,僅在北面的玄武門和南面的安化門附近留有部分殘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