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天使的創作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手機好多圖片 2025-02-02 09:48:56
日本哪個牙膏最好圖片 2025-02-02 09:46:41

天使的創作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8-01 22:16:22

① 蒙娜麗莎是誰的作品

蒙娜麗莎是達·芬奇的作品。

《蒙娜麗莎》是達·芬奇最喜愛的作品,作者生前一直把它留在自己的身邊。直到達·芬奇去世後,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用了一萬二千里弗(法國金幣名),才從達·芬奇的弟子手中買下。從此,該作品被收藏於法國羅浮宮。

(1)天使的創作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蒙娜麗莎》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方向;該作品折射出來的女性的深邃與高尚的思想品質,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於女性美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

文藝復興是盛行於14世紀到17世紀的一場歐洲思想文化運動。在中世紀晚期發源於佛羅倫薩,後擴展至歐洲各國。

歐洲源自對基督教統治下中世紀的批判,產生了世俗價值觀念。人的觀念在達·芬奇等藝術家的觀念里居於核心的地位,《蒙娜麗莎》也展現了神性和人性的光輝,肯定了人從自然狀態脫離而存在的意義。

《蒙娜麗莎》油畫:該作品經過了四個創作階段:第一層,是一幅對未知對象的肖像草稿,從輪廓可以看出,有較大的頭、鼻、雙手和較小的嘴唇;在第二層里,達·芬奇用一幅《佩戴珍珠發飾的肖像畫》覆蓋了最初的草稿。

第三層,是1503年創作的《麗莎·格拉迪尼肖像》,帕斯卡認為這才是蒙娜麗莎的原貌,也是他所認為的「另一幅女人的畫像」。

畫中的蒙娜麗莎眼睛看向左邊,面帶微笑,這是當時標準的肖像畫模樣。第四層,是《蒙娜麗莎》油畫作品:臉微微向右轉了過來,就連目光也是向右的。

② 有沒有背景透明的小天使圖片

還有好多好看的圖片加好友大家一起分享~

③ 一副關於手的外國畫,油畫還是什麼忘記了,記得是一雙手的特寫,背後是兄弟倆的故事。

是丟勒的素描吧,叫作「祈禱的手」。網路圖片上面有的。生平簡介

阿爾布雷特•丟勒(AlbrechtDurer,1471-1528)

德國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

少年時曾追隨父親習藝,他對繪畫表現出特殊的才能,13歲時就能逼真的畫自己的肖像,19歲時為父親所畫的肖像已充分顯示他成熟的素描功力,可與達•芬奇遙相呼應。後來在畫家沃格穆特(MichaaeelWolgemut)處工作三年。沃格穆特的大工作坊也為丟勒的教父、印刷商兼出版家安東•柯貝爾格(AntonKoberger)製作木刻插畫。在當時,這家最大的廠子,對丟勒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在兒童時代初次接觸到銅技巧,這個經久不滅的印象,對他後來在版畫藝術方面創造性地發揮起了決定作用。師滿後,年輕的畫家走出畫室沿著萊茵河游歷德國主要工業城市,到過法蘭克福,訪問過科隆和巴賽爾。4年間的旅行學習考察對畫家的世界觀形成和藝術發展起了決定性作用。23歲的丟勒已是一位有影響的藝術家,在這一年裡,他與故鄉的一位音樂家的女兒阿格列薩•弗湟伊結了婚,此後丟勒作為首飾匠和畫家開始了獨立工作。

1485年,德國教育在人文主義影響下處於即將進行改革的前夕,丟勒進入了紐倫堡的一所公立小學。依照他家的傳統,父親讓兒子在自己作坊里當學徒,想把他培養成一個首飾工人。丟勒在作坊里初次獲得了繪畫訓練,並且很快精通此道,這就成為他從事藝術活動的基礎,丟勒為學會首飾工藝所必需的裝飾藝術,進一步開始臨摹藝術家們的人物畫,還臨摹了馬丁•桑恩古厄的雕刻等,這為他想做一個藝術家創造了條件。丟勒十三歲就用銀針刻了第一幅自畫像,並在畫上寫道:「1484年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照著鏡子畫了自己。」他第二年的鋼筆畫「寶座上的聖母瑪麗亞和天使」為第二幅最早期作品之一,該畫被保存至今。

在學習繪畫的過程中,丟勒對人物結構和繪畫法則感到很大興趣,因此,他請求父親允許他做一個畫家。其父依從了兒子的願望,送子到紐倫堡附近的畫家邁克爾•瓦爾蓋默特畫室,契約規定學徒三年。丟勒臨摹了老師的作品,還逐漸學會了多種繪畫技巧,並以大自然,人體以及植物為對象開始進行研究,而且開始嘗試創作。同時還精心研究色彩的調配和運用,所以,當他學徒期滿是,就能夠按照藝術法則,進行創作了。二十三歲的丟勒成家立業後,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正式成立了畫室,開始畫肖像畫。

後來,丟勒完成了第一部了不起的傑作---「啟示錄」的木刻組畫。這本啟示錄起源於羅馬帝國尼祿王朝舊基督教的神秘的幻想。他製作了一組十五幅不朽之作,表現了人類在十五世紀末葉,由於世界末日的到來而感到無可奈何的恐怖和失望的情緒。當時德國正處於資產階級和手工業者之間的斗爭,農民和封建主之間的斗爭,飢餓和剝削之間的斗爭,人民的激昂情緒終於發展成為無數次的宗教的,政治的和革命的群眾運動。丟勒想把啟示錄中的幻想付於現實的形象,給予這些幻想以寓意的力量。其中幾幅畫,不隱諱的對統治勢力進行了批評,他把自己的意見交給每一個人的良知。

自從「啟示錄」刊行後,丟勒被名列於當代大藝術家的光榮行列。腓特烈又邀請他繪制第二幅祭壇畫。1498年丟勒以充沛的活力和初得聲望的信心。畫了一幅身穿華貴服裝的自畫像。(現存馬德里的普拉多陳列館1514年3月19日,丟勒在他母親去世的前兩個月,給母親畫了一幅肖像,在這幅木炭畫里他創作了他一生中最活潑動人的作品,這就是傳到現在的唯一的一幅丟勒母親的肖像。當他母親於5月17日逝世後,他在畫上題了幾句話:「這就是阿爾布萊希特•丟勒的母親,1514年祈禱周前的星期二夜間二時逝世,享年63歲。」說明他終身對母親的尊敬和熱愛。

1490年至1507年,他先後游歷巴塞爾、斯特拉斯堡及威尼斯等地,並拜會了他仰慕已久的喬萬尼•貝里尼(GiovanniBellini)。他不但極力加強自己藝術知識層面,而且著手研究數學、幾何學、拉丁語、古典文學等,他和學者的接觸較之與藝術家的交往更為頻繁、密切。1512年成為馬克西米里安大帝(EmperorMaximilan)的御前畫家。後到安特衛普、布魯塞爾、馬連、科倫、密得堡、布魯日和根特等地旅行,備受禮遇。1521年7月返回故里,健康情形轉壞,但他仍然筆耕不輟,直至去世。

丟勒是北部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當時的德國正處於其歷史上最為暗淡的一段時期。思想和信仰的混亂,飢荒和瘟疫(黑死病)無情地奪去大批人的生命,社會矛盾的激化。這使德國的文化與藝術疲弱不振,外於嚴重的低迷狀態。與此同時,以義大利為首的歐洲各國卻已經先後走出中世紀,進入了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開放與繁榮時期,人文主義的光輝已經照亮歐洲大陸。於是,作為一個德國藝術家,丟勒只能在一個代表著過去的落後國度里苦苦追求和傳播著「現代」歐洲的先進思想。

這位天才少年已經准備好了要獨自一人將現代文化引進德國。只是,他那充滿好奇和疑惑的目光和基督式的指示性手指表明,不同於義大利文藝復興對於人與人的世界的欣喜觀看,也不同於荷蘭文藝復興對於外部世界的執拗關注,德國的文藝復興將略帶苦澀地凝視人自身。而這將使他成為一個充滿矛盾的獨行者和先鋒派。

作為一個文藝復興時期的人,丟勒相信藝術家必須要深入觀察自然和竭力發現宇宙的秘密,以揭示和表現美。但與此同時,他又堅持其半中世紀的信念,認為藝術家連同其藝術應是上帝的工具。當米開朗基羅以大衛雕像(1501-1504)展現人的完美和新生時,丟勒以同樣高超的技法創作了蝕版畫《聖尤斯塔斯》(1501),將這位殉教者與神跡相遇的景象表現的如人間樂園。不過,他在那個時期的代表作則是稍早一點創作的《啟示錄》木刻組畫,其在內容和表現風格上更明顯帶有哥特式教誨性小型畫像的特徵。

同達芬奇一樣,丟勒也具有科學的頭腦,因而曾深研數學和透視學並寫下了大量筆記和論著,在透視法和人體解剖學方面,他創作了許多反映社會現實的繪畫作品。他同時還研究建築學,發明了一種建築學體系。丟勒還是位美術理論家,著有《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他使德國藝術擺脫哥特式藝術的影響和束縛,走向以人文主義思想為指導的現實主義藝術道路。他把當時幼稚的版畫藝術推向完美的新階段。他支持當時的宗教改革運動,同情農民戰爭,曾主動為宗教改革運動的領袖馬丁•路德的宣傳冊子繪製版畫插圖,並以農民戰爭紀念碑的設計來終結自己的創作道路。

其畫的動植物素描之精確完全可以同達芬奇所留下的相媲美,但同時他又對《啟示錄》中記載的各種怪獸的存在深信不疑。因此丟勒不僅是畫家,而且是數學家、機械師、建築學家,他曾創立了築城學理論。

他平生不停的旅行,足跡之廣,眼界之闊在當時幾乎無人可與比肩,可又始終保留著一些農民式的愚昧和狹隘。他相信理性和知識會使人成為高貴的存在,卻又對於人的不完美有一種深刻的意識。

他出身於一個中世紀的工匠之家並生活在藝術家地位最為低下的國度,卻成為當時歐洲最為獨立和驕傲的藝術家。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從而成為倫勃朗的先聲。他多少已經意識到藝術會使其不朽,卻終其一生為死亡正在迫近的念頭所追索而無法擺脫肉體將要消失所帶來的恐懼。就藝術風格而言,盡管他是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的追求者和傳播者,但其置身於其中的德國傳統卻使其藝術多少保留了一點中世紀哥特式遺風,同時又令人驚訝地率先展現出些巴洛克特徵。

丟勒的作品包括木刻版畫及其他版畫、油畫、素描草圖以及素描作品。他的作品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是最出色的木刻版畫和銅版畫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啟示錄》、《基督大難》、《小受難》、《男人浴室》、《海怪》、《浪盪子》、《偉大的命運》、《亞當與夏娃》、《騎士、死亡與惡魔》等。他的水彩風景畫是他最偉大的成就之一,這些作品氣氛和情感表現得極其生動。

1523年末,丟勒開始寫自傳,不僅作了自己一生的回顧,而且敘述了他的雙親和他十七個兄弟姊妹及他自己的生平遭遇。當時在世的只剩下他的一個弟弟。

1525年,丟勒的重要著作「量度藝術教程」出版。因此,他躍居文藝復興時期第一流藝術理論家之列。1526年,是丟勒創作傑出肖像的一年,如《伊司馬斯•范•鹿特丹》,成為他最偉大的一幅人物傑作。

1527年,丟了第二部科學著作《築城原理》出版。1528年,《人體解剖學原理》脫稿,這是他二十七年來對人體解剖學研究的結晶。可惜,他沒有看到這部著作的巨大影響。五十七歲的丟勒,從荷蘭歸來後,體力衰弱,屢為病魔侵擾,這顆燦爛的文化巨星於1528年4月6日突然隕落了。

[編輯本段]

時人評價

據同時代人著文回憶丟勒的長相時寫道:

「他有一張表情生動的臉,一對明亮的眼睛,長著希臘人稱之為四角形的鼻子,長長的脖子,寬闊的胸脯,束緊了腰的腹部,大腿筋肉十分發達,小腿也結實勻稱,樣子文質彬彬。有人見過他的手指,長得秀美如蔥白,他那俏皮的言談舉止更令人陶醉,以致聽眾都覺得再也沒有比他結束講話時更令人惆悵的事了。他幾乎通曉天文地理、哲學美學,不僅懂得,還會口述出來。」

這種美譽即便有幾分誇張,也足以說明丟勒這位天才在同代人心目中的形象。

丟勒最為傳世的作品是《手》,後來被人們改名為《祈禱之手》,其影響力超過其他任何作品。

④ 誰有卡通可愛的天使、惡魔圖片!最好背景透明的!!!

這樣的行么?

⑤ 白色天使動漫圖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fr=&pv=&ic=1024&z=0&se=1&word=%B6%AF%C2%FE%B0%D7%C9%AB%CC%EC%CA%B9&s=0
網路里搜的

⑥ 這是那部動漫

出自《吸血姬美夕》

《吸血姬美夕》是一套在九十年代風行日、台、港的動漫畫,漫畫作者為垣野內成美,動畫創作者為垣野的丈夫平野俊貴,是美夕系列的開山之作,1988年7月被製成原創動畫(OVA),1998年以TV動畫型式在日本播出,其細膩唯美的畫風深受觀眾喜愛,成為 少女漫畫的新指標。

作品介紹:

神魔, 是從黑暗世界中逃出的潛伏在人們心靈軟弱處將人類引導入死亡的一種東西,而將這樣神魔再次趕入黑暗世界的就是一位美麗的吸血鬼——美夕。

《吸血姬美夕》TV版中,故事圍繞著吸血鬼美夕與她的一個非常可愛的小寵物死無,以及她的朋友(關系曖昧)拉法與神魔間的斗爭展開的。基本上是一集打跨一個神魔的單獨小故事,但是其中穿插著美夕與一心要打倒她的雪女冷羽和最後的神魔、亦即美夕的好朋友千里之間的恩怨作為主線。

美夕是東方的吸血鬼,奉命守護自己的魔界,與西方習慣意義上的吸血鬼不同,她不是為了傷害人類而存在的惡鬼,而是降妖驅魔的吸血姬。但由於她獨特的身份和封印神魔的方式,再加上人與魔不斷的互相糾纏,使得吸血姬美夕成為一個在作品中毀譽參半的主角,她救過很多被神魔糾纏的人,也將不少和神魔糾纏甚深的人類送到了冥。就如同雙刃劍一般,無法斷言成敗得失,但相信很多讀者都認同於吸血姬美夕的主要原因在於:美夕每一次將人類送到冥間之時,都可以感受到美夕的無奈和發自她心底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