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廣西哪裡有草葯圖片
擴展閱讀
我要搜索粽子的圖片 2025-02-04 19:44:46
本命圖片是什麼意思啊 2025-02-04 19:18:49
美圖手機圖片恢復軟體 2025-02-04 19:16:57

廣西哪裡有草葯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7-12 02:03:21

『壹』 這草葯有很大粘性,誰知道是什麼

酸模葉蓼(學名: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是蓼科,蓼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90厘米。莖直立,無毛,節部膨大。葉片披針形或寬披針形,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上面綠色,葉柄短,托葉鞘筒狀,膜質,淡褐色,無毛,總狀花序呈穗狀,頂生或腋生,花緊密,花序梗被腺體;苞片漏斗狀,被淡紅色或白色,花被片橢圓形,瘦果寬卵形,黑褐色,有光澤,6-8月開花,7-9月結果。

廣布於中國南北各省區。朝鮮、日本、蒙古、菲律賓、印度、巴基斯坦及歐洲也有分布。生田邊、路旁、水邊、荒地或溝邊濕地,海拔30-3900米。

酸模葉蓼是中國農業有害生物信息系統收錄的雜草,常見於田地邊、沙地及路邊荒蕪濕地。清理方法簡單,可以通過人工、機械拔除或噴灑農葯等方式治理,酸模葉蓼危害各地均有發生,南方發生較重。

主要變種

編輯

綿毛酸模葉蓼(變種)柳葉蓼

該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是葉下面密生白色綿毛。

產地、生境與酸模葉蓼相同。[2]

⒈控制雜草種子入田人工防除首先是盡量勿使雜草種子或繁殖器官進入作物田,清除地邊、路旁的雜草,嚴格雜草檢疫制度,精選播種材料,特別注意國內沒有或尚末廣為傳播的雜草必須嚴格禁止輸入或嚴加控制,防止擴散,以減少田間雜草來源。用雜草漚制農家肥時,應將農家含有雜草種子的肥料經過用薄膜覆蓋,高溫堆漚2-4周,腐熟成有機肥料,殺死其發芽力後再用。

⒉人工除草結合農事活動,如在雜草萌發後或生長時期直接進行人工拔除或鏟除,或結合中耕施肥等農耕措施剔除雜草。

機械防治

結合農事活動,利用農機具或大天型農業機械進行各種耕翻、耙、中耕鬆土等措施進行播種前、出苗前及各生育期等到不同時期除草,直接殺死、刈割或鏟除雜草。

化學防除

主要特點是高效、省工,免去繁重的田間除草勞動。國內外已有300多種化學除草劑,並加工不同劑型的制劑,可用於幾乎所有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地地除草。

替代控制

利用覆蓋、遮光等原理,用塑料薄膜覆蓋或播種其它作物(或草種)等方法進行除草。

『貳』 松筋藤長什麼樣的

青九牛,別稱寬筋藤、松筋藤、無地根、表筋藤、打不死。

落葉木質藤本,長3~10米。嫩時被柔毛,老時變無毛,皮灰白色,有多數白色皮孔和明顯的葉痕。單葉互生,寬卵形至圓狀卵形,長7~12厘米,寬5~10厘米,頂端驟尖,基部心形,邊全緣。總狀花序腋生;花單性異株,淡黃色,花萼、花瓣、雄蕊均6;雌花具棒狀退化雄蕊。

多年生纏繞草本。根肉質多分枝。莖圓柱狀,時而螺旋扭曲,有3-5翅,被短柔毛,幼莖有時被毛較密,老時近於無毛。葉形不一,心狀圓形、卵形、寬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葉形大的長4-14厘米,寬3.5-14厘米,葉形較小的長4-5.5厘米,寬1.2-2.5厘米。

(2)廣西哪裡有草葯圖片擴展閱讀:

海南島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它豐富的熱帶葯用植物資源,在這些植物中有些植物是海南特有的,它們中的一部分就生長在海南鄉野村落的林旁路邊,隨意一瞥,就能看到它們綠色的身影,松筋藤便是其中一種。松筋藤學名叫青九牛。

據《黎葯學概論》記載,松筋藤不僅僅只是一個海南特有的植物,在黎族地區,它也是黎族醫生常用的草葯,被用來緩解肌肉緊張,治療跌打損傷。

中國葯學會中葯天然葯專業委員會委員,海南省熱帶葯用植物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主任、「黎葯搶救和發掘課題組」帶頭人劉明生博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個葯可以用來防治骨質疏鬆,我們已經申請了國家葯物發明專利,並獲國家專利局授權,目前正處於深入研究階段。」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青九牛

海南省人民政府網——搶救性保護發掘海南黎族醫葯資源

『叄』 這是梧州土話中草葯,有知道學名或圖片的么

說出來的名字土的太過頭了,在梧州直接問那些路邊賣中草葯的比較靠譜。魯勒根,應該是我們叫狗盧甩的,一種藤,根是塊莖,有很多勒,小學時候學校要收,很多80後都知道,學名叫啥不清楚 ;白葉吊龍,懷疑是否是白葉吊蘭;針光根,應該是金鋼根吧,下面這個是金鋼子

『肆』 求中草葯圖片: 貓公草

客家人稱貓公草,中葯名稱叫巴戟天。


(4)廣西哪裡有草葯圖片擴展閱讀

植物形態

巴戟天(原變種):藤本;肉質根不定位腸狀縊縮,根肉略紫紅色,干後紫藍色;嫩枝被長短不一粗毛,後脫落變粗糙,老枝無毛,具棱,棕色或藍黑色。

葉薄或稍厚,紙質,干後棕色,長圓形,卵狀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6~13厘米,寬3~6厘米,頂端急尖或具小短尖,基部純、圓或楔形,邊全緣,有時具稀疏短緣毛。

上面初時被稀疏、緊貼長粗毛,後變無毛,中脈線狀隆起,多少被刺狀硬毛或彎毛,下面無毛或中脈處被疏短粗毛;側脈每邊(4~)5~7條,彎拱向上,在邊緣或近邊緣處相聯接,網脈明顯或不明顯。

葉柄長4~11毫米,下面密被短粗毛;托葉長3~5毫米,頂部截平,干膜質,易碎落。

花序3~7傘形排列於枝頂;花序梗長5~10毫米,被短柔毛,基部常具卵形或線形總苞片1;頭狀花序具花4~10朵;花(2~)3(~4)基數,無花梗;花萼倒圓錐狀,下部與鄰近花萼合生。

頂部具波狀齒2~3,外側一齒特大,三角狀披針形,頂尖或鈍,其餘齒極小;花冠白色,近鍾狀,稍肉質,長6~7毫米,冠管長3~4毫米,頂部收狹而呈壺狀,檐部通常3裂,有時4或2裂,裂片卵形或長圓形,頂部向外隆起,向內鉤狀彎折,外面被疏短毛。

內面中部以下至喉部密被髯毛;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著生於裂片側基部,花絲極短,花葯背著,長約2毫米;花柱外伸,柱頭長圓形或花柱內藏,柱頭不膨大,2等裂或2不等裂,子房(2~)3(~4)室,每室胚珠1顆,著生於隔膜下部。

聚花核果由多花或單花發育而成,熟時紅色,扁球形或近球形,直徑5~11毫米;核果具分核(2~)3(~4);分核三棱形,外側彎拱,被毛狀物,內面具種子1,果柄極短;種子熟時黑色,略呈三棱形,無毛。花期5~7月,果熟期10~11月。

『伍』 梅縣地區有一種中草葯別名叫「擂錘草」是怎麼樣的

據查詢,擂錘草是梅縣地區渣信頌一種常見的中草葯,也稱「肆達根」、「四達根」或「巨麻子」。其主要生長在山區的石縫或土塊上,性味苦、寒,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癰疽瘡腫等病症。擂錘草呈圓柱形,長約5-30厘米,直徑約0.3-1.5厘米,表面呈深褐色或黑色,有明顯的縱向凹槽,質硬而脆。其葉片互生,長約1-6厘坦喊米如鄭,呈長橢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有微狀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