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烏龜有肚臍眼嗎
龜的肚臍
肚臍有什麼用處呢?在胚胎時期,肚臍是連接母體與幼體的唯一通道,任何營養物質的輸送,也是靠著這一根小小的臍帶。龜雖然是卵生動物,但也同樣需要這樣一根通道,這也就說明,龜也一定是有肚臍的。
如上圖,那個小洞洞的似的裂痕。不是什麼大問題。這個是破殼以後,蛋黃被吸收以後,還沒有全部癒合的肚臍眼。等之後慢慢長大以後,這個就會慢慢自己癒合。然後和腹甲融為一體,看不出來了。
小龜破殼後。不會馬上進食的。有一些剛出生的小草龜,上有黃黃的,鼓鼓的小包,這個不是疾病。不能盲目的摘掉,或者剔除。
那這個是什麼東西呢?這個是卵黃。也就是蛋黃。龜在蛋里的時候。靠這個吸收營養,在破殼的時候這個會有大有小。沒有關系,之後龜會慢慢吸收。直到完全吸收完畢。成圖片中的樣子以後。然後才會慢慢開始進食。
自然孵化的幼龜會在卵殼內等卵黃囊完全吸收以後才會爬出來,一般拖著卵黃囊到處爬的只有在人工孵化的情況下才會出現。
小龜的飼育照料需要加倍小心的,溫度,設備,等需要照看的。如果能看見自己的龜下蛋。然後自己孵化。等待小龜的破殼而出。想必那份心情是很激動的。當看見小龜慢慢的破殼而出。睜開眼睛。慢慢的開始爬動。這好比就像自己的寶寶出生。有一份為人父母的感覺。
② 烏龜喜歡躲在哪裡
一般烏龜在走失的時候最喜歡躲在犄角旮旯找,沙發床底下,有腿的傢具周圍,實在找不到,等它幾天,剛丟失幾天它體力還好,會到處鑽,在家的時候別看電視別出聲,看會兒書,會聽見擦擦擦擦的腳步聲,它的小爪子在地上走還是有明顯動靜的,尤其是爬到紙箱塑料袋塑料盆上蹭到了,動靜更大,然後順著去找。
一旦烏龜走失超過一個星期,烏龜就會冬眠(不是真正地冬眠,是深睡),即使用食物也很難引誘出來,烏龜可以通過空氣來養活自己,堅持半年都沒事,可以在衛生間角落、床角、衣櫃下面、冰箱下面、洗衣槽等有小角落並且陰暗潮濕的地方找,實在找不到只有等了,烏龜不出半個月就會醒來一次,在家裡走的,如果再找不到,那麼烏龜已經走出家門了
注意:食物引誘法沒有用的,可以再去買一隻一樣的烏龜,放在家裡看它是往哪裡走,主人以前的烏龜也可能在那個地方,要等有空的時候在弄。
③ 烏龜喜歡生活在哪裡
烏龜屬半水半棲、半陸性爬行動物,喜歡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庫、池塘及其他水域。
白天多陷居水中。夏日火熱時,便成群地尋找蔭涼處。性情溫和,相互間無咬斗。遇到敵害或受驚嚇時,便把頭、四肢和尾縮入殼內。
烏龜是雜食性動物,以動物性的昆蟲、蠕蟲、小魚、蝦、螺、蚌、植物性的嫩葉、浮萍、瓜皮、麥粒、稻穀、雜草種子為食,耐飢餓能力強,數月不進食也餓不死。
烏龜為變溫動物,水溫在10℃以下時,即靜卧水底淤泥或有覆蓋物的鬆土中冬眠。冬眠期一般從11月到次年4月,當水溫上升到15℃時,出穴活動。水溫18-20℃開始攝食。20℃以上怕熱,躲在深水淤泥中。
管理要點
餵食小魚、小蝦、螺絲、生瘦肉等有營養的食物。小龜要把生的小魚、小蝦等切細後喂。不能喂熟的瘦肉、肥肉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否則會消化不良,要生病的。烏龜一年有二個時期:一是生長期,溫度15℃以上,大約在5-10月份,從烏龜開始進食到停止進食這個時期叫烏龜生長的時間。
這段時間它需要曬太陽,所以前面講到塘的中央要亂石、土墩、綠地。這段時間換水要勤,一周換一次。二是冬眠期,大約在11月份-翌年4月份,溫度在15℃以下,逐漸停止進食,就開始進入冬眠期了。冬眠時也不能離開水,否則就會失水生病而死。
進入冬眠期塘溫不宜太高,0-5℃,這樣烏龜就不太活動,減少消耗體能。如果溫度太高,烏龜一直在活動,大量消耗體能。這段時間烏龜也需要曬太陽,塘溫不能太低,冰凍時水可以加深點。換水可以盡可能少些,甚至不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烏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