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的五臟六腑位置圖
人的五臟六腑位置圖如下:
中醫學把人體內在的重要臟器分為臟和腑兩大類,有關臟腑的理論稱為「藏象」學說。藏,通「臟」,指藏於內的內臟;象,是徵象或形象。這是說,內臟雖存於體內,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變化,都有徵象表現在外。所以中醫學的臟腑學說,是通過觀察人體外部徵象來研究內臟活動規律及其相互關系的學說。
臟和腑是根據內臟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區分的。臟,包括肝、心、脾、肺、腎五個器官(五臟),主要指胸腹腔中內部組織充實的一些器官,它們的共同功能是貯藏精氣。精氣是指能充養臟腑、維持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
腑,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個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內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們具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還有「奇恆之腑」,指的是在五臟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於一般腑的一類器官,包括腦、髓、骨、脈、女子胞等。
應當指出的是,中醫學里的臟腑,除了指解剖的實質臟器官,更重要的是對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概括。因此雖然與現代醫學里的臟器名稱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卻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兩者等同起來。
(1)人的器官胃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五臟的生理特點及臨床意義
中醫學以生理功能特點的不同作為區分臟與腑的主要依據。五臟共同的生理特點是化生和貯藏精氣,如《素問·五藏別論》說:「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
簡明扼要地概括了五臟的生理特點,所謂「滿而不實」、「實而不滿」,是強調五臟的精氣宜保持充滿,但必須流通布散而不應呆滯;唐·王冰注雲:「精氣為滿,水谷為實。五臟但藏精氣,故滿而不實;六腑則不藏精氣,但受水谷,故實而不能滿也。」
五臟的生理特點,對臨床辨證論治有重要指導意義。一般說來,病理上「臟病多虛」,治療上「五臟宜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臟六腑
Ⅱ 胃在什麼位置
胃在左邊還是右邊
胃是人體的消化器官,位於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腸。胃的上口為賁門,下口為幽門。胃又稱胃脘(guǎn管,又讀wǎn碗),「脘」的古音同「管」,義亦相通。故胃之上為食管,胃之下為腸管,胃居二者之間名為胃管(脘)。其分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稱上脘,包括賁門;胃的中部稱中脘,即胃體部分;胃的下部稱下脘,包括幽門。《中國醫學大辭典胃》按:「胃,匯也,水谷匯聚之所也,為人體內消化器,形如囊,左大右小,橫卧於膈膜下,上端為賁門,接於食道,下端為幽門,連於小腸。」胃乃「六腑」之一。
胃在人體上腹部偏左位置的,右側上腹部的器官為肝膽。
Ⅲ 人的內臟胃位置圖
如圖:
胃是人體的消化器官,位於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腸。胃的上口為賁門,下口為幽門。胃又稱胃脘故胃之上為食管,胃之下為腸管,胃居二者之間名為胃管(脘)。其分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稱上脘,包括賁門;胃的中部稱中脘,即胃體部分;胃的下部稱下脘,包括幽門。
(3)人的器官胃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內臟是大部分位於體腔內但直接或間接與體外相通的器官總稱,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個系統。按其形態結構,分為管腔性器官和實質性器官兩大類。管腔性器官都有管道與外界相通;實質性器官主要是腺體,以導管開口於管腔性器官的壁。
從個體發生來看,消化系與呼吸系的大部分共同來源於內胚層;呼吸器官是原始消化管上段向腹側突出的另一管道。泌尿與生殖器官來源於中胚層的尿生殖嵴,經過演變,分化為功能不同的泌尿系和生殖系,但在男性仍有一段共同的排出管,因此,有人將泌尿和生殖兩個系合稱為尿生殖系。
Ⅳ 胃在左邊還是右邊胃在哪個位置圖
胃在人體內腹腔的上部,主要是左上腹部。上端入口處與食道下端相連,稱為賁門;下端出口處移行於十二指腸,稱為幽門。整個胃是一個大的囊狀器官,分為胃小彎、胃大彎、貼近腹壁的胃前壁及與之對應的胃後壁。
(4)人的器官胃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胃的形態結構
胃的形狀與動物體形有關:魚類、有尾兩棲類和蛇類,因其身體細長,胃呈紡錘形;哺乳類動物因身體粗短,胃則呈袋狀彎曲,橫卧於腹腔內。
此外,胃的形態和結構還可因為貯存食物的需要、食物的性質、攝食的頻率而發生改變。在靈長類、大多數食肉類和許多食蟲目動物中,胃往往是單腔器官,其前端與食管連接的部位叫做賁門,後端與十二指腸連接的部位稱為幽門。
注意事項
一、避免吃各種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濃縮咖啡、生蒜芥末等對胃粘膜有損傷的食物,同時避免吃過硬的、過酸的、過辣的、過冷的、過熱與過分粗糙的食物。可以選用容易消化食品並注意少用油炸、等烹調方法。食物應該清淡軟爛。
二、增加營養、注意選擇營養價值高的蛋白質食品和維生素豐富的軟食,例如牛奶、豆腐、胡蘿卜與一些發酵的食品,食物要細嚼慢咽。
漢字解釋
胃 wèi 會意。字從田從肉 (月實為肉古寫)。「田」指「承受五穀之土」。「肉」意為「肉身」、「肉質」。「田」與「肉」聯合起來表示「肉身中的承受五穀之土」。
本義:人身體中的農田。說明:胃別名「肚」,意為「肉身中的田土」。又號「太倉(大倉、天倉)」。
發明漢字的時候,中國已經以農立國,農田成為中國土地的核心部分、精華部分,是概念上的國土中心。若把古中國與人比附,那麼人身體中五穀以本來面目存在的地方,只有胃,即胃是人身上的「國土中心」。
胃病預防
1、節制飲酒,勿暴飲暴食,慎用或不用易損傷胃黏膜的葯物。急性單純性胃炎要及時治療,愈後防止復發,以免轉為慢性胃炎,遷延不愈。
2、傳統鍛煉。八段錦中「調理脾胃須單舉」和五禽戲中的「熊戲」、叫化功可以平時多練習,對增強脾胃功能有一定作用。
3、保持心情愉快。
相關檢查
1、鋇餐檢查
患者服用造影劑,一段時間後造影劑通過消化道的蠕動,充滿整個消化道,利用X線檢查,可以了解消化道各器官的形態特徵。檢查前准備:空腹檢查。優缺點:稍不適,可以詳細了解消化道內各器官的體征。
2、胃鏡檢查
通過纖狀管由口腔直接伸入胃體內,探頭可以直接拍攝胃內的表面情況,可以詳細了解是否充血、水腫、糜爛、潰瘍等。檢查前准備:空腹檢查。優缺點:這是目前最准確的一種檢查。檢查過程中會有稍許不適。
Ⅳ 胃的結構圖
胃是人體的消化器官,位於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腸。胃的上口為賁門,下口為幽門。胃又稱胃脘(guǎn管,又讀wǎn碗),「脘」的古音同「管」,義亦相通。
胃壁的組織結構自外向內為漿膜層、肌層、粘膜下層、粘膜層。胃除了具有接納、儲藏食物和分泌胃液的功能外,還會將所進食物磨碎,與胃液混合攪拌,形成食糜,達到初步消化的作用,並逐步分次地自幽門排出進入十二指腸。
(5)人的器官胃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胃底部位於賁門左側,是賁門切跡平面以上的部分。胃體部是胃腔最大的部分 ,介於賁門和幽門之間。幽門是胃的出口,即胃與十二指腸的連接處。幽門對胃內容物的排空和防止十二指腸內容物的反流有一定的作用。
胃壁有四層:即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漿膜層。與食物直接接觸的是黏膜層,人的胃黏膜表面附著一層厚度在0.25~0.5毫米的黏液層,胃的表面上皮細胞還能分泌重碳酸鹽,二者結合形成雙重防護屏障。
Ⅵ 人的器官分布圖
人的器官分布圖
人體的感覺器官主要有眼,耳,口,鼻,舌,皮膚等。感覺器官包括感受器、神經通道和大腦皮層感覺中樞三部分。
人體的內臟器官主要有甲狀腺、氣管、心臟、肺、肝臟、膽囊、胃、腎、胰、小腸、脾、直腸、十二指腸、胰、輸尿管、卵巢、闌尾、尿道、膀胱、子宮等。
(6)人的器官胃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內臟器官從基本結構上來看,可分為中空性器官和實質性器官兩大類。
中空性器官都成管狀或囊狀,內部均有空腔,比如我們最熟悉的消化系統的胃、呼吸系統的氣管、泌尿系統的輸尿管、生殖系統的輸卵管等。其中位於消化道的氣管均有四層壁,分別是粘膜層、粘膜下層、肌層和外膜。
實質性器官內部沒有特定的腔隙,大多是一些腺體,如肝、胰、腎醫基生殖腺等。結締組織被膜深入器官實質內,將其分成更小的單位,稱為小葉,肝小葉就是其中一種。分布於該器官的血管、神經和淋巴管以及該器官的導管等出入該器官之處,呈為門,比如肝門、腎門、肺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