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敲膽經痛是什麼原因,有解決辦法嗎
你這是屬於神經性的疼 中醫講通則不痛 痛則不通
西醫常說是神經受到壓迫 而中醫卻說是因為你的經絡不通導致的 其實都是一個道理 我建議你每天敲膽經 左右腿各50下
具體膽經的位置:
環跳 風市 陽關 陽陵泉
堅持一個月 一定要堅持
敲膽經是一種簡便而有奇效的減肥和健身好方法,但在敲膽經中間往往會產生一些排病反應,例如出現失眠、腹瀉、胃痛,關節疼等這些排病反應。
通過血液分析儀對大量的「敲友」的跟蹤檢測,終於揭開的這個謎底。
在敲膽經之前給每人進行指尖放血,將血液塗在玻璃片上,然後放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然後開始每天囑咐受試者敲打膽經,每三天進行一次血象觀察。
通過檢測發現,受試者敲打膽經一周左右,血象逐漸開始變差,此時患者也多數會產生排病反應,這就是說,血象和排病反應有直接的聯系。
吳清忠老師所說,敲膽經可以清除沉積在膽經的垃圾,這非常正確,敲擊膽經後沉積在膽經多年垃圾被松動,然後進入血液,就像大掃除一樣,旮旯里打掃干凈了,但室內空氣卻彌漫著灰塵。
韓國瀉血療法的創始人朴大師也認為,人體內的淤血導致經絡不通而產生疾病。
敲打膽經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按摩手法,膽經線路上的毛細血管內淤血經過敲打後開始流動,進入大血管,開始在人體內循環。
通過解剖學可以了解到,人體患病處的毛細血管變形、狹窄,通透性都很差,就像下水道的篦子一樣,堵塞只會發生在這個地方,敲打膽經後,無論是血液中的垃圾也好,還是淤血也好,流經病除後會造成堵塞,使患病除的血液循環更惡略,因此就會導致「舊病復發」或者疼痛加劇。
經常有人敲一段膽經後會出現早醒的現象,這是由於這些患者淤血和垃圾大量堆積在肝內的結果。
肝藏魄。人在睡眠時一定量的血液被肝吸納,身體的血管內的血液(尤其是四肢的血管內的血液)開始減少,渾身軟綿,進入深度睡眠。如果肝臟內被大量的垃圾堆積和淤血所佔據,身體肌肉內的血液迴流到肝內較少,肌肉內的血管張力較大,肌肉得不到充分放鬆,必然影響睡眠。另一方面,肝得不到足夠量的血液滋養,就不能產生足夠的蛋白和消化液,也會導致失眠。
瀉血就是專門拔除身體內淤血和垃圾好的方法,將膽經的給以拔除,膽經處的垃圾和淤血必不能流走為害。通過大量的實踐,在敲打膽經之前,事先拔除膽經淤血和垃圾的確能消除不良反應。由於拔除膽經淤血和垃圾,可以快速疏通膽經,效果來的非常快,拔一次能抵上敲半個月
2. 腿上膽經在哪裡圖片
膽經在人身體里是一個很關鍵的一條經絡,膽經一共有四十四個穴位,是穴位眾多的這么一個經絡,而且它的作用也跟它的穴位一樣,管的身體的部位非常眾多,因為循行的路線太長。
3. 膽經在哪裡敲膽經有什麼好處女士適合敲嗎
我們要正確認識膽經,並不是所有的穴位都適合你。對於一些人來說,膽經也是不適合的,不適合的人真的不要敲。
4.做過器官移植的人不適合打膽經。
因為膽經會促進血氣升高,血氣升高可能導致嚴重的排斥反應。
5.對於血氣低的人,毛細血管硬而脆,膽經跳動後容易發生充血。
建議你降低敲膽經的強度。打掉淤血本身就消耗血氣,得不償失。所以一定要控制好力度,不要太用力,而不是長時間使用蠻力,直到發燙。這里特別強調小兒拍擊膽經的方式。小孩子皮膚嫩薄,不需要像大人一樣敲打膽經。只要輕輕推他大腿外側或者輕輕揉一下就可以了。
4. 中醫受歡迎的程度越來越高,按摩膽經要注意什麼呢按摩膽經能瘦腿嗎
隨著中醫越來越普及,學習打膽經的人越來越多,打膽經的好處也很多。那麼打膽經要注意什麼呢?打膽經能瘦腿嗎?讓我們來看看。
沖膽經的真正方法
1.敲雙腿為膽經。不然一條腿粗一條腿細。
2.中醫有句話叫「不離經就離不開穴」,所以最好在大腿外側敲膽經,只是讓它有點熱麻,可以刺激膽汁分泌。它不需要正確的穴位,當然如果你能敲到位的話。
3.上班族可以利用工作間隙,邊坐邊敲,或者坐在床上,伸直腿,用拳頭捶大腿。
4.一天可以敲一兩次。反正有空就敲吧。
5. 敲膽經的時候應該由上往下還是由下往上呢
在大腿外側的四個穴位點,用力敲打,每敲打四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五十次,也就是左右各兩百下。由於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需用力,而且以每秒大約兩下的節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中醫認為順敲為補,逆敲為瀉。輕快短為補,重慢長為瀉。瀉肝火應該是從下往上。
《黃帝內經》上說:「凡十一臟,取決於膽也。」足少陽膽經起於眼外角,向上達額角部,下行至耳後風池穴,由頸、肩進入鎖骨上窩;直行脈走到腋下,沿胸腹側面,在髖關節與眼外角支脈會合,然後沿下肢外側中線下行;經外踝前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側端。
膽經失調容易發生頭暈、頭痛、視物模糊、耳鳴等頭面五官疾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各種不適和疼痛,如胸脅肋部脹滿不舒、腰腿痛,神經精神失調性疾病,如失眠等也與膽經失調有關。刺激膽經及其穴位可以清利頭目、聰耳明目、緩解脅肋部脹滿、調理睡眠、治療腰腿痛。
(5)上半身膽經是從哪裡到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時間
晚上11點以後不可以再敲。晚上11點至凌晨1點是氣血進入膽經的時候,敲膽經不應該在這個時間段進行,對身體不好。利用白天的時間敲膽經是比較安全的做法。
2、敲打位置
敲膽經不需要敲到小腿上,一是操作不方便,二是小腿上膽經與胃經的位置太近,用敲的方法要完全分開有難度。
3、力度
不需要很用力,把手舉起來,隨勢下降敲打即可。剛開始敲的部位有酸痛感,因為人體本身就在努力打通膽經這個通道。
4、不生氣
敲膽經是讓人體的氣血上升,如果氣很盛,血上升時氣會跟著上升,讓人不舒服,所以要先破掉一點氣,然後開始敲膽經。
5、長期堅持
身體的保養是長期的,只要能保持收入略大於支出就可以了。當人體的血不斷上升,到一定層次時,人體是要全面改造自己的身體的。血要上升,但要慢慢地上升,這樣人體的修理幅度比較小,人體自我感覺就比較舒服。
6、不適合人群
孕婦絕對不能敲,不能讓孕婦有痛的感覺,會對寶寶有影響。老人敲膽經不要敲得太多,因為血升得太快人體的調節也會快。
7、女性月經推遲
有的女性本來血就很少,但由於肝臟熱,所以月經問題沒有暴露。血氣上升後,肝熱下降了,月經推遲是正常的。當血達到正常水平,月經也就恢復了。月經來時可以少敲或不敲。
6. 經絡不通怎麼辦疏通經絡的10大妙招
經絡不通的解決方法有哪些?相信這些問題困擾著很多人吧!今天要和您分享的就是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希望這些經絡養生排毒法可以對您有所幫助。
9.肺經:讓你皮膚不再乾燥
從肩胛骨凹陷處連出一條直線,沿著手臂內側,到拇指內側端止,為人體肺經。「肺主皮毛」,經常敲打肺經的同時,保證每天至少1500毫升的進水量,就能使水分通過肺經運轉到真皮層,使你的皮膚不再乾燥!
敲打肺經時,從大臂到手腕上方,可用半空拳敲打,由於手掌面積較小,從手腕到拇指內側,建議你用另一隻手的拇指按壓,以使穴位足夠受力。另外,清晨3點到5點是肺經運行時期,按理說此時敲打效果最好,如果你不願打攪自己香甜的睡眠,可將敲打肺經作為晨練第一課!
7. 敲膽經敲大腿外的哪四個穴位
自然垂手正立,中指段所在的直線就是膽經在大腿外側的循行路線。其上有四個穴:一是環跳穴,位於股骨關節最高凸出點和尾骨尖稍稍上方一厘米處,此兩點連線的外三分之一點就是環跳穴。二是風市穴,如前所述中指尖處是它的穴位。三是中瀆穴,位於風市穴下方2~3厘米處。四是膝陽關穴,位於膝關節橫紋上一厘米左右壓之有凹陷感。時間沒有嚴格的要求,每次每穴五分鍾左右。
8. 敲膽經可以瘦腿,說是要敲四個點,這四個點在哪裡
膽經在下肢的巡行路線是沿股、下肢外側中線下行至小趾、次趾之間。有個很容易找到的標志,就是沿著褲子中間的那條線至膝蓋側面處,主要是環跳、風市、中瀆、膝陽關四個穴位。
敲膽經瘦腿正確方法:
1.敲膽經要敲兩條腿,不然的話一條一腿粗,另一條腿細就不好了。
2.中醫有句話叫做「離經不離穴」,所以敲膽經只是敲得大腿外側的膽經有點發熱、發麻,就可以達到刺激膽汁分泌的效果,並不要求很正確的穴位,當然如果能夠敲到位最好。
3.辦公族可以利用工作間隙,坐位時敲打,也可以坐在床上伸直雙腿,用拳頭去捶大腿兩側。
4.可以一天敲一次,也可以兩次,反正有空就敲一下。
5.不需要敲到小腿上,小腿上膽經與胃經的位置不好區分,而且操作起來也不是很方便。
注意:晚上11點以後不能敲
肝膽是表裡臟腑,晚上11點後敲膽經容易造成肝臟上火的現象,同樣臉上有痘痘和肝火旺的人亦不適用於此方法。
9. 急求!!!那位中醫學者知道心經、膽經、肝經、脾經
你應該看圖,這樣你就明白了。人身體上一共有十二條經脈,分別是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
它們的走向按照中醫的術語你也不明白。你看看人體經脈圖就明白了。
你把以上的經絡的名稱都放到網路圖片里搜一下,就都出來了。
~~~~~~~~~~~~~~~~~~~~~~~~~~~~~~~~~~~~
手太陰肺經:手太陰肺經起自中焦(腹部),向下聯絡大腸,回過來沿著胃的上口貫穿膈肌,入肺臟,從肺橫行出胸壁外上方,走向腋下,沿上臂前外側,至肘中後再沿前臂橈側下行至寸口,又沿手掌大魚際外緣出拇指側端。
手陽明大腸經:起自食指橈側端,沿食指橈側端上行,出於第一、二掌骨之間,進入兩筋(拇長、短伸肌腱)之中,沿前臂橈側進入肘外側,再沿上臂前外側上行,至肩部,然後向下進入鎖骨上窩,聯絡肺臟,通過膈肌,入屬大腸。
足陽明胃經:從頭部開始,經脖子、胸、腹、下肢一直到足尖,經穴主要分布在頭面、胸腹第二側線及下肢外側前緣。
足太陰脾經:循行部位起於足大趾內側端,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沿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穿過隔肌,沿念道兩旁,連舌本,散舌下。
手少陰心經:從心中開始,屬於心臟與其他臟腑相連的系帶,下過膈肌,連絡小腸。心經有一分支從心臟的系帶部向上挾咽喉,而與眼球內連於腦的系帶相聯系。
手太陽小腸經:起於小指外側端(少澤),沿著手背外側至腕部,沿著前臂外側後緣直上,沿上臂外側後緣,繞行肩胛部,向下進入缺盆部,聯絡心臟,沿著食管通過橫膈,到達胃部,屬於小腸。
足太陽膀胱經:從內眼角開始(睛明),交會於頭頂。從頭頂分出到耳上角。其直行主幹從頭頂入內絡於腦,復出項部,分開下行:一支沿肩胛內側,到達腰中,屬於膀胱;另一支脈從肩胛內側分別下行,經過髖關節部,沿大腿外側後邊下行。
足少陰腎經:起於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湧泉),沿內踝後進入足跟,沿腿肚內側上行股內後緣,通向脊柱,屬於腎臟,聯絡膀胱。
手厥陰心包經: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向下通過橫膈,從胸至腹依次聯絡上、中、下三焦。
手少陽三焦經:起於無名指末端(關沖),向上出於第四、五掌骨間,沿著腕背,向上通過肘尖,沿上臂外側,上達肩部,向前分布於胸中,向下通過橫膈,從胸至腹,屬上、中、下三焦。
足少陽膽經:起子目外眥(瞳子髎),向上到達額角部(頜厭),下行至耳後(完骨),沿著頸部行於手少陽經的前面,到肩上交出手少陽經的後面,向下進入缺盆部。
足厥陰肝經:起於足大趾,沿著足跗部向上,沿著股部內側,繞過陰部,上達小腹,再向上通過橫膈,沿著喉嚨的後面,向上進入鼻咽部,連接於「目系」,向上出於前額,與督脈會合於巔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