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尾骨在哪個位置圖片
尾骨(coccyx)略呈三角形,由3~5節尾椎癒合而成,
一般在30~40歲才融合完成,底向上伸的尾骨角是第1尾椎的上關節突,它與骶角相關節,在尾骨角外側,每側有一對向外平伸的尖突,它們是尾椎的橫突。第2尾椎的橫突甚小。第3、4尾椎退化成結節狀小骨塊
尾椎無椎弓,故無椎管。尾骨下端尖,上端為底,其卵圓形關節面和骶骨尖形成關節,其間有纖維軟骨盤。尾骨後上部的凹陷與骶骨相連部分稱為骶尾間隙,在關節面後部兩側各有一尾骨角,相當於尾骨的椎弓和上關節突。
(1)把骨頭埋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與功能
骶尾關節可發生骨性融合。在人類為退化之骨,切除後無多大影響。坐位時,尾骨並不著力,而系坐骨結節負重。尾骨在晚年可與骶骨相癒合形成一骨,這在女性更為多見。尾骨可以改變骨盆出口形狀,如尾骨不能活動,分娩時可發生骨折。
尾骨底的後緣較前緣為高,朝前下,它的前面稍凹,平滑,後面突出並粗糙。尾骨的形狀可有很多變異,兩側可不對稱,其曲度可前彎,或向一側傾斜。
2. 為什麼廣西的客家人到現在還有二次葬的習俗
二次葬的習俗指人死後加棺下葬,幾年之後,再開棺將屍骨撿出來,並請風水先生擇一個風水寶穴和時間重新安葬。這種習俗的延續是有風水、歷史、人文、地理環境方面的原因的。第一,風水一說。客家人就像中國古代人那種很相信風水,所以墓穴的選擇很重要。但凡山水平地,都有龍脈一說,得其形而順其氣者就可以稱得上是好風水,乃興旺之象徵,反之乃衰亡之兆。
第四靈魂一說,古人相信如果人非正常死亡,其靈魂便會化做惡鬼而給人帶來不好的東西,災厄連連。而去災厄的方法就是祭厲。缺世客家人認為死者靈魂能夠依附在骸骨上面,二次葬就能使死後的親人重聚,易於死者安息再生,所以拾骨再葬。現今贛南客家地區二次葬雖然比較普及,但歷史時期,官方曾多次禁止二次葬習俗。雖然官方屢發禁令,但此風仍然比較難改。只能通過時間推移慢慢進行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