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建築發展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關於古代男人的國畫圖片 2025-02-06 12:43:31
電腦桌面圖片超清王一博 2025-02-06 12:42:08
圖片上p文字在哪裡 2025-02-06 12:15:16

建築發展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6-14 08:54:06

⑴ 頤和園耕織圖景區的建造背景

清代乾隆皇帝為了表示他對農業的極端關切和重視,遂令在頤和園的一角按水鄉農家風格建造在當時看來有點另類的景觀,並題名「耕織圖」,並建造了織房、染房、蠶房,同時種了桑樹。修建極富江南風情的水村居。這和頤和園的整個建築似乎不太一致,但因位置偏僻,倒是給人田笑攔歲野氣息。乾隆命人把元代畫家程棨所繪的耕作圖與蠶織圖48幅,用雙鉤法陰刻上石,加上他自己的題識,鑲嵌於玉河衡慧齋的游廊上,勉勵人們勤耕細織,發展農業生產,爭取好的收成。他還親制五首題贊耕織圖風景的詩歌,並加上手書「耕織圖」三字,陰刻於昆侖石形制、下承海水江崖紋石座的石碑,立於玉河畔。為了使這一酷似江南風韻的水墨丹青,成為清漪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乾隆皇帝命內務府將位於地安門附近的織染局全部遷移到玉帶橋西北與稻田毗鄰的地方,將「男耕」與「女織」珠聯璧合,融為一體,清宮內務府織染局是專門任職宮廷所用絲織布匹的生產機構.其織出的布頭上均綉有「織染局」三個字,當織染局遷到耕織圖後,生產的織品就全部用「耕織圖」取而代之。乾隆命圓明園的十三家蠶戶遷移到耕織圖。四周環植了大量桑樹,蠶沙交錯,心裁聲聲,使得「耕織圖」的名稱額外更加名不虛傳.耕織圖碰睜取代了織染局後,成為了一所名不虛傳的織染作坊。

⑵ 景區門口的「樓」是什麼它有怎樣的歷史背景

讀者:“大白老師,我經常看見旅遊景區門口有這樣的建築,看上去很大氣,這種建築稱之為什麼?您可以講下它的歷史知識嗎?”

大白:“圖片上的建築是仿漢闕風格建築,漢闕作為一種帶有極強象徵意義的禮儀性建築,可是我們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跡,有著深厚的歷史傳統哦。”

沈府君闕西闕

總體上畫風是二維側面展示,簡潔抽象,與漢畫像磚上所展示的圖案風格一致,這也印證了漢代繪畫藝術並無地上、地下的區別,視死如生是漢代世人一貫堅持的原則,且這些圖案布局體現漢代繁滿的思想意境,即闕身上雕刻或繪畫的圖案基本上不留空白。

大白說

西漢大木結構建築技術基本定型、屋面類型多樣,中華傳統建築文化開始形成。在復雜多樣的西漢建築中漢闕獨樹一幟,兼有建築藝術美和精神功能。西漢時期的闕來源於西周的觀,但不具有實際使用功能。這種裝飾性闕主要起到美化主體建築、體現建築等級的作用,不能隨意修建,以建築形式劃分,則有單出、二出和三出闕,其中三出闕級別最高,專供皇室享用,普通貴族及百姓不能觸及。按建築材質來分有木質、夯土和石質闕三種,但今日只有石質闕保留下來,由闕頂、闕樓、闕身和台基三部分組成。

漢闕藝術既體現在建築造型、也體現在建築裝飾方面,其建造比例合理完美、不受實用性的約束,突出展示了漢代建築高超的建造水平,闕身上雕刻或繪畫的圖案基本上不留空白,更體現了漢代繁滿的思想意境。後世受漢代禮制建築影響,一直有建立闕樓的規定,並將其演化成京城的代指詞,如唐詩“城闕輔三秦”,是中華建築中的璀璨明珠。

⑶ 誰能幫我p張圖片想要那種世界著名建築來當背景!

你看看可以不,兄弟,希望能幫助你

⑷ 英國建築風格是什麼樣噠..

英國的哥特式建築出現的比法國稍晚,流行於12~16世紀。英國教堂不象法國教堂那樣矗立於擁擠的城市中心,力求高大,控制城市,而是往往位於開闊的鄉村環境中,作為復雜的修道院建築群的一部分,比較低矮,與修道院一起沿水千方向伸展。

它們不象法國教堂那樣重視結構技術,但裝飾更自由多樣。英國教堂的工期一般都很長,其間不斷改建、加建,很難找到整體風格統一的。

英國的索爾茲伯里主教堂和法國亞眠主教堂的建造年代接近,中廳較矮較深,兩側各有一側廳,橫翼突出較多,而且有一個較短的後橫翼,可以容納更多的教士,這是英國常見的布局手法。教堂的正面也在西邊。東頭多以方廳結束,很少用環殿。索爾茲伯里教堂雖然有飛扶壁,但並不顯著。

英國教堂在平面十字交叉處的尖塔往往很高,成為構圖中心,西面的鍾塔退居次要地位。索爾茲伯里教堂的中心尖塔高約123米,是英國教堂中最高的。這座教堂外觀有英國特點,但內部仍然是法國風格,裝飾簡單。後來的教堂內部則有較強的英國風格。

約克教堂的西面窗花復雜,窗欞由許多曲線組成生動的圖案。這時期的拱頂肋架豐富,埃克塞特教堂的肋架象大樹張開的樹枝一般,非常有力,還採用由許多圓柱組成的束柱。

格洛斯特教堂的東頭和坎特伯雷教堂的西部,窗戶極大,用許多直欞貫通分割,窗頂多為較平的四圓心券。纖細的肋架伸展盤繞,極為華麗。劍橋國王禮拜堂的拱頂像許多張開的扇子,稱作扇拱。

韋斯敏斯特修道院中亨利七世禮拜堂的拱頂作了許多下垂的漏斗形花飾,窮極工巧。這時的肋架已失去結構作用,成了英國工匠們表現高超技巧的對象。英國大量的鄉村小教堂,非常樸素親切,往往一堂一塔,使用多種精巧的木屋架,很有特色。

英國哥特時期的世俗建築成就很高。在哥特式建築流行的早期,封建主的城堡有很強的防衛性,城牆很厚,有許多塔樓和碉堡,牆內還有高高的核堡。

15世紀以後,王權進一步鞏固,城堡的外牆開了窗戶,並更多地考慮居住的舒適性。英國居民的半木構式住宅以木柱和木橫檔作為構架,加有裝飾圖案,深色的木粱柱與白牆相間,外觀活潑。

(4)建築發展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風格分類:

1、新古典主義

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外觀吸取了類似「歐陸風格」的一些元素處理手法,但加以簡化或局部適用,配以大面積牆及玻璃或簡單線腳構架,在色彩上以大面積淺色為主,裝飾味相對簡化,追求一種輕松、清新、典雅的氣氛,可算是「後歐陸式」較之前者則又進一步理性。現存中國這種建築風格較多,屬於主導型的建築風格。

2、現代主義

現代風格的作品大都以體現時代特徵為主,沒有過分的裝飾,一切從功能出發,講究造型比例適度、空間結構圖明確美觀,強調外觀的明快、簡潔。體現了現代生活快節奏、簡約和實用,但又富有朝氣的生活氣息。

3、異域風格

這類建築大多是境外設計師所設計,其特點是將國外建築式「原版移植」過來,植入了現代生活理念,同時又帶有其種種異域情調空間。

4、普通風格

這類建築很難就其建築外觀在風格上下定義,他們的出現大概與商品房開發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環境或開發商的認識水平、審美能力和開發實力有關。建築形象平淡,建築外立面樸素,無過多的裝飾,外牆面的材料亦無細致考慮,顯得普通化。

5、主題風格

主題型樓盤是房地產策劃的產物,2000年流行一時。這種樓盤以策劃為主導,構造樓盤的開發主題和營銷主題,規劃設計依此為依據展開。

6、建築風格學

本書分成建築、城堡與宮殿建築以及民宅與公共建築三類建築群來介紹,是根據1991年第11版增修而成,內容增加約32頁的「城市發展」一章以及附加逾300張圖片,針對最近的建築風格發展重新編撰並補充許多的說明。書中的建築風格分布圖皆經過修訂,部分甚至重新繪制。

⑸ 古希臘建築風格的主要特點

1、第一特點是:平面構成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廳堂,大殿,周圍是柱子,可統稱為環柱式建築。

2、第二特點是: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種柱式:多立克柱式(Doric);愛奧尼柱式(Ionic);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女郎雕像柱式。

3、第三特點是:建築的雙面披坡屋頂形成了建築前後的山花牆裝飾的特定的手法。

4、第四特點是:由平民進步的藝術趣味而產生的崇尚人體美與數的和諧。

5、第五特點是:建築與裝飾均雕刻化。希臘的建築與希臘雕刻是緊緊結合在一起的。可以說,希臘建築就是用石材雕刻出來的藝術品。

(5)建築發展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1、希臘建築的結構特點:拱門結構,拱架結構,桁架結構,樑柱體系,噴泉結構,門楣結構,拱券結構,交叉拱頂結構,多穹頂結構

2、連接方式:希臘的石頭柱子,通過鼓狀砌塊進行壘疊。有一些柱子,是由完整的一塊石頭雕刻的。有一些柱子,是由磚塊連接的。磚塊之間有榫卯或金屬銷子進行連接。

⑹ 俄羅斯的建築有什麼特點

俄羅斯風格設計多以簡練的色彩和冷靜的基調為主,在強調理性冷靜的同時又加入少許的出奇的創意加以配置,用《這個殺手不太冷》這部電影來形容它的風格最適宜不過。

總體特徵是輕盈、華麗、精緻、細膩。室內裝飾造型高聳纖細,不對稱,頻繁地使用形態方向多變的如「C」「S」或渦卷形曲線、弧線,並常用大鏡面作裝飾,大量運用花環、花束、弓箭及貝殼圖案紋樣。善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彩明快、柔和、清淡卻豪華富麗。室內裝修造型優雅,製作工藝、結構、線條具有婉轉、柔和等特點,以創造輕松、明朗、親切的空間環境。

俄國從基輔羅斯開始已擁有眾多的城市。基輔、諾夫哥羅德、普斯柯夫、契爾尼戈夫、波洛茨克、斯摩棱斯克、弗拉基米爾等,都是俄羅斯最古老的城市,它們在10—11世紀時已達相當規模。

當時,基輔有8個市場,很多教堂;諾夫哥羅德有用木頭鋪的街道和木製自來水管。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與拜占庭交往的增多,俄羅斯建築、主要是大型建築,用石頭建的越來越多。基輔羅斯奧麗加女公為自己建了一座兩層樓的龐大石頭宮殿,內外飾有大理石、彩色石板和繪畫,至今廢墟猶存。弗拉基米爾城近郊建於12世紀的一座官邸(安德烈·博戈柳夫斯基公爵所有),內部也有白石和大理石的建築。

(6)建築發展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俄羅斯式教堂有渾圓飽滿的穹頂,稱為戰盔式穹頂,代表作是諾夫哥羅德附近的斯巴斯·涅列基扎教堂(1198~1199)。

公元9世紀末至10世紀初,在俄羅斯土地上建立起的第一個強大國家,基輔索菲亞教堂為這一時期代表作品。

11世紀中葉後基輔羅斯分裂,建築發展停頓。

15世紀下半至16世紀末在首都莫斯科進行了大規模建設,幾度擴建克里姆林宮。由於起用義大利建築師,在俄羅斯建築中出現文藝復興建築的因素。塔式建築的出現是這一時期具有突變性的建築現象,多圓頂的華西里。柏拉仁內教堂則代表基輔羅斯建築傳統的新發展。

17世紀初,石建築瀕於停頓,但各地的木建築有長足發展。

17世紀末以後資本主義因素的發展導致俄羅斯歷史和建築發展的重大轉折。

從18世紀到19世紀上半葉帝國強盛時期,有計劃的城市建設和建築活動的空前規模以及與西歐同步發展為其特點。

18世紀上半葉流行巴洛克式,代表作品為彼得堡冬宮。

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古典主義成為主流。代表作品為彼得堡藝術學院(1764~1785)。

19世紀上半葉彼得堡中心區的建築群如:海軍總部,總參謀部和宮廷、廣場等則標志著俄羅斯古典主義建築的高潮。此外,在彼得堡與莫斯科郊外大量的貴族庄園也是典型的俄羅斯古典主義建築實例。

19世紀下半葉以後,建築師們不再遵循某一風格,開始任意借用各時代的建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