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蟋蟀的大齶在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黑眼眶卡通圖片 2024-10-18 20:10:21
瞪眼卡通圖片 2024-10-18 19:56:57
午後細雨圖片唯美 2024-10-18 19:51:15

蟋蟀的大齶在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1-15 20:02:47

『壹』 蟋蟀各部分名稱配圖片

蟋蟀圖片對號不可相信,好的蟋蟀大致以下特徵。

總論看法,色樣有五等

紅頭、青項、翅金色者,一絕也。
麻頭透頂、青項、金翅、白腿、頭後相應,二絕也。
白麻頭透頂、青項、毛子厚、銀翅者,三絕也。
紫頭白露、青項濃厚、紫翅又帶皺紋者,四絕也。
黑漆頭、金線或銀額青項帶毛、黑金翅、白肚皮、白大腿腳者,五絕也。
大凡看法,須要鉗像蜈蚣鉗,嘴象獅子嘴,頭像蜻蜒頭,腳像蚱蜢腳。頭大腿長,不用商量。若頭大項寬,身厚又闊,雖色不全,此蟲能吃口、使口知趣者,當於言外得之。

看法
一促織有紅白麻頭、青項、金翅、金銀絲額,上等也。黃麻頭次之。紫金、黑色又次之。促織諸般色樣易得,獨有紫黃色上無一個,謂之足色,正當此蟲之形,光滑輕凝。紫帶滑色尤難得,佳者如可遇之,必然超乎其餘之類也.有頭大、腿長、背闊、齒強者,必定好爭斗,有勇力,更無商量,即當收之。但諸色麻頭線路必須細直分明,寥發爽亮,不要曲並撅頭,第一嫌路租,線額亦要細直,不欲肥曲,又為一樣發。麻頭滿目,如柏枝葉,細布在頭上,不足道。路直細中發雲好。

早秋看法
夫養蟲者如養兵.選蟲如選將。看蟲者.須用多畜古舊大盆,早秋之時.擇取頭大、腿腳圓長。身子闊厚、生像方幅,票定顏色,下盆徐徐養之,不可便斗,恐有出世先後,元氣未足,顏色未變,身柔口弱.或有不鬥者,交鋒便走者,此皆元氣未足之故也。須用下盆數日,身口堅硬,現出顏色:重色變輕色,為之並打;若輕色變重色、便可棄之,才可對並,如下門硬擸善斗者,選為上將。但以一、二個試之可矣,切勿多斗,有傷於蟲也。

中秋看法
夫中秋促織,如人中年,觀蟲者亦須推度。須用起落三尾,不可共盆,恐其晝夜呼雌起翅,過損蛩體,更有意外疏失。度之!度之!

晚秋看法
晚秋之吋,蟲將衰老,喂養尤難。須合食葷腥,安於藏風溫暖之處,勿使受冷。窩用紙襯,或用一木窩。食用羊眼豆,煮熟去殼,與飯搗細喂之,或用栗子煮酥喂之;或用生芝麻嚼細,和飯喂之;或用熟菱白心和飯喂之;或用生冬瓜穰、瓜仁和飯喂之。最後須用熟蝦,並熟蟹腳中肉、熱鰻魚脊上肉食之,忌有油處,養體助力。若不吃食,不可當場斗矣。此必衰老、有病、將亡之故也。
。。。。。。

『貳』 蟋蟀的住宅中大顎什麼意思的

大顎
[dà è]
釋義:大顎是某些節肢動物攝取食物的器官。

『叄』 蟋蟀各部分名稱都是什麼配圖片。

蟋蟀身體的構造與一般昆蟲一樣,可以分為頭部、胸部和腹部三各主要部分。主要有:觸角,口器,復眼,腳,翅膀。

1、觸角:長在頭的前上方,呈細絲狀,是由許多環節所構成。觸角的功能如同雷達一般,具有觸覺、嗅覺和味覺等多種功能,同時也具有感測氣溫的能力。常常擺動以辨別氣流,具有監視天敵的良好功能。

2、口器:咀嚼式口器,進食時使用一對大顎來切碎食物。

3、復眼:由許多六角形的小眼所集結而成,為視覺的主要器官。

4、腳:在每一胸節下方的兩側各長著一對腳,因此三個胸節共有三對腳;前兩對腳主要用於行走,粗壯發達的後腳則具有優越的跳躍能力。蟋蟀的腿上功夫還有一招,它們的腿和腳上都長有棘刺,當用力踢向獵食者時,這些刺也能造成對方某些程度的傷害。.

5、翅膀:此外,蟋蟀有兩對翅膀,前翅為革質,後翅則為透明的膜質。靜止時,後翅折疊於前翅之下,末端縮成束狀,露出尾端;遭遇危險時,則會配合跳躍飛行,迅速脫離天敵的捕食。此外,翅膀也是蟋蟀主要的發聲工具,雄蟋蟀的叫聲就是由前翅相互摩擦所發出的。

(3)蟋蟀的大齶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蟋蟀的生活習性:

蟋蟀穴居,常棲息於地表、磚石下、土穴中、草叢間。夜出活動。

雜食性,吃各種作物、樹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誘發。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況都是獨立生活,絕不允許和別的蟋蟀住一起(雄蟲在交配時期也和另一個雌蟲居住在一起),因此,它們彼此之間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會咬鬥起來。一隻雄性蟋蟀可與多隻雌蟋蟀同居。

蟋蟀的鳴叫:

蟋蟀利用翅膀發聲,在蟋蟀右邊的翅膀上,有一個像銼樣的短刺,左邊的翅膀上,長有像刀一樣的硬棘。左右兩翅一張一合,相互摩擦。振動翅膀就可以發出悅耳的聲響。

此外,蟋蟀的鳴聲不同的音調、頻率能表達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響亮的長節奏的鳴聲,既是警告別的同性禁止進入,又可求偶。當有別的同性進入其領域內,它便威嚴而急促地鳴叫以示嚴正警告。

『肆』 蟋蟀的大顎是嘴嗎

蟋蟀眼晴是復眼,由 許多六角形的小眼組成,為視覺的主要器官。蟋蟀具有咀嚼式口器,進食時 使用一對大顎來切碎食物。

『伍』 蟋蟀的大顎在哪裡

蟋蟀的大顎具體位置在蟋蟀的鼻子偏下方。

蟋蟀的大顎是蟋蟀在攝取食物時的器官,大顎是一種主要的咀嚼式口器,而蟋蟀的大顎呈齒狀,該結構有利於切割或咀嚼食物。

蟋蟀多數中小型,少數大型。蟋蟀科種類體長大於3cm;體色變化較大,多為黃褐色至黑褐色,或為綠色、黃色等;體色均一者較少,多數為雜色。身體不具鱗片。

口式為下口式或前口式。觸角絲狀,遠長於體長;觸角柄節多為圓盾形,窄於或等於額突;少數類群為長盾形,較大,寬於額突。復眼較大,一般為頭長得1/4~1/2;單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線狀排列;中單眼位於頭背側、顏面或額突頂端。黃褐色至黑褐色。

生活習性:

蟋蟀穴居,常棲息於地表、磚石下、土穴中、草叢間。夜出活動。雜食性,吃各種作物、樹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誘發。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況都是獨立生活,絕不允許和別的蟋蟀住一起(雄蟲在交配時期也和另一個雌蟲居住在一起),因此,它們彼此之間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會咬鬥起來。一隻雄性蟋蟀可與多隻雌蟋蟀同居。

『陸』 蟋蟀的圖片和資料。

摘錄的,引自:
http://ke..com/view/41884.htm
圖片:
http://ke..com/pic/5/1150502361513557.jpg
http://bbs.thmz.com/UploadFile/200510/11886_200510721315641708.jpg
http://bbs.thmz.com/UploadFile/200510/11886_200510721313433092.jpg

蟋蟀

⒈〖昆蟲〗

蟋蟀(xishuai)(Gryllulus;Gryllus)無脊椎動物,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科。一名促織,中國北方俗名蛐蛐。全世界已知約2500種,中國已知約150種,其中台灣省50種。(另此處數據有疑問:世界上已定名的約有1400種以上,我國已定名有30種以上。)若干種類為旱作物的害蟲。蟋蟀多數中小型,少數大型。黃褐色至黑褐色。頭圓,胸寬,絲狀觸角細長易斷。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顎發達,強於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並同長;後足發達,善跳躍;尾須較長。前足脛節上的聽器,外側大於內側。雄性喜鳴、好鬥,有互相殘殺現象。雄蟲前翅上有發音器,由翅脈上的刮片、摩擦脈和發音鏡組成。前翅舉起,左右摩擦,從而震動發音鏡,發出音調。雌性個體較大,針狀或矛狀的產卵管裸出,翅小。

蟋蟀穴居,常棲息於地表、磚石下、土穴中、草叢間。夜出活動。雜食性,吃各種作物、樹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誘發。在鬥蟋蟀時,如果以細軟毛刺激雄蟋的口須,會鼓舞它沖向敵手,努力拚搏;如果觸動它的尾毛,則會引起它的反感,用後足脛節向後猛踢,表示反抗。

常見的蟋蟀(如北京油葫蘆)每年發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卵單產,產在雜草多而向陽的田埂、墳地、草堆邊緣的土中。雄蟲築土穴與雌蟲同居。喜棲息於蔭涼、土質疏鬆、較濕的環境中。蟲口過於密集時,常自相殘殺。花生大蟋在廣西1年1代,若蟲在土穴中越冬,翌年3~4月出土,為害花生幼苗。6月上旬羽化為成蟲 ,繼續為害。11月中下旬,以若蟲開始越冬。成蟲、若蟲穴居深達0.6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簡單,只有一個逃避孔。在產卵前增建3~5個供產卵用的支穴,並出外搜索花生嫩莖葉和種子,運回穴內儲存,以供飼養初孵的若蟲。初孵若蟲群居,數天後外出覓食,各自分別掘穴。

蟋蟀是中國東北地區、華北地區、長江下游和華南地區的重要農業害蟲,它們破壞各種作物的根、莖、葉、果實和種子,對幼苗的損害特別嚴重。在南方,花生大蟋破壞花生幼苗達10%~30%,它們也危害玉米、黃麻、煙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響收成。

常見的蟋蟀有:

中華蟋蟀(Gryllus chi-nensis)。體長約2厘米,體黑褐色。年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雄性發音器在前翅近基部,以翅摩擦發音。聽器位於前足脛節上。穴居性,常在地下、地面或磚石縫中活動,為害植物根、莖、葉、種子和果實等,多於夜間取食,咬食植物近地面的柔嫩部分,造成缺苗,是農業害蟲。

大棺頭蟋蟀(Loxoblemmus doenitzi),頭扁,前端平,向前傾斜,雄性頭向兩側明顯突出;

油葫蘆(Gryllus testaceus),身體暗黑色,有光澤,兩復眼的內上方具有黃條紋,直達頭後部。前翅淡褐色,也有光澤,後翅較發達,雌性的產卵器長達2厘米。夜間覓食,成蟲、若蟲均為害大豆、高粱、花生、瓜類、蔬菜等作物。全國各省多有分布。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況都是獨立生活,絕不允許和別的蟋蟀住一起(雄蟲在交配時期也和另一個雌蟲居住在一起),因此,它們彼此之間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會咬鬥起來。

蟋蟀是以善鳴好鬥著稱的。在蟋蟀家族中,雌雄蟋蟀並不是通過「自由戀愛」而成就「百年之好」的。哪只雄蟋蟀勇猛善斗,打敗了其它同性,那它就獲得了對雌蟋蟀的佔有權,所以在蟋蟀家族中「一夫多妻」現象是屢見不鮮的。當然,從生物學進化論觀點來分析,這也是自然選擇,優勝劣汰,有利於蟋蟀家庭子子孫孫健康昌盛。此外,蟋蟀的鳴聲也是頗有名堂的,不同的音調、頻率能表達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響亮的長節奏的鳴聲,既是警告別的同性:這是我的領地,你別侵入!同時又招乎異性:「我在這兒,快來吧!」當有別的同性不識抬舉貿然闖入時,那麼它便威嚴而急促地鳴叫以示嚴正警告。若「最後通碟」失效,那麼一場為了搶佔領土和捍衛領士的兇殺惡戰便開始了,兩只蟋蟀甩開大牙,蹬腿鼓翼,戰在一起,其激烈程度,決不亞於古代兩國交戰時最慘烈的肉搏。

蟋蟀的分布地域極廣,幾乎全國各地都有,黃河以南各省更多。它喜歡棲息在土壤稍為濕潤的山坡、田野、亂石堆和草叢之中。

此蟲一般在夏季的8月開始鳴叫,野外通常在20度時鳴叫得最歡,10月下旬氣候轉冷時即停止鳴叫。它每年發生1代,產卵在土中以卵越冬。

雄蟲遇雌蟲時,其鳴叫聲可變為:「唧唧吱、唧唧吱」,交配時則發出帶顫的「吱......」聲。

雄蟲好鬥,當兩只雄蟲相遇時,先是豎翅鳴叫一番,以壯聲威,然後即頭對頭,各自張開鉗子似的大口互相對咬,也用足踢,常可進退滾打3~5個回合。然後,敗者無聲的逃逸,勝者則高豎雙翅,傲然地大聲長鳴,顯得十分得意。

蟋蟀因其能鳴善斗,自古便為人飼養。據記載,中國家庭飼養蟋蟀始於唐代,當時無論朝中官員,還是平民百姓,人們在閑暇之餘都喜歡帶上自己的「寶貝」,聚到一起一爭高下。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

每個寧靜的夏夜,草叢中便會傳來陣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聽,蟋蟀們又在開演唱會了!蟋蟀優美動聽的歌聲並不是出自它的好嗓子,而是它的翅膀。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蟋蟀在不停地震動雙翅,難道它是在振翅欲飛嗎?當然不是了,翅膀就是它的發聲器官。回為在蟋蟀右邊的翅膀上,有一個像銼樣的短刺,左邊的翅膀上,長有像刀一樣的硬棘。左右兩翅一張一合,相互摩擦。振動翅膀就可以發出悅耳的聲響了。每到繁殖期,雄性蟋蟀會更加賣力地震動翅膀,用動聽的歌聲,尋找佳偶。其中歌王當屬長顎蟋蟀。體長可達20毫米左右,觸角長約35毫米,因兩顆大牙向前突出,故名長顎蟋蟀,俗稱克斯。

除了善於歌唱,蟋蟀還十分好鬥。斗架是雄蟋蟀之間的較量。蟋蟀相遇會用觸角辨別對方,兩雄相遇必然露出兩顆大牙,一決高下。而一雄一雌相遇則是另一番情景。兩只蟋蟀會柔情蜜意,互表仰慕之情。

古時娛樂性的鬥蟋蟀,通常是在陶制的或磁製的蛐蛐罐中進行。兩雄相遇,一場激戰就開始了。首先猛烈振翅鳴叫,一是給自己加油鼓勁,二是要滅滅對手的威風,然後才呲牙咧嘴的開始決斗。頭頂,腳踢,卷動著長長的觸須,不停地旋轉身體,尋找有利位置,勇敢撲殺。幾個回合之後,弱者垂頭喪氣,敗下陣去,勝者仰頭挺胸,趾高氣昂,向主人邀功請賞。最善斗的當屬蟋蟀科的墨蛉,民間百姓稱為黑頭將軍。一隻既能鳴又善斗的好蟋蟀,不但會成為斗蛐蛐者的榮耀,同樣會成為蟋蟀王國中的王者。但是,玩弄蟋蟀一定要注意不要玩物喪志。

⒉〖中葯材〗

【別名】蛐蛐、夜鳴蟲、將軍蟲、秋蟲、斗雞

【簡介】蟋蟀科昆蟲蟋蟀Gryllulus chinensis Weber,以乾燥全體入葯。夏秋捕捉,開水燙死,曬干。

【性味與歸經】辛、咸,溫。有毒。

【功能與主治】利尿,破血。用於水腫,小便不通,尿路結石,肝硬化腹水。

【用法與用量】2~6隻,水煎或焙乾研粉服。

【注意】體虛及孕婦忌服。

【備注】(1)東北地區產一種蟋蟀為Seapsipe aspersus Walker,另有棺頭蟋蟀Loxoblemmus doenitzi Stein等在不同地區也供葯用。

『柒』 蟋蟀的牙口線在哪裡

應該在大顎部分,因為蟋蟀是外骨骼生物。

小時候鬥蟋蟀,也解剖過死蟋蟀,用放大鏡看,腮部共有3-4塊明顯肌肉組織,而下半部分兩塊連接牙齒,應該直接決定咬合力。
非專業人士,僅供參考。

『捌』 蟋蟀外形是什麼樣子的

蟋蟀在世界各地有1400多種,在我國有30多個品種。我們飼養用於角斗的蟋蟀歸屬於斗蟋亞科的「蟋蟀」。 蟋蟀正式名稱叫「中國斗蟋」。內行一般稱之為「蟲」,南方稱之「賺積」,北方叫「蛐蛐」,其他異名還有:叫機子、促織,王孫,莎雞,促機,天雞,灶馬,寒蟄等。小小蟋蟀牽動著千萬人的心。從古至今,自宮廷到民間,喜好蟋蟀戲者大有人在,以致歷史上竟出了幾個有名的 「蟋蟀皇帝」、 「蟋蟀宰相」、「蟋蟀相公」,至於民間的蟋蟀粉絲則更難以計數了。

『玖』 蟋蟀的圖片

蟋蟀多數中小型,少數大型。蟋蟀科種類體長大於3mm;體色變化較大,多為黃褐色至黑褐色,或為綠色、黃色等;體色均一者較少,多數為雜色。身體不具鱗片。口式為下口式或前口式。

觸角絲狀,遠長於體長;觸角柄節多為圓盾形,窄於或等於額突;少數類群為長盾形,較大,寬於額突。復眼較大,一般為頭長的1/4~1/2;單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線狀排列;中單眼位於頭背側、顏面或額突頂端。黃褐色至黑褐色。

(9)蟋蟀的大齶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蟋蟀的養殖方法

1、養殖環境布置

由於蟋蟀比較小,所以養殖環境對於其影響是很大的。現在養殖蟋蟀基本是仿野生的模式進行,一般用鐵籠進行,鐵籠的大小控制在1.5*1*0.5(米)左右,一個箱子的養殖數量在500隻左右。

為了方便管理,底部和四周要通風,頂部以紗網覆蓋通風即可。箱子底部要有墊料,以乾草類的為佳,不要用新鮮植物墊底,容易腐爛。

2、生活環境控制

等待養殖籠搭建好之後就要進行生活環境的搭建了。蟋蟀不喜光,屬於夜間活動的物體,所以養殖室的燈光需要常年比較昏暗,每天只要3-4個小時的亮光讓蟋蟀稍微安靜一段時間即可。

溫度控制在20℃-25℃即可,這樣的溫度最適合蟋蟀生存,低於10℃以下蟋蟀就有可能出現冬眠的情況。通風和通光口都不能直對養殖箱,不利於蟋蟀生長。

3、食物管理

蟋蟀是雜食動物,青草、蔬菜、螞蟻之類的物品其都會食用,所以一般不需要太擔心食物不足。蟋蟀的食物有干食、稀食兩種選擇,乾料就是蔬菜葉、青草之類的物品,稀料就是用蛋白粉、葡萄糖、蜂蜜之類的混合而成的粘稠物質。

兩種食物類型可以交換使用,保持其新鮮感,餵食時間一般集中在入夜的前夕,白天可以放置一些蔬菜葉之類的青飼料來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