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認識獨腳金]獨腳金知多少
一、獨腳金簡介
獨腳金(學名:Striga asiatica )屬玄參科獨角金屬,別稱乾草(廣東)、矮腳子(江西)。
二、獨腳金的分布與生長習性
獨腳金的分布:分布於我國西南部至東南部的海南、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區。亞洲、非洲的熱帶地區均有分布。
獨腳金生長習性:多生於山坡、石縫、溝谷陰濕的小草叢中;生莊稼地和荒草地,寄生於寄主的根上。
三、獨腳金的植物形態
獨腳金的形態:獨腳金,地方別名也叫「疳積草」,為一年生小草本,半寄生,高6~25厘米,全株粗糙,且被硬毛;莖多呈四方形,有2條縱溝,不分枝或在基部略有分枝。葉生於下部的對生,上部的互生,無柄,葉片線形或狹卵形,長5~12毫米,寬1~2毫米,但最下部的葉常退化成鱗片狀。莖單一或間有下部分枝,纖細,長3~15厘米,灰褐色,被粗糙短毛,莖部生稀疏微細須根,質稍柔韌。葉小,互生,線形或披針形,上部葉較大,長4~10毫米左右,常貼生於莖上,下部葉小,鱗片狀。花黃色或紫色,腋生或排成稀疏穗狀花序;苞片明顯,長於萼;萼筒有12[1]脈。氣無,味淡。以色灰黑、柔嫩、帶花穗者為佳。氣無,味淡。花有白色花、粉色花、黃色花和紅色花,4~10月間開花,花單生於上部的葉腋;小苞片2枚,線形或披針形,長2~4毫米;萼筒狀,肉質,長6~7毫米,萼齒線狀披針形,長2~2.5毫米,花冠黃色或有時帶粉紅色,長約1.3厘米,花冠管狹窄,被短腺毛,上部突然向下彎;冠檐二唇形,上唇較短,頂端微缺或2裂,下唇3裂,上唇長約為下唇之半;雄蕊4枚,內藏,花葯1室;花柱頂端棒狀。蒴果長卵形,長約3毫米。
四、獨腳金的繁殖方法
獨腳金有種子和分株繁殖。
『貳』 雜草獨腳金價格不菲,為何鮮少見到有人工種植
因為獨腳金的生存環境非常特殊,如果想要存活,它必須要種植在其他的草本植物上,因為它本身是一種半寄生型的植物。如果要對它進行人工培育,那麼種植的成本是非常非常高的,而且成活率也還是個問號。
所以,在全國范圍內,還沒有出現人工種植獨腳金的案例,這也是為何它一直都能夠保持這么昂貴價格的一個主要原因。其實,早起獨腳金並沒有現在這么罕見,只是原來大家都把它當做一種雜草、野草。
現在市面上仍然有人在回收獨腳金,而且價格非常高。一斤可以大幾百,甚至還有上千的。但是現在人們也只是偶爾能夠發現一兩株,而且還必須是懂行的人看到了才會認識。如果不懂行的人,還是會把它當做普通的雜草而忽略掉或者是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