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初次創作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松鼠圖片卡通動圖 2025-02-06 21:35:31
藍色系電腦背景圖片 2025-02-06 21:34:53
卡通輪滑鞋圖片 2025-02-06 21:23:30

初次創作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6-11 16:55:18

① 三毛寫作《橄欖樹》的背景是什麼

《橄欖樹》的創作背景:

齊豫開始唱這首歌是用西洋民歌的唱法來唱的,但到實際進錄音室的時候,李泰祥就多出了很多想法,李泰祥的要求是要把這首歌唱得很寬闊,不能有虛音,他覺得虛音是靡靡之音。《橄欖樹》的詞作者三毛對其中幾句歌詞並不認同,最早三毛的詞寫的是「小毛驢」,只是因為唱起來不夠好聽,所以李泰祥才跟三毛商量改成「橄欖樹」。

(1)初次創作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這首歌曲抒發了人內心最真實的情感,齊豫既柔又具有內在力度的歌喉把《橄欖樹》的旋律和歌詞的內涵表現的恰如其分。

《橄欖樹》里齊豫的聲線除了因為尖銳的高音所帶來的飄逸感,期間還是散發出一種很純朴的泥土氣息 。這首歌曲表現出了和市場流行截然不同的藝術氣息,加之李泰祥亦古亦今的編曲方式,讓這首歌很快成了民歌時代唯美風格作品的典型。這首由三毛填詞的歌曲不僅僅是一首好聽的經典作品,更多的凝聚了三毛對自由奔放的流浪生活的一種懷念 。

② 清明上河圖的創作背景

張擇端,是北宋末年著名的畫家。他生活在表面上一片昇平景象,實際已隱藏著深刻的社會動盪和危機。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他創作了歷史長卷《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的狀況,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清明上河是當時的民間風俗,像今天的節日集會,人們藉以參加商貿活動。全圖大致分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場景、城內街市三部分。

一、郊外

輕輕打開此圖,見小溪旁邊的大路上一溜駱駝隊,遠遠的從東北方向汴京城走來、五匹毛驢[3]負重累累,前面的馬夫把領頭的牲畜趕向拐彎處的橋上,後面的馱夫用馬鞭把馱隊驅趕向前,目的地快要到了,從馱工熟練的駕驛著馱隊的神情就知道他們是行走多年的老馬幫了。

二、汴河

汴河是北宋時期,國家重要的漕運交通樞紐,商業交通要道,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口稠密,商船雲集,人們有的在茶館休息,有的在看相算命,有的在飯鋪進餐。河裡船隻往來,首尾相接,或纖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

三、街市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葯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把一派商業都市的繁華景象繪色繪形地展現於人們的眼前。

(2)初次創作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清明上河圖》在表現手法上,以不斷移動視點的辦法,即「散點透視法」來攝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廣闊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細到舟車上的釘鉚、攤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諧的組織成統一整體,在畫中有仕、農、商、醫、卜等人物及驢、牛、駱駝等牲畜。

結構嚴謹,繁而不亂,長而不冗,段落分明。可貴的是,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主體突出,首尾呼應,全卷渾然一體。畫中每個人物、景象、細節,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簡、動靜、聚散等畫面關系,處理得恰到好處,達到繁而不雜,多而不亂。

在技法上,大手筆與精細的手筆相結合。善於選擇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於詩情畫意,又具本質特徵的事物、場面及情節加以表現。十分細致入微的生活觀察,刻劃每一位人物、道具。每個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態,各有情節。

千餘年來,此畫聲名顯赫,廣受青睞,仿摹者眾多。各地公私藏家手中還有許多摹本和偽造本,有人統計,現存《清明上河圖》有30多本,其中大陸藏10餘本,台灣藏9本,美國藏5本,法國藏4本,英國和日本各藏一本,光是台北故宮博物院就藏有7本。

③ 《你是人間四月天》詩歌內容,詩歌創作背景。

一、詩歌原文:

你是人間四月天

——一句愛的贊頌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

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雲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

星子在無意中閃,

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

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

你是天真,庄嚴,

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

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

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二、創作背景:

《你是人間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經典詩作,最初發表於《學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寫作時間不詳。關於本詩的創作意圖,有兩種說法:一是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為兒子的出生而作。

對此,其子梁從誡在《倏忽人間四月天》中說:「父親曾告訴我,《你是人間四月天》是母親在我出生後的喜悅中為我而作的,但母親自己從未對我說起過這件事。」

(3)初次創作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一、詩歌內容簡介:

你是人間四月天是永正圖書推出的「比煙花寂寞」系列之三。「比煙花寂寞"系列包括《民國女子》《愛眉小札》《你是人間四月天》《你是我眉心未完的詩》。

這系列以前所未有的包裝形式推出,引起讀者尖叫連連。一經上市,便引發各大報紙、媒體的一致報道。

她是缺乏幽嫻品德的女人,她喜好與人辯論,她用詩句表達她的哀愁,她精通文理,學貫中西。她對文學和藝術,具有本能的、直接的感悟。生長富貴,命運坎坷,修養讓她把熱情藏在裡面,熱情卻是她生活的支柱。

她,就是那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一代才女——林徽因。

《你是人間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說、詩歌、散文、劇本集,幾乎收錄了林徽因所有的經典文學作品。其散文成就頗大,雖然數量不多,但風格獨特,知識性強。

二、詩歌鑒賞:

詩歌是林徽因創作最多也是成就最高的體裁,書中收錄了25首詩作,其溫潤柔美的風格,充分反映了女性細膩、深情的特徵,在色彩繽紛的現代詩壇,如一朵「夢期待中的白蓮」,典雅端莊、不同凡響。

她善於在人與自然的交流中挖掘詩性,以寄託情懷,立意便是高格,而意象運用之嫻熟,意境創造之幽長,已是現代詩風中較為出色的了,其中新月詩歌的影響,可見一斑。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四月天!

情感用排比的手法一波波襲來,伴以音樂般的明快節奏,使作品不僅美而且易於吟詠,朗朗動人。如果在文人分類中再給林徽因定位,則她首先應該是一位詩人。

④ 荷塘月色的寫作背景

創作背景:《荷塘月色》作於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中國大地。這時,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處於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為「大時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吶喊和斗爭,但是在四一二政變之後,卻從斗爭的「十字街頭」,鑽進古典文學的「象牙之塔」。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筆從戎,拿起槍來革命,但又始終平息不了對黑暗現實產生的不滿與憎惡,作者對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內心是抑鬱的,是始終無法平靜的。於是作者寫下了這篇文章。這篇散文通過對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寫,流露出作者想尋找安寧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脫現實但又無法超脫的復雜心情,這正是那個黑暗的時代在作者心靈上的折射。

拓展資料:

作品簡介:《荷塘月色》是中國著名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描寫清華荷塘月色之美,抒發沉鬱的心情。此文文筆優美、想像豐富,因收入中國大陸地區及香港的中學語文教材而廣為人知。但也有人質疑此文的價值。 本文寫於1927年7月,正值「四·一二」事件之時。曾參加過「五四」運動的朱自清,面對這一黑暗現實,他悲憤、不滿而又陷入對現實無法理解的苦悶與彷徨之中。

作者簡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取春華秋實之意,字佩弦。現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今連雲港市),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朱自清祖父朱則余,號菊坡,本姓余,因承繼朱氏,遂改姓。為人謹慎,清光緒年間在江蘇海州任承審官10多年。父親名鴻鈞,字小坡,娶妻周氏,是個讀書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朱鴻鈞由海州赴揚州府屬邵伯鎮上任。

作品賞析:《荷塘月色》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借對「荷塘月色」的細膩描繪,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 而又不能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為我們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

⑤ 《窮人》的寫作背景

創作背景:

《窮人》一文的寫作年代,正是俄國歷史上階級矛盾空前激化的時期。封建農奴制一步步地崩潰瓦解,廣大人民對沙皇專制的反抗斗爭日趨高漲,逐漸形成了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高潮。

在這個時期,貴族、資產階級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華而道德墮落;廣大勞動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然而他們的道德情操卻高尚淳樸。《窮人》這篇小說,真實地反映了這一歷史時期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和他們的高尚品德。

(5)初次創作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事情背景。突出了環境的險惡,桑娜的擔心程度(心驚肉跳)。以及她一家人的生活艱辛、困難。

第二部分(3~11)事情經過。寫桑娜去看望女鄰居西蒙,發現她已死去,就抱回了兩個遺孤。

第三部分(12~27)漁夫出海歸來,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過來撫養,夫妻的想法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