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簡述椎間盤的位置,結構特點及臨床意義
椎間盤的位置:兩個相鄰椎骨的椎體之間的軟骨連結,由外圍的纖維環和中心的髓核組成。
結構特點:
1、成年人共有23個椎間盤(第1~2頸椎之間無椎間盤),其中胸部的椎間盤最薄,約2毫米;腰部的椎間盤最厚,約10毫米,全部椎間盤的總厚度約占骶椎以上脊柱全長的1/4。
2、在脊柱運動時,椎間盤產生楔形形變。若脊柱前屈時,椎間盤前半部分被壓扁變薄,而後半部分增厚,髓核向後移動,脊柱後伸時則相反。若脊柱向右側屈時,椎間盤右半部變薄而左半部增厚,髓核向左移動;脊柱向左側屈時則產生相反的變化。
因此,椎間盤具有增大脊柱運動幅度、承受壓力、緩沖震動、保護大腦和脊髓的作用,同時也是身高早晚變化的主要原因。
3、椎間盤的血管分布,幼年時期比成年人豐富,可達深層,隨著年齡的增長,深層血管逐漸變少,而且口徑也變小。椎間盤的神經僅分布於纖維環淺層,深層及髓核則無神經分布。
臨床意義: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臨床上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見原因之一。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手段很多,大體分為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和經皮治療三類。
(1)椎管孔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對老年人來說,由於椎間盤萎縮則可導致身高變矮。脊柱運動時,由於椎間盤具有產生楔形形變和髓核作水平移動的特點,所以在作轉體或側屈運動時,椎間盤在同側受擠壓變薄的同時,對側要受拉力、張力和扭轉力的作用。
當這種力超過椎間盤的受力能力時,便損傷纖維環而使髓核溢出。溢出的髓核突入椎間孔或椎管內就要壓迫脊神經根,而產生椎間盤突出的一系列症狀。人到中老年以後,椎間盤產生退行性變化,使其彈性和韌性減弱,如果上體屈轉用力過猛,就易引起椎間盤突出症。
⑵ 腰間盤突出的位置圖片
腰間盤(腰椎間盤)指的是兩個腰椎之間的盤狀物,位置是在兩個腰椎之間,主要起到支持重量,緩沖壓力的作用。腰椎是脊柱在腰部的那一段,正常成人有5個腰椎,即L1、L2、L3、L4、L5。
腰椎間盤位於兩個腰椎體之間,第一腰椎與第二腰之間的椎間盤稱為腰1、2椎間盤,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之間的稱腰2、3椎間盤,以此類推,一般腰椎間盤突出好發於腰3、4與腰4、5椎間盤。
但腰痛並不一定都是腰椎間盤突出造成的,如運動過度後的腰肌勞損、腎虛等也可引起腰痛。
(2)椎管孔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腰間盤分為中央部的髓核,富於彈性的膠狀物質;周圍部的纖維環。常見病腰椎間盤突出症。預防工作應從學校、家庭、工作和職業前訓練開始,使每一個工作人員了解正常的脊柱生理,正確的勞動姿勢,注意勞動保護。
腰間盤分為中央部的髓核,富於彈性的膠狀物質;周圍部的纖維環,由多層纖維軟骨環按同心圓排列.頸腰部纖維環前厚後薄,髓核易向後外側脫出,突入椎管或椎間孔,壓迫脊髓或脊神經——椎間盤突出症。
鍛煉方法
1、腹肌鍛煉。
也就是仰卧起坐。每次做十個,每天三次。(可根據患者的體質來定,不可逞強)。
2、交叉扭腰。
兩腳分開與肩寬,腳尖向內兩臂伸直,一手在體側,一手舉過頭頂。如果右手在上,先向左側後方擺。左側相反。於此同時腰部也隨之扭動,左右各100次。
3、抱膝觸胸。
處於仰卧位,雙膝屈曲,手抱住膝部,使盡量靠近胸部,然後放下,一上一下為一個動作,可持續30個。
4、腰背肌鍛煉。
處於平卧,雙膝彎曲放在床上,然後用力將臀部抬起,離開床面10厘米。這時您會感覺到腰背部在用力,堅持5秒鍾,反復10下。
⑶ 腰椎間盤的腰椎詳解
腰椎(L)位於脊柱下部.具有運動、負荷和保護功能。其上接胸椎,下連骶椎,其負荷和穩定功能尤為重要。腰椎前部由椎體藉助椎間盤和縱韌帶連接而成;後部由椎弓、椎板、橫突和棘突構成(圖1-1-6)。其間藉助關節、韌帶和肌肉等連接。腰椎的前後結構間圍成椎孑L,各椎節依序列連成椎管,其間容納脊髓下端、圓錐和馬尾神經根。 2.椎弓 椎弓根為椎弓起始部,椎弓自腰椎體後上方垂直向後發出,較粗大。椎弓上切跡較下切跡淺窄,相鄰椎節上下切跡構成上寬下窄、形同耳狀的椎間孔。椎弓向後延伸成椎板、上下關節突、橫突和棘突。
腰椎正位X線(B).側位X線(A)示:1.椎體;2.上關節突;3.下關節突;4.椎弓根;5.棘突;6.橫突 3.椎板 系椎弓向後方連續所形成短寬且較厚的板狀結構。其間由黃韌帶覆蓋和連接。腰椎椎板斜向後下方走向。正常椎板厚度自上而下有變薄的趨勢。
4.關節突及關節突關節 腰椎關節突與頸椎和胸椎明顯不同。上關節突自椎弓根後上方發出·斜向後外方;下關節突由椎板下外方發出,凸向前外方,上下關節突相對應並構成關節突關節·在腰椎不同節段關節突關節所處位置和形態不完全一致,腰。~:關節突關節間隙處於矢狀面.上關節突形成環狀結構包繞著大部下關節突,有相當的穩定性;腰椎關節突關節自上而下逐漸形成冠狀位。兩側關節突關節位置、大小和形態並非完全對稱。
5.橫突 橫突由椎弓外後側橫向生長骨性突起。腰椎橫突前後位扁平且較薄.從第2腰椎起逐漸增長.第3腰椎最長.但第j腰椎橫突通常較粗壯,一側或兩側增大,很少對稱。多有畸形。
6.棘突 兩側椎板在後中線交融而成棘突基底部。棘突為長扁平板狀向後方延伸·垂直略下。腰椎棘突並非在同一縱軸上.約有1/2棘突左右偏斜。第5腰椎棘突常有畸形或發育異常·椎板骨化時未閉合.棘突缺如而成為隱裂,也可能游離棘突即浮棘,還可能浮棘合並隱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