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四川的這座雪山,去過的人都說這輩子值了,你知道是哪座山嗎
四川的這座雪山,去過的人都說這輩子值了,你知道是哪座山嗎?
如果說一個人的一生應該攀爬一座雪山,那麼小編十分強烈的推薦雀兒山。這座位於四川,海拔6000米的小山,被譽為攀登者的聖地,只要准備一周左右的時間,就足以征服這座高傲而又聖潔的雪山,登頂之後那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是許多人體會不到的快樂。在這里,你會看到你做夢也不會看到的那種極致的風景,這里會讓你很好的體驗這一切,高山攀登的艱苦疲憊和在冰川上刺激和驚險膽戰,會讓你開始領悟人生,開始靜聽自己世界的聲音。
而當夜幕降臨,滿天的星星照亮夜空,只有幾頂溫暖的帳篷在這里仰望天空,沒有什麼能比上這更浪漫的事了。當你攀爬上這座雪山,俯視山下的一切的時候,呼吸著稀薄的空氣,以上帝的視角看著360度的雪景,這一切真的就值了,一輩子攀爬上一座雪山,真的就不會留有遺憾了,把所有的美景盡收眼底的快感要麼在夢境中看到,要麼只有在雀兒山看到!不知道小夥伴們喜歡雀兒山嗎?喜歡的朋友歡迎留言,評論!
Ⅱ 紅軍長征時的雪山草地是哪裡
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雪山草地是在如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
雪山即指紅軍翻越過的夾金山、夢筆山、長板山、昌德山、打古山、虹橋山、鷓鴣山、巴郎山、黨嶺山等;草地即指紅原、若爾蓋、阿壩大草原及甘孜草原。
夾金山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南部,夢筆山是紅軍長征途中翻越的第二座大雪山,夢筆山距馬爾康縣城30公里,位於卓克基鄉南與小金縣交界處,呈東西走向,山勢平緩,最低山口海拔3900米,最高峰海拔4470米。
夢筆山埡口是縣城通往小金縣的唯一通道,也是1935年6月27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翻越的第二座大雪山,坂山是今紅原縣與黑水縣的界山,紅軍翻越的埡口海拔高度4460米,昌德山位於黑水縣境內,埡口海拔高度4164米,1935年7月上中旬,會師後的紅一、紅四方面部隊曾翻越此埡口。
打古山位於黑水縣境內,埡口海拔高度4484米,1935年7月上中旬,會師後的紅一、紅四方面軍曾翻越此山北進。
紅原縣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所轄的一個縣。若爾蓋縣隸屬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位於四川省北部,紅原-若爾蓋草原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北部的紅原縣和若爾蓋縣境內。甘孜草原也在四川。
(2)哪裡有雪山草場圖片擴展閱讀:
夾金山是中國工農紅軍萬里長征徒步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1935年6月27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翻越第二座大雪山---四川夢筆山。
1935年7月2日,翻越第三座大雪山---四川亞克夏雪山。
1935年7月6日,翻越第四座大雪山---四川昌德山。
1935年7月7日,翻越第五座大雪山---四川打古山。
紅軍長征時走過的草地是松潘大草地。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轉戰兩年,到達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
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Ⅲ 紅軍長征時所爬的雪山,過的草地都具體是什麼地方
草地在四川省西北部與甘肅交接處,縱橫數百里,四川松潘以北.,班佑地區之南,也叫松潘大草地。這里來海拔在2000米左右,沒有人煙,沒有樹林,沒有飛鳥。
當年紅軍從這里過去是非常艱難的,茫茫草地,一望無涯,遍地是水草沼澤泥潭,根本沒有路。這些草甸下面很可能就是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拚命往上掙扎,會越陷越深,來不及搶救就會被污泥吞噬。
紅軍爬的五座大雪山,也都在四川,在四川阿壩州。第一座雪山是四川夾金山,第座大雪山---四川夢筆山,第三座大雪山---四川亞克夏雪山,第四座大雪山---四川昌德山,第五座大雪山---四川打古山。
其中最有名的是夾金山,夾金山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在小金縣南部,寶興之西北,懋功之南,理縣之西南,海拔4 500餘米,高入雲霄。如今的夾金山依舊寒冷無比,大雪不停歇。
(3)哪裡有雪山草場圖片擴展閱讀: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
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