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班《昆蟲小博士》教學反思
昆蟲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幼兒在生活中有著很深的探索慾望。活動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兒的認識能力,同時也提升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的參與性也比較高,能積極地表達自己對於昆蟲的認識,而且在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交流以幼兒為主,順應幼兒的發現與認識。讓活動變得更加生動。
不足之處:
活動中鼓勵性的語言少了點。
小網路:昆蟲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屬於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佔了超過50%,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昆蟲的名稱和特徵。
2、感受昆蟲世界的奧妙。
3、培養觀察,比較昆蟲的能力。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准備:
1、利用各種工具捕捉過昆蟲,參觀過昆蟲館。
2、多媒體製作——昆蟲小博士、昆蟲小偵探圖片數張或昆蟲錄像。
活動重難點:
根據昆蟲的關鍵特徵,學會辨別昆蟲和非昆蟲。
觀察發現昆蟲的共同外形特徵,初步形成昆蟲概念。
活動過程:
一、喚起回憶。
參觀了昆蟲館,介紹看到的昆蟲名稱。
二、學當昆蟲小博士
1、挑戰一:看陰影猜猜我是誰?
2、挑戰二:躲起來猜猜我是誰?(出示昆蟲局部明顯特徵)
交流:天牛的觸角是它們年齡的表示,螳螂的前腿就像帶刺的刀。瓢蟲家族的害益之分,如:七星瓢蟲是益蟲,二十八星瓢蟲是害蟲等。
3、挑戰三:看看誰的眼睛最厲害?
快速看圖片,合上圖片回憶有哪些昆蟲?
哪些昆蟲躲在裡面?
再次打開圖片,看一看又多了哪種昆蟲?
4、挑戰四:猜一猜什麼昆蟲會和它們在一起?
出示花、雷鳴記號、燈泡,猜出蜜蜂、蝴蝶、螢火蟲等昆蟲。
三、建造昆蟲館
1、昆蟲是個大家族,雖然它們有不同的名稱,可是家族成員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找一找,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從以上昆蟲中歸納發現昆蟲家族共同的特徵,並一一貼在展示板上。
3、今天昆蟲館里來了許多蟲子,有一些不是昆蟲也混在裡面,請小博士把它們找出來。
(教師將蜘蛛、青蛙、天牛、蜜蜂、蛇、螃蟹、獨角仙、蝸牛等都放進原來出示的昆蟲中,請幼兒分別把不是昆蟲的蟲子找出來。)
4、共同對照檢查對錯,說出理由,並向不是昆蟲的朋友告別:「對不起,你不能住在昆蟲館。」
(例如:蜘蛛八條腿、蝸牛沒有腿都不是昆蟲,蜜蜂符合昆蟲的特徵要求,是昆蟲。)
5、蟲館開館。播放錄像,感受昆蟲世界的奧妙。
㈡ 科學大班昆蟲寶寶變變變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常見昆蟲的名字,在了解昆蟲特徵的基礎上理解兒歌《昆蟲運動會》 2、喜歡秋蟲,對秋蟲產生興趣。 活動准備: 1、各種常見昆蟲的圖片。 2、關於昆蟲的掛圖。 活動建議: 1、活動前,通過和爸爸媽媽一起捕捉昆蟲、參觀昆蟲館等,為孩子積累了豐富的前期經驗。有助於孩子在交流中能大膽提出自己的發現。 2、在模擬運動會中教師提供一定的運動材料,結合幼兒園場地開展游戲,有一定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