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足三里的准確位置圖片女
足三里的准確位置圖片女
足三里的准確位置圖片女,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很多朋友對於這個穴位特別喜愛,它的功效確實有一定益處。那麼以下就來介紹一下足三里的准確位置圖片女。
足三里的准確位置圖片女1
足三里穴的位置: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即:外膝眼下四橫指),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脛骨前肌上。
詳情圖解: 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即:膝關節處有一個髕骨,髕骨下兩邊有兩個坑,叫膝眼穴,內側的叫內膝眼,外側的叫外膝眼,從外膝眼開始,往下量四橫指處。脛骨的前邊一個指頭寬,然後四個指頭在外膝眼的下面,這個位置就是准確的足三里穴。)
第二種尋找方法: 用右手掌心按准右腿膝蓋頂部,五指朝下,中指頂端向外一指的位置就是右腿足三里。(把你的手腕橫紋,對准膝蓋處髕骨的上邊,這手自然的搭下去,中指尖指的位置)換左手用同樣方法可以找到左腿足三里。
第三種取穴方法: 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右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
【 穴位解剖圖解】
(1)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脛骨前肌-->趾長伸肌-->小腿骨間膜-->脛骨後肌。
(2)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分布;深層有腓深神經肌支和脛前動脈分布;小腿骨間膜深面有脛神經和脛後動脈經過並分布。
↓↓↓ 程教授視頻講解:足三里穴的位置和作用功效 ↓↓↓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範圖】
【穴名解說】
【足三里穴】經穴名。《靈樞.本輸》原名三里、下陵。《聖濟總錄》名足三里。別名:鬼邪、下三里。屬足陽明胃經,合(土)穴。
【名解】"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內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
足三里穴的意義:胃經氣血在足三里形成較大的氣血場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的稀濕脾土及天部的氣態物。
運行規律:地部脾土燥化水濕後固化於足三里穴周內外,天部之氣則循胃經上行。
功能作用:燥化脾濕,生發胃氣。
【按摩足三里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1、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
2、治療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瀉、便秘、痢疾、疳積、癲狂、中風、腳氣、水腫、下肢不遂、心悸、氣短、虛勞羸瘦;
3、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陽痿,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4、修飾曲線,恢復窈窕、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促進代謝。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1、針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律,並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增進食慾,幫助消化;2、在神經系統方面,可促進腦細胞機能的恢復,提高大腦皮層細胞的工作能力;3、在循環系統、血液系統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調節心律,增加紅細胞、白細胞、血色素和血糖量;4、在內分泌系統方面,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有雙向性良性調節作用,提高機體防禦疾病的能力。
古今大量的實踐都證實:足三里穴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經常按摩該穴,對於抗衰老延年益壽大有裨益。
【足三里穴位配伍】
足三里穴配沖陽穴、仆參穴、飛揚穴、復溜穴、完骨穴,有補益肝腎、濡潤宗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足三里穴配天樞穴、三陰交穴、腎俞穴、行間穴,有調理肝脾,補益氣血的作用,主治月經過多,心悸。
足三里穴配曲池穴、豐隆穴、三陰交穴,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頭暈目眩。
足三里穴配梁丘穴穴、期門穴、內關穴、肩井穴,有清瀉血熱,疏肝理氣,寬胸利氣的作用,主治乳癰。
足三里穴配上巨虛穴、三陰交穴、切口兩旁俞穴,有良好的鎮痛作用,用於胃次全切除術。
足三里穴配陽陵泉穴、行間穴,有理脾胃,化濕濁、疏肝膽,清濕熱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
足三里穴配中脘穴、內關穴,有和胃降逆,寬中利氣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足三里穴配脾俞穴、氣海穴、腎俞穴,有溫陽散寒,調理脾胃的作用,主治脾虛慢性腹瀉。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足三里穴是胃經的第一要穴,位於外膝眼下三寸。反復地用大拇指按揉,四個手指頭保住腿肚或者用中指按壓法,來按揉或者用拳捶打,一般捶打兩三分鍾就可以了。大便很稀的那種,就用艾灸法,一般灸兩三分鍾就可以了,皮膚針也可以。詳見點擊:治腹瀉的穴位》》
用足三里穴防病健身的方法簡便易行,一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鍾,每分鍾按壓15-20次,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二是可用艾條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鍾,艾灸時應讓艾條的溫度稍高一點,使局部皮膚發紅,艾條緩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動,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以上兩法只要使用其一,堅持2-3個月,就會使胃腸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煥發,精力充沛。
艾灸療法:灸5-15壯,溫灸10-30分鍾。
針灸療法:1 直刺法:稍偏向脛骨方法,直刺1-2寸。針刺感覺:有麻電感向足背反射。2 斜刺法:向下刺法:向下刺入,進針2-3寸。針刺感覺:酸脹感向下擴散到足背,有時向上擴散到膝。
1.拇指按揉足三里用拇指指面著力於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其餘四指握拳或張開,起支撐作用,以協同用力。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脹、痛和走竄等感覺,持續數秒後,漸漸放鬆,如此反復操作數次即可。
2.捶打足三裏手握空拳,拳眼向下,垂直捶打足三里穴位。捶打之時,也會產生一定酸、麻、脹、痛和走竄等感覺,反復操作數次即可。
3.艾灸足三里是足三里保健最經典的保健方法。民間即有諺語「艾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之說。《針灸真髓》曰:「三里養先後天之氣,灸三里可使元氣不衰,故稱長壽之灸。」常灸之保健防病,延年益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預防衰老,對結核病、感冒、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風心病、肺心病.腦出血等都有防治作用。
對體質虛弱者,尤其是腸胃功能不好,抵抗力減低的人宜用此法增強體質。對足三里施灸時,取清艾條一根。將其點燃後,靠近足三里熏烤,艾條距穴位約3厘米,如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就固定不動,每次灸10~15 分鍾,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施灸1 次,每月灸10 次即可。
俗話說:若要安,三里常不幹,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如果想要身體安康,就要使足三里常常保持濕潤的狀態。那麼,如何保持這種「不幹」的狀態呢?古人常常採用「化膿灸」,那就是每天灸足三里穴一次,灸時採用艾條,一次約15分鍾或更長時間。穴位處出現小水泡後停止艾灸,並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待水泡自行吸收。
古人認為這樣做相當於每天進補一隻老母雞的效果。而且在當時物質文明尚不發達的條件下,這種保健方法是很經濟也很方便的。因此,這種方法很快就在民間流行開來。現今仍有很多人喜歡經常灸足三里或進行針灸並用以進行保健,需要注意的是,在應用化膿灸時應嚴格消毒,以防止感染。
足三里的准確位置圖片女2
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相連穴位:
犢鼻:在膝蓋前區,髕韌帶外側凹陷中。正坐屈膝,在髕骨下緣,髕骨與脛骨之間大筋兩側處可見兩個凹陷,外側凹陷正中即是本穴。
解溪:在踝區,踝關節前面中央凹陷中,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足三里怎麼找
用手指在小腿外側,由外膝眼向下量取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距離脛骨前緣量取1橫指,即為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名由來
足,指穴所在部位為足部;三里,指穴內物質作用的范圍,本穴發生胃氣,胃經氣血物質在本穴形成較大的范圍,形成一個較大氣血場范圍,如三里方圓之地,故名。
足三里的作用
足三里為胃經合穴,是養護人的胃氣的穴位,「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刺激足三里穴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主治消化系統常見疾病,以及輔助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等症。
足三里的准確位置圖片女3
按足三里的禁忌
1.忌找穴不準
按摩足三里一定要找准穴位,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嵴一橫指(中指)處。按上去會有輕微酸麻的感覺,還有酸脹感,而且按壓穴道所在的位置,可能感覺到有個小小的凹洞。
2.忌用力過大
按摩足三里應該是用讓人覺得微微酸痛、但是還是可以接受的力度為佳,太用力的話可能會導致局部淤血,不僅起不到作用,還會加重身體的痛苦。
3.忌按摩過久
按摩足三里的時間也不宜過長,一般建議一個穴位最多按摩5-10分鍾,一天按摩1-2次即可。長時間按摩足三里,很容易導致局部肌肉和皮膚受到刺激,刺激時間過長容易出現局部疼痛、淤血的情況。
4.穴位附近有傷忌按
足三里位於腿部,這個部位很容易受傷,因此,如果足三里附近有傷的話則不宜進行按摩,以免牽扯到患處,加重傷痛。
哪些人不能按足三里
一般除了小腿有傷的人群,大多數人都是可以按摩足三里的。
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按摩足三里的時候,會接觸並且刺激到到小腿的皮膚、肌肉和骨骼,因此如果小腿位置有出現骨折、皮膚受損、肌肉拉傷等任何一種傷勢,都不宜對足三里進行按摩,以免患處受到刺激後加重傷情。
按摩足三里的最佳時間
按摩足三里的最佳時間是上午九點鍾左右。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從十二經絡的子午流注時間來算,脾經的走行時間是在上午的九點鍾左右,在此時間段按摩足三里,有助於脾經的充沛。但在日常生活中,按摩足三里,不一定要按照脾經的走行時間按摩,只要有時間、地點方便,隨時都可以按摩足三里的。
按摩足三里的功效與作用
1.按摩足三里能抗衰老,強身健體,對各種老年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按摩足三里能美容,按摩此穴可以調和氣血、美化肌膚。足三里屬胃經,是治療脾胃的穴位,脾胃好身體才能健康。
3.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是強壯身體的大穴,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4.長按足三里,能調節身體免疫力,增強抵抗力,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
B. 在哪裡可以找到腎經的准確走向位置圖
腎經的准確走向位置圖:
足少陰腎經,外文名Kidney Channel of Foot-Shaoyin,簡稱腎經,是十二經脈之一,共27穴,左右合54穴,起於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於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踹內,出腘內廉, 上股內後廉, 貫脊屬腎,絡膀胱。
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相表裡。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循環系統某些病症,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的病症。足少陰腎經,流注時辰為下午五至七點,即酉時。若小孩身體不好,在三至五歲時,父母可輕輕指壓其脊骨兩側,從頭椎至腰椎,能引導虛熱下降。腎陽不足,水腫病會加強於腎經。腎臟強者才能長壽。
C. 足三里的准確位置圖片與作用
足三里的准確位置圖片與作用
足三里的准確位置圖片與作用,很多人知道我們的身上是有著很多穴位的,按摩穴位對身體有很多好處,足三里是人體治病的要穴之一,位於外膝眼下3寸,以下分享足三里的准確位置圖片與作用。
足三里的准確位置圖片與作用1
足三里穴的名詞解釋
足三里穴,經穴名。《靈樞。本輸》原名三里、下陵。《聖濟總錄》名足三里。
別名鬼邪、下三里。屬足陽明胃經,合(土)穴。
「足三里穴」:「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內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
足三里穴的功效與作用
按摩足三里能抗衰老,強身健體,對各種老年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按摩足三里能美容,按摩此穴可以調和氣血、美化肌膚。足三里屬胃經,是治療脾胃的穴位,脾胃好身體才能健康;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是強壯身體的大穴,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長按足三里,能調節身體免疫力,增強抵抗力,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
按摩足三里,能通經活絡、疏風化濕,上午7—9點,胃經最旺時,按摩能促進胃腸蠕動,加速身體脂肪消耗,達到減肥的目的。晚上9—11點脾經最旺時按摩此穴,脾主運化,能把飲食水谷轉化成能量,運輸給各個臟器,從而達到進補的作用。
足三里療法注意事項
【艾灸療法】:用艾條溫和灸足三里穴5—10分鍾,一天一次,可以治療腹脹腹痛、腳氣、下肢不遂等。
【拔罐療法】:用氣罐留罐10—15分鍾,隔天一次,可以治療中風、腳氣、水腫、消化不良。
【刮痧療法】:用面刮法刮拭足三里穴,以潮紅發熱即可,可以治療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
足三里穴的按摩手法
端坐凳上,四指並攏,按放在小腿外側,將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處,作按掐活動,一掐一松,連做36次。兩側交替進行。
端坐凳上,四指屈曲,按放在小腿外側,將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處,作點按活動,一按一松,連做36次。兩側交替進行。
正身端坐,小腿略向前伸,使腿與凳保持約120度,食指按放在足三里穴上,移放中指在上面加壓,兩指一並用力,按揉足三里穴,連做1分鍾。兩側交替進行。
正身端坐,小腿略向前伸,使腿與凳保持約120度,將拇指指端按放足三里穴處,力集中於指端,盡力按壓,然後推撥該處筋肉,連做7次。兩側交替進行。
正身端坐,一腿前伸,兩手張掌,搓擦腿部,自上而下,搓擦至遍,兩腿各搓擦1遍。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在該穴處按摩,有著調節胃腸功能、補腎強筋、防病健身抗衰延年的作用,對各種常見的老年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對於抗衰老延年益壽大有裨益。
坐椅上,用右手掌按膝蓋骨正中央,輕抓膝蓋。中指沿脛骨伸長,在中指尖水平畫線,與食指方向延長線交匯處就是足三里穴。可採取按壓的方式按摩1分鍾,然後按摩滑肉門穴3分鍾。
按摩足三里注意事項
按摩要有一定的力度,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按摩的同時可以配合艾灸,點燃艾條熏灼足三里穴,每日1次。
足三里的准確位置圖片與作用2
足三里的功效與主治
功效:足三里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經活絡,升降氣機的作用。
主治:足三里穴主治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瀉、便秘、痢疾、疳積、癲狂、中風、腳氣、水腫、下肢不遂、心悸、氣短、虛勞羸瘦。
現代又多用以足三里治療急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肝炎、急性胰腺炎、休克、神經性頭痛、高血壓、癲癇、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動脈硬化、支氣管哮喘、白細胞減少症、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等。
足三里的相關論述
1.《靈樞》 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飢;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於足三里。
2.《靈樞》 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為干。腸中不便,取三里……善嘔,嘔有苦,長太息,恐人將捕之,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泄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故曰嘔膽,取三里以下胃氣逆。
3.《外台》 凡人年三十以上,苦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以三里下氣。
足三里的准確位置圖片與作用3
按足三里的忌諱
1.忌找穴禁止
按摩足三里一定要選准穴位,足三里坐落於小腿前兩側,犢鼻穴下3寸,距踝關節前嵴一橫指(中拇指)處。按上來會出現輕度酸軟的覺得,也有酸脹感,並且輕按穴位所屬的部位,很有可能覺得到有一個小小凹坑。
2.忌用力過大
按摩足三里應該是用令人感覺略微酸疼、可是還是能夠 接納的幅度為宜,太用力得話很有可能會造成 部分積血,不但起不上功效,還會繼續加劇身體的痛楚。
3.忌按摩太久
按摩足三里的時間也不適合太長,一般提議一個穴位數最多按摩5-十分鍾,一天按摩1-2次就可以。長期按摩足三里,非常容易造成 部分全身肌肉和肌膚遭受刺激性,刺激性時間太長非常容易出現部分痛疼、積血的狀況。
4.穴位周邊帶傷忌按
足三里坐落於腳部,這一位置非常容易負傷,因而,假如足三里周邊帶傷得話則不適合開展按摩,以防牽涉到傷處,加劇痛苦。
哪些人不可以按足三里
一般除開小腿帶傷的群體,大部分人全是能夠 按摩足三里的。
足三里坐落於小腿兩側,按摩足三里的.情況下,會觸碰而且刺激性到小腿的肌膚、全身肌肉和人體骨骼,因而假如小腿部位有出現骨裂、肌膚損傷、韌帶拉傷等一切一種傷情,都不適合對足三里開展按摩,以防傷處遭受刺激性後加劇傷勢。
按摩足三里的最佳時間
按摩足三里的最佳時間是早上九點鍾上下。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關鍵穴位之一,從十二經絡的子午流注時間計算出來,脾經的走形時間在早上的九點鍾上下,在這里時間范圍按摩足三里,有利於脾經的充足。
但在生活起居中,按摩足三里,不一定要依照脾經的走形時間按摩,要是有時間、地址便捷,隨時隨地都能夠按摩足三里的。
按摩足三里的作用與功效
1.按摩足三里能延緩衰老,增強體質,對各種各樣老年疾病都是有非常好的防效。
2.按摩足三里能美容護膚,按摩此穴能夠 調合血氣、清理皮膚。足三里屬肝膽經,是醫治腸胃的穴位,腸胃好身體才可以身心健康。
3.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是健壯身體的大穴,具備健脾和胃的作用。
4.長按足三里,能調整身體免疫能力,增加抵抗力,具有保健養生的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