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四大菜系的特徵與背景是什麼
當前公認的四大菜系是魯菜、川菜、蘇菜和粵菜。講到八大菜系,就要再加閩、浙、湘、皖四個菜系。(蘇菜在有些文獻中稱淮揚菜,取淮安和揚州兩地名的第一個字。蘇菜中還有錫菜、金陵菜等菜系,用蘇菜名稱符合概約原則。粵菜有廣州菜、潮州菜和客家菜等分系。)
--------------------------------------------------------------------------------
魯菜
地域:華北、東北、京津一帶
特色:善用蔥香調味;善用山珍海味,用料以肉和禽等動物蛋白較多;講究豐盛
--------------------------------------------------------------------------------
川菜
地域:四川
特色:味型豐富(以麻辣著名);重用辣椒、花椒和胡椒(三椒)
--------------------------------------------------------------------------------
蘇菜
地域:長江下游,太湖流域水鄉
特色:原料多為江鮮;利用主輔料的自然色彩,清爽鮮艷
--------------------------------------------------------------------------------
粵菜
地域:廣東
特色:原料多為生猛海鮮(生--烹調技藝、火候不深;猛--事物來源多奇獸珍禽);清淡爽滑;粥品繁多;講究時令
『貳』 古代菜餚名稱和背景故事
1、乾隆皇帝與「叫花雞」
乾隆皇帝與「叫花雞」的傳說:京菜中有一道名菜,其菜名很有趣,叫「叫化雞」又叫「富貴雞」,用截然不同的貧富兩極詞彙來命名這道菜是有來由的:
「叫化雞」原出於浙江杭州,是一些窮苦難民即「叫化子」或偷或討來的雞,經過燒熱的土句熟而成,本是不登大雅之堂街頭菜。
當年那位清乾隆皇帝微服出訪江南,不小心弄得破衣爛衫流落街頭。其中一個叫化子頭看他可憐,便把自認為美食的「叫化雞」送給他吃,乾隆困餓交加,當然覺得這雞異常好吃,急問其名,叫化頭不好意思說這雞叫「叫化雞」,便胡吹這雞叫「富貴雞」。
乾隆就說這「富貴雞」好吃。事後才知道這個流浪漢就是當今皇上。這「叫化雞」也因為皇上金口一開成了「富貴雞」。成為名菜。
2、宋太祖,一生迷戀的豆油卷
宋太祖與豆油卷的故事:豆油藕卷,俗叫豆油卷,是楚鄉湖北孝感民間傳統風味素菜名饌。因孝感向以盛產優質蓮藕出名,故當地人民素喜烹食各種藕餚。特別每適年節喜慶,幾乎家家戶戶,都少不了要烹制豆油的美味佳餚。
相傳,宋太祖趙匡胤自小家貧,早年曾浪遊楚地,以推車販運為業。一次寒冬,他手推獨輪車,從古「楚王城(今湖北雲夢)來至孝感西湖村,當獨輪車滿載販購的西湖蓮藕後,卻已時值風雪黃昏,飢寒交迫,趙匡胤便推車投宿湖酒家。
急欲酒菜充飢禦寒,然而,卻逢當年因年歲飢饉,兵禍戰難頻繁,朝廷嚴禁民間釀酒,加之此時酒館飯菜俱空,廚間僅剩兩張未用完的豆油皮及蔥、姜等零星物料,而聰明的廚師觸景生情,以顯示自己廚藝高明,便隨機應變。
即取用來客獨輪車上的蓮藕作原料,經洗凈去皮,切成細絲,略用鹽腌漬後,抖入蔥、姜、香菇絲等調配料和少許麵粉,用凈布緊緊卷捏成一字條形,再用抹過麵糊漿的豆油包牢,以鋸刀法切成形似「車輪」一樣的筒片,並經油炸烹制。
稍許,酒家端上一盤「豆油藕卷」和一壺私人家釀陳酒送上餐桌。趙匡胤非常感激,便一人獨酌起來,邊吃邊稱贊曰:「豆油藕卷餚,兼備美酒好,落肚體通泰,今朝愁頓消。」於是,「豆油藕卷」這一佐酒美餚即問世並沿傳下來。
3、乾隆與鳳凰蛋
乾隆與鳳凰蛋,不得不說的故事:鳳凰蛋是浙江蘭溪傳統的漢族小吃,據說鳳凰蛋營養好,還是治頭痛的偏方,因此,愛吃這一口的人不在少數。
據說,金華、蘭溪民間吃鳳凰蛋的習俗和乾隆皇帝有關。乾隆皇帝下江南來到金華、蘭溪一帶和隨從走散了,他一個人走得又餓又乏,在路旁一個農家歇腳討東西充飢。農婦家貧得沒別的東西,就把雞窩里正在孵的幾個雞蛋拿出來煮給他吃了。沒想到,乾隆越吃越覺好吃,並為之取名「鳳凰蛋」。
農婦家貧得沒別的東西,就把雞窩里正在孵的幾個雞蛋拿出來煮給他吃了。沒想到,乾隆越吃越覺好吃,並為之取名「鳳凰蛋」。
4、劉備與「龍鳳喜餅」
劉備與「龍鳳喜餅」:龍鳳喜餅"是湖北監利縣的傳統名點,其味清甜香脆,其形大如月盤,每個重一斤或 八兩,餅面上的圖案是當中一個"喜"字,周圍圍繞著飛龍舞鳳,象徵吉祥如意,故稱為 龍鳳喜餅。由於它具有這樣美好的象徵,所以當地的婚嫁喜慶之家,總是用它來招待親 友,共享喜慶。
龍鳳喜餅是怎麼來的呢?當地的一首民謠告訴了答案。"劉備東吳去成親,才把龍鳳喜餅興。"這段故事是這樣的:
三國時期,吳主孫權採用了大都督周瑜的計策,佯稱要把自己的妹妹孫尚香嫁給劉備為妻,實則想把劉備騙到東吳,以劉備換還荊州。
孫權、周瑜許婚是假,所以不敢讓吳國太、朝中臣僚和普通老百姓知道,以免弄假成真。諸葛亮一眼就看穿了其中的陰謀,遂將計就計,派趙雲保著劉備前往江東。
行前,諸葛亮讓人大量製作了龍鳳喜餅,讓趙雲一到江東,就大量分發給江東的臣民,江東臣民拿到了龍鳳喜餅,弄清了劉備是來東吳成親的,於是奔走相告,頃刻間全城皆知,就連深處宮中的吳國太也知道了。
吳國太甘露寺相親,對劉備十分中意,遂同意了這門親事。孫權、周瑜弄巧成拙了。由於是龍鳳喜餅促成了這段姻緣,因而它也就在民間流傳開了。
5、珍珠翡翠白玉湯
朱元璋與珍珠翡翠白玉湯:
相傳,朱元璋少時家貧,從沒吃飽過肚子,17歲那年他又因父母雙死於瘟疫,無家可歸,被迫到家鄉黃覺寺當了一名小和尚,以圖有口飯吃。
但是,不久家鄉就鬧了災荒,寺中香火冷落,他只好外出化緣。在這其間他歷盡人問滄桑,常常一整天討不到一口飯吃。有一次,他一連三日沒討到東西,又餓又氣,在街上昏倒了。
後為一位路過的老婆婆救起帶回家,將家裡僅有的一塊豆腐和一小撮菠菜,紅根綠葉放在一起,澆上一碗剩粥一煮,喂給朱元津吃了。朱元璋食後,精神大振,問老婆婆剛才吃的是什麼,那老婆婆苦中求樂,開玩笑說那叫「珍珠翡翠白玉湯」。
後來,朱元璋投奔了紅巾軍,當上了皇帝,嘗盡了天下美味佳餚。突然有一天他生了病,什麼也吃不下,於是便想起了當年在家鄉乞討時吃的「珍珠翡翠白玉湯」,當即下令御廚做給他吃。
那御廚無奈,只得用珍珠、翡翠和白玉入在一起,煮成湯獻上,朱元津嘗後,覺得根本不對味,一氣之下便把御廚殺了,又讓人找來一位他家鄉的廚師去做。
這位廚師很聰明,他暗想:皇上既然對真的「珍珠翡翠白玉湯」不感興趣,我不妨來個仿製品碰碰運氣。因此,他便以魚龍代珍珠,以紅柿子椒切條代翡(翡為紅玉),以菠菜代翠(翠為綠玉),以豆腐加餡代白玉,並澆以魚骨湯。
將此菜獻上之後,朱元璋一吃感覺味道好極了,與當年老婆婆給他吃的一樣,於是下令重賞那位廚師。那廚師得賞錢後,便告病回家了,並且把這道朱皇帝喜歡的菜傳給了鳳陽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