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 檔案語文18課父愛之舟 分別有哪幾個場景
一、寫父親送「我」上學、帶「我」投考學校。
二、寫父親替"我"做萬花筒,買皮球的難得。
三、寫父親背我上學,用船送我考學,替我鋪床被,為我買汽水,對我的期望。
從選材方面看,文章所選取的,都是些平凡小事,但卻小中見大,表現出了父愛之偉大與深沉。作者以時間為序,圍繞父親送「我」上學、帶「我」投考學校這一重點,記錄了許多看似平淡無奇的瑣碎小事,提到了小時家境的困難等等。
(1)父愛之舟的卡通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在寫作手法上,文章採用了映襯的手法,烘托出了父愛之珍貴難忘。文中寫道,父親用錢雖極為節省,但在旅館投宿時,他看到我身上被臭蟲咬的大紅疙瘩,卻心疼得同意加錢換房間,父親對兒子的關愛更為突出地躍然紙上。
寫到父親在船艙中彎腰低頭替我縫補的背影時,作者又將朱自清的名作《背影》中那充滿父愛的背影與之相映襯,而魯迅筆底的烏蓬船,也與承載父愛的姑爹的小小漁船一般親切,難忘。
正因使用了映襯的手法,更顯出了父愛之深摯,以及父愛之舟在我心頭留下的難忘的影子。而在表達方式上,該文是以敘述描寫為主,在描寫方面,可謂是工筆與白描相結合,疏密有致地刻畫了慈父的形象,體現了畫家的寫作功力。
② 父愛之舟寫作背景
寫作背景:作者年紀漸長,有感而發,是為了紀念父親,以表達對父親的愛和家鄉的懷念。
《父愛之舟》,是作者吳冠中所寫的散文體裁的文學作品。在一般人的筆下,母愛如水般溫柔,父愛如山般厚重,而著名畫家吳冠中記憶中的父愛,卻能載於小舟之中,飄入他的夢境。
在為數不多的以父愛為題材的文章中,《父愛之舟》這篇回憶性散文可算是精品之一,它不是以斐然的文采見長,而是以情取勝,平白如話的語言里,蘊含著深厚的父子之情,細細咀嚼,別有一番滋味,令人感動不已。
「父愛之舟」,既是指姑爹的漁船,也是指父親的愛,兩者已經融為一體。就是這一隻小船,送「我」走到人生的一個又一個關口,承載著父親對我的深切期望和濃重的愛。平凡的語言,平凡的小事,卻因父愛的偉大,使文章充滿了魅力。
(2)父愛之舟的卡通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文章所寫的內容看似零碎,其實結構謹嚴。全篇採用倒敘的手法,從夢境開始,引入對往事的回憶;以從夢中醒來、淚濕枕邊結束,首尾圓合。
往事潛入夢中,說明往事難忘,更深刻地表現出父愛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記難以磨滅。文中四次寫到姑爹的小船,以此貫穿全文,把種種往事連為一體,父愛與小舟不可分割,船來船往,我的感受也在變化,主題在敘述中得到了層層深化。
最後一次提到小船時,作者明確地寫道:「我什麼時候能夠用自己手中的筆,把那隻載著父愛的小船畫出來就好了!」至此點明題目,文章的主旨也得以揭示。
作者介紹:
吳冠中,1919年出生,中國現代畫家。1919年7月5日生於江蘇省宜興縣一個鄉村教師家庭。從無錫師范初中部畢業後,考入浙江大學代辦省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1936年轉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從李超士、常書鴻及潘天壽等學習中、西繪畫。
③ 朱自清父親的背影和《父愛之舟》父親的背影有什麼相同之處
兩位父親的背影,都有點兒步履艱難,也都因為愛顯得高大無比。
《背影》是現代作家朱自清(1898-1948)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腦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月台爬上攀下時的背影。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
《父愛之舟》,是作者吳冠中所寫的散文體裁的文學作品。《父愛之舟》一文圍繞「父愛」這一中心,寫出了父親深沉的愛子之情,抒發了兒子對父親的懷念和對父愛的深深感謝。「父愛之舟」,既是指姑爹的漁船,也是指父親的愛,兩者已經融為一體。就是這一隻小船,送「我」走到人生的一個又一個關口,承載著父親對我的深切期望和濃重的愛。
(3)父愛之舟的卡通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背影》創作背景:
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親任徐州煙酒公賣局局長的差事也交卸了。辦完喪事,父子同到南京,父親送作者上火車北去,那年作者20歲。在那特定的場合下,做為父親對兒子的關懷、體貼、愛護,使兒子極為感動,這印象經久不忘,並且幾年之後,想起那背影,父親的影子出現在「晶瑩的淚光中」,使人不能忘懷。1925年,作者有感於世事,便寫了此文。
這篇散文寫作上的主要特點是白描。全文集中描寫的,是父親在特定場合下使作者極為感動的那一個背影。作者寫了當時父親的體態、穿著打扮,更主要地寫了買橘子時穿過鐵路的情形。並不藉助於什麼修飾、陪襯之類,只把當時的情景再現於眼前。這種白描的文字,讀起來清淡質朴,卻情真味濃,蘊藏著一段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