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寶寶發燒按摩哪裡
寶寶發燒按摩哪裡僅供參考: 1、開天門100次 位置 兩眉中間至前發際成一直線。 手法 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 兩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稱推攢竹,又稱開天門。推50~100次。 功用 醒腦、鎮驚、安神。 要領 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為每分鍾200~300次。 2、推坎宮100次 位置 自眉頭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橫線。 手法 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 兩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稱推坎宮。推50~100次。 功用 疏散解表、提精神。 要領 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每分鍾200~300次。 3、運太陽100次 位置 眉梢與眼角延長線相交處,眉後按之凹陷處。 手法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環形運轉推動,稱運法。此法以順時針運為補,逆時針運為瀉。 操作 用中指指端運,稱運太陽。運50~100次。 功用 開竅、醒神。 要領 運法宜輕不宜重,宜緩不宜急,要在體表旋繞摩擦推動,不帶動深層的肌肉組織。頻率為每分鍾80~120次為宜,運時向耳廓方向稍用點力。 4、清肺經200次 位置 無名指末節羅紋面。 手法 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 旋推為補,稱補肺經;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肺經,補肺經和清肺經統稱推肺經。此處選用清肺經,推100~300次。 功用 用清法能清熱解表,止咳化痰,用補法補肺益氣。 要領 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為每分鍾200~300次。此處一定要注意推動的方向,這與補瀉有關,補瀉弄錯了治療效果可就不一樣了,因此家長一定要看仔細。 5、清天河水200次 位置 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上至肘橫紋上呈一條直線。 手法 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 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稱推天河水,或稱清天河水。推100~200次。 功用 此穴性溫涼平和,能清熱解表、泄火除煩,用於治療熱性病症,清熱而不傷陰。 要領 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每分鍾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從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6、退六腑200次 位置 在前臂尺側(小指側),自肘關節至腕橫紋呈一條直線。 手法 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 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稱退六腑。推100~200次。 功用 清熱、涼血、解毒。 要領 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每分鍾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從肘到腕,不可反向操作!
Ⅱ 【芳香小兒推拿穴位.天河水】
名稱:天河水 出自《針灸大成·小兒按摩經》
位置: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總筋)至肘橫紋洪池(曲澤)成一直線。
功能:清熱解表、瀉心火、除煩躁、潤燥結。
主治:發熱,煩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瘡,驚風等一切熱證。書中記載天河水,性微涼,具有清熱解表、瀉心火、除煩躁、潤燥結之功,可用於一切熱症。也就是說天河水不僅僅作用在解熱,對於心經有熱的所有疾病都有療:比如孩子晚上睡眠不好、口舌生瘡等。
操作:也叫「推天河水」,直推法,用左手托住孩子的前臂和手腕,孩子的手掌心向上,然後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並攏,從腕橫紋中點單向直推至肘橫紋中點。(見上圖)
次數:推法100~300次。
精油使用:使用退燒三寶精油(薰衣草、茶樹、薄荷)稀釋後按摩效果更佳
天河水得位置在心包經上,清天河水的操作是逆著心包經的走向,心包經在前臂是從肘部到手部,根據「順經為補,逆經為瀉」的經絡規律,逆推心包經是能夠瀉熱的,而「心包代心受邪」,疾病如果要影響到心,首先要突破心包的「保護」,如果突破不了心包的「保護」,就不會對心產生影響,當心足夠強大的時候,疾病也就只能影響到心包了,所以說,清心包經的熱,也就能瀉心經的熱。
古代醫家對幼兒疾病總結得最為精道,「小兒之患,非肝即脾」。
推天河水,為什麼會功效卓著呢?讓我們來看看天河水的位置,是從勞宮穴一直到曲澤穴,這正好是心包經的位置,逆推心包經,即可瀉肝經之火,又可補脾經之血,肝火得瀉,心裡自然清涼,脾經得補,胃口必會大開。所以對於那些夜裡手腳心發熱,汗出燒不退,煩躁難眠,夜咳不止等熱性病症,最為有效。但若是畏冷怕風,神倦易困的虛寒性體質,則萬不可用。
現代醫學研究得出通過清天河水能調節小兒肢體靜脈微循環,使血液重新分配,從而激發小兒內在的免疫系統和抗病能力而恢復健康,還發現清天河水退熱的機理可能與抑制下丘腦中發熱介質前列腺素E2、環磷酸腺苷的分泌有關。
Ⅲ 小兒推拿穴位:天河水的作用機理探究
《幼科推拿秘書·推拿手法》:「天河穴,在膀膊中,從坎宮小天心處,一直到手彎曲池。」從腕橫紋推到肘橫紋,名清天河水;從掌心勞宮推至肘橫紋,名大推天河水;由肘橫紋下推至勞宮,名取天河水;…
1、清天河水:一手拇指按於內勞宮,另一手拇指或食中二指,從腕橫紋推至肘橫紋。
2、大推天河水:從內勞宮向上推至肘橫紋。
3、取天河水:從曲澤向掌心方向推,推至掌心內勞宮處,向上一拂而起。
4、打馬過天河:先運內勞宮數遍,後以一手拇指按於內勞宮,一手食、中二指交替並攏從腕橫紋向上拍打至肘橫紋。推3~5分鍾,拍打至局部紅赤。
功效
清熱,瀉火,除煩,
應用
1.清法代表。治療各種熱症,邪在衛分,見發熱,惡風,汗出;邪在氣分之高熱、煩躁、大汗;陰虛火旺之潮熱、盜汗、五心煩熱。
2.推法不同,適應症不同。清天河水多用於外感,以透發為主;大推天河水清熱力量,較前者強,但弱於打馬過天河,打馬過天河的清熱效果是最強的,二者均用於氣營熱盛;取天河水用於虛熱。
3功效:清熱解表,安神除煩,瀉心火,利小便。
4臨床應用:本法性微涼,清熱力平和,善清衛、氣分熱,清熱而不傷陰。治一切熱症,多用於五心煩熱,口燥咽干,唇舌生瘡,夜啼等症,常與清心經、退六腑同用。清天河水主治惡寒發熱,流清鼻涕;取天河水主治陰虛低熱等一切熱症,取天河水是離心方向的。(網摘)
通過各位老師對天河水穴位作用和運用的探索。我們知道了,清天河水是向心的,是往外透發的,是清熱解表的。取天河水,是離心的,是滋陰的。
熟悉經絡的我們知道,天河水其實是處於手厥陰心包經的位置上。
是動則病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憺憺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靈樞》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心包經的常見問題和心中熱有關。離心推拿之時,心包經內在的熱能外泄,於是心中之熱亦減。心火不亢,則腎水自養。向心推拿時,心火偏亢,脈氣有餘,循環增強,故可解表或者透發熱度。
心包和三焦又是表裡關系。心包氣動則三焦隨之。心中熱取之三焦之氣降之化水。假如三焦有虛熱,則亦隨之而去。假如三焦有實熱,則上中二焦火勢更旺!取天河水能清心火並降水於下焦。清天河水能補心氣並升三焦氣於上、中二焦以解表,透發!當外邪初襲擊肺衛,尤其適宜。補心心生火,用之解表散寒可也!用之解表散熱則有添心炎之游,注意透發的同時,滋陰涼血,方可。配合六腑,大清內熱,再透發熱毒或可。
一家之言,供大家參考!
中醫許大夫
Ⅳ 清天河水的穴位退燒法對幼兒退燒能起多大作用具體的操作方法是怎樣的詳細越詳細越好
天河水是手闕陰心包經的一段,起於中指以下的勞宮穴,止於手臂肘橫紋凹陷處的曲澤穴。小孩發燒時,推天河水確有退燒作用,不過是在不方便。因為第 一,時間長;第 二,對無名低燒不管用;第 三,小孩皮膚薄,易蹭破皮。所以,可以使用,但建議有病還是就醫,別拿小孩的生命當實驗品···········
Ⅳ 天河水到底怎麼推取天河水啥意思看完這篇搞清楚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清天河水】,到底是什麼情況?
在小兒推拿裡面,最奇怪的一個現象就是:
都說離心推,為瀉,向心推,為補,但是,天河水偏偏例外,說天河水向心推,也是瀉。
張漢臣推拿的清法,都是指來回推,偏偏天河水例外,清天河水也是向心推,單方向。
有人說天河水,只能向心推,不能離心推!可是,這是為什麼?說的對嗎?
還有人總說「取天河水」,為什麼叫「取」?什麼意思?
先來看看張漢臣原著《實用小兒推拿》對天河水穴的介紹:
部位 :在前膊掌側中線,由小天心穴至曲澤穴處(解剖部位在前臂掌側由腕部至肘彎曲澤穴處,神經分布為前臂側皮神經及肌神經的前臂外側皮神經)。
功用 :性微涼,能清心熱,除煩躁及燥痰。
主治:重舌,弄舌,舌送口外,鵝口瘡,驚風,癲癇,痰喘咳嗽,煩躁,夜睡不寧,失語症,口吃(初期有效),口乾口渴,小便赤澀等。(註:學習完辯證基礎後,應該發現這些都屬於熱症的表現)
看完這個,再總結一下:
天河水這個穴,不管是離心推還是向心推,都是「清」的作用,從手腕開始向心推,是常用的清法,性微涼;
從勞宮開始推,其性更涼一些;
從肘窩推向勞宮穴,最涼。
這次,你學會了嗎?
Ⅵ 寶寶發燒按摩退燒圖解 小兒發熱按摩哪裡
1寶寶發燒常用按摩方法
開天門:按摩者兩拇指交替自兩眉中至前堂發際一直線處自下向上推,為「開天門」。
推坎宮:按摩者兩拇指自眉心向兩側眉梢分推,即推坎宮。
揉太陽:太陽為眉梢與眼外角中間,向後約1寸凹陷處,按摩者用中指指端揉或運,為揉太陽。
運耳後高埋罩骨:耳後高骨位於耳後入發際,乳突後彎搏鬧緣高骨下凹中,與翳風,風池成等腰三角形。
清肺經:肺經在無名指掌面,按摩時用拇指在小兒無名指掌面自指根向指尖直推100-300次,為清肺經。
清天河水:天河水位於前臂掌側中央,腕至肘的正中直線上,按摩時食指,中指並攏,放於小兒腕部正中,自腕向肘反復直推。
推三關:三關位於前臂橈側(拇指側)的腕至肘的連線上。按摩時拇指,食指張開,食指放於患兒肘橫紋拇指側,拇指放於腕橫紋拇指側,拇指向肘部直推。
掐揉二扇門:按摩者一手托患兒的手,掌心朝下,用拇指指甲掐按二扇門3-5下後,再用拇指指端按順時銀慎針方向按揉100-300次。
拿風池:風池位於後發際下大筋外側凹陷處,按摩時用拇指,食指用力提拿,有節奏的一松一放,為拿風池。
清胃經:胃經位於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節,用拇指直推稱清胃經。
清大腸:按摩者拇指在患兒食指外側緣,自指根向指尖直推,稱清大腸。
揉板門:板門位於拇指根下方的大魚際處,拇指端在患兒大魚際的中點處,先順時針揉按,再逆時針揉按。
運內八卦:用拇指指腹沿順時針方向運內八卦,以患兒感覺酸脹發熱為度。
揉天樞:按摩者中指與食指分開,按於患兒臍左右旁開2寸處,即天樞,順時針旋揉50-100次,再逆時針旋揉50-100次。
補脾經:脾經在拇指橈側外側緣,按摩者用拇指在小兒拇指外側緣,自指尖向掌側直推,為補脾經。
補腎經:腎經位於小指掌面,按摩者用拇指在患兒小指掌面,自指尖向指根直推200-300次。
清心經:心經位於中指末節掌面。按摩者拇指在患兒中指末節掌面,自掌側向指尖直推100-300次。
退六腑:六腑位於前臂尺側的腕至肘的連線上,按摩時拇指,食指張開,拇指放於患兒肘部尺側,食指放於腕部小指側,拇指反復向肘部直推100-300次。
揉小天心:中指端放於患兒大小魚際交接處,順時針方向揉按100次,再逆時針方向揉按100次。
2
寶寶外感型發燒按摩圖解
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運耳後高骨各1分鍾,清肺經,清天河水各3分鍾;風熱表現的話,加推脊2分鍾;風寒表現則加推三關1分鍾,掐揉二扇門,拿風池各3-5次。
按摩方解: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運耳後高骨,能有助於祛除在表的邪氣;清肺經,清天河水,能有助於清熱;推脊以加大清熱的力度;推三關,掐揉二扇門,拿風池,重在幫助發汗退熱。
3
肺胃實熱型發燒按摩圖解
清肺經,清胃經,清大腸,揉板門,運內八卦各1分鍾,清天河水,退六腑各2分鍾,揉天樞,順時針摩腹各2分鍾。
按摩方解:清肺經,清胃經,能幫助清除肺胃的濕熱;清大腸,揉板門,運內八卦,揉天樞,順時針摩腹,有助於促進消化,幫助排便,以退內熱;清天河水,退六腑,重在清熱退熱。
4
陰虛型發燒按摩圖解
補脾經,補肺經,補腎經,運內勞宮各1分鍾,揉二人上馬2分鍾,清天河水2分鍾,推湧泉1分鍾,按揉足三里2分鍾。
按摩方解:補脾經,補肺經,補腎經,揉二人上馬,按揉足三里以幫助促進脾,肺和腎的功能,促進人體內臟的功能,清天河水,揉內勞宮有助於退虛熱;而推湧泉可以達到使內熱自人體內下行,可通過促進小便的排出而達到清虛熱的目的。
Ⅶ 按摩穴位能否治病
當然可以啊,按穴位是外治通經絡,而吃葯是內治通經絡,經絡通則百病去,按摩穴位和用葯分別是中醫六大治法之一,都可以達到目的,中醫殺滅病菌是將病菌所生存的環境去掉,就是中醫擅長將人體內的淤毒之血去掉,並將新鮮氣血引到患處乃至全身,病菌就會死亡,病菌最怕新鮮血液,就像蒼蠅害怕干凈的房子一樣,不光是對付病菌,經絡通了,腫瘤也會自動消退,醫生醫術越高,越能看到病根,就能更快打通經絡,而按摩穴位卻是一種引血之法。而西醫不是去掉病菌生存環境,而是直接殺死細菌病毒,所以多數時候西醫無法治本。中國現在許多醫院喜歡掛點滴,但是遇到體質虛弱或特殊體質的人,或腎寒虛弱的人可能退不了燒,反而肯能惡化,經常有點滴掛死人的事發生。外國發明的點滴在外國卻不常用。
治療兒童感冒發燒用推拿按摩穴位效果相當快,多數時候能當場退燒,小兒發燒試試推拿治療
溫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針灸推拿科醫師黃克勤
兩天前,一位家長抱著2周歲的孩子過來要求推拿,原來是孩子上午外出遊玩的時候著涼,回來就發燒了,體溫達到39度,聽親戚介紹說小兒推拿退燒效果非常好,還可以避免葯物退燒的副作用,下午就抱過來試試。經過2天(2次)的推拿治療後,孩子的體溫完全恢復到正常了,家長很滿意。
發燒是小兒常見病症之一。人體之所以能保持較恆定的體溫,主要是因為體內有產熱系統和散熱系統互相調節,維持在一個相對平衡的水平,而小兒因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能力較差,而且年齡越小調節功能越差。但小兒對發燒的耐受力較好,若經過及時治療,恢復也較快。中醫認為小兒具有「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生理特點,故很多急慢性疾病均可出現發燒症狀。
小兒推拿是中醫的一種傳統療法,在兒科中應用比較廣泛。它通過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於患兒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整機體的生理和病理狀態。因此,小兒推拿可以用來治療小兒發燒、腹瀉、遺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醫根據小兒發燒的病因,分為外感發燒、陰虛發燒、傷食發燒等多種類型。前面介紹的那個孩子經辨證為外感風寒發燒,
採用清肺經(自無名指掌面末節指紋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經(肺金)
位置:無名指掌面。
操作:①補肺經:在無名指面上旋推,見中圖,約補200~400次。
②清肺經: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見右圖,清200~400次。
主治:發熱,咳嗽,氣喘,胸悶,咽喉腫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內側正中至腕橫紋推向肘橫紋)100次、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至時橫紋呈一直線。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見圖.
約推100~500次。
主治:發熱,煩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瘡,驚風等一切熱證。
開天門(自小兒眉心推向前發際邊緣)100次、
穴位:天門(攢竹)
位置:自兩眉中間至前發際呈一條直線。
操作:用兩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發際,約推30~50次。
主治:感冒發熱,頭痛,精神萎靡,驚風等。
推坎宮(自小兒眉心沿眉端向兩旁推至眉梢)100次、
揉太陽(按揉眉梢後太陽穴)100次等推拿方法,
穴位:太陽
位置:在兩眉梢後凹陷處。有左為太陽,右為太陰之說。
操作:兩拇指或兩中指端分別在左右兩太陽穴上揉動。
向前揉為補,向耳後揉為瀉。揉30次。
主治:外感發熱,頭痛,頭暈。
達到宣肺解表退熱的目的。一般這類患兒經過推拿治療一次後體溫就可以降下來,下午體溫會略有波動,第二天再採取同樣手法治療後體溫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圍。
臨床上小孩發燒以外感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燒可以試試上述手法,這樣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葯物的副作用。這類患兒起病較急,推拿治療效果較好,但家長在家自行治療效果不佳的時候,一定要到醫院接受正規的治療。
由於小兒的體質不同,病情變化比較復雜,故小兒推拿必須結合時令、氣候和癥候表現的差異加以辨別和處理。另外小兒要注意隨天氣變化加減衣服,以防感冒發燒。現在正好是春季,天氣變化較大,日溫差也較大,家長一定要適時給小兒加減衣服,預防感冒。注重合理喂養,不可過食肥膩食物,以免傷食積滯,從而引起發燒。發燒時要多飲水,飲食宜清淡。
溫州市二醫自去年開展小兒推拿以來,已接診了40多例小兒發燒患者,有急性發燒的,也有長期低熱的,效果都比較明顯,一般來說急性發燒需要1至3天痊癒,長期低熱而用葯效果不佳的患兒相對治療時間長些,因為長期低熱患兒的治療一般都需要從發病的本因入手。
治療兒童發燒的穴位按摩是?
想了解一下治療兒童發燒的穴位按摩。
發高燒,相信每一個人都有過發高燒的經歷,額頭滾燙、頭暈目眩,嚴重時不僅渾身疼痛,甚至燒到意識模糊、發生抽搐。
人的正常體溫約37.2℃左右。除非體溫超過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則無需太過緊張。
其實,發高燒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症狀,它提醒你的身體可能有疾病出現了。事實上,散熱對身體有好處,這個體內的防禦措施有消滅外來病菌的功用。如果溫度沒有上升太高,不妨讓它自然散熱,如此有助於排除毒素。
理療的方法:
(1)天河水(要穴):尺.橈溝.從遠端至近端用布擦.用溫水或涼水(也就是把手抻直,手掌向上.從手腕到手肘中間的溝)
(2)清肺經:手無名指腹.兩支手都有,都要按摩.從手指近端向遠端推(注意這個穴位到兒童六歲就消失了)
(3)開天門:用拇指推印堂至發際(推到發紅.不要把寶寶的皮膚推破)現在了解治療兒童發燒的穴位按摩了吧。
小兒風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風寒感冒:症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四肢關節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質淡,苔薄,白。常用手法
①重推三關穴500次。
②揉外勞宮100次。
穴位:外勞宮(外勞)
位置:手背中央與內勞宮相對處。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約揉50~100次。
主治:風寒感冒,腹痛,腹脹,腹瀉,腸鳴等。
③雙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筋肉處。
操作:用兩手拇指與食指相對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稱拿
肩井,約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驚厥,肩背部疼痛。
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門50次,揉時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穴位:二扇門
位置:在手背中指根兩側凹陷中。
操作:用兩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100~300次。
主治:驚風,昏厥,身熱無汗。
內容及圖片來源請參考: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311/13/976147_18345283.shtml
但是成人穴位按摩取穴治療效果快不快就要看醫術了,當然用常用治療感冒的穴位也不錯。
感冒初期在膀胱經、肺經處刮痧或按摩,刮痧效果最好。這說的是經絡,而穴位是在經絡上的,是經絡上最旺盛的地方,還有自己可以按摩百匯穴,還可以自己按摩或攥拳頭敲打胳膊上的大腸經,按摩大腸經上的合谷穴可以治感冒。熱水泡腳並按摩足底的湧泉穴發一些汗也有效。還有按摩後頸下的大椎穴是感冒常用有效穴,當然治療感冒有一個好方法,就是取嚏法,不管你用什麼方法,能打噴嚏就可以排除體內的寒氣,感冒就會好,取嚏法就是用紙卷插入鼻子刺激鼻粘膜,就想打噴嚏,當然如果患者肺氣不足,也很難打出,得先補肺氣,或者家裡在炒辣椒,那是個好機會,多打噴嚏甚至可以治療經久不愈的老感冒。
Ⅷ 清天河水是什麼水
推天河水。
清天河水也叫推天河水,是推拿穴位名。天河水指的是前臂正中腕橫紋到肘橫紋的一條直線。從腕橫紋推到肘橫紋,名清天河水;如果從掌心勞宮推到肘橫紋,則叫大推天河水。
小清天河水和大清天河水區別是大清天河水,風早返寒發燒,風寒感冒時使用,辛溫解表。小清天河水,實熱,陰虛時使用,滋陰清熱。大清天河水,解表發汗,退熱透邪。所以一切無汗的發燒及表症都可以用清天河水,比如我們說的風寒引起的發燒用大清天河水。
含義
天河水五行算命中年命的一種,在六十甲子納音中,對應丙午,丁未年,即生於丙午,丁未年的人,都是天河水命。六十甲子是最古老紀年方法,這樣紀年是根據長期生活總結,發現在這個年命的人都有共同的情況。
六十甲子在我國夏代已有,發掘出來的大量甲骨卜辭都寫有戊迅稿午等字。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三道九流中的陰陽道將歷代陰陽五行,風水相術作為學派研究的主要內容,因為秦代焚燒坑儒畝睜孝,漢代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Ⅸ 小兒推拿清天河水詳解天河水的推拿手法及選用
小兒推拿清天河水天河水是小兒推拿的常用穴位之一,也是小兒推拿手法的亮點所在,其退燒作用之神奇,讓很多西醫同行瞠目結舌,也因此而受到很多媽媽的推崇。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的線性穴位。
【作用】這是一個涼性的穴位,可以用於一切熱證。比如,感冒發熱、內火—煩躁、夜睡不寧、臉紅、舌頭口唇紅、口乾口渴、鼻涕黃、痰黃、小便黃、大便臭等都是有內熱的表現。
【手法】
1、取天河水——從肘推至腕,推法100~300次。
2、清天河水——也叫「推天河水」,從手腕推至肘彎,推法100~300次。
3、大推天河水——從肘推至掌心,推法100~300次。
4、引水上天河——蘸水,從掌心推至肘彎,推法100~300次。
5、打馬過天河——從腕至肘,跳躍式拍打或者點拿,推法100~300次,彈打法3~7次。
這五種手法,常用的就是前兩種,由於流派不同,有的主張用清法,有的主張用取法,若不屬於任何流派,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用。
Ⅹ 清天河水右手還是左手 清天河水手法圖
1清天河水右手還是左手
清天河水一般推的是患者的左手,一般清天河水的作用是退內熱,泄實火,一般在左側肢體操作效果比較明顯,搜枝左右結合也是可以的,因為人體的穴位是相互對稱的,比如先在左上肢進行,第二次到右上肢進行操作。
2清天河水手法圖
清天河水位置在前臂正中,腕橫紋至肘橫紋,醫生或是家長一般會用左手握住患兒手腕背側,用右手食指和中指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中點,只能朝一個方向推,不能來回推。若是邊推邊拍打前臂掌側,這叫打馬過天河。
3清天河水和取天河水的區別
兩者的手法和功效是不一樣的。
清天河水是從腕橫紋推到肘橫紋,有辛缺拆溫解表,退熱透邪的功效,伏漏棗用於無汗的發燒級表症等;取天河水是由肘橫紋下推至勞宮,有滋陰降火的功效,比如內熱症,盜汗,手腳潮熱等。
4推天河水的注意事項
小兒發燒不要隨便推天河水,因為推天河水是會泄陽氣的,發燒通常是正氣在退邪,發燒時候的熱是身體的正氣,想要正氣退邪就要協助身體發熱,泄氣退了正氣就會收,急於降溫就相當於放棄抵抗,一般發燒的身體免疫能力較強的話,還是可以自行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