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哪裡可以知道植物的學名和圖片
擴展閱讀
兒童簡歷帶圖片素材 2025-02-08 10:11:21
筆印圖片ps 2025-02-08 10:09:46
全網搜索圖片素材 2025-02-08 10:00:55

哪裡可以知道植物的學名和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5-31 15:14:40

⑴ 請問這株植物的名字,還有習性,越詳細越好,謝謝

木菊花為落葉灌木,稀小喬木,高達3--6米。樹皮灰褐色,皮孔明顯,分枝多,稍披散,小枝褐灰色,幼時有絨毛,後漸脫落,葉菱狀卵形,常三裂先端漸尖,莖部楔形三出脈明顯,葉緣有不規則粗大鋸齒或缺短,上面深綠光亮無毛,下面具稀疏星狀毛或近無毛;葉柄長1--2.5cm,托葉腎形,常脫落。花單生葉腋,花冠鍾狀,有白、淡紫、淡紅、紫紅色,直徑5--6厘米。園藝品種多重瓣,花期6--9月,朝開暮萎,蒴果矩圓形,深灰褐色,9--11月成熟。

木菊花是較耐寒的宿根花卉,性喜涼爽的氣候和充足的陽光。

⑵ 請問這種植物叫什麼

黃蜀葵,別名:秋葵、棉花葵、假陽桃、野芙蓉、黃芙蓉、黃花蓮、雞爪蓮、疽瘡葯、追風葯、豹子眼睛花、蕎面花,拉丁文名:Abelmoschus manihot (Linn.) Medicus ,錦葵科、秋葵屬一年生或多年生粗壯直立草本植物。莖被黃色剛毛。葉大,卵形至近圓形。花期6~8月。原產我國南方。常生於山穀草叢、田邊或溝旁灌叢間。分布於印度。

黃蜀葵不僅可以入葯,還可以從莖稈中提煉植物膠作為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工業中可用做增稠劑、穩定劑和乳化劑,它可用於冰淇淋、雪糕、冰棍和麵包、餅干、糕點、果醬等食品的製作中。圖片均取自中國植物圖庫。

  • 中文學名

    黃蜀葵

  • 拉丁學名

    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us

  • 別稱

    秋葵、豹子眼睛花、霸天傘、棉花蒿、棉花葵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

    五椏果亞綱

  • 錦葵目

  • 錦葵科

  • 秋葵屬

  • 黃蜀葵

  • 木槿族

  • 分布區域

    中國河北、山東、河南、陝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 擴展閱讀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釋名」時珍曰∶黃蜀葵別是一種,宜入草部,而《嘉 本草》定入菜部,為其與蜀葵 同名,而氣味主治亦同故也。今移於此。

    「集解」禹錫曰∶黃蜀葵花,近道處處有之。春生苗葉,頗似蜀葵,而葉尖狹多刻缺, 夏末開花淺黃色,六、七月采,陰干之。
    宗 曰∶黃蜀葵與蜀葵別種,非是蜀葵中黃者也。葉心下有紫檀色,摘下剔散,日干之。
    不爾,即 爛也。
    時珍曰∶黃葵二月下種,或宿子在土自生,至夏始長。葉大如蓖麻葉,深綠色,開岐丫, 有 人亦呼為側金盞花。隨即結角,大如拇指,長二寸許,本大末尖,六棱有毛,老則黑色。其 棱自綻,內有六房,如脂麻房。其子累累在房內,狀如 麻子,色黑。其莖長者六七尺,剝 皮可作繩索。

    「氣味」甘,寒,滑,無毒。

    「主治」小便淋及催生。治諸惡瘡膿水久不瘥者,作末敷之即愈,為瘡家要葯頌薯(《嘉 》)。
    消癰腫。浸油,

    「附方」新八。
    沙石淋痛∶黃蜀葵花一兩,炒為末,每米飲服一錢,名獨聖散。(《普濟方》)
    難產催生∶如聖散∶治胎臟干澀難產,劇者並進三服,良久腹中氣寬,胎滑即下也。用 黃葵花焙研末,熟湯調服二錢。無花,用子半合研末,酒淘去滓,服之。(《產寶鑒》)
    胎死不下∶即上方,用紅花酒下。
    癰疽腫毒∶黃蜀葵花,用鹽摻,收瓷器中,密封,經年不壞。每用敷之,自平自潰。無 花,用根葉亦可。(《直指方》)
    小兒口瘡∶野帆者黃葵花,燒末敷之。(《肘後方》)
    小兒木舌∶黃蜀葵花轎或(為末)一錢,黃丹五分。敷之。(《直指方》)
    湯火灼傷∶用瓶盛麻油,以箸就樹夾取黃葵花,收入瓶內,勿犯人手,密封收之。遇有 傷者,以油塗之甚妙。(《經驗方》)
    小兒禿瘡∶黃蜀葵花、大黃、黃芩等分,為末。米泔凈洗,香油調搽。(《普濟方》)

    子及根

    「氣味」甘,寒,滑,無毒。

    「主治」癰腫,利小便,五淋水腫,產難,通乳汁(時珍)。

    「發明」頌曰∶冬葵、黃葵、蜀葵,形狀雖各不同,而性俱寒滑,故所主療不甚相遠。
    時珍曰∶黃葵子古方少用,今為催生及利小便要葯。或單用,或入湯散皆宜,蓋其性滑, 與冬葵子同功故也。花、子與根,性功相同,可以互用。無花用子,無子用根。

    「附方」舊二,新三。
    臨產催生∶宗 曰∶臨產時以四十九粒研爛,溫水服之,良久即產。《經驗後方》∶用子 焙研三錢,井華水服。無子用根,煎汁服。
    便癰初起∶淮人用黃蜀葵子十七粒,皂角半梃,為末,以鍛石同醋調塗之。(《永類鈐 方》)
    癰腫不破∶黃葵子研,酒服,一粒則一頭,神效。(《衛生易簡方》)
    打撲傷損∶黃葵子研,酒服二錢。(《海上方》)

    展開

    目錄

    1形態特徵

    2生長習性

    3分布范圍

  • 4栽培技術

    5物種分類

    6主要價值

  • 7植物文化

  • 形態特徵

    黃蜀葵

    別名:秋葵、豹子眼睛花、霸天傘、棉花蒿、棉花葵

    來源:錦葵科秋葵屬植物黃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以根、葉、花和種子入葯。秋季挖根;夏秋採收葉和花;秋季收種子,曬干。

    性味歸經:甘,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潤燥滑腸。種子:用於大便秘結,小便不利,水腫,尿路結石,乳汁不通。根、葉:外用治疔瘡,腮腺炎,骨折,刀傷。花:浸菜油外用治燒燙傷。

    根:甘、苦,寒。利水,散瘀,解毒。用於水腫,淋證,乳汁不通;外用於癰腫,痄腮,骨折。 莖或莖皮:甘、滑,寒。活血,除邪熱。用於產褥熱; 莖皮:外用於燙傷。 葉:甘、寒、滑。解毒托瘡,排膿生肌;外用於癰疽疔瘡,痄腮,燙傷,(研末敷)刀傷出血。 花:甘,寒、滑。通淋,消腫,解毒。用於砂淋;外用於癰疽腫毒,(浸油塗)燙傷,小兒禿瘡,(燒存性研末治)小兒口瘡。 種子:甘,寒。健胃潤腸,利水,通乳,消腫。用於消化不良,不思飲食,二便不利,水腫,淋證,乳汁不通,癰腫,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種子3~5錢,水煎服或研粉每服0.5~1錢;根、葉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醫葯用途:

    【僳僳葯】質臘西:種子治大便秘結,尿路結石;根、葉用於疔瘡,腮腺炎,骨折《怒江葯》。nifsair yot:功用同前《滇葯錄》。

    【畲葯】野芙蓉,三膠破:根、葉、花、果用於肺熱咳嗽,癰疽發背,表虛自汗,脾虛泄瀉,風濕疼痛,勞倦傷脾,黃腫,大便秘結,小便不利《畲醫葯》。

    【瑤葯】溫補迥,水芙蓉:根、樹皮水煎服治便秘,白濁,白帶;搗爛敷患處治瘡癤腫毒《桂葯編》。

    【白葯】華福菜:全草用於拔毒,排膿,消腫《滇葯錄》。全株治瘡癤《滇省志》。

    【傣葯】文波,不來俄(西傣),水海郎扭日(德傣):種子用於補血,消腫;根外敷治無名腫毒,乳腺炎《滇葯錄》。烘董(德傣):根外用於乳腺炎,無名腫毒;郭波(西傣):根皮外用治瘡癤《滇省志》。

    【景頗葯】棘腳,半檢播:葉、全株外敷治瘡癤膿腫《滇葯錄》。

    【哈尼葯】碧約:功用同景頗族《滇葯錄》。

    【彝葯】野棉花:根皮外敷包瘡《滇葯錄》。冶綿華:根皮外用於瘡癤《滇省志》。

    【藏葯】索瑪那保:葉、花、種子主治「黃水」病,皮膚病,蟲病《藏本草》。

    【苗葯】朝天木麻,崽狗鞭:根用於阿米巴痢疾,尿路感染,瘡癤癰疽《湘藍考》。Nadang-lishne:根外敷用於生肌拔膿《滇葯錄》。

    【基諾葯】補拍勒:根治痢疾,外治瘡癤;葉、花外用治燒傷《基諾葯》。

    化學成分

    含粘液質約16%,系由阿拉伯聚糖(Araban)12.30%、華乳聚糖(Galactan)13.19 %、鼠李聚糖(Rham-noxan)8.08%、澱粉16.03%、蛋白質6.38%、草酸鈣17.61%等所組成。粘液質水解得大量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及少量半乳糖、木糖;用銅鹽或鋇鹽精製的粘液質水解得三聚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醛酸-鼠李糖),以及六聚糖【(半乳糖醛酸-鼠李糖)2】,此外尚含蔗糖和澱粉

    單方驗方

    治淋疾:黃蜀葵根五錢至一兩五錢,水煎服。

    消瘡排膿:黃蜀葵根,搗爛敷。

    治疳疔,痔瘡:黃蜀葵根,煎水洗。

    治肺熱咳嗽:黃蜀葵根七錢。水煎,酌加冰糖化服。

    通乳:黃蜀葵根一兩。煮黃豆或豬腿服。

    折疊編輯本段植物文化

    崔涯《黃蜀葵》

    野欄秋景晚,疏散兩三枝。

    嫩碧淺輕態,幽香閑澹姿。

    露傾金盞小,風引道冠欹。

    獨立悄無語,清愁人詎知。

⑶ 怎樣能知道植物的名字

給歷和你帶叢推薦兩個看看:蠢爛櫻 http://www.fotoe.com/class/1613 http://www.chineseflower.net/proct/proct_detail.php4?pn=%BB%C6%CE%CC&proct_name http://www.cnak.net/Cnak/CnakImg.aspx?param=

求採納

⑷ 有沒有大神知道這個植物學名叫什麼

從你的圖片上看,這個叫假人參。

假人參形態特徵為: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竹鞭狀,橫生,有2至幾條肉質根;肉質根圓柱形,長約2-4厘米,直徑約1厘米,干時有縱皺紋。地上莖單生,高約40厘米,有縱紋,無毛,基部沖鉛有宿存鱗片。葉為掌狀復葉,

4枚輪生於莖頂;葉柄長4-5厘米,有縱紋,無毛;托葉小,披針形,長5-6毫米;小葉片3-4,薄膜質,散頌好透明,倒卵狀橢圓形至倒卵狀長圓形,櫻螞中央的長9-10厘米,寬3.5-4厘米

⑸ 哪位朋友知道這種植物的名字啊,在海南看見的

呵呵,真是芒萁耶!!!

(以前我們家裡方言叫法「龍蕨」跟「狼萁」音相似,小時候經常去割來當柴火燒的,曬干後極易燃,一般拿來當引火材料。知道是蕨類植物,學名一時也不曉得。樓下英明!謝謝我也了解這個學名了)

芒萁

學名Dicranopterislinearis(Brum.f.)Under

分類真蕨亞門Filicophytina

薄囊蕨綱Leptosporangiopsida

水龍骨目Polypodiales

里白科Gleicheniaceae

芒萁屬Dicranopteris

別名:小里白、芒萁骨、芒其、芒基、草芒、山芒、山蕨、虱檳草、烏萁(《福建民間草葯》),芒仔(《閩南民間草葯》),穿路萁。路萁子柴、雞毛蕨、筲萁子柴、反蕨葉、蜈蚣草、硬蕨萁、狼萁草、蕨葉草(《湖南葯物志》)。

水龍骨目里白科芒萁屬真蕨類植物的1種。又名鐵狼萁,廣泛分布於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區;朝鮮南部及日本。根狀莖細長橫走,葉片疏生,葉軸一至二回或多回分叉,各回分叉的腋間有一個密被絨毛的休眠芽,並有一對葉狀苞片。在第1回分叉處基部兩側有一對羽狀深裂的闊披針形羽片;末回羽片披針形,蓖齒狀羽裂幾達羽軸。葉片下面多少呈灰白色或灰藍色,幼時沿羽軸及葉脈有黃色絨毛。孢子囊群小,生於每組側脈的上側小脈的中部,有孢子囊5~7枚。

芒萁屬植物生於強酸性的紅壤丘陵或馬尾松林下,常大片生長,有保持水土之效。生長力強,中國南方農村常割取當燃料,葉柄可編織用品。全草入葯,有清熱利尿,祛瘀止血之效。和本種相近的還有鐵芒萁和大芒萁。

生長環境

土壤是絕大多數高等植物生長的基本條件,土壤的物理結構、化學性質、植物根系和微生的生長構成了一定的土壤生態條件,植物與這樣的生態條件息游圓畢息相關。土壤的酸鹼性是重要的理化性狀之一。長期自然選擇與淘汰的結果,在酸性土壤上保存了一批只適應於酸性土壤生存的植物,稱之為酸性土壤指示植物。該植物的出現可以作為土壤酸性的標記。

神芹芒萁分布於長江以南,西南及江蘇腔搭、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和甘肅南部。大量生長於酸性紅壤的山坡上,是酸性土壤指示植物。該植物對生態條件的考察具有重要意義。

⑹ 這是什麼植物,果實變紫色後可以吃,我們這叫黑甜甜,有知道學名的嗎

龍葵

別名黑天天野葡萄

龍葵(學名:Solanum nigrum L. ):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高30-12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卵形或心型葉子互生,近全緣;夏季開白色小花,4-10朵成聚傘花序;球形漿果,成熟後為黑紫色。漿果和葉子均可食用,但葉子含有大量生物鹼,須經煮熟後方可解毒。全株入葯,可散瘀消腫,清熱解毒。

幾乎全中國均有分布。喜生於田邊,荒地及村莊附近。廣泛分布於歐、亞、美洲的溫帶至熱帶地區。

中文學名 龍葵 拉丁學名Solanum nigrum L. 別 稱 黑星星、野海椒、石海椒、野傘子

⑺ 求這種植物的學名,只知道是一種野菜

馬齒莧。。別名馬齒莧,是一年生肉質草本植物。葉肥厚多滲兄汁,無毛,莖常帶紫色,葉對生,倒卵狀楔形;夏季開花,花小型,黃色;冊喊敏果圓州枝錐形。多生於田野、菜園、路邊及庭園廢墟等向陽處。中國各地均有分布。馬莧菜為葯食兩用植物,全草可供葯用,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種子可明目,可作獸葯和農葯;嫩莖葉可作蔬菜,味酸,也可作飼料。

⑻ 這是什麼植物啊,知道的,可以說一下學名嗎

根據提供圖片顯示,這是種植物叫遠志,別稱為葽繞、蕀蒬等,遠志科遠志屬植物。產於東北、華北、西北和華中以及四川等地,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腫的功能。

遠志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粗壯,韌皮部肉質。根圓柱形,長達40厘米,肥厚,淡黃白色,具少數側根。莖直立或斜上,叢生,上部多分枝。葉互生,花淡藍紫色,萼片的外輪3片比較小,花瓣的2側瓣倒卵形,長約4毫米,中央花瓣較大,呈龍骨瓣狀,背面頂端有撕裂成條的雞冠狀附屬物。

⑼ 幫忙查詢一種植物的學名(如圖)

羅勒

羅勒,著名的葯食兩用芳香植物,味似茴香,全株小巧,葉色翠綠,花色鮮艷,芳游枝香四溢。有些稍加修絕瞎剪即成美麗的盆景,可盆栽觀賞。=

原生於亞洲熱帶區,對寒冷非常敏感,在熱和乾燥的環境下生長得最好。具有強大、刺激、香的氣味,大多數普通種類全株被稀疏柔毛,同種、變種或品種在植物學特徵上略有差異,高度20~80厘米,平滑或基本上平滑的直立一年生草本植物,一些是多年生植物。有疏風行氣,化濕消食並磨空、活血、解毒之功能。用於外感頭痛、食脹氣滯、脘痛、泄瀉、月經不調、跌打損傷、蛇蟲咬傷、皮膚濕瘡、癮疹痛癢等症的治療。

⑽ 植物學名求解要求百度可查!

這個其實就是常見的龜背竹,只是有年頭了,葉子是真正長大後的形態。
龜背竹別名蓬萊蕉、龜背蕉、龜背芋、電線草等,學名Monstera deliciosa,為天南星科龜背竹屬大型蔓生草本植物 。幼葉心形無孔,長大後成廣卵形、羽狀深裂,葉脈間有橢圓形的穿孔,葉具長柄,深綠色。佛焰花序,佛焰苞舟形;11月開花,淡黃色。龜老清猜背竹又名「蓬萊蕉」、「電線草」,是天南星科常綠攀援觀葉植物,莖幹上著生有褐色的氣根,形如電線侍型,故名「電線草」葉卵圓形;在羽狀的葉脈間呈龜甲形散正滑布許多長圓形的孔洞和深裂,其形狀似龜甲圖案,莖有節似竹干,故名「龜背竹」。肉穗花序,整個花形好像「台燈」,有燈罩和燈泡,原產墨西哥熱帶雨林中,性喜溫暖、濕潤環境,忌陽光直射,不耐寒,中國北方均作室內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