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月餅食物從哪裡來的圖片
擴展閱讀
從哪個地方找的圖片好看 2025-02-08 21:54:08
藍天的圖片唯美動漫 2025-02-08 21:43:15
ps縮放圖片不變形 2025-02-08 21:32:14

月餅食物從哪裡來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5-28 06:41:09

『壹』 月餅的來源是什麼為何中秋要吃月餅呢

中華文化5000多年的歷史文明,古往今來,有很多值得我們永遠銘記於心的人物和歷史嘩肆茄,我國還有很多非常值得紀念的日子,我們的國家制定了很多特殊的日子來紀念他們,他們對於我國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他們對我國做出了許多巨大的貢獻,因此他才可以流芳百世。例如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七夕節是紀念牛郎織女、而我國中秋節是為了紀念推翻元朝。

『貳』 中秋月餅人人吃,它是怎麼來的

月餅,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必不可少的美食。

它是圓形的,在古人看來,圓有團圓之意,以月餅喻月亮,對月吃月餅,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相互輝映,象徵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更是遠在他鄉之人寄託思念家鄉、思念 親人之情的象徵。人們在這一天會在月下以月餅、瓜果祭月,祈盼豐收、幸福、團圓。

中秋月餅人人吃,它是怎麼來的?

說到月餅,首先就要說到做月餅的原料-麵粉!

麵粉的原料是小麥,磨成麵粉後可製作很多食物。 像我國烹飪行業中就專門有一個種類,叫:白案,粗略地說,它是製作小吃,麵食的統稱。

小麥大概是起源於中東的新月沃土。在伊拉克北部就曾發現了世界最古老小麥,有八千年歷史。小麥的栽種在中國有四千年歷史。最早種的是春小麥,到了春秋時代開始種冬小麥。然後磨成粉,待發酵後,蒸制食用,稱之為“酏食”。

到了漢朝時,由於生產力的提高,石磨已廣泛應用,蒸制和煮制的麵食也隨之流行於全中國各地,當時的面製品統稱為“餅”。比如說面條。其實面條的產生時間更為久遠。

最早的實物面條是由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發現的,他們在2002年10月14日在黃河上游、青海省民和縣喇家村進行地質考察時,在一處河漫灘沉積物地下3米處,發現了一個倒扣的碗。 碗中裝有黃色的面條,最長的有50厘米。研究人員通過分析該物質的成分,發現這碗面條已經有約4000年歷史,使面條的歷史大大提前。

在不同朝代均有對面條之記載。由初期的東漢、魏晉南北朝、到後期唐宋元明清都有史料紀錄。但起初對面條之名稱卻不統一,除普遍水“溲”面、煮餅、湯餅外,亦有稱水引餅、不託、“餺飥”等。

至於“面條”這個詞語直到宋朝才正式通用起來。 在北方,小麥是主產區,人們做出來的“面條”花樣卻多不勝數,制面方法之多亦令人嘆為觀止,可擀、可削、可撥、可擦、可壓、可搓、可拉……

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七擒孟獲”時發明了“饅頭” ,饅頭就是麵粉做的。 《誠齋雜記》載“孔明徵孟獲。人曰:蠻地多邪,用人首祭神,則出兵利。孔明雜以羊豕之內,以麵包之,以像人頭。此為饅頭之始。

舉這些例子只是為了說明麵粉的廣泛使用還有“餅”的名字因麵粉而來!

烤(燒)餅的由來

據史料載,在殷、周時期,武王伐紂,紂王派太師聞仲率兵抵禦,聞仲製作了一種甜味糕餅,作為行軍干糧。方便攜帶充飢!這就是月餅的前身!那時候製作“太師餅”,是把麵粉裹成團,攤開在燒紅的石頭上利用石頭的溫度把面團烙熟,或者在壘灶的石頭上烙熟。

“靈帝好胡餅。”胡餅就是最早的燒餅。這也是面條和“餅”分化的開始!

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後帶回了芝麻和桃仁,中原隨即出現了以芝麻胡桃仁為餡的脊橡圓形餅,名曰“胡餅”,製作工藝也進一步提升,採用中東的暗爐烤形式(在威記前面文章《烤鴨和燒鴨:我倆到底是兄弟還是異類》有介紹),最大的改進是在揉面中加入了油脂!

由此,月餅成為受百姓青睞的中秋美食。到了清代,月餅的製作工藝有了更大提高,品種也不斷增加。隨著人們製作月餅經驗的日益豐富,市場上月餅的種類也層出不窮,工藝越來越講究。

『叄』 月餅的來歷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