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是什麼鬼有人說是變色龍,有變色龍的尾巴那麼長的嗎
根據腳掌形狀和頭部形狀看,這是一條蜥蜴。壁虎腳掌為吸盤狀,而變色龍腳掌是手爪狀,而且變色龍是熱帶生物,生存與熱帶雨林或熱帶大草原。所以周邊環境也證明這只是一隻蜥蜴。由於蜥蜴種類太繁雜,具體是哪一種蜥蜴只有更清晰的圖片才看的出來
2. 變色龍和蜥蜴的區別
區別在於:
1.名詞包含范圍不同;
2.特徵不同;
3.分布地區不同;
4.棲息方式不同;
5.行動速度不同。
具體分析如下:
1.名詞包含范圍不同
a.變色龍是蜥蜴的一種;
b.而蜥蜴是有鱗目蜥蜴亞目內爬行動物的總稱。
2.特徵不同
a.變色龍具有體色隨環境變化的能力;
b.而蜥蜴中,除了變色龍與安樂蜥,其他蜥蜴無法改變體色特徵。
3.分布地區不同
a.變色龍主要分布在非洲地區,少數分布在亞洲和歐洲南部,其中在馬達加斯加居住的悔帶種類佔一半左右;
b.而蜥蜴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大多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其生活環境多樣。
4.棲息方式不同
a.變色龍主要為樹棲生物;
b.蜥蜴主要是陸棲,也有樹棲、半水棲和土中穴居。
5.行動速度不同
a.變色龍的行動十分遲緩,人們用樹懶來比喻它那漫不經心的樣子。
變色龍是主要棲息於樹木的爬行動物,除了產卵和求愛外,很少光顧陸地。
b.多數蜥蜴有四條腿,其中後肢有力,能快速奔跑並改嫌察變前進的方向。
有些蜥蜴可以僅用兩條長後肢就可以跑的飛快,跑動的同時也能用尾巴保持方向。王蜥的時速是所有時速中最快的,可達20到25千米/小時,即使在水面上跑也可保持在水面。
(2)變色龍的耳朵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變色龍與蜥蜴的聯系與特點:
1.蜥蜴是所有,有鱗目蜥蜴亞目內爬行動物的總稱。所以,變色龍也是一種蜥蜴。
2.變色龍的特點:
變色龍的行動十分遲緩,人們用樹懶來比喻它那漫不經心的樣子;
變色龍長著兩只藤壺型的眼睛,左右眼球會分別轉動360°,當它左眼瞄準前方時,右眼卻在注視身後,左顧右盼,環視八方,動眼自如;
變色龍的舌頭極長,平時如鍾表發條那樣盤卷在嘴裡。當它發現獵物時,便突然伸直長舌,從口中射出,以舌捕食,如探囊取物。
3.蜥蜴的特點:
多數蜥蜴以碧者蘆昆蟲及部分嚙齒類為食,偶食家禽,其牙尖銳,具3個牙尖;
蜥蜴生境各異,生活於地下、地表或高大的植被中,沙漠及海島中均可見;
多數蜥蜴晝間活動,壁虎多在薄暮至破曉之間活動,並能發出大聲(而大部分蜥蜴不能發聲;
許多蜥蜴在遭遇敵害或受到嚴重干擾時,常常把尾巴斷掉,斷尾不停跳動吸引敵害的注意,它自己卻逃之夭夭。這種現象叫做自截,可認為是一種逃避敵害的保護性適應。自截可在尾巴的任何部位發生。
3. 變色龍為何會變色是什麼原因
引言:人們一直認為變色龍會在全身塗抹色素來改變顏色。然而,最新研究表明,變色龍是通過調節皮膚中的納米晶體來顯示整個可見光譜的顏色,導致光衍射而形成的變色。
因此,為了顯示自己對領土的統治力,雄性變色龍面對入侵領土的類似示威,體色也相應地表現出了鮮明的色彩;當它遇到一個它不喜歡的追求者時,雌性變色龍會拒絕,然後體色會變得暗淡並顯示出閃爍的紅色斑點。此外,當變色龍想要挑起爭端和攻擊時,體色會變得非常黑。
4. 這動物叫什麼
圖片中這動物叫:蜥蜴。
蜥蜴 (Lizard),俗稱「四腳蛇」又稱「蛇舅母」,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屬於冷血爬蟲類,其種類繁多,在地球上分布大約有3000種左右,我國已知的有150餘種,大多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其生活環境多樣,主要是陸棲,也有樹棲、半水棲和土中穴居。多數以昆蟲為食,也有少數種類兼食植物。蜥蜴是卵生,少數卵胎生。蜥蜴與蛇有密切的親緣關系,二者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周身覆蓋以表皮衍生的角質鱗片,泄殖肛孔都是一橫裂,雄性都有一對交接器,都是卵生(或有部分卵胎生種類),方骨可以活動。
蜥蜴類動物身體一般分為頭、頸、軀干、尾4個部分。身體表皮為革質鱗,有些種類在鱗下還碧侍有小骨板,如石龍子、蛇蜥等。蜥蜴類動物牙齒細小,舌的形狀、長短隨品種而異。眼睛較發達,有些種類還有顱頂眼,除多數壁虎外眼瞼多能運動,穴居類型的眼睛多隱於皮下。其耳,鼓膜多顯露,鼓膜發達。左右下頷骨以骨縫相聯合,因此,口不能張開過大。多數蜥蜴有四肢,但有的悔搜吵只有前肢或後肢,指、趾末端有爪。有胸骨。
蜥蜴的種類繁多,形態特徵有較大差異。常見的蜥蜴種類中,金蛇全長16-22cm,尾巴細長,占身體的2/3。草蜥軀干長度最大達6cm,尾長可達軀干長的2~3倍,背部以棕色為主,鱗片有明顯突起。鬣蜥的種類較多,身體表面有齒狀的鱗片,背部有刺狀突起。有些種類的鬣蜥喉部長有一個氣囊袋。變色龍的皮膚會根據周圍環境變化而改變體色,有超出體長的舌頭和利於攀援的腳掌和尾巴。石龍子是在蜥蜴類動物中最廣為漏燃人知的一種,身體很長,呈圓筒形,鼻尖,尾長,鱗細且平滑,腿很小到幾乎看不到。麗紋龍蜥體型中等,性格活躍,適應性強。壁虎種類繁多,體型特徵有較大差異。大多體型較小,身體扁平,四肢短,眼睛大而突出但不能閉合,腳趾頂端長有數百萬根絨毛般的細纖毛,並以數千根為一組,使得其腳趾具有很大的吸附力,從而使其擅長攀爬。
5. 變色龍是不是壁虎
變色龍不是壁虎。
避役俗稱變色龍,蜥蜴亞目避役科爬行類,產於東半球,主要樹棲。特徵為體色能變化。每2~3趾並合為二組對趾、端生牙,舌細長可伸展。其中約有一半的種僅分布在馬達加斯加,其他大部分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壁虎是蜥蜴的1種,又稱"守宮"。西南地區稱「四腳蛇」、「巴壁虎」,"巴壁蜥"等。體背腹扁平,猜橋身上排列著粒鱗或雜有疣鱗。指、趾端擴展,其下方形成皮膚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牆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
(5)變色龍的耳朵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最古老的變色龍是來自中古新世的Anqingosaurusbrevicephalus。其他變色龍化石包括來自捷克共和國和德國中下新生(約13-23 mya)的Chamaeleo caroliquarti和來自肯亞上中新世(約5-13 mya)的Chamaeleo intermedius。
變色龍可能遠比那個年齡大,可能與鬣蜥和agamids共有一個共同的祖先超過100個mya(agamids更密切相關)。自從在非洲,歐洲和亞洲發現化石以來,變色龍肯定比現在更加普遍。
雖然今祥凱天幾乎有一半的變色龍物種都生活在馬達加斯加,但這並沒有提供關於變色龍可能來自那裡的猜測的基礎。[26]事實上,最近有人發現變色龍很可能起源於非洲大陸。
從大陸到馬達加斯加,有兩次不同的海洋遷徙。變色龍的多樣化形態被理論謹兆喚化為直接反映了漸新世時期伴隨的開放棲息地(熱帶草原,草原和荒地)的增加。一些研究支持家庭的單一性。
6. 這是蜥蜴,還是變色龍
從你的圖片上看,這個是蜥蜴,叫鬃獅蜥。
飛蜥科鬃獅蜥屬的一種蜥蜴。或稱中部鬃獅蜥,是飛蜥科的一個日行物種。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東半部,全長約45厘米,最大可達約55厘米。體形粗大。位於體側的棘狀鱗,生長方位均不盡相同。半樹棲型。通過鼓脹顎須的方式虛張聲勢。食物以昆蟲和植物為主。
7. 魚類兩棲爬行鳥類,為什麼這些脊椎動物的外耳都很小
魚類和兩棲爬行動物的外耳都很小,是因為適應生存環境而退化了。為了保護自己和生存,將不必要的東西退化掉,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生存的概率。它們將外耳退化掉使人們誤以為它們沒有耳朵,實際上,外耳雖不在,它們的聽覺還是很敏感的,耳朵邊小“鑲嵌”在腦袋裡與神經鏈接,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們的耳朵。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對於弱小的動物來早友說,不能改變環境,只能改變自己,自然界就是存在著這樣殘忍的法則。動物改變自身的不利條件是為了了完善自己強化自己,不需要因為生存而改變外形的,現階段也只有人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