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毛大丁草的介紹
毛大丁草,學名:氏搜Gerbera piloselloides (Linn. ) Cass.。別名兔耳風[雲南]、小一枝箭、一枝香[福建]、白眉、一柱香、撲地香、白花一枝香、頭頂一枝香、磨地香、四皮香、巴地香、貼地香。無風自動草(《修訂增補天寶本草》),貼地風(《廣西中獸醫葯植》),貼地消(《江西民間櫻譽草葯脊核段》)多年生草本。根莖短而粗壯,密被白色綿毛;須根多數,暗褐色。葉基生;有短柄;葉片質軟而厚,長圓形或倒卵形,長5-10cm,寬2.5-4.5cm,先端鈍圓,基部楔形,邊緣全緣,幼時上面具柔毛,老時脫落,下面密被白色綿毛。全草葯用,有清火消炎等功效。治感冒、久熱不退、產後虛煩及急性結膜炎等。
2. 這是什麼植物
是毛大丁草
【科名】菊科
【別名】兔耳風[雲南]、小一枝箭、一枝香[福建]、白眉、一柱香、撲地香、白花一枝香、頭頂一枝香、磨地香、四皮香、巴地香、貼地香。
【採集】生於向陽坡、路邊、田邊。分布於我國西做含昌南、中南及東南地區。全草夏秋採收,鮮用或曬干。
【植物形態】毛大丁草 多年生草本。根莖短而粗壯,密被白色綿毛;須根多數,暗褐色。葉基生;有短柄;葉片質軟而厚,長圓形或倒卵形,長5-10cm,寬2.5-4.5cm,先端鈍圓,基部楔形,邊緣全緣,幼時上面具柔毛,老時脫落,下面密被白老頌色綿毛。花莖直立,單生,高10-40cm,被淡褐色綿毛;頭狀花序單生於花莖頂端,直徑約3.5-cm;總苞片2層,條狀披針形,外層稍短,背面密被淡褐色綿毛;舌狀花白色,雌性,二唇形,外唇伸長,3齒裂,內層細小,2深裂;筒狀花兩性,花冠稍二唇形。瘦果條狀披針形,長約5mm,稍扁,有縱肋和細柔毛,喙在花時極短純扒,成熟時則與瘦果等長;冠毛長約1cm,淡紅色,有光澤。花期5-6月。
3. 毛大丁草的簡介
毛大丁草,地方上稱苦益菜,草本植物,多生長於山坡草地等地方,味辛、苦,有清熱解毒,祛瘀排膿等功效。
多年生草本,高達1m。地下莖細長,地上莖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生或僅兩側各有1列倒生粗毛。基生葉簇生,卵圓形,邊緣有粗齒,葉柄長;莖生葉對生,卵形或長卵形,長4~10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1~2對羽狀分裂,基部裂片小;上部不裂,邊緣有粗齒,兩面有粗毛,近無柄。傘房狀圓錐聚傘花序,花序分枝及梗上密生或僅2列粗毛;花萼不明顯;花冠白色,直徑4~6mm。瘦果倒卵形,基部貼生在增大的圓翅狀膜質苞片上,苞片近圓形。花期5~6月。
毛大丁草果實橫切面:外果皮為1列扁平薄壁細胞,外平周壁增厚,纖維素性;中果皮外側為3~5列薄壁細胞,內側為1~正則2列纖維,切向排列,壁木化;內果皮為1列扁平薄壁細胞,常扁縮,內平周壁稍增厚。中旦清纖脈維管束的中央為木質部,內外兩側均有韌模仿皮部,韌皮部極窄,其外側常有1個至數個中柱鞘纖維。假隔由中脈兩側各伸出一層菲薄的假隔細胞,在子房室中部內彎並互相連結形成,假隔細胞的平周壁極厚,而垂周壁極薄,胞腔縫狀或不明顯。
4. 這種趴地生長的小草根部有一股特別的香氣,你們可曾認識
筆者的老家有一種草,當地百姓都以方言叫它「撲地香」,原因是因為它的葉子總是貼著地面生長著,那是綠色且背部有白色絨毛的葉片,開花時一支獨莖獨自堅挺而生,在頂端開有類似蒲公英一般的小花,長開了就變成絨拍森滑毛一般,跟蒲公英一樣會隨著風飄然遠行,繁衍後代。它的學名叫毛大丁草,其他地方也叫「趴地香」「爬地香」等。
毛大丁草具有很多別名,比如兔耳風、小一枝箭、一枝香、白頭翁、白眉、一柱香、撲地香、白花一枝香、頭頂一枝香、磨地香、四皮香、巴地香、貼地香。無風自動草,貼地風,貼地消;是多年生草本。根莖短而粗壯,密被白色綿毛;須根多數,暗褐色。葉基生;有短柄;葉片質軟而厚,長圓形或倒卵形,長5-10cm,寬2.5-4.5cm,先端鈍圓,基部楔形,邊緣全緣,幼時上面具柔毛,老時脫落,下面密被白色綿毛。全草葯用,有清火消炎等功效。治感冒、久熱不退、產後虛煩及急性結膜炎等。毛大丁草多年生、被毛草本。根狀莖短,粗直或曲膝狀,為殘存的葉柄所圍裹,具較粗的須根。葉基生,蓮座狀,葉片干時上面變黑色,紙質,倒卵形、倒卵狀長圓形或長圓形,稀有卵形,長6-16厘米,寬2.5-5.5厘米,
頂端圓,基部漸狹或鈍,全緣,上面被疏粗毛,老時脫毛,下面密被白色蛛絲狀綿毛,邊緣有灰銹色睫毛;中脈在下面粗壯,並顯著凸起,側脈6-8對,極纖細,基部與中脈平行下延至下一側脈基部匯合,網脈不明顯;葉柄長短不等,長1-7.5厘米,被綿毛。花葶單生或有時數個叢生,通常長15-30厘米,有時可達45厘米,頂端棒狀增粗,無苞葉,或罕有具1枚鑽形苞葉者,密被毛,毛愈向頂部愈密,下部的呈灰白色,中部的淡銹色,上部的黃褐色。
頭狀花序單生於花葶之頂,於花期直徑達2.5-4厘襲臘米;總苞盤狀,開展,長於冠毛而略短於舌狀花冠;總苞片2層,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外層的短而狹,長8-11毫米,寬0.7-1毫米,內層長14-18毫米,寬1-1.5毫米,背面除干膜質的邊緣外,被銹色絨毛;花托裸露,蜂窩狀,直徑約6毫米;外圍雌花2層,外層花冠舌狀,長16-18毫米,舌片上面白色,背面微紅色,倒披針形或匙狀長圓形,長為花冠管數倍,頂端有不明顯的3細齒,檐部內2裂絲狀,捲曲,長2-3毫米,退化雄蕊絲狀或毛狀,隱藏於花冠管中;內層雌花花冠管狀二唇形,長10-12毫米,外唇大,頂端具3細齒,內唇短,2深裂,退化雄蕊長圓形,基部有不明顯的短尾,頂端具鉤。中央兩性花多數,花冠長約12毫米,冠檐擴大呈2唇狀,外唇3裂,內唇2深裂,裂片長2-2.5毫米;花葯長約4.5毫米,頂端截平,基部的尾長約1毫米;花柱分枝略扁,頂端鈍,長約1毫米。瘦果紡錘形,具6縱棱,被白色細剛毛,長4.5-6.5毫米,頂端具長7-8毫米、無毛的嚎。冠毛橙紅色或淡褐色,微粗糙,宿存,長約11毫米,基部聯合成。
毛大丁香在我國各大醫書中都有所記載,如《植物名實圖考》《分類草葯性》《天寶本草》《民間常用草葯匯編》《江西民間草葯》《四川中葯志》《閩本草》等書籍中都出現有它的葯性和功效。它具有宣肺,止咳,發汗,利水,行氣,活血。治傷風咳嗽,哮喘,水腫,脹滿,小便不通,小兒食積,婦人經閉,跌打損傷,癰疽,疔瘡,流注等功效。
老家常有婦女在田埂處,山坡地等採挖,或拿到市集上販賣,五毛或一塊錢一小把。或留在家裡烘乾備用。通常都是用來煲湯燉排骨豬蹄什麼的,由於其本身根本就有一股十分獨特的清香,故煲出來的湯也十分美味,香氣逼人,廣深人們喜愛。小時候看的村中婦女們挖撲地香,有一個令人十分不解的行為,她們總是把撲地香挖走後,然後用原地春銀的雜草或者苔蘚類覆蓋住原來撲地香生長的地方,並且撒幾粒米在哪,不知為何,後來聽老人說那樣做以後原地還會繼續長出撲地香,也不知真假,反正我也無法驗證。
像撲地香這個小植物,不知道小夥伴們家鄉可有它的身影?
5. 毛大丁草的功效和作用
毛大丁草,地方上稱苦益菜,草本植物,多生長於山坡草地等地方,味辛、苦,有清熱解毒,祛瘀排膿等功效。生於山坡草地、路旁。除西北外,中國各地均有分布。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瘀排膿尺蠢。用於闌尾炎、痢疾、腸炎、肝炎、眼結膜炎、產後瘀血燃猜腹痛、癰腫疔瘡。
毛大丁草根莖呈圓柱形,表面暗棕色至暗紫色,有節,節間長2cm以下,節上有細根。莖圓柱形,具縱棱及節,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有時被有粗毛。葉對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者長為卵形,羽狀深裂或全裂。頂端裂片較大橢圓狀鈹針形,側裂片披針形,邊緣有粗鋸齒;上表面黃棕色,下表麵灰棕色,兩面疏生白毛;葉柄短或近無柄,基部略抱莖;莖上皮困型部葉較小,常3裂,裂片窄長。
1、治療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毛大丁草五分.上三味杵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減半頓服小便當下.(《金匱要略》薏苡附子敗醬散)
2、治療產後惡露七、八日不止:毛大丁草、當歸各六分續斷、芍葯各八分芎_、竹茹各四分生地黃(炒)十二分.水二升煮取八合空心服.(《外台秘要》)
3、治療產後腰痛乃氣血流入腰腿痛不可轉者:毛大丁草、當歸各八分芎_、芍葯、桂心各六分.水二升煮八合分二服.忌蔥.(《廣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