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紅土山在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白娘子做法圖片大全 2025-02-11 21:30:29
大磚夾子圖片多少錢一把 2025-02-11 21:28:50
女人可憐的生物圖片 2025-02-11 21:19:14

紅土山在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5-20 06:59:09

1. 紅土地在哪裡

紅土在中國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區,包括:江西、湖南兩省的大部分,滇南、湖北的東南部,廣東、福建北部及貴州、四川、浙江、安徽、江蘇等的一部分,以及西藏南部等地。

雲南地處溫暖濕潤的環境,土壤里的鐵質經過氧化慢慢沉積下來,逐漸形成了炫目的色彩。東川紅土地指的是位於昆明市東川區西南40多公里的新田鄉、有一名叫「花石頭」(在109公里程碑處)的地方,這里方圓近百里的區域是雲南紅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紅土地。

每年9至12月,一部分紅土地翻根待種,另一部分紅土地已經種上綠綠的青稞或小麥和其他農作物,遠遠看去,就像上天塗抹的色塊,色彩絢麗斑斕,襯以藍天、白雲和那變幻莫測的光線,構成了紅土地壯觀的景色。

(1)紅土山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紅土的應用:

為更好地利用紅土,須對其淋溶作用強、礦質養分少、酸性大、易產生鋁錳毒害、保肥性能差和質地粘重或砂粒過多等不良性狀進行改良。

具體措施是:增施氮、磷、鉀等礦質肥料,氮肥宜用粒狀或球狀深施,磷肥宜與有機肥混合製成顆粒肥施用;施用石灰降低紅土酸性;合理耕作;選種適當的作物、林木,種植綠肥是改良紅土的關鍵措施。

旱地改水田,減少水土流失並有利於有機質積累,提高紅土生產力;保護植被,防治侵蝕,凡坡度大於25°的陡坡應以種樹種草為主,小於25°的坡地根據陡緩狀況修建寬窄不等的等高梯地或梯田種植。用於多年生林木和經濟林,比如馬尾松、油茶、杉木、烏桕等,及種植柑桔等經濟作物。

2. 中國什麼地方有紅土地

紅土在中國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區,包括:江西、湖南兩省的大部分,滇南、湖北的東南部,廣東、福建北部及貴州、四川、浙江、安徽、江蘇等的一部分,以及西藏南部等地。

長江以南的廣大丘陵地區,分布著一種在當地高溫多雨下發育而成的紅色土壤,叫紅壤。這種土壤含鐵。鋁成分較多,有機質少,酸性強,土質黏重,是我國南方的低產土壤之一。

雲南東川紅土地被專家認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約熱內盧外最有氣勢的紅土地,而其景象比巴西紅土地更為壯美。

(2)紅土山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歷史上的雲南始終被稱為紅土高原,這是由於其境內廣布的紅土而得名。

雲南紅土高原是氣候、土壤結構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只要是乘車走進雲南,從滇東曲靖的宣威市到滇西的保山、騰沖,或從大理往北到麗江,這一綿延近千公里的地帶稱為滇中高原。

在廣袤的滇中高原上,紅色的土壤隨處可見,尤其是當雨過天晴,陽光燦爛時,土地變得血一樣紅。這種土壤屬弱酸性土壤。

滇中高原位於金沙江(長江)、瀾滄江(湄公河)、南盤江(珠江)、元江(紅河)的分水嶺上,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

東川有著多年的的冶銅史,這里的土壤因含銅而呈艷麗的紅色,又因歷代冶銅將山上的樹木砍伐過量並使大量的紅色土壤裸露出來而形成大片的紅色塊。

這里已吸引了眾多的旅遊愛好者,尤其已經成為了中外攝影家捕捉最美鏡頭的發燒級攝影勝地。層層疊疊的梯田裡,火紅的土壤上,一年四季洋麥花、蕎子花、油菜花和蘿卜花交替開放,色彩斑斕眩目,鮮艷濃烈的色塊一直鋪向天的盡頭。每年的9月至12月是欣賞紅土地的最好季節。

3. 黃土地、黑土地和紅土地區別在哪裡

1、三種土地最主要的區別是顏色、土質上的區別,黑土地是其中最肥沃的,黃土地比較乾燥,紅土適中。

2、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地區,黃土主要在黃河流域,可以按照需水量選擇土地種植,黑土地主要種植玉米、大豆、水稻等,黃土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穀子、高粱等農作物。紅土地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甘蔗、玉米、紅薯、辣椒等。

(3)紅土山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1、黑土地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得天獨厚的寶藏,是一種性狀好、肥力高,非常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分布在中國的東北平原。

2、紅土地是指紅色土壤的土地,紅土在中國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區,包括:江西、湖南兩省的大部分,滇南、湖北的東南部,廣東、福建北部及貴州、四川、浙江、安徽、江蘇等的一部分,以及西藏南部等地。

3、中國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廣、厚度最大的國家,其范圍北起陰山山麓,東北至松遼平原和大、小興安嶺山前,西北至天山、昆侖山山麓,南達長江中、下游流域,面積約63萬平方公里。

其中以黃土高原地區最為集中,佔中國黃土面積的72.4%,一般厚50~200米(甘肅蘭州九洲台黃土堆積厚度達到336米),發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黃土地貌。

4. 這是中國的什麼地方

這是中陸大國的雲南吧。這是我白己蒙的兆悉旦,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地族擾方,我是北方人,沒去過什麼地方,所以也不知道這是個什麼地方。

5. 東川紅土地的旅遊攻略

自駕:
從昆明到紅土地,目前有兩條線路可供選擇:第一條是走崑曲、嵩待高速,第二條走轎子雪山旅遊專線。分別介紹如下:
第一條:從昆明出發進入崑曲高速——昆嵩高速—山碰—嵩明高速——嵩待高速——看到東川指示牌後就是龍潭出口——東川區(這高速標注不是很清晰容易誤導人,進入高速後別走G8511,一定往左邊口進入)在嵩待高速下了龍潭出口,也是通往紅土地必經之路,指示明確,建議走這條路。
第二條:由昆明西北方向的普吉立交進入「轎子雪山旅遊專線」,到倘甸鎮(當地人又叫馬街)後,轉紅土地方向,總行程約150公里。昆明歷侍至倘甸路段為旅遊專線,距離約100公里,路面情況良好,平均時速可達80公里;倘甸到紅土地約有50公里,中間多為鄉村公路,平均時速約40~50公里。
比較:第一條線路總體路況較好,但線路較長(200多公里),下高速後約有50公里的盤山路,開車約需3~4個小時;第二條線路路程較短(150公里),開車耗時2~3個小時。同時說明一下:轎子雪山旅遊專線2012年12月12日建成通車,路面情況良好,中間經過雲南第一高橋——馬過河特大橋,路面距河面180米,超過曾經的雲南紅河大橋163米的高度,景色非常壯美,值得一看肢唯吵。
客車:
昆明北部汽車客運站有昆明至東川的客車,票價49元,行程約3小時。 當地擁有一家條件較好的酒店,紅土映象賓館(准四星級),標間費用大約在200~300元之間,同時有總統套房可供選擇,賓館24小時有熱水供應。此外,當地還很多農家樂,和攝影基地,旅館的衛生條件還算不錯。住宿標間價位在60到80左右,價格也較為實惠,住農家旅館,空氣清新,睡眠質量比平時好很多,還可以親身體驗鄉里生活。都有獨立衛生間和淋浴。當地用餐還是可以的,比較實惠,口味也可以,建議常下當地的小青菜,有一種青菜烹炒出來後是那種特別的酸酸的味道很爽口很好吃。
要注意的是,一般在「黃金周」期間遊客都比較多,所以,節假日出行最好是提前預約,否則住宿可能出問題。 東川面條
說起東川,一定會提起面條。清晨,街邊的早點鋪最為熱鬧,熱騰騰的面條不僅是當地人最常食用的早餐,更是從全國各地到東川的商人、遊客必品的特產。東川的面條是雲南最好的面條之一,絲好、久煮不爛、又香又滑。東川面條好吃是用了牯牛寨山的山泉水,這是東川人都知道的「秘密」。因為面條出名,東川已建起幾個規模很大的面條廠,面條已經作為饋贈親友的上佳禮品。
東川羊肉
東川羊肉味道鮮美,羊群都放養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崇山峻嶺中,汲甘露,食肥草。加上東川人獨到的烹調技術。湯鍋、紅燒、黃燜等等吃法應有盡有。
金洋芋(土豆)
說起洋芋,以往俗稱「東川洋芋」。由於在東川境內的播卡地區發現有大量的金礦,致使東川成為國際「找金熱」的地方,世界找金業的晴雨表,東川大洋芋由此沾光,一不小心你就可能吃到金子,為此俗稱「金洋芋」,做法多種多樣,炸洋芋和火燒洋芋是最常規的吃法。
氂牛火鍋、氂牛乾巴
東川的氂牛原是從西藏引進的,經過數年繁殖,現已形成從體形、肉質、口感等方面獨具特色的優質品種。氂牛乾巴肉質細膩,不膻不腥,滿口溢香,氂牛火鍋鮮香異常,不吃不算有口福。
蕎粑粑蘸蜂蜜
這可是非常珍貴的一道山野風味的名吃。苦蕎可見過? 花開的美極了,在紅土地上滿山滿野的鋪展著。花好看,蕎粑粑更好吃。苦蕎自然有點苦,所以配上蜂蜜。苦盡甘來的生活也就是如此,一道小吃還把生活哲理都融進去了,自然味道獨特。
東川的美食,於細微處見真味,得於靈山秀水的滋養,融合了神州各地的風味後,創造了一種獨特的飲食文化。雖然沒有繁雜的樣式,沒有冗長的禮儀,味道卻是相當地正宗,旅遊東川,品嘗美食是人生非常難得的體驗,讓你的味蕾盡情舒張。
東川和景區上,口味以辣為主,米線比較常見。東川吃算比較便宜,以小餐館多,什麼 「紅燜牛肉」、「清湯煮羊肉」、「干辣椒炒牛肉乾巴」、「清炒菜心」。除此,東川紅土地吃農家菜特有意思。 拍攝:
發燒友拍攝建議盡量住兩個晚上因為天氣不斷變化會拍出很多經典照片。早霞到打馬坎觀賞、其它時間到七彩坡、錦綉田園、樂譜凹、神樹、傍晚拍落日到落霞溝。
淋浴:
當地旅社大多都是太陽能熱水,如果遊客過多有可能會造成熱水供應不足,淋浴要注意噢~
保暖:
昆明的天氣全年變化不大,景區因為是山上,溫度比山下東川的溫度低4-8度,而且很多地方風比較大,早晚溫差也比較大,除了7-10月稍微備上一件長袖的風衣,其他季節最好多多帶一件厚一點的衣服,以防感冒。紅土地地屬雲貴高原,紫外線比較強,白天活動要注意防曬。 「紅土地」位於昆明市以北偏東方向,屬昆明市東川區管轄下的紅土地鎮。從昆明到達景點中心行程約250公里(另外有一條經雙哨-法者的公路約198公里)。主要景點在海拔1800至2600之間,景點的起點從【水坪子梯田】至結束點【打馬坎】約45公里左右。
景區拍攝最佳時間是每年的5月中旬到6月上旬、十月中下旬到11月。而在冬季下雪時另有一番風味,但很有可能道路結冰不能通行。
1、 背包行走:(昆明——東川區——紅土地——東川區——昆明)
昆明——東川區。主要行進路線一般是從昆明市區的北部客運站乘班車。兩地發車時間約在早上7點開始到下午19點之間,滾動發車,坐滿即走,不需要等多長時間。價格55塊/位(有1塊是保險)。
東川區——紅土地景區。在東川區農村客運站有前往「法者」的班車,途經紅土地所在的「花溝」「花石頭」等主要的旅遊居住點。售票處所顯示一天只有早上8:00和中午12:50兩班車,但在景區居住點經常看到有經過「花溝」回東川區的班車,不妨在售票處多詢問一下售票員。價格是23塊/位。
還有另一個前往紅土地的方法,就是在東川區的出租公司停車場包車,一般一輛車以100塊-150塊開價,此價格是2個人內(要看車型和新舊程度定價,多是五菱小麵包,好一點的有吉利和捷達),每增加一個人價格相對增加。如果在4-6個人,不妨包一輛小麵包上去,但如果行李多的話就不行了。坐滿的價格約200塊-250塊,建議一定要用力砍價,他們都是開大價。(以上價格是五一假期時間詢問到的,僅作參考)
從紅土地景區回東川客運站每天兩班,但我在花溝看到不少班車經過。最好還是通過向店家了解比較好。東川——昆明價格是34塊/位。如果來不及想租車回昆明,以夏利為例,價格在180-250不等,路費不包。
2、 自駕車:昆明——東川區——紅土地
自駕車一般都是從昆明進去,也可以從邵陽、曲靖等地前往東川區。
從昆明出發進入崑曲高速——昆嵩高速——嵩明高速——嵩待高速——龍潭出口——東川區,如果有GPS可以以此作為在昆明進入崑曲高速入口的指引,到達高速之後看路牌就行了,指示很清晰明了,沒必要繼續使用GPS導航。另外,在嵩待高速下了龍潭出口,行駛不久就會出現一個岔口,兩邊都是指示前往東川區。右邊的是舊路,多是盤山公路。左邊是新的路比較好走,也是通往紅土地必經之路,指示明確,建議走這條路。
順便提醒一下使用靈圖LT5.028c以下版本的朋友,從東川區定位「花溝」的指引是錯的,那條已經成為東川每年舉辦灘途越野比曬的道路,不是性能良好的越野車還是不要冒險行走。
自駕車(重慶——紅土地):捷徑是:重慶-四川內江-自貢-宜賓-雲南昭通-曲靖-東川-紅土地鎮。GPS會在曲靖市會澤縣提醒下道,然後沿山路去東川,那是極其錯誤的線路,路爛得死人,要多花五六個小時。四川以北的北方遊客,進入四川後,朝內江-宜賓方向南下去東川就行了。 如果不是自駕車,景區內拍攝的景點一般需要租車。可以在落腳的地方向店家詢問請求提供幫助。
從東川上,分別順序經過的景點分別有:
【水坪子梯田景點】(比較有名的叫月亮梯田)——松毛棚的【落霞溝景點】——花溝(老花溝)的【千年龍樹景點】(參拜一下就是了)——【紅土地大觀】——「T」字路口分叉點
「T」字路口分叉點——往右行有【七彩坡】——【錦綉園】——【打馬坎】——往左行昆明方向有【樂普凹】——【螺螄灣和瓦房梁子】
註:每一個景點都有自己的特色,特別是不同時間,景色都有變化,究竟是日出拍好還是日落拍好?那就看各人自己的喜好了。我個人認為在高原地帶拍攝這樣的景色,除了沒有太陽,幾乎每一個地方每一刻都可以出到好的作品。
另外,當地人介紹,每逢下雨後的紅土地是格外艷麗。我卻發現早上的紅土地色彩比較暗淡,而在半晚相對要好很多。

6. 井岡山景區有哪些景點可以說說嗎

井岡山是全國著名的紅色旅遊景區,這里陸局有很多景區值得沒扮遊玩,下面,我就給大家盤點一下井岡山上的景區:

第五個旅遊景區是杜鵑山。杜鵑山距離茨坪西南面大約有三十五公里,海拔將近1357米。杜鵑山主要由中峰(揚眉峰)、西峰(望指峰)、東峰(觀島峰)三大峰組成。遠遠望去,就像是筆架一樣,所以也被稱為筆架山。值得一提的是,在每年的春天,這里都會迎來杜鵑花的花期,花香撲鼻。

總而言之,以上幾個旅遊景區都是井岡山的比較出名的景區,如果你沒有去過的話,一定要去參觀一下。

7. 紅土地在哪個地方

紅土地在昆明市以北偏東方向,屬昆明市東川區管轄下的紅土地鎮。主要景點在海拔1800至2600之間。由於土壤里的鐵含量豐富,經氧化沉積逐漸形成了炫目的色彩,故素有「紅土高原」之稱,也被譽為「上帝遺落的調色板」。

每年9至12月,一部分紅土地翻耕待種,另一部分紅土地已經種上綠綠的青稞或小麥和其他農作物,放眼望去,山川和原野呈現出一片片暗紅、紫紅、磚紅等不同的紅色,就像上天塗抹的色塊,色彩絢麗斑斕,襯以藍天、白雲和那變幻莫測的光線,構成了紅土地壯觀的景色。

東川紅土地景區的景點

東川紅土地景區是雲南繼哈尼梯田後又一個以土地兼作旅遊資源的風景區。在東川參觀大坪塘、落霞溝、螺絲灣、錦綉園、七彩坡、樂譜凹、多依樹、大窩塘等景點。還有打馬坎、水平子、瓦梁房子等。有些景點分布相對比較集中,隨處都是一幅幅色彩繽紛的畫卷。

8. 菏澤附近有什麼好的旅遊景點~

菏澤旅遊景點
曹州牡丹園:由菏澤市牡丹區牡丹街道辦事處的趙樓、李集、何樓和毛胡同4個村的牡丹園連綴而成,因菏澤古稱曹州,故名。全園面積80公頃,是目前世界上品種最多、面積最大的牡丹園,擁有新老品種3類6型8大色達480多個。每年4月22日至28日辯猜臘被定為「菏澤國際牡丹花會」,常有上百萬的國內外遊人慕名前來賞花。而蒲松齡先生所著《聊齋》中的《葛巾》篇,即以牡丹名貴品種「葛巾紫」之名,塑造了善良多情的花仙葛巾娘子。
牡丹園南北兩座牌樓式大門門楣均高懸舒同先生書寫的「曹州牡丹園」五個大字。花園分東、西、北三個觀賞區。觀花樓前,有溥傑先生手書「天下第一香」和舒同大師手跡「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石碑;另有牡丹仙子的塑像。每年穀雨前後園內花海一片,登樓舉目四望,五顏六色的牡丹花猶如彩浪奔涌,但見:紅牡丹艷若蒸霞,粉牡丹色香兼備,白牡丹清純高雅,黃牡丹姿色絕倫,綠牡丹色奇出眾,紫牡丹雍容華貴,藍牡丹姿容清香,黑牡丹墨中透紅。徜徉在華麗高貴的萬花叢中,使人想起當年百花均摧眉折腰,獨有牡丹堅貞不屈、寧可被貶也不向權貴低頭的高貴和它眾多美麗而神秘的傳說,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附近還有百花園、古今園與之相呼應,倍受國內外遊人喜愛。每逢牡丹節期間,遊人如潮,盛況空前。
曹州書畫院:位於菏澤城區廣福南街西側,建於1985年,佔地1.6公頃,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為菏澤書畫研究、收藏、展覽活動的中心。書畫院建築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現代園林風格,建有展廳、創作樓、晃媚版畫藝術陳列館、趙登禹紀念館、曹州書畫家作品陳列館、曹州碑廊和藝苑賓舍等,收藏作品近2000幅。院內曹州碑林有碑刻400餘塊,碑文作品以當代全國著名書法家的墨跡為主。畫院西南、東牆內側建有碑廊,全長160米。畫院內還建有亭台、假山、噴泉及各種花卉,景觀幽雅。
堯王墓:位於鄄城縣城南7公里處富春鄉趙千庄村南谷林寺,又名堯陵。
堯約生活在公元前22世紀,乃軒轅黃帝之玄孫,德能兼備。他身為部落聯盟首領,不自恃且恭勤節儉,禪位於賢而不傳於子,更令世人敬佩。《呂氏春秋》載:「堯葬谷林」。1935年黃河決口,已毀。陵前現有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八月濮州知州薛孟書「祭文」碑和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淄州知州繆潤紱書「帝堯陶唐氏墓」碑各一塊。碑前有享殿、東西朝房、東西更衣亭、大門、牌坊、聖母殿等建築。院內另有石碑數塊及清末所植古柏246棵。陵南500米有堯母慶都陵,西350米有堯妃中山夫人墓及祠,陵南靠黃河金堤攜滑,北臨箕山河。兆棚而現在卻僅存墓、碑、龜#及柏等稀物。
:) 孫臏故里:孫臏,字伯靈,齊國鄄邑(今鄄城縣紅船鎮孫老家村)人,孫武的後代,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曾與龐涓同師鬼穀子王栩學兵法,後在魏國受龐涓陷害被割去臏骨,由齊使救出,並被齊威王拜為軍師,數助齊帥田忌敗魏軍。周顯王十六年(公元前353年)於桂陵截擊並大敗龐涓,創下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光輝戰例。周顯王二十六年(公元343年)於馬陵誘殲魏軍,殺死其統帥龐涓,此即歷史上著名的馬陵之戰。他主張「戰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可以寡敵眾、以弱勝強,強調「內得民之心,外知敵之情」。孫臏晚年退隱鄄邑孫家花園,設館授徒,鑽研兵法戰策,著有《孫臏兵法》89卷,圖4卷。
另在孫老家村有孫臏家祠和孫臏紀念館。家祠內塑有孫臏彩像一尊,而紀念館中的臏公紀念碑及當代百餘位將軍題寫之碑林亦頗具風采。
:) 秦王避暑洞:位於巨野縣金山南坡。因洞內冬暖夏涼,又名清涼洞。有詩贊曰:「六月入得避暑洞,清涼如水世間無」。據考為漢代昌邑王劉賀之廢冢。另據史志記載,唐太宗李世民為帝前曾在此歇兵避暑,故名「秦王避暑洞」。它開鑿於西漢中期,劈山鑿成,宮道長100餘米,東西寬5.33米,高5米,兩壁平滑,上刻「清涼洞記」、「秦王洞壁記」、「大明禪院記」及歷代官吏文人的題詠詩文,內有唐代石雕佛像。秦洞背風朝陽,晨霧暮靄常穿射而入,使洞內雲霧繚繞,猶如仙境一般,故稱秦洞雲霞。
山南麓紅土山有禹梁山漢墓,乃西漢中期王侯墓葬,東西長70米,南北寬近5米,出土隨葬品1051件,其中兵器、玉器、寶劍數量之多實為罕見,現均存於縣文化館中。
:) 永豐館:位於巨野縣城東南角,始建於五代後周(公元951-960年),至北宋年間(公元960-1127年)才建成。塔為磚石結構,高30米,為七級八角四門樓閣式,上層周長36米,下層周長44米,塔尖為圓型亭式磚木結構,高1.85米,青瓦覆蓋。地面上現存5層,底部2層已淤於地下。永豐塔已有千餘年歷史,歷經洪水、地震,仍完好無損。清晨登塔眺望,東面山色蒙蒙,霞光絢麗,北有文廟大成殿,雄偉壯觀。永豐塔附近還有荷塔、石橋與之交相輝映,景色甚美。
:) 宋江故里:鄆城是《水滸》英雄的故鄉,素有「梁山一百單八將,七十二名在鄆城」之說。依據名著《水滸》的旅遊資源豐富,如宋江故里宋家村,晃蓋故里東溪村,吳用老家車市,智取生辰綱之地黃泥崗等都分布在鄆城。
宋江,北宋末年農民起義領袖,鄆城水堡宋家村人。其少有帥才,勇猛強悍,仗義疏財,扶弱抑強。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聯合36人率眾起義,活動於山東、河北一帶,經歷十郡,官軍數萬莫敢抗拒,曾在梁山泊設營紮寨。一生深明大義,知人善任,一身正氣,深受士卒及百姓擁戴,為後人所敬仰。1985年,宋江武校於鄆城建成,現名為宋江武術院。目前該院有42個文武結合班,學員5000餘人,
先後參加國家級慶典演出58次,備受國內外各界贊譽,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共獲獎牌900多枚,是鄆城一顆耀眼的明珠。

:) 觀音寺塔:位於鄆城縣文物管理處大門內水塘中。該塔因建於觀音寺(已毀)內,故名。塔原有7層,建於五代·唐長興二年(公元923-936年),故又稱唐塔。塔為八棱四門樓閣式結構,因黃河數度決口而淤積,現地面上僅存四級,高約32米,底周長44米。塔因年久失修及地震損害,至清末時,頂部倒塌,呈官帽狀,人稱之荒塔或襆頭塔。1993年,塔經重新整修復原,並辟為公園。觀音寺塔有許多美麗傳說和奇怪的現象。
傳說此塔乃玉帝賜於李靖用以降其子哪吒的寶塔,後父子和好,托塔天王李靖揮劍將寶塔斷為三截,塔基落入鄆城,塔身降至巨野(永豐塔),塔頂飄至汶上(太子靈蹤塔),故三縣之塔如出一轍卻只有汶上塔細而有剎,另二塔則無。
:) 單縣牌坊:單縣古城,因其歷史上牌坊多而精聞名天下,均為節孝坊,全石結構,四柱三間,斗拱重檐,構築精巧,氣勢巍峨,平面為「一」字形,四柱和額枋上雕刻精美,或雲龍纏繞,或鶴鳳翱翔,或八仙慶壽,或二十四孝等。其中,百獅坊和百壽坊以其雄偉的氣勢鶴立於牌坊之林,兩坊結構精巧,宏偉壯觀,雕刻精細,玲瓏剔透,主次分明,繁而不亂,是全國罕見的典型清代石雕建築。
百壽坊俗稱朱家牌坊,位於單縣城內勝利北街,乃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為翰林院孔目贈儒林郎朱叔琪妻孔氏而建,因雕有一百個不同書體的「壽」字而得名。坊以青色魚子狀石灰岩構成,通高13米、寬8米,四柱三間三層樓閣式建築。其獨特之處是:坊座雕有8頭矯健雄獅昂首遠望,8條出水蛟龍繞柱回舞,額枋上飾滿盛開牡丹,與正間上下額枋祥雲間翩翩飛舞的5隻透雕仙鶴、次間上額枋浮雕的相對翱翔之鸞鳳構成了具有無窮魅力之藝術佳作,寓意「福壽萬年」、「富貴無媲」或「喜上眉梢」。
而百獅坊則俗稱張家牌坊,被譽為「天下第一坊」,位於牌坊街中段。因其夾柱精雕一百個姿態各異的石獅子而得名,寓有「百事(獅)如意,百世(獅)多壽(獸)」之意。乃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為贈文林郎張蒲妻朱氏而建,全石結構,高14米,寬9米,四柱三間五樓式,正間單檐,次間正檐,歇山頂,全部石砌。坊座八根夾柱透雕群獅八組,大獅子獰猛崢嶸,小獅子環繞戲耍。每根夾柱前、左、右三面均浮雕松獅圖。四柱和枋額上透雕雲龍,其它部位也透雕加浮雕雲龍旋舞,珍禽異獸、花卉圖案。
:) 仿山古曹國墓群:位於定陶縣城北6公里處,系周代(約公元前1066-公元前221年)曹國國君墓地,因其突兀如山,故名。墓群分東西兩山,東山乃自周武王之弟曹國國君曹叔振鐸至伯陽二十五代墓葬地。至漢代又有多名官宦葬於此地,形成下部周墓,上部為漢墓,佔地3.82公頃。隋代開始建廟立碑,漸漸形成蒼松翠柏覆蓋,廟宇樓閣聳立之游覽勝地,20世紀60年代間曾被毀,現已修建恢復廟宇殿閣並建仿山湖及仿山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