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神經系統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讀書架圖片大全 2025-02-12 08:32:14
長城黑棕是什麼樣圖片 2025-02-12 08:32:13
女人氣質圖片大氣 2025-02-12 08:31:16

神經系統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5-17 18:40:37

『壹』 心裡不舒服怎麼解氣

一個人如果心裡極度不爽,不盡快發泄出來的話,對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所以此時的他們急需一種可以有效發泄的途徑,讓他們的內心可以盡快紓解起來。那麼,心裡不爽的人到底怎麼做才能夠解氣呢?以下是小編給出的一點淺顯建議,希望可以拋磚引玉,讓大家想到更多的桐祥好辦法。

『貳』 什麼是思維導圖 如何做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一種以圖形化方式展示和組織信息的工具,通常由一個中心主題和多個分支構成。它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組織想法和信息,並提高記憶力和創造力。

下面介紹如何做一個基本的思維導圖:

  1. 確定主題:首先需要確定思維導圖的主題,即需要組織和展示的信息內容。
  2. 畫中心主題:在紙張或電腦屏幕中央畫一個圓形或方形,寫上主題名稱。
  3. 畫分支:從中心主題開始,向外繪制幾個分支線,每條分支線代表一個相關的子主題或概念。每個子主題應該用一個簡單的詞語或短語表示,寫在分支線上方。
  4. 添加次級分支:在每個子主題的分支線上,再添加次級分支,以更詳細地呈現信息。同樣,每個次級分支也應該用一個簡單的詞語或短語表示,寫在分支線上方。
  5. 添加符號和顏色:使用符號和顏色來突出重點和增強可讀性。例如,在關鍵的子主題上加粗或用不同的顏色標注。
  6. 繼續添加分支:根據需要,繼續添加分支和次級分支,直到全部信息都被組織和展示。

以上是一個基本的思維導圖製作步驟。當然,如果要製作更復答塌雜的思維導圖,還需要了解其他高級技巧和方法。不過總體來說,思維導圖的製作方法是非常簡單直觀的。


推薦一款簡單、高效、易用的全平台思維導圖工具:MindNow思維導圖

下載入口:免費下載MindNow思維導圖

MindNow思維導圖是一款 簡捷 、高效、易用的全平台思維導圖管理工具,提供豐富的布局、樣式、主題、風格和模板等功能,助您專注於創意與靈感迸發,開拓思維性思考。

『叄』 腦電圖(EEG)和事件相關電位(ERP)有什麼區別願意付出400分給最佳者!!!

一、獲取方式不同

1、腦電圖:是一種使用電生理指標記錄大腦活動得方法,大腦在活動時,大量神經元同步發生的突觸後電位經總和後形成的。

2、事件相關電位:是一種特殊的腦誘發電位,通過有意地賦予刺激以特殊的心理意義,利用多個或多樣的刺激所引起的腦的電位。

二、目的不同

1、腦電圖:是腦科學的基礎理論研究,腦電波監測廣泛運用於其臨床實踐應用中。

2、事件相關電位:反映了認知過程中大腦的神經電生理的變化,也被稱為認知電位,也就是指當人們對某課題進行認知加工時,從頭顱表面記錄到的腦電位。


三、特點不同

1、腦電圖:來源於錐體細胞頂端樹突的突觸後電位。腦電波同步節律的形成還與皮層丘腦非特異性投射系統的活動有關。

2、事件相關電位:給予神經系統(從感受器到大腦皮層)特定的刺激,或使大腦對刺激(正性或負性)的信息進行加工,在該系統和腦的相應部位產生的可以檢出的、與刺激有相對固定時間間隔(鎖時關系)和特定位相的生物電反應。


『肆』 蝴蝶怎麼拍才好看

5月是春天的尾巴,這個即將進入初夏的時節,也正好是正是蝴蝶最為活躍的時候,作為最美麗的昆蟲必然成為攝影愛好者追逐拍攝的對象,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怎麼把翩翩飛舞的蝴蝶拍好,拍美。

首先得了解蝴蝶的習性

由於蝴蝶是變溫動物,它們的體溫受外界環境所影響,通常在早上11點前以及下午4點到黃昏的時間出沒。過高或過低均不不會出門活動和覓食,因此蝴蝶只會在特定范圍的溫度內出沒。蝴蝶一般在18~27度的溫度范圍之間最為活躍。若溫度高於30度,大部份蝴蝶會隱藏在林間陰涼處不出門了。

靠近蝴蝶動作要輕柔:因為蝴蝶畢竟屬於微笑的昆蟲,人體比它可要大上幾百上千倍所以你的一個動作對它來說也許是10級地震,拍攝者大搖大擺的靠近肯定會嚇走蝴蝶,所以你必須要輕手輕腳的靠近蝴蝶拍攝,或者待在一朵鮮花前等著蝴蝶來覓食的時候再拍攝。

盡量使用高速連拍:如果抓拍運動速度較快或者飛舞的蝴蝶一定要使用連拍來完成,甚至可以使用JPG格式來提高連拍速度。

『伍』 怎麼換微信朋友圈背景圖片

如何更換朋友圈的背景?首先點開微信,點發現,點朋友圈,點住上面的背景圖片,放開就會出現更換封面的字樣,點一下更換就可以選擇新的圖片了。
有關手機使用知識送給你
手機使用知識
手機,在一天當中與我們形影不離,生活中處處都會有手機的影子,從早晨起床一直到晚上入睡,手機一直陪伴在身邊。打電話、上網、拍照、發微博,手機簡直無所不能,但是如果不能正確使用手機,就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危害。今天雲手機就給大家說說,使用手機對於我們的健康都有哪些傷害和需要注意事項。

一、盡量少把手機放兜里

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將手機放在自己的衣兜里邊吧。其實這種做法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很大的危害。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匈牙利科學家發現,經常攜帶和使用手機的男性的精子數目可減少多達30%。醫學專家指出,手機若常掛在人體的腰部或腹部旁,其收發信號時產生的電磁波將輻射到人體內的精子或卵子,這可能會影響使用者的生育機能。英國的實驗報告指出,老鼠被手機微波輻射5分鍾,就會產生DNA病變;人類的精、卵子長時間受到手機微波輻射,也有可能產生DNA病變。因此,我還是建議大家把手機放在包包里,盡量遠離離腰、腹部,因此,手機使用者要盡量讓手機遠離腰、腹部,當使用者在辦公室、家中或車上時,最好把手機擺在一邊。

二、撥打電話時間不宜過長

當人們使用手機時,手機會向發射基站傳送無線電波,而無線電波或多或少地會被人體吸收,這些電波就是手機輻射。一般來說,手機待機時輻射較小,通話時輻射大一些,而在手機號碼已經撥出而尚未接通時,輻射最大,輻射量是待機時的3倍左右。這些輻射有可能改變人體組織,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並且手機長時間與耳部、臉部接觸時可能導致皮膚出現過敏反應,產生一種叫做「手機皮膚炎」的紅色或發癢的疹子。所以我希望大家盡量少用手機撥打電話,如果撥打也盡量較少通話時間,或者選擇用耳機接聽電話,減少輻射都腦部的直接傷害。不過還是推薦用戶最好在有座機的情況下,使用座機撥打電話。

三、廁所玩手機要小心

廁所玩手機,手機會沾染大量細菌。而且當你一不小心的時候將手機掉進馬桶里,那就悲劇了。不過如果手機一進水,請切記不要作任何按鍵動作,尤其是關機(一按任何動作,水馬上會跟著電路板流串),正確的方法為馬上打開外蓋,直接將電池拿下,直接強迫斷電,可保主機板不被水侵襲。小編建議大家蹲坑的時候還是盡量不要使用手機啦,就算沒有掉進馬桶里,在公司耽誤其它同事上廁所也是不好的。

四、吃飯不宜玩手機

如果大家邊吃邊玩對消化系統十分不好,因為注意力分散,食物不經咀嚼下咽造成胃部負擔,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唾液分泌,而唾液和咀嚼是正常消化第一步,不到位會增加胃部負擔,久而久之會得胃病。再有手機上沾有帶有大量細菌,據英國研究人員與專家對國民使用手機現狀及30個手機樣品進行了調查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英國使用中的6300萬部手機中,有1470萬部手機存在健康威脅。平均一部手機攜帶的細菌量是男廁沖水柄細菌含量的18倍。並且許多受測手機細菌攜帶量十分之高,足以導致使用者出現嚴重腹痛症狀。盡管這些細菌不會立刻讓人得病,但手機上攜帶的細菌量如此之高說明人們的衛生習慣堪憂,而且這也會成為其他細菌滋生的土壤。

五、當手機正在充電時 請勿接電話!

圖中並非是俺的手。而是印度一家保險公司任職業務經理的年輕人,,十幾天前在手機還接著充電器的時候接聽電話,過了幾秒大量的電流經過手機,這個年輕人被摔落到地面,家人發現時,手指燒傷,心跳微弱,並且已經失去意識。經緊急送到醫院後,醫生宣布到院死亡。行動電話是目前大家最常使用的現代發明。然而,我們也必須要警覺到儀器致死的危險。不管大家有沒有曾經充電撥打過電話,今後都要多加註意,盡量選擇不要再充電的時候撥打電話,畢竟生命只有一次。

六、睡覺時別將手機放枕邊

不管你是晚上睡覺了跟自己心愛的人發會兒簡訊道個晚安,還是睡前無聊的玩會游戲看會小說完了之後,將手機放在枕邊。這會對頭部帶來很大的傷害!哈斯專家介紹,手機輻射對人的頭部危害較大,它會對人的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機能性障礙,引起頭痛、頭昏、失眠、多夢和脫發等症狀,有的人面部還會有刺激感。在美國和日本,已有不少人懷疑因手機輻射而導致腦瘤的案例。因此,人們在接電話時最好先把手機拿到離身體較遠的距離接通,然後再放到耳邊通話。此外,盡量不要用手機聊天,睡覺時更不要把手機放在枕邊。

『陸』 大腦的記憶過程是怎樣的

我們為何很難記起3歲以前的事情?我們生命最初的記憶去哪兒了?你想知道我們大腦是如何記憶的嗎?下面培緩我為你整理大腦的記憶過程,希望能幫到你。

大腦的記憶過程

據英國科學日報報道,科學家們首次發現了記憶是如何在大腦里形成的。這支英國-美國科學小組確定了當人們將記憶歸檔時發射的單個神經元。這項不可思議的發現或可以幫助解釋失憶,並促進發現抗爭阿茲海默症(老年痴呆症)和其它神經學疾病的新方法。

這項英國萊斯特大學和醫學中心的合作揭示了當新的記憶形成時,大腦里的神經元是如何持續不同的發射。“我們提出假設認為我們將觀測到神經元發射的某些變化,”萊斯特大學生物工程學講師馬蒂亞斯艾森(MatiasIson)這樣說道。

“但令人驚訝的事實是,從神經元沉默和活躍的角度看,這些改變非常巨大,且它恰好發生在學習的瞬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項研究調查了名為內側顳葉(medialtemporallobe)的區域里的神經元,後者與所謂的“事件記憶”有關。這是用於描述大腦有意識的回憶經歷事件和情景的能力,例如在歌劇院遇到一位學校的老朋友。

這些病人首先被展示名人的照片,包括詹妮弗安妮斯頓(JenniferAniston)、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Eastwood)和哈莉貝瑞(HalleBerry)。然後,他們被展示了相同人的圖片,只不過是在不同的背景里,例如埃菲爾鐵塔、比薩斜塔和悉尼歌劇院。

他們發現觀看每名演員時發送的神經元和觀看著名景點背景里這些演員時發送的神經元是相同的。

“不可思議的結果是神經元會在受體形成新記憶的時刻改變發射特性。”萊斯特大學系統神經科學中心主任羅德里戈·基安基羅加(RodrigoQuianQuiroga)這樣說道。“當被試者開始回憶安妮斯頓與埃菲爾鐵塔之間的相關性時,最初看到安妮斯頓時發射的神經元也會在看到埃菲爾鐵塔時發射。”

“配脊模這種改變是不斷發生的。這與在動物身上進行的先前研究是革新性的改變,後者發現這些改變只發生在長期訓練之後。”基羅加補充說道。

“這對於理解真實生活記憶形成背後的神經過程至關重要,因為在現實生活里我們不會反復暴露在同一件事情以記住它,因為經歷一次就足夠了。”科學家們希望理解這種類型的記憶是如何形成的可以有朝一日幫助遭受某些神經系統疾病,例如老年痴呆症的病人。

記憶是人腦對經驗過事物的識記、保持、再現或再認,它是進行思維、想像等高級心理活動的基礎。人類記憶與大腦海馬結構、大腦內部的化學成分變化有關。記憶作為一種基本的心理過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動密切聯系著的。記憶聯結著人的心理活動,是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機能。把抽象無序轉變成形象有序的過程就是記憶的關鍵。

大腦記憶的四個黃金時段

1、第一黃金時段:6-7點鍾

這段時間血壓升高,心跳加快,體溫上升,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開始增加,此時機體已經蘇醒,是一天中第一次野橘最佳記憶時期。

7點左右,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進人高潮,體溫上升,血液加速流動,免疫功能加強,大腦經過了一夜的休息,正處於工作效率的高峰,利用這一段時間學習一些難記但是又必須記住的東西比較適宜。

2、第二黃金時段:8-10點鍾

這段時間,人體完全進人興奮狀態,肝臟已將身體內的毒素排盡,大腦記憶力很強,此時是第二次最佳記憶時期。

9點時,神經興奮性提高,記憶仍保持最佳狀態,疾病感染率降低,對痛覺最不敏感。此時心臟的功能最好,精力旺盛。

10點,人的積極性上升,熱情將持續到午飯,是人體的第一次最佳狀態。此時是內向性格的人創造力最旺盛時刻,千萬不要虛度。

一句話,上午8-10點這一時段,內腎上腺等激素分泌旺盛,精力充沛,大腦具有嚴謹而周密的思考能力,認記能力和處理能力較強,是攻克難題的好時機。

3、第三黃金時段:18-20點鍾

18點,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回顧、復習當天學過的東西,以加深印象,這也是整理筆記的黃金時機。

此時痛感重新下降,人的體力活動和耐力達到一天中的最高峰,運動的願望上升。運動員此時應更加努力訓練,可取得好的運動和訓練成績。

4、第四黃金時段:21點鍾

這段時間直到臨睡前,為一天中最佳的記憶時間。

『柒』 GPU發展和現狀是什麼樣的

全球GPU晶元行業發展歷程

在1984年之前,GPU原本只是用於圖形和圖像的相關運算,受CPU的調配,但隨著雲計算、AI等技術的發展,GPU並行計算的優勢被發掘,在高性能計算領域逐漸取代CPU成為主角。1999年,NVIDIA公司在發布其標志性產品GeForce256時,首次提出了GPU的概念。2006年,NVIDIA發布了第一款採用統一渲染架構的桌面GPU和CUDA通用計算平台,使開發者能夠使用NVIDIAGPU的運算能力進行並行計算,拓展了GPU的應用領域。2011年,NVIDIA發布TESLAGPU計算卡,正式將用於計算的GPU產品線獨立出來,標志著GPU晶元正式進入高性能計算時代。

—— 更絕仔州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GPU晶元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捌』 兒童癲癇腦電圖

一、腦電圖異常對小兒癲癇的診斷意義
EEG是診斷癲癇最重要的實驗室檢查,不僅對癲癇診斷的確認,而且對臨床發作分型和患兒的轉歸分析均有重要價值。發作間期發現癇樣放電(棘波、尖波等)是診斷癲癇最有力的依據,如能記錄到發作期異常放電則診斷意義更大。成年癲癇病人首次腦電圖檢查29%~55%可發現發作間期癲癇樣放電,反復檢查則陽性率可提高至90%左右,小兒癲癇腦電圖陽性率更高。只有少部分癲癇患兒多次記錄仍不能發現異常放電。如果癲癇小兒腦電圖假陰性過多,應注意以下常見原因:
①描記時間過短。根據腦電圖操作技術的最低要求,常規腦電圖的一次描記時間不應少於20 min。
②對睡眠描記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多數癲癇病人睡眠記錄比清醒時更容易記錄到異常電活動,有些癇樣放電則僅在睡眠描記中出現。因此應盡可能描記睡眠狀態(特別是自然睡眠或剝奪睡眠後非葯物誘導的睡眠狀態)腦電圖,否則陽性率必然下降。
③對一些非棘、尖波樣癇樣放電缺乏認識。除棘波、尖波或棘慢綜合波等典型表現外,癲癇患兒的腦電圖異常還可表現為其他改變,如暴發性波幅抑制、發作性低電壓、單節律發放或慢波暴發等。正確認識這些非棘、尖波樣異常放電對進一步提高腦電圖的診斷價值十分重要。
④葯物的影響。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誘導睡眠的葯物可能抑制異常電活動的出現,因而應盡可能避免葯物誘導睡眠描記。抗癲癇葯物雖有可能引起異常電活動在數量、波幅及波形等方面的改變,使某些癲癇的腦電圖特徵呈現不典型,影響發作間期腦電圖的陽性率,但臨床上不主張停葯後作腦電圖,因為突然停葯有誘發癲癇發作甚至癲癇持續狀態的危險。此外,腦電圖儀及其描記參數設置不當、腦電圖技術員對小兒腦電圖特徵認識不充分等因素,也是導致陽性率下降、漏診增加的原因之一。
二、不同類型癲癇發作的腦電圖特徵
癲癇發作按其臨床特點,可簡單地分為全面性發作和局灶性發作兩大類,少數病人的發作表現不典型、描述不具體或缺少必要的信息,暫可定為分類不明的各種發作(ILAE 1981)。該分類主要以發作期症狀的觀察和描述為基礎,並結合電生理、神經系統結構與功能影像等多學科的檢查結果,對各種類型的癲癇發作提供更科學的分類依據。腦電圖是發作類型判斷的最重要的客觀依據,不同發作類型腦電圖具有相應的臨床特點。在仔細了解發作特徵基礎上,認真進行腦電圖檢查和分析,可以顯著提高癲癇發作分類的正確性。常見各型癲癇發作的主要腦電圖特點如下(附圖引自劉曉燕,腦電圖在小兒癲癇臨床的應用,小兒癲癇的臨床與基礎研究,秦炯主編,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 2004)。
1.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s, GTCS) 腦電圖背景活動正常或見非特異性異常。發作間期可見棘波、尖波、棘慢波、多棘慢波等異常波。過度換氣可誘發上述癲癇波增多。少數可有光敏性反應。發作期EEG強直期以10~20Hz節律性棘波發放開始,波幅漸高而頻率漸慢,逐漸轉為棘慢波,臨床進入陣攣期,棘慢波頻率逐漸減慢至消失。發作後可見一過性電抑制,繼以彌漫性慢波活動,並逐漸恢復背景活動(圖1)。
2. 全面性陣攣發作(generalized clonic seizures) 發作期EEG表現為節律性高波幅棘慢波、多棘慢波發放,發作後電壓抑制一般較輕。發作間期可見全導或多灶性棘波、尖波、棘慢波、多棘慢波等異常波。
3.強直發作(tonic seizures) 發作期EEG為廣泛性10-25Hz棘波節律,波幅逐漸增高。發作間期多缺乏特徵性改變,背景活動可有異常,可見癇樣放電。
4.失神發作(typical absence seizures) 腦電圖背景活動一般正常。發作間期可見單個或短陣的3Hz的全導棘慢波爆發,偶可局限在額區。睡眠期棘慢波的發放常較清醒時更頻繁,但多呈散發性或片斷性出現,頻率及波形均不規則,並可見限局性放電,主要位於額區。睡眠中的放電一般不引起發作。
發作期EEG圖形是典型失神發作診斷必不可少的條件,表現為3Hz的雙側同步對稱棘慢波爆發,少數可有多棘慢波。爆發起止突然,持續數秒至數十秒不等,多數為5-20秒,容易為過度換氣誘發。初始階段棘慢波頻率略快於3Hz,結束前則稍慢於3Hz,(圖2)。
5.痙攣發作(spasms) 嬰兒痙攣發作間期特徵性的改變為高度失律(或稱高峰節律紊亂,圖3),背景雜亂無序,包括高波幅的慢波、棘波,不同步,無節律。局灶性棘波、多棘波和全導放電交替出現。在慢動眼睡眠期明顯,快動眼睡眠期消失或完全抑制。剛睡醒時以及成串痙攣發作時,高峰失律可以一過性消失。高峰失律在嬰兒早期形成,在兒童早期消失。同一病人的系列研究可以見到EEG相互轉變,如由新生兒期或大田原綜合征時爆發-抑制,轉變為嬰兒痙攣症的高峰失律,再轉變為Lennox-Gastaut綜合征的慢的棘慢波。少數嬰兒痙攣症缺乏高峰節律紊亂的圖形,主要見於發病早期,但以後一般均發展為高峰節律紊亂。
發作期EEG表現為全導尖波或慢波發放,全導電壓降低和快活動。電壓降低為最常見的發作期EEG特點,見於70%的痙攣發作。
6.肌陣攣發作(myoclonic seizures)常見的腦電圖表現為雙側對稱多棘慢波爆發,部分可有光敏性反應(圖4)。
7.失張力發作(atonic seizures)發作間期EEG缺乏特異性,可見全導棘慢波或多棘慢波發放。發作期EEG多為全導棘慢波或多棘慢波爆發,亦可為低波幅或高波幅快活動及彌漫性低電壓。
8.局灶性發作(focal seizures)多數局灶性發作的發作期EEG可見起源於相應皮層區域的異常電活動,可表現為波幅逐漸增高的各種節律性活動,也可出現局灶性的不規則尖波或慢波連續發放。發作間期可見局灶性癲癇樣發放。如果放電起源深在,頭皮腦電圖可能記錄不到異常放電。局灶性發作的典型發作期EEG表現見(圖5)。
9.繼發全面性發作(secondarily generalized seizures) 發作起始為局灶性發作,發作過程中隨著異常放電的擴散,軀體受累部位相應逐漸擴大,最終出現意識喪失,伴全身性癲癇發作。起源於不同部位的各種類型的局部性癲癇均可能繼發全面性發作。發作開始時EEG為局灶性癇樣放電,所在部位常可提示發作的起源,以後則逐漸擴散至周圍腦區,最終出現全導異常放電。
除了對癲癇發作的判斷重要意義外,腦電圖對於癲癇綜合征的診斷同樣非常重要。癲癇綜合征診斷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發病年齡、癲癇發作的臨床特點、腦電圖特徵及神經精神狀況等。其中腦電圖特徵在癲癇綜合征診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癲癇綜合征具有特殊的腦電圖式樣,例如West綜合征的高度失律;Lennox-Gastaut綜合征的慢棘慢綜合波、睡眠期棘波節律波;大田原綜合征(Ohtahara syndrome)的爆發抑制,等等。希望廣大從事兒童癲癇臨床診療工作者注意學習掌握。
三、正確認識腦電圖對小兒癲癇的診斷價值
1.癲癇樣放電不具有特異性
癲癇樣放電最常見於癲癇病人,但也可見於其他疾病,甚至健康人群,因而並不具有高度的特異性。
①大腦其他疾病,如腫瘤、腦血管意外、炎症、變性病等,有時可出現一過性驚厥發作,伴有癲癇樣電活動屬於暫時的、非特異性的異常。
②少數精神病患者腦電圖可出現癲癇樣電活動,多與應用或突然停用抗精神病葯物有關。這些病人應注意與以精神症狀為主的復雜部分性癲癇患者鑒別。
③約有1.1%~6.8%的健康兒童清醒狀態腦電圖出現典型癇樣放電,睡眠期出現率可達8.7%,異常放電最多出現於Rolandic區,其次為枕區,罕見於額區。但隨著年齡增長,其中僅有5.4%的兒童出現癲癇的臨床發作,大多數異常放電自行消失。提示這種現象可能和遺傳因素及某些隱匿性腦功能障礙有關,個別可能是特發性癲癇的臨床前階段。在沒有出現臨床癲癇發作時,不應診斷為癲癇或「隱匿性癲癇」,亦不需抗癲癇葯物治療。應對這些兒童進行臨床隨訪,注意患兒是否會出現癲癇的臨床發作,並定期復查腦電圖,切不可僅憑一張異常腦電圖報告就輕易做出癲癇的診斷。臨床上少數Tourrete綜合征患兒的腦電圖可見典型的棘慢波發放,但在出現時間上和陣發性抽動的症狀無關,不能據此認為抽動為癲癇發作。頭痛也是兒童時期常見的神經系統症狀,部分偏頭痛患兒也可伴有腦電圖異常,甚至出現典型的癇樣放電,同樣不能據此診斷為癲癇。更不能僅根據腦電圖「輕度異常」的報告結論,「結合臨床有頭痛」,做出「病毒性腦炎」的臨床診斷。
2.常見影響腦電圖結果的因素
腦電圖的影響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影響甚至非常敏感。主要包括年齡發育、遺傳因素、意識狀態和精神活動、葯物等。發育特點是小兒腦電圖與成人最大的不同之處,越是年幼,年齡變化的影響越明顯。因而在分析小兒腦電圖時應特別注意年齡因素和與發育有關的特點。小兒在腦電圖記錄時由於欠合作,易於出現各種偽差,如肌電(皺眉、咬牙、咀嚼、吞咽及發作時的肌肉痙攣等)、心電、血管搏動、呼吸、眨眼、動作、出汗、耳電極活化、交流電干擾、靜電或感應電干擾、電極或導線接觸不良等。有些偽差酷似異常腦電波,如不在記錄當時識別並標記,事後則很難准確判斷,由於不能正確識別偽差而對腦電圖作出錯誤結論將造成臨床診斷及治療的錯誤,其危害性同樣是極大的。
3.全面分析腦電圖檢查結果
對癲癇病人的EEG應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
(1)背景活動:背景活動和癲癇的病因有一定關系,一般特發性癲癇的背景活動在正常范圍,而症狀性癲癇常有背景活動異常。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局灶性癲癇可能伴有局部或不對稱的慢波。
(2)發作間期的癲癇樣放電:典型的癲癇樣放電一般指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及多棘慢波,此外,任何波幅、波形或頻率突出於背景且重復出現的波或節律都有可能是癲癇樣放電的表現。發作間期的癲癇樣放電常常具有比較典型的波形。全導廣泛性的癲癇樣放電的頻率對診斷癲癇類型有幫助,限局性放電則有助於癲癇起源的定位。
(3)發作期的EEG改變:發作期EEG的變化更加復雜,有些與發作間期的異常特點完全不同。除常見的發作期異常放電外,也可表現為波幅突然降低、彌漫性不規則慢波、單一節律發放等。此外,發作期腦電圖記錄中,動作或其他偽跡也很常見,應密切結合臨床進行分析。
小兒腦電圖的描記與分析較成人更困難、也更復雜,其在小兒癲癇臨床應用中還存在許多有待完善之處。小兒神經科醫師應捨得花時間主動學習腦電圖的基本理論,培養親自閱圖的良好習慣,熟悉兒童發育特點,掌握小兒腦電圖技術的有關規范,腦電圖技術員也應加強學習,尤其應熟悉小兒腦電圖技術操作和診斷報告結論性用語等有關規范,給臨床醫生提供更加科學、實用的診斷信息。大家共同努力,以進一步提高對小兒癲癇的診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