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清平調這首歌的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金色頭發的男人圖片 2025-02-14 06:44:23
悲秋色彩的ppt背景圖片 2025-02-14 06:33:22
無論走到哪裡肖戰圖片 2025-02-14 06:25:51

清平調這首歌的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4-30 00:19:22

『壹』 清平調詞三首 翻譯

見雲之燦爛想其衣裳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人之容貌照人。若不是在群玉山頭見到了她,就是在瑤池的月光下來相逢。

像枝紅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楊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傷。請問漢宮佳麗誰能和她媲美,就算趙飛燕也要靠精心化妝。

名花伴著絕色美人令人心歡,贏得君王滿面帶笑不停地看。春風中消解了君王無限悵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著欄桿。

出自:唐朝李白《清平調詞三首》

原文: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穠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1)清平調這首歌的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清平調詞三首》創作背景:

《清平調詞三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

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准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

『貳』 李白《清平調》三首到底是寫誰的

寫的是楊貴妃,這是唐明皇召喚李白為楊貴妃所作,按照要求,擇清調與平調,即《清平調》填詞,故「清平調」也是詞牌名。

《清平調詞三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共三首七言樂府詩。第一首歌頌楊貴妃的美艷,集萬物之美於一身,美如仙女下凡。第二首,通過歷史人物趙飛燕來烘托楊貴妃的美。第三首,直接歌頌楊貴妃與唐玄宗的愛情。

原文: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譯文:

其一

見雲之燦爛想其衣裳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人之容貌照人。若不是在群玉山頭見到了她,就是在瑤池的月光下來相逢。

其二

像枝紅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楊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傷。請問漢宮佳麗誰能和她媲美,就算趙飛燕也要靠精心化妝。

其三

名花伴著絕色美人令人心歡,贏得君王滿面帶笑不停地看。春風中消解了君王無限悵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著欄桿。

(2)清平調這首歌的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735年,李白去拜見賀知章見到了玉真公主,寫了恭祝玉真公主能夠早日得道成仙的詩句,玉真公主很是受用。當時賀知章看了李白的《蜀道難》和《烏棲曲》,也非常欣賞他的才華,認為他是一個被貶到人間的仙人,於是兩個人就經常在唐玄宗旁邊誇獎他。

742年,在他們倆的誇獎下,唐玄宗看了李白的作品,覺得不錯,於是召李白進宮。唐玄宗見李白對答如流,非常的贊賞,於是就讓李白供奉翰林專職給皇上寫詩文娛樂。

743年,唐玄宗與楊玉環同賞牡丹花,唐玄宗帶了很多人助興,其中有16名梨園弟子,還有一個著名藝人李龜年。

梨園是唐代訓練樂工的一個機構,主要職務就是訓練樂器演奏人員,同時選了一些跳舞子弟們在梨園里邊學習音律。《新唐書,禮樂志》記載,玄宗懂得音律,又酷愛作曲,梨園弟子當中,如果有人有錯誤,他都能察覺出來。梨園裡面的藝人,就是皇帝的梨園弟子。

李龜年是唐代時的一個樂工,非常善於唱歌和演奏各種樂器,而且善於作曲,經常為皇帝唱歌,深得唐玄宗的恩寵,他們的感情是非常人能及的。古代有句話叫:千金易得知音難求。唐玄宗懂音樂,對李龜年來說可謂是知己。

唐玄宗覺得,陪著貴妃楊玉環去賞名花牡丹,這么有雅興的事情,不能演奏陳詞濫調,應該有新曲,於是派人把李白叫去寫歌詞,梨園弟子伴奏,李龜年演唱。李白來了之後,一口氣兒寫了《清平調》三部分,皇上一看好極了,然後就用了左樂28調中的清平調。創作完成後,伴奏響起來,李龜年開始演唱。

『叄』 鄧麗君清平調歌詞

《清平調》是鄧麗君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曲的歌詞就像是一首詩,給人一種唯美的意境。下面我給大家帶來鄧麗君《清平調》歌詞的介紹,歡迎閱讀!

鄧麗君歌曲《清平調》歌詞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鄧麗君《清平調》歌詞歌曲創作背景

這首“清平調”,是鄧麗君於20世紀90代初,邀請當時新生代的作曲家曹俊鴻,將唐代文壇巨擘李白同名七言名絕句譜成的新曲。

2013年5月19日,在北京舉行的“鄧麗君60追夢紀念演唱會”上,從未曝光的《清平調》歌聲緩緩擴散感染全場,在鄧麗君演唱前半段後,王菲接唱完整的《清平調》。這首歌是鄧麗君於上世紀90年代初邀請作家曹俊鴻,用李白同名七言絕句譜成的新曲。鄧麗君當年唱古詩詞《淡淡幽情》專輯大受好評之後,原本已准備好10首歌推出第2集,但僅錄了曹俊鴻譜曲、李白詞《清平調》半首歌後即去世。錄音檔一錄完整封存超過20年,也躲過上世紀96年香港寶麗金公司大火劫難,這段難得的盤帶竟然奇跡似的留下來。

相隔18年後,一首由鄧麗君唱前半段,間奏後,王菲接唱完整的《清平調》,在眾人驚呼中化作一波坡18年遲來的激動,代表兩代歌後傳承。

2013年適逢她60歲冥誕,鄧麗君文教基金會在北京首體盛大舉行紀念演唱會。一首由鄧麗君唱前半段,間奏後,王菲接唱完整的「清平調」,在眾人驚 呼中化作一波坡18年遲來的激動掌聲。這首歌,也是當年鄧麗君繼「淡淡幽情」唐詩宋詞選輯後,第二章節最重的歌曲,可惜只留下半首的試唱盤帶。

北京首體演出後,王菲再次慎重進錄音室,並邀請合作多年的夥伴梁榮駿監制,重新以厚重瑰麗飽和的弦樂重新編曲,錄制這首由鄧麗君與她跨時空對唱的「清平調」。希望能在更完善的環境中,製作成一首完整的單曲永遠流傳。

為表達對一代歌後的景仰,王菲與所屬經紀公司表示,此單曲未來所有收益,全數義務捐贈公益團體。在此,感謝鄧麗君文教基金會提供鄧麗君小姐寶貴的音檔製作外,「清平調」正式問世,代表兩代歌後惺惺相惜的美麗傳承。

鄧麗君《清平調》歌詞歌曲內容

一首眾人耳熟的唐李白千古絕句,背後卻緊緊系著鄧麗君、王菲兩代歌壇天後緣慳一面絕無僅有的傳奇緣分。

『肆』 李白《清平調》翻譯及賞析

【李白《清平調詞三首》全文翻譯】:

其一

雲想變作貴妃的衣裳,花想變為貴妃之容貌,貴妃之美,如沉香亭畔春風拂煦下的帶露之牡丹。

若不是群玉仙山上才能見到的飄飄仙子,必定是只有在瑤台月下才能遇到的女神仙。

其二

美麗得像一枝凝香帶露的紅牡丹,那朝為行雲暮為行雨的巫山神女與之相比也只能是枉斷肝腸。

借問那漢宮中誰能與她相比,就算趙飛燕,也只有憑藉著新妝才差可與之比方。

其三

名花和絕色美人相與為歡,長使得君王滿面帶笑不停地看。

沉香亭北倚欄消魂之時,君王的無限春愁都隨春風一掃而光。


【作品賞析】:

這三首詩,把木芍葯(牡丹)和楊妃交互在一起寫,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渾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澤。從篇章結構上說,第一首從空間來寫,把讀者引入蟾宮閬苑;第二首從時間來寫,把讀者引入楚王的陽台,漢成帝的宮廷;第三首歸到目前的現實,點明唐宮中的沉香亭北。詩筆不僅揮灑自如,而且相互鉤帶。「其一」中的春風,和「其三」中的春風,前後遙相呼應。

第一首,一起「雲想衣裳花想容」七字,把楊妃的衣服,寫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擁著她那豐滿的玉容。「想」字有正反兩面的理解,可以說是見雲而想到衣裳,見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說把衣裳想像為雲,把容貌想像為花,這樣交互參差,七字之中就給人以花團錦簇之感。接下去「春風拂檻露華濃」,進一步以「露華濃」來點染花容,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這就使上句更為酣滿,同時也以風露暗喻君王的恩澤,使花容人面倍見精神。下面,詩人的想像忽又升騰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瑤台。「若非」、「會向」,詩人故作選擇,意實肯定:這樣超絕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見到,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玉山、瑤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襯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聯想到白玉般的人兒,又像一朵溫馨的白牡丹花。與此同時,詩人又不露痕跡,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極。

第二首,起句「一枝紅艷露凝香」,不但寫色,而且寫香;不但寫天然的美,而且寫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華濃」更進一層。「雲雨巫山枉斷腸」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為神女而斷腸,其實夢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當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來,漢成帝的皇後趙飛燕,可算得絕代美人了,可是趙飛燕還得倚仗新妝,那裡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楊妃,不須脂粉,便是天然絕色。這一首以壓低神女和飛燕,來抬高楊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題之法。相傳趙飛燕體態輕盈,能站在宮人手托的水晶盤中歌舞,而楊妃則比較豐肥,固有「環肥燕瘦」之語(楊貴妃名玉環)。後有人據此說,楊妃極喜此三詩,時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脫靴,認為大辱,就向楊妃進讒,說李白以飛燕之瘦,譏楊妃之肥,以飛燕之私通赤鳳,譏楊妃之宮闈不檢。但這種說法遭到很多學者反對。這些學者認為:李白詩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瞞不過博學能文的玄宗,而且楊妃也不是毫無文化修養的人。據原詩來看,有明顯的抑古尊今之意。

第三首,從仙境古人返回到現實。起首二句「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傾國」美人,當然指楊妃,詩到此處才正面點出,並用「兩相歡」把牡丹和「傾國」合為一提,「帶笑看」三字再來一統,使牡丹、楊妃、玄宗三位一體,融合在一起了。由於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釋春風無限恨」,春風兩字即君王之代詞,這一句,把牡丹美人動人的姿色寫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帶笑,當然無恨,煩惱都為之消釋了。末句點明玄宗楊妃賞花地點──「沈香亭北」。花在闌外,人倚闌干,十分優雅風流。

這三首詩,語語濃艷,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寫,如「雲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寫花光,又似在寫人面。「一枝紅艷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讀這三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不待什麼刻畫,而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無怪這三首詩當時就深為唐玄宗所贊賞。


【作品原文】:

《清平調詞三首》

李白 <唐代>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穠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詞句注釋】:

  • 清平調:唐大麴名,《樂府詩集》卷八十列於《近代曲辭》,後用為詞牌。

  • 「雲想」句:懸想之辭,謂貴妃之美。見雲之燦爛想其衣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實際上是以雲喻衣,以花喻人。

  • 檻:欄桿。露華濃:牡丹花沾著晶瑩的露珠更顯得顏色艷麗。

  • 群玉:山名,神話傳說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因山中多玉石,故名。

  • 會:應。瑤台:傳說中西王母所居宮殿。

  • 一枝穠(nóng)艷:指牡丹花(木芍葯)而言。穠,一作「紅」。

  • 巫山雲雨:傳說中三峽巫山神女與楚王歡會接受楚王寵愛的神話故事。

  • 可憐:猶可愛、可喜之意。飛燕:即漢成帝皇後趙飛燕。倚新妝:形容女子艷服華妝的姣好姿態。倚,穿著、依憑。

  • 名花:牡丹花。傾國:喻美色驚人,此指楊貴妃。典出漢李延年《佳人歌》:「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 看(kān):此為韻腳,讀平聲。

  • 解釋:解散、消解之意。釋,即消釋、消散。一作「識」。春風:此指唐玄宗。

  • 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築,在唐興慶宮龍池東。故址在今西安市興慶公園內。沈,同「沉」。闌干:即欄桿。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創作背景】:

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准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不可用舊日樂詞。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全唐詩》題註:「天寶中,白供奉翰林。禁中初重木芍葯,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移植於興慶池東沈香亭。會花開,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輦從。詔選梨園中弟子尤者,得樂一十六色。李龜年以歌擅一時,手捧檀板,押眾樂前,欲歌之。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遂命龜年持金花牋,宣賜李白,立進《清平調》三章。白承詔,宿酲未解,因援筆賦之。龜年歌之,太真持頗梨七寶杯,酌西涼州蒲萄酒,笑領歌詞,意甚厚。上因調玉笛以倚曲,每曲徧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太真飲罷,斂綉巾重拜。上自是顧李翰林尤異於(他)學士。」


【表達主題】:

《清平調詞三首》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共三首七言樂府詩。第一首從空間角度寫,以牡丹花比楊貴妃的美艷;第二首從時間角度寫,表現楊貴妃的受寵幸;第三首總承一、二兩首,把牡丹和楊貴妃與君王糅合,融為一體。全詩構思精巧,辭藻艷麗,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寫,描繪出人花交映、迷離恍惚的景象,顯示了詩人高超的藝術功力。


【名家點評】:

  • 《松窗雜錄》:(開元中,玄宗、楊貴妃於沉香亭賞牡丹)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遂命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學士李白,進《清平調》詞三章,白欣承詔旨,猶苦宿酲未解,因援筆賦之:「雲想衣裳花想容……」太真妃持頗梨七寶杯,酌西涼州葡萄酒,笑頷意甚厚,上因調玉笛以倚曲……龜年常話於五王,獨憶以歌得自勝者無出於此,抑亦一時之極致耳。上自是顧李翰林大異於他學士。

  •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太白《清平調》三章,語語藻艷,字字葩流,美中帶刺,不專事纖巧。家澹齋有謂:以是詩,合得是語,所謂破空截石、旱地擒魚者。近《詩歸》選極富,何故獨不收?吾所不解。

  • 《唐詩摘鈔》:三首皆詠妃子,而以「花」旁映之,其命意自有賓主。或謂襯首詠人,次首詠花,三首合詠,非知詩者也。太白七絕以自然為宗,語趣俱若天意為詩,偶然而已。後人極力用意,愈不可到,固當推為天才。

  • 《詩辯坻》:太白《清平調詞》「雲想衣裳花想容」,二「想」字已落填詞纖境「若非」,「會向」,居然滑調。「一枝濃艷」、「君王帶笑」,了無高趣,「小石」*之坦塗耳。此君七絕之豪,此三章殊不厭人意。

  • 《古歡堂雜著》:少陵《秋興八首》,青蓮《清平詞》三章,膾炙千古矣。餘三十年來讀之,愈知其未易到。

  • 《原詩》:李白天才自然,出類拔萃,然千古與杜甫齊名,則猶有間。蓋白之得此者,非以才得之,乃以氣得之也。……如白《清平調》三首,亦平平宮艷體耳,然貴妃捧硯,力士脫靴,無論懦夫於此戰栗趑趄萬狀,秦舞陽壯士不能不色變於秦皇殿上,則氣未有不先餒者,寧睱見其才乎?觀白揮灑萬乘之前,無異長安市上醉眠時,此何如氣也!

  • 《唐詩選勝直解》:《清平調》三首章法最妙。第一首賦妃子之色,二首賦名花之麗,三首合名花、妃子夾寫之,情境已盡於此,使人再續不得。所以為妙。

  • 《唐詩別裁》:三章合花與人言之,風流旖旎,絕世豐神。或謂首章詠妃子,次章詠花,三章合詠,殊見執滯。

『伍』 清平調的音樂背景

《清平調》為鄧麗君小姐繼古詩專輯《淡淡幽情》之後欲完成的古詩專輯第二輯《春夢秋雲》中的其中一首歌曲。《淡淡幽情》是一代歌後鄧麗君小姐在1983年的一張專輯作品,《淡淡幽情》是鄧麗君個人演藝事業處於顛峰時期的經典之作,也是她親身參與策劃的第一張唱片。與其他專輯不同,這張碟中的十二首歌均選自宋詞名作,是經過了上千年歷史檢驗的文學精品,配上現代流行音樂後,由鄧麗君用她與生俱來的幽幽情懷唱出來,典雅、莊重又溫柔、多情,頗具唐宋風范。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一張最具鄧氏特色的專輯,充分彰顯出鄧麗君情歌演唱的絕代才情和曠世才華,碟中的歌曲除了《但願人長久》這首較為中性的歌有歌星能夠翻唱外,迄今尚無人敢於嘗試其他歌曲,因為任何翻唱都將會因為破壞了鄧麗君最恰切的演繹和獨具的天韻而變得俗不忍聽,而且無人敢駕馭這些歌曲以及感情。
《春夢秋雲》就是傳說中的《淡淡幽情》的第二部,也是十二首唐詩宋詞,據說詩詞已經選定,大部分歌的作曲也已完成。但是還沒等到錄制,鄧麗君就去世了,非常遺憾。
2015年5月8日適逢鄧麗君20周年紀念日,她生前最後絕唱僅完成一半的《清平調》,由天後王菲親自進錄音室,重新錄制隔空對唱單曲版本,在當天下午5點零8分全球發行外,MV也於同日做全球影音網站與電台同步首播。此曲日後獲之版稅,王菲將全數捐贈公益,兩代天後隔空對唱精華片段6日首度曝光,未來KTV也能唱得到,這也是鄧麗君近30年來首支新歌MV,可謂意義非凡。

『陸』 清平調的樂曲背景

這首「清平調」,是鄧麗君於20世紀90代初,邀請當時新生代的作曲家曹俊鴻,將唐代文壇巨擘李白同名七言名絕句譜成的新曲。
2013年5月19日,在北京舉行的「鄧麗君60追夢紀念演唱會」上,從未曝光的《清平調》歌聲緩緩擴散感染全場,在鄧麗君演唱前半段後,王菲接唱完整的《清平調》。這首歌是鄧麗君於上世紀90年代初邀請作家曹俊鴻,用李白同名七言絕句譜成的新曲。鄧麗君當年唱古詩詞《淡淡幽情》專輯大受好評之後,原本已准備好10首歌推出第2集,但僅錄了曹俊鴻譜曲、李白詞《清平調》半首歌後即去世。錄音檔一錄完整封存超過20年,也躲過上世紀96年香港寶麗金公司大火劫難,這段難得的盤帶竟然奇跡似的留下來。
相隔18年後,一首由鄧麗君唱前半段,間奏後,王菲接唱完整的《清平調》,在眾人驚呼中化作一波坡18年遲來的激動,代表兩代歌後傳承。

『柒』 李白《清平調》寫作背景

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

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准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

《清平調詞三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共三首七言樂府詩。

節選如下: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譯文如下:

見雲之燦爛想其衣裳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頭見到了她,就是在瑤池的月光下來相逢。

(7)清平調這首歌的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這三首詩,語語濃艷,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寫,如「雲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寫花光,又似在寫人面。「一枝紅艷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

讀這三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不待什麼刻畫,而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無怪這三首詩當時就深為唐玄宗所贊賞。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捌』 《清平調·其一》是李白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趣歷史網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世譽為「詩仙」。下面跟趣歷史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李白所作的《清平調·其一》吧。

李白的才華無可否認,一部《李太白集》把後世之人壓得喘不過氣來。然而對於後世所流傳的那些故事,總覺得過於荒唐。

文字是非常怪誕的存在,當它與作者脫離而別之後,便難以逃脫他人的解釋;其後的是非得失,已經完全與作者本人無關。

比如李白的自述《上安州裴長史書》,其生之艱辛,難免與其給人的灑脫、豪爽、英氣勃勃的形象難以重合。

人生經歷那麼長遠,每個人都會有苟且於世事的時候;可以說是為了虛無的抱負,可以是為了莫名的利祿,更可以是為了風騷的情懷……

次句「春風拂檻露華濃」。

溫和的春風吹了過來,輕輕拂過玉石欄桿,麗人斜倚,酒上玉面,彷彿得到露水滋潤過的花朵,愈發顯得嬌美動人,風華妖冶。

有人解釋,說什麼此處以露水喻恩澤,表現楊貴妃被唐玄宗寵愛,實在是有些牽強,大概是尋章摘句式的注釋吧。

最後兩句「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群玉山,在《穆天子傳》卷二中釋曰:「天子北征,東還,乃循黑水。癸巳,至於群玉之山。」根據《山海經·西山經》所記,此山乃是西王母所居之地。

瑤台,原是美玉砌的樓台,後來多指神仙居處。晉朝王嘉在《拾遺記·昆侖山》中記:「傍有瑤台十二,各廣千步,皆五色玉為台基。」

如此國色天香,除非群玉山上的那些仙女,或者瑤台樓閣里的神女,人間女子哪裡能夠相提並論,也只有在哪些傳說中的地方才能看到如此絕色佳人呀。

這首詩前兩句通過對雲、花、風等物的精緻描寫,以此襯托楊貴妃的美貌,後面兩句水到渠成,暗地裡輕拍了一下楊貴妃,把她比作了仙女似的人物。

雖然這聲「唐朝新聲音」晚會取得了圓滿成功,但是正像杜甫所寫那樣: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寫完《清平調》三首曲子之後,沒多久,散漫自由慣了的李白,便因多方緣由被唐玄宗「賜金放回」。

也幸好如此,天性愛自由的「謫仙」似的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正好可以「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再見,長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