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朱自清背影原文
《背影》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
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因為喪事,一半因為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
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
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
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
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往回走了。
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桔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
過一會兒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
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內容簡介:
《背影》是現代作家朱自清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
這是一篇描寫父子之間感情的文章。故事開始的時候,是描寫父子處身於艱難的困境中。作者的祖母去世了,父親也剛剛失業。辦了喪事後,他們到了南京。
父親要在那裡找工作,而他度過幾天後就要從那裡回北京念書。在車站上,當作者看見父親托茶房照應他的時候,作者心裡認為他很婆婆媽媽。
可是,看看父親那麼辛苦地替他買橘子,他的淚很快就流了下來。之後,接到父親的信,令他想起父親當時的背影。
在作者腦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月台爬上攀下時的背影。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
(1)喪事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1、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近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
1916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
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
1934年,出版《歐游雜記》和《倫敦雜記》。
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
2、寫作特色
這篇散文寫作上的主要特點是白描。全文集中描寫的,是父親在特定場合下使作者極為感動的那一個背影。作者寫了當時父親的體態、穿著打扮,更主要地寫了買橘子時穿過鐵路的情形。並不藉助於什麼修飾、陪襯之類,只把當時的情景再現於眼前。
這種白描的文字,讀起來清淡質朴,卻情真昧濃,蘊藏著一段深情。所謂於平淡中見神奇。其次,作品還運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
如寫兒子「看見他的背影」,「淚很快地流下來了」。又寫父親買桔子回來時,兒子「趕緊去攙他」。這些側面烘托手法的運用,更加反襯出父親愛子的動人力量。
3、語言特色
這篇散文的語言非常忠實樸素,又非常典雅文質。這種高度民族化的語言,和文章所表現的民族的精神氣質,和文章的完美結構,恰成和諧的統一。
沒有《背影》語言的簡潔明麗、古樸質實,就沒有《背影》的一切風采。《背影》的語言還有文白夾雜的特點。
例如不說「失業」,而說「賦閑」,最後一節因父親來信是文言,引用原句,更見真實,也表達了家庭、父親的困境和蒼涼的心情與復雜的感受,同時,文白夾雜的語句,也籠上了一層時代賦予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特殊語言色彩。
4、行文立意
這篇散文的特點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徵「背影」命題立意,在敘事中抒發父子深情。「背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每次的情況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卻是一脈相承。
第一次開篇點題「背影」,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第二次車站送別,作者對父親的「背影」做了具體的描繪。
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後,兒子眼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離情別緒,催人淚下。第四次在文章的結尾,兒子讀著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與文章開頭呼應,把父子之間的真摯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5、名家點評
李廣田《最完整的人格》:《背影》論行數不滿五十行,論字數不過千五百言,它之所以能夠歷久傳誦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者,當然並不是憑藉了甚麼宏偉的結構和華瞻的文字,而只是憑了它的老實,憑了其中所表達的真情。
這種表面上看起來簡單樸素,而實際上卻能發生極大的感動力的文章,最可以作為朱先生的代表作品,因為這樣的作品,也正好代表了作者之為人。
葉聖陶《文章例話》:「這篇文章通體干凈,沒有多餘的話,沒有多餘的字眼,即使個「的」字,一個「了」字,也是必須用才用」。
吳晗《他們走到了它的反面——朱自清頌》:「《背影》雖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卻歷久傳誦,有感人至深的力量,這篇短文被選為中學國文教材,在中學生心目中,『朱自清』三個字已經和《背影》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體了」。
『貳』 哪裡有和dnf背景一樣尺寸的圖片
DNF游戲的解析度是640*480,你在網路搜圖的時候設定下圖片的寬和高可以找到,或者找大點的圖自己修改下。不知道你問的是不是這個。
『叄』 《背影》全文
《 背影》原文
朱自清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籍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貼;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桔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肆』 介紹 駱駝祥子 中祥子的性格特點
墮落前的祥子的性格特點:憨厚能幹、堅韌好強、以勞動為榮本分、不願過苟且偷生的生活、好勝、要強、淳樸善良,體面的。
墮落後的祥子的性格特點:懶惰、混日子、麻木、潦倒、狡猾、好佔便宜、自暴自棄,無依無靠,成為社會的人渣。
祥子來自農村,在他拉上租來的洋車以後,立志買一輛車自己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但這個願望在經過多次挫折以後,終於完全破滅。
(4)喪事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駱駝祥子》小說,以20世紀20年代的舊北京為背景。祥子所處的時代是北洋軍閥統治的時代。
《駱駝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國舊社會,人民過著貧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廣大勞苦大眾的代表。他們雖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貧窮又剝奪了他們手頭僅有的可憐的自由。
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東大學朋友談起他僱傭車夫的經歷與見聞:一位車夫買了「洋車」不久又賣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後還是受窮。當時老舍覺得該題材可以寫成一部小說。
新文學誕生以來,胡適、魯迅等作家都先後寫過人力車夫,但都是從知識分子的角度以俯視的姿態表達對車夫的同情,並未深入其內心和靈魂深處去體味車夫的人生。
老舍因出身貧苦市民家庭,從小就與下層民眾接觸,對勞苦大眾的生活狀況和心理有著較深入的了解,這一切都為老舍創作《駱駝祥子》提供了材料來源。
『伍』 《二十四孝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二十四孝圖》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州守將沈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
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
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游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望雲思親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他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
他的一個同僚,奉詔出使邊疆之際,母親得了重病,如果這樣離去,無法在身邊侍候,心中非常悲痛。狄仁傑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後,特此奏請皇上改派別人。有一天狄仁傑出外巡視,途中經太行山(今晉城)。
他登上山頂向下看著雲,對他的隨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沒有離去,禁不住流出了思親之淚。有詩頌曰:朝夕思親傷志神,登山望母淚流頻;身居相國猶懷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三、上書救父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
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確實是遭人誣害。
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有詩頌曰: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四、綵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
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
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贊曰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五、哭竹生筍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湖北陽新縣富水陽辛村人),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裡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
一天,母親病重,要吃竹筍煮羹治癒,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 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
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有詩頌曰: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六、打虎救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今河南沁陽人)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 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
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詩頌曰: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父子俱無恙,脫身虎口中。
七、鹿乳奉親
周朝時,有一位叫郯子的,從小就很孝順。他的父母年老的時候,雙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於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這樣去取得鹿乳供奉雙親,沒想到被打獵的人發現。
正當獵人舉起了弓箭要射殺他時,他急忙喊道:「我為了取得鹿乳,給患有眼疾的雙親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採取鹿乳。」獵人知道原來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沒有射他,並且對他這種孝敬父母的行為贊嘆不已。有詩贊曰:親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八、籠負母歸
鮑出,字文芳,是後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夥強盜把他母親劫走。鮑出聞訊後,怒發沖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
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終於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起。 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眾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當,嚇得四散逃命。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著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
後來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背回家鄉。後人有詩贊曰:救母險如履薄冰,越山肩負步兢兢;重重危難益堅忍,孝更絕倫足可矜。
九、棄官奉親
滎陽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晉武帝時任河陽縣令。他事親至孝,當時父親已去世,就接母親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長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開時節,他總是揀風和日麗的好天,親自攙扶母親來林中賞花游樂。
一年,母親染病思歸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隨即辭官奉母回鄉。上官再三挽留。他說:「我若是貪戀榮華富貴,不肯聽從母意,那算什麼兒子呢?」上官被他的孝行感動,便允他辭官。
回到家鄉後,他母竟病癒了。家中貧窮,他就耕田種菜賣菜,之後再買回母親愛吃的食物。他還餵了一群羊,每天擠奶給母親喝。在他精心護理下,母親安度晚年。 詩曰:棄官從母孝誠虔,歸里牧羊兼種田;藉以承歡滋養母,復元歡樂事天年。
十、蘆衣順母
周朝閔損,字子騫,是個孝子。母親早逝,父親憐他衣食難周,便再娶後母照料閔子騫。 幾年後,後母生了兩個兒子,待子騫漸漸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親未歸,後母做棉衣偏心,給親生兒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給子騫用蘆花絮。
一天,父親回來,叫子騫幫著拉車外出。外面寒風凜冽,子騫衣單體寒,但他默默忍受,什麼也不對父親說。後來繩子把子騫肩頭的棉布磨破了。父親看到棉布里的蘆花,知道兒子受後母虐待,回家後便要休妻。
閔子騫看到後母和兩個小弟弟抱頭痛哭,難分難舍,便跪求父親說:「母親若在僅兒一人稍受單寒;若驅出母親,三個孩兒均受寒。」子騫孝心感動後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闔家歡樂。 有詩贊曰:閔氏有賢郎,何曾怨後娘;車前留母在,三子免風霜。
十一、賣身葬父
漢朝時,有一個聞名的孝子,名叫董永。他家裡非常貧困。他的父親去世後,董永無錢辦喪事,只好以身作價向地主貸款,埋葬父親。
喪事辦完後,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還錢,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攔住董永要董永娶她為妻。董永想起家貧如洗,還欠地主的錢,就死活不答應。那女子左攔右阻,說她不愛錢財.只愛他人品好。
董永無奈,只好帶她去地主家幫忙。那女子心靈手巧,織布如飛。她晝夜不停地幹活,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織了三百尺的細絹,還清了地主的債務、在他們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樹下時,那女子便辭別了董永。
相傳該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動,遂下凡幫助他,後來嫁給了董永。 有詩頌曰: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織線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十二、親嘗湯葯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劉邦的四兒子劉恆,即後來的漢文帝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劉恆對他的母親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恆。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劉恆親自為母親煎葯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
劉恆天天為母親煎葯,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葯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劉恆孝順母親的事,在朝野廣為流傳。人們都稱贊他是一個仁孝之子。有詩頌曰: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後三載病,湯葯必先嘗。
十三、卧冰求鯉
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時失去了母親。後來繼母朱氏對他不慈愛,時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三道四,搬弄是非。
他父親對他也逐漸冷淡。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冰凍三尺,王祥為了能得到鯉魚,赤身卧在冰上。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禱告求鯉魚。正在他禱告之時,他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備跳入河中捉魚時,忽從冰縫中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
王祥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帶回家供奉給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十四、聞雷泣墓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親特別孝道。他母親在世的時候,生來就很膽小,懼怕雷聲,王裒經常在打雷的時候,到母親身邊給其壯膽。
母親去世後,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靜的地方、一到刮風下雨聽到震耳的雷聲,王裒就奔跑到母親的墳墓前跪拜,並且低聲哭著告訴道:「兒王裒在這里陪著您,母親不要害怕。」有詩頌曰:慈母怕聞雷,冰魄宿夜台;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
十五、百里負米
周朝,有個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裡很貧窮,時常在外面採集藜藿等野菜當食物。而子路為了贍養父母雙親,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來,盡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後,子路南遊到楚國。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學問和人品,給子路加封到擁有百輛車馬的官位。家中積餘下來的糧食達到萬鍾之多。
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勞苦,感嘆說;雖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樣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來贍養父母雙親,可惜沒有辦法如願以償了。有詩頌曰:負米供甘旨,寧辭百里遙;身榮親已沒,猶念舊劬勞。
十六、挨杖傷老
漢朝時,大梁有個叫韓伯愈的人,本性純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親對他管教很嚴格,稍微有點過失,就舉杖揮打。
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時,竟然傷心哭泣。他母親覺得奇怪,問道:「往常打你時,你都能接受,今天為什麼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覺得疼痛,知道母親還有力氣,身體健康,但是今天感覺不到疼痛,知道母親身體衰退,體力微弱。所以傷心禁不住流下了淚水。
並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說明了他非常孝敬母親。有詩頌曰:體念母親情至誠,母棰輕重甚關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頓起心酸淚濕襟。
十七、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張菊花。七歲那年,母親不幸病逝,父親續娶。菊花沒有因此而分辨生養之別,對待繼母恭敬。她的繼母卻居心不良。
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繼母乘機將她賣給人家作婢女。事有湊巧,菊花的父親在回歸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當父親問她為何落此地步時,菊花含淚不語,生怕連累繼母,在父親追問下,不得已才告之。父親聽後大吃一驚,當即將菊花贖了回來。
三日後父女回到家。其父見到後妻,十分惱怒,欲將其休掉。菊花見狀,當即下跪為繼母求情,父親終被其孝心感動,方才罷休。繼母沒有生子。其父去世後,菊花對待繼母和父親在世時一樣孝敬、因此世人有詩頌曰:一片奉心如石堅,一身被鬻亦依然;情深跪動恕寬母,純孝並齊閔子騫。
十八、孝感繼母
清朝人李應麟,居雲南昆明,從小溫順善良。他的母親不幸去世後,便勸父親再娶。他用賣卜的收入來供養父母。
應麟對待繼母雖然十分孝順,但是繼母卻將他視為眼中釘,百般刁難,常常對他施以棍棒。每當這時應麟總是跪著,恭敬如初,絲毫沒有抗拒之意。他的父親卻輕信繼母讒言,將他逐出了家門。應麟仍無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備好禮品回家祝賀。
不久應麟聽說繼母病了,急忙回家進行護理,並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醫抓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繼母病癒。同時應麟對待繼母所生孩子格外親和,終使繼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關系改善,勝過親生。後人贊曰;不憂繼母逐離鄉,母病回家侍葯湯;將弟視同親手足,母終悔恨變慈祥
十九、勸姑孝祖
明朝時候,浙江紹興山陰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娶了一個妻子,名叫劉蘭姐,年僅十二歲,卻很明事理,對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動不動就冒犯長輩,經常罵祖母「老不死」,將其視為「包袱」,言辭十分粗野。一天深夜,劉蘭姐來到王氏的閨房長跪不起。
王氏大吃一驚,問其緣故。劉蘭姐答道:兒擔憂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後媳婦將視為榜樣,待您老了,也把您視為「包袱」,那時您會多麼傷心啊!太婆母長命百歲是我家的大幸,懇求您三思而行呀。
王氏聽後恍然大悟,邊流淚邊嘆氣說:良言使我受益不淺啊!於是痛改前非,對待祖母溫柔恭順。而劉蘭姐對待王氏亦是如此。真是:二六女兒明大義,看姑罵祖逆親意;入房跪勸悔前非,示範兒孫行孝字。
二十、孝感動天
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兒子。從小就很孝順父母。他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農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幾歲時故去了,舜的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據說很有音樂天賦。他娶了一位後妻,性情粗暴、兇狠。
舜的母親因家境貧困,常對他父親出言不遜、橫加指責。她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象。象長大後變得兇殘、蠻橫、傲慢、無理,也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
只有舜始終如一,不怨天尤人,對父母恭順如常,對弟弟加倍關心、照顧,引導其改過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動上天。當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當時的帝堯聽說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婦,並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表彰他的孝心。
後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人們贊揚說,舜由一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後人有詩贊曰:隊隊耕春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帝位,孝感動天心。
二十一、兄弟爭孝
清朝時,長江口外的崇明島上,有吳氏四兄弟,小時候因家境貧困,父母不得已把他們賣給富家為童僕,以求一條生路。他們長大後,個個勤奮節儉,贖出賣身契,回到家鄉,合力蓋起房舍並各娶妻成家。
這時,他們已理解當日父母之苦心,故爭相供養父母,以示不忘養育之恩。開始認定每家供養一月。後來,賢惠孝順的妯娌們認為隔三個月才能輪到供養,時間太長了,故改為每家供養一日。
以後又改為自老大起每人供養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餚,奉養父母。席上子孫、兒媳爭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順,真是合家歡樂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壽近百歲無病而終。
二十二、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門生,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
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二十三、老萊娛親
春秋時,楚國有位隱士,名叫老萊子。這個老萊非常孝順父母,對父母體貼入微,千方百計討父母的歡心。
為了讓父母過得快樂,老萊特地養了幾只美麗善叫的鳥讓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經常引逗鳥兒,讓鳥兒發出動聽的叫聲。父親聽了很高興,總是笑著說:「這鳥聲真動聽!」老萊見父母臉上有笑容,心裡非常高興。
老萊其實也不小了,也年過70歲。一次,父母看著兒子的花白頭發,嘆氣說:「連兒子都這么老了,我們在世的日子也不長了。」
老萊害怕父母擔憂,想著法子讓父母高興。他專門做了一套五彩斑斕的衣服,走路時也裝著跳舞的樣子,父母看了樂呵呵的。
一天,他為父母打水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傷心,故意裝著嬰兒啼哭的聲音,並在地上打滾。父母還真的以為老萊是故意跌倒打滾的,見他老也爬不起來,笑著說:「萊子真好玩啊,快起來吧。」
後來,「老萊娛親」成了成語,形容子女想盡辦法讓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暢。
二十四、郭巨埋兒
漢朝的時候。有個姓郭名巨的人。表字文舉。家裡窮苦得很。他有個兒子還很幼小。郭巨的母親常常把自己吃的東西分給孫兒吃。郭巨因為家裡窮得不能夠奉養母親。兒子又要分母親的食物,如何是好呢?於是總等著兒子走出的時候。
再到母親那裡去進食物。年邁的母親總把食物留給兒子。郭巨便要將兒子給埋了。郭巨說。你不要驚動了母親。兒子可以再有的。
母親是不可以再得的。為何不把兒子埋葬了?郭巨的妻子不敢違背她丈夫的話。就在地上掘坑。掘到三尺多深。正要將兒子扔進去,忽然一個霹靂。並且地里有一釜的黃金。上面有字寫著。說是天賜郭巨,官不得取。
此文出自元朝·郭居敬所作的《二十四孝圖》
(5)喪事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國元朝成書的一本宣揚傳統儒家孝道的蒙養讀物,其中選輯了為封建王朝所稱頌的自上古至宋代的24個孝男孝女的事跡,敘之以文,詠之以詩,繪之以圖,目的在於「用訓童蒙」即培養兒童的封建孝德,並在民間廣泛流傳。在舊社會,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歷史上傳承下來的《二十四孝故事》,必須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辨證的歷史的分析。其中確實有值得繼承和弘揚的內容,但也有糟粕。值得繼承和弘揚的是——對父母的敬愛和關心、發自內心的事奉父母的精神。
在《二十四孝故事》中,幾乎都具有這種精神,這種精神具有它永恆的價值,這就是《二十四孝故事》的核心與精華所在。我們讀《二十四孝故事》,當以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他們也許並非看重形式,讓後人件件照辦,而是想通過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人世界還有「孝」之一字!
從另外一個角度說,由於「孝道」源於原始的氏族社會,發展於和強化於封建社會,因而它必然帶有它的歷史局限性,特別是成了官方「以孝治天下」的理論之後,產生了逆來順受的、愚孝的、迷信的、因果報應的觀念,甚至有與人性相背離的地方。
如「卧冰求鯉」,「恣蚊飽血」,「埋兒奉母」,「聞雷泣墓」等,所有這些都是不能吸收和提倡的,即使是「刻木事親」雖然表現出丁蘭的至誠之心,但是在今天看來,不免有些可笑,都應予以拋棄。今天我們提倡的孝應該是文明的、合乎理性的。
所以,我們不能不加分析地去吸收「二十四孝」中的一切。總之,在今天這個文明的、法制的社會中,父母和子女在人格上和法律上是平等的,父母有責任和義務哺育子女,子女有責任和義務孝敬父母。
當今有不孝順父母的子女,也有把自己親生的兒女遺棄、賣掉、甚至有將其扼死、溺死或殺死的父母,這些都是喪失了人性和違法的行為,是社會和人類的良知不能容許的。因此,要提倡「父慈子孝」,繼承和弘揚孝道文化的精華。
作者簡介:
字儀祖,元尤溪縣廣平村(今大田縣廣平鎮)人。博學好吟詠,不尚富麗,與仲凡、仲實俱以詩名。性至孝,事親左右承順,備得其歡心,居喪哀毀盡禮。嘗集虞舜以下二十四人孝行,序而賡之以詩,用訓童蒙。時虞集、歐陽玄薦之,固辭不起。著有《全相二十四孝詩選》、《百香詩集》。
『陸』 戰狼2為什麼那麼多人說好看
我這些年看電影真的挺少的。
很慚愧地說。
傍晚開車在路上,臨時決定去看《戰狼》。讓閨女直接到金逸影城和我匯合,看7:30的場。
《戰狼2》中,吳京的干兒子,陳醫生的乾女兒,吳京脖子上帶的子彈背後的故事……讓這部硬漢電影多了些中國式的人情味兒。這要比史泰龍的電影無一個女性有意思多了!目光炯炯內心溫暖 微信公眾號【丁是丁】ID:dsd555555
『柒』 85年5月18日翁美玲葬禮全過程資料圖集視頻的背景音樂
85年5月18日翁美玲葬禮全過程資料圖集視頻的背景音樂是:
《出埃及記》是理查德·克萊德曼彈的
土豆網可以在線觀看我們可愛的「蓉兒」臨走時的資料,讓我們共同來緬懷她那美麗的笑容,並祝福她,一路走好! ̄
『捌』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因為喪事,一半因為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桔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過一會兒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玖』 《駱駝祥子》中祥子三次買車、丟車的故事梗概
《駱駝祥子》中祥子三次買車的故事梗概:
一:祥子本來生活在農村,18歲時,不幸失去了父母和幾畝薄田,便跑到北平城來賺錢謀生。他既年輕又有力氣,不吸煙賭錢。他認定拉車是最好掙錢的活兒。他咬牙苦幹了3年,終於湊足了100塊錢,買了一輛新車。自從有了這輛車,他的生活過得越來越起勁。他幻想著照這樣下去,幹上兩年,就又可以買輛車,一輛,兩輛……他也能開車廠了。
二:祥子把30元錢交給劉四爺保管,希望攢滿後再買車。祥子沒有輕易忘記自己的車被搶的事。他恨不得馬上就能買上一輛新車。為此,他不惜和別人搶生意。
三:虎妞和祥子在一個大雜院里租房子成了親。祥子堅決要出去拉車。虎妞拗不過他,只得同意。如今的「人和車廠」已變為「仁和車廠」。劉四爺把一部分車賣出去,剩下的全倒給了一家車主,自己享福去了。虎妞給祥子100元錢,買下了同院二強子的一輛車。祥子又有車了。
《駱駝祥子》中祥子三次丟車的故事梗概:
一:祥子每天放膽地跑,對於什麼時候出車也不大考慮,兵荒馬亂的時候,他照樣出去拉車。有一天,僅僅只是為了多賺一點兒錢,他竟然冒險把車拉到了清華,結果在抄便道的途中連車帶人被十來個兵捉了過去,給大兵們幹活,連車都給兵營收了。他自食其力的理想第一次破滅了。
二:祭灶那天晚上,鋪戶與人家開始祭灶。大約9點,祥子拉著曹先生由西城回家,一個偵探騎自行車尾隨他們。曹先生吩咐祥子把車拉到他好朋友左先生家,又叫祥子坐汽車回家把太太少爺送出來。祥子剛到曹宅,便被孫偵探抓住,孫偵探是當初抓祥子的亂兵排長,他騙走了祥子所有的錢,使祥子買車的希望又一次成了泡影。
三:懷孕的虎妞不愛活動、愛吃零食,導致胎兒過大,結果難產死去。為了給虎妞辦喪事,祥子逼迫賣掉了車,祥子的努力全白做了。
(9)喪事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駱駝祥子》創作背景:
小說以20世紀20年代的舊北京為背景。祥子所處的時代是北洋軍閥統治的時代。《駱駝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國舊社會,人民過著貧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廣大勞苦大眾的代表。他們雖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貧窮又剝奪了他們手頭僅有的可憐的自由。
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東大學朋友談起他僱傭車夫的經歷與見聞:一位車夫買了「洋車」不久又賣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後還是受窮。當時老舍覺得該題材可以寫成一部小說。新文學誕生以來,胡適、魯迅等作家都先後寫過人力車夫,但都是從知識分子的角度以俯視的姿態表達對車夫的同情,並未深入其內心和靈魂深處去體味車夫的人生。
老舍因出身貧苦市民家庭,從小就與下層民眾接觸,對勞苦大眾的生活狀況和心理有著較深入的了解,這一切都為老舍創作《駱駝祥子》提供了材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