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天上的雨水從哪裡來的
雨水由大氣循環擾動產生。雨從雲中降落的水滴,陸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到一定高度後遇冷變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組成了雲,它們在雲里互相碰撞,合並成大水滴,當它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就從雲中落了下來,形成了雨。
雨水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資源,植物也要靠雨露的滋潤而茁壯成長。但暴雨造成的洪水也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
(1)雨從哪裡來圖片擴展閱讀
雨的形式:
1、鋒面雨
鋒面雨主要產生在雨層雲中,在鋒面雲系中雨層雲最厚,又是一種冷暖空氣交接而成的混合雲,其上部為冰晶,下部為水滴,中部常常冰水共存,能很快引起沖並作用。
因為雲的厚度大,雲滴在沖並過程中經過的路程長,有利於雲滴增大,雨層雲的底部離地面近,雨滴在下降過程中不易被蒸發,很有利於形成降水。雨層越厚,雲底距離地面越近,降水就越強。
2、對流雨
這種對流性降水的特點是范圍小、強度大、分布不均勻、持續時間短、隨時間變化迅速。對流性降水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常見的極端天氣現象。
⑵ 雨從哪來的
雨是自然界中最為常見的東西,而不同季節的雨卻有不同的特點。
春雨,溫柔而嫵媚。它給世界帶來了溫暖、生機和希望。詩人喜歡把春天比作姑娘,那春雨便是姑娘的眼睛,潔凈又晶瑩,深情又安詳,春雨綿綿像絹絲一樣,又輕又細,聽不見淅瀝的聲音,也感覺不到雨澆的煩惱。濕潤的空氣像抹過風油精一樣使人感到精神振奮。在春雷的伴奏下,春雨顯出了豐姿,小樹枝抖動著,幼苗也盡力舒展著葉芽去接受滋潤……春雨籠罩著的世界越發可愛了。
夏雨,暴虐而豪爽。那沉重的雨柱,像閃光的鞭子,從空中兇猛地抽下來,抽打著人們的脊背,嚇得人不敢出門。隆隆的雷聲像敲響的戰鼓,雨柱像箭桿一樣,瘋狂地向大地發起了進攻。豆大的雨點濺起一朵朵晶瑩的水花。雨水從屋檐流下來,像一條奔騰的小溪,透過水珠,我看見園子里的花都挺直了腰桿,豎起了葉子,它們貪婪地喝著雨水。夏天的雨呵,來得快,去得快。
秋雨,是那麼纏綿,充滿了金色。秋雨帶著涼意來了,下一場秋雨,天氣就變涼一次。灰濛蒙的天空中飄灑著細柔柔的雨,送來了秋天的涼意。於是蟬不叫了,樹木流著淚哀哭它的衰老。秋雨以輕輕的柔情撫摸著我們的臉。頓時,一股涼意從臉傳到全身。它隨風飄灑,在空中展現出它那優美動人的舞姿。細細的秋雨,密密地斜織著,像輕紗飄在田野里,飄在我們的心中。雨聲嘀噠捎來了冬天的信息。
冬雨,它是雪的使者。空氣里透出一股刺骨的寒意,剛亮起的路燈,在雨簾中黯淡無光。天和地渾沌一片。雨夾著雪,雪帶著雨,噼噼啪啪,紛紛揚揚。雨打在臉上,使人感到生疼生疼的。
雨啊,大自然一個跳躍的音符。
⑶ 雨是哪來的
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時,就會凝結成水滴降落下來。就形成了雨。(謝謝採納!)
⑷ 水是從哪裡來的圖片
對於地球水的來源主要的兩派觀點如下:
一、自生說
1.地球從原始星雲凝聚成行星後,由於內部溫度變化和重力作用,物質發生分異和對流,於是地球逐漸分化出圈層,在分化過程中,氫、氧氣體上浮到地表,再通過各種物理及化學作用生成水;
2. 水是在玄武岩先熔化後冷卻形成原始地殼的時候產生的。最初地球是一個冰冷的球體。此後,由於存在地球內部的鈾、釷等放射性元素開始衰變,釋放出熱能。因此地球內部的物質也開始熔化,高熔點的物質下沉,易熔化的物質上升,從中分離出易揮發的物質:氮、氧、碳水化合物、硫和大量水蒸氣,試驗證明當1 m3花崗岩熔化時,可以釋放出26 L的水和許多完全可揮發的化合物;
3.地下深處的岩漿中含有豐富的水,實驗證明,壓力為15 kPa,溫度為1,0000℃的岩漿,可以溶解30%的水。火山口處的岩漿平均含水6%,有的可達12%,而且越往地球深處含水量越高。據此,有人根據地球深處岩漿的數量推測在地球存在的45億年內,深部岩漿釋放的水量可達現代全球大洋水的一半;
4. 火山噴發釋放出大量的水。從現代火山活動情況看,幾乎每次火山噴發都有約75%以上的水汽噴出。1906年維蘇威火山噴發的純水蒸氣柱高達13,000米,一直噴發了20個h。阿拉斯加卡特邁火山區的萬煙谷,有成千上萬個天然水蒸氣噴出孔,平均每秒種可噴出97~6450C的水蒸汽和熱水約23,000m³。據此有人認為,在地球的全部歷史中,火山拋出來的固體物質總量為全部岩石圈的一半,火山噴出的水也可占現代全球大洋水的一半;
5.地球內部礦物脫水分解出部分水,或者釋放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氣體,在高溫下與氫作用生成水。此外,碳氫化合物燃燒也可以生成水,在堅硬的火成岩中,也有一定數量的結晶水和原始水的包裹體。
二外生說
1.人們在研究球粒隕石成分時,發現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水,一般為0.5~5%,有的高達10%以上,而碳質球粒隕石含水更多。球粒隕石是太陽系中最常見的一種隕石,大約占所有隕石總數的86%。一般認為,球粒隕石是原始太陽最早期的凝結物,地球和太陽系的其他行星都是由這些球粒隕石凝聚而成的;
2.太陽風到達地球大氣圈上層,帶來大量的氫核、碳核、氧核等原子核,這些原子核與大氣圈中的電子結合成氫原子、碳原子、氧原子等。再通過不同的化學反應變成水分子,據估計,在地球大氣的高層,每年幾乎產生1.5 t這種「宇宙水」。然後,這種水以雨、雪的形式落到地球上。
水變化流程:(江河)>(蒸發)>(凝結)>(降水)
⑸ 大班科學教案:雨從哪裡來ppt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雨從哪裡來》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象。
2、能在討論中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3、激發幼兒觀察、發現、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准備:
1、物質准備: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故事《小水滴旅行記》視頻。
2、經驗准備:對晴天、陰天、雨天的天空中雲的特徵有印象。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再現生活中幼兒的疑問,激發其探索興趣。
1、師提問:天上為什麼會下雨?下雨後,為什麼池塘、水庫的水不會溢出來?水到哪裡去了?
2、幼帶問題看視頻《小水滴旅行記》
師提問:說一說小水滴有哪些變化?到了哪些地方?
二、現象感知:驗證猜想,初步感知水和蒸汽互變現象。
1、師操作:點燃酒精燈,把燒杯中的水進行加熱。
2、師提問:仔細觀察燒杯中的水,你發現了什麼?
3、小結:水熱了就會有水蒸氣,許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4、討論:你平時看到過"蒸發"現象嗎?(發散性思維)
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廳怪的爐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氣,這么多的水蒸氣都到哪裡去了呢?
三、知識提煉:觀看課件《小水滴旅行記》,直觀了解雨的形成過程
1、指導語:"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里的小水滴旅行,說一說水蒸氣到哪裡去了?雨從哪裡來?為什麼池塘的水不會溢出來?
師總結:水加熱,變水蒸氣,水蒸氣上升,變雲,雲遇冷,邊水,下落變雨。
四、拓展延伸
1.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好處。
2.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危害。
3.總結幼兒講的雨的好處的危害,教育幼兒從小學知識、學本領,長大當下名科學家,要讓雨為人類做更多的好事。(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⑹ 雨水從哪裡來
海陸間的水是循環著的。 陽光照射著水面,就蒸發上天,形成水氣,水氣一多,就形成了積雨雲,水氣到了高空,氣溫驟降,水氣就液化成水珠,當空氣的質量已經托不住水珠時,水珠就落下形成了雨。
⑺ 水是從哪兒來的示意圖
1、地球上的水來源於宇宙中的塵埃。宇宙塵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裡面含有氧元素。塵埃在宇宙中穿行,會遇到太陽風。
(7)雨從哪裡來圖片擴展閱讀
地下水來源有滲入說、凝結說、沉積說、初生說、內生說5種。
1、滲入說。公元前1世紀由古羅馬建築師M.V.波利奧提出。認為地下水是由雨水和雪水滲入地下形成的。這一假說在中世紀廣為盛行,並且在很長時期內占著統治地位。
2、凝結說。公元前4世紀由古希臘人提出。在19世紀末又為奧地利工程師O.福爾格大力提倡。認為地下水是由空氣中水蒸氣凝結而成的。事實是,由水蒸氣凝結而成的地下水,除乾旱區在地下水形成中佔有一定地位外,廣大的濕潤地區即使有凝結水也僅佔地下水總量中的很小部分。
3、沉積說。這是人們在地下深處普遍發現高溫鹵水存在以後,在20世紀初提出。沉積說的主要內容是地下水與含水岩石同時形成於沉積盆地中,兩者的年齡一致,並把這種水命名為沉積水(同生水)。
4、初生說。1902年由奧地利地質學家E.修斯提出。認為初生水來自岩漿源的分異作用,初生水的基本標志是高溫、溶解有特殊的與岩漿有關的化學成分,如氯、二氧化硅、硫、硼、磷、砷等,這些組分大部不可能從沉積岩的溶解作用中取得。
5、內生說。由前蘇聯水文地質學家Г.Н.卡明斯基提出。認為凡是早於滲入循環(水文循環)與沉積循環(地質循環)生成的地下水均可命名為內生水,它主要由岩漿及變質(由地球內力作用引起岩石的改造與變化)起源的水、汽組成。
⑻ 雨從哪裡來
雨從雲中降落下來。
陸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到一定高度後遇冷變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組成了雲,它們在雲里互相碰撞,合並成大水滴,當它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就從雲中落了下來,形成了雨。
雨是地球水循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大部分生態系統的水分來源,是幾乎所有的遠離河流的陸生植物補給淡水的唯一方法。
雨滴也有可能在還未到達地面時就完全蒸發,有些形況就是在當雨通過森林的林木時,雨常會被森林截流,而直接蒸發入大氣中,這種情形可以減少雨對於地表的侵蝕。在有些地表炎熱的地區(如沙漠地區)水分直接蒸發尤為常見。這樣的降雨被稱為幡狀雲。
(8)雨從哪裡來圖片擴展閱讀
雲中水滴形成雨滴的途徑有兩種。或者雲中水滴自己不斷凝結變大,或者雲與雲之間互相碰撞使得雲中水滴相互結合,質量變大。
當水滴的質量大到上升氣流無法將其「托住」時,水滴下降,便形成了雨。實際上,水滴僅僅靠自我凝結是很難變成足夠下降的雨滴的,主要的增長手段是通過水滴之間的相互結合。
在降雨過程中,雲層中原始雨滴由於凝結核的大小不同,凝結發生的先後不同,雨滴的原始大小就是不相等的。大小水滴因水汽壓的不同,水分容易由小水滴轉移到大水滴上去,使大水滴不斷增大,小水滴也會變小。
當水滴不斷增大,在空氣中下降時就不再保持球形。開始下降時,雨滴底部平整,上部因表面張力而保持原來的球形。
當水滴繼續增大,在空氣中下降時,除受表面張力外,還要受到周圍的空氣作用在水滴上的壓力以及因重力引起的水滴內部的靜壓力差,二者均隨水滴的增長及下降而不斷增大。在三種力的作用下,水滴變形越來越劇烈,底部向內凹陷,形成一個空腔,形似降落傘。
空腔越變越大,越變越深,上部越變越薄,最後破碎成許多大小不同的水滴。破裂的水滴又會被其它的大雨滴吞並形成新的大水滴。
⑼ 雨是從哪裡來的
雨是陰和陽打鬥後的化合物,也就是所有的成見,所有不好的因素都化解了,然後成雨就落下來了,你看自然界如果天晴了很多天,以後就下雨,就是一種陰陽平衡。
⑽ 雨從哪裡來
雨形成的基本過程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在高空受冷凝結成小水點或小冰晶,小水點或小冰 晶相互碰撞、並合,變得越來越大,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便會降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