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張家界地貌圖片在哪裡
擴展閱讀
海景夕陽圖片素材 2024-09-17 03:26:24
關於出去玩的圖片有哪些 2024-09-17 03:03:55
拿笑臉手機殼圖片 2024-09-17 02:55:25

張家界地貌圖片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1-10 22:34:20

① 張家界地貌體驗館里在哪裡

張家界地貌5D體驗館,在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內。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位於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內。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共分「走進張家界」、「保護張家界」、「體驗張家界」三部分,設置有綜合展廳、古生物廳、動植物標本廳及歷史人物介紹廳、張家界地貌5D體驗館等,館藏2萬余份各類珍貴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古生物化石、礦物六大類標本。

② 張家界地貌的特點

張家界地貌,即張家界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地表流水和地下水沿產狀平緩、厚度巨大的上古生界中泥盆統石英砂岩中完全內切穿的垂直或近垂直節理侵蝕切割,使岩層逐漸肢解分離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罕見的地質地貌遺跡。由於發展階段和發育程度的不同及不同地域岩石性質、節理密度和流水條件的差異,產生了平台、方山、峰牆、峰叢、石門、天生橋、峽谷、障谷等不同的地貌類型和數以千計、千姿百態、變化無窮的個體形態。其中以峰林地貌類型最具代表性。在公園86km2核心景區范圍內,發育了3100多座峰柱,分布密度為37.5座/km2。峰頂與地面的高差數10m至400m,群峰如林、峭壁直立、溝壑幽深、溪流環繞,組成了規模恢弘、氣勢磅礴、變幻莫測、神秘深奧、美侖美奐、無與倫比的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景觀。

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充分和完美地體現了作為世界級地質遺產應具有的系統性、完整性、自然性、優美性和稀有性、典型性等自然屬性。

系統性與完整性: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過程和表現形式是系統和完整的,它經歷了孕育期、幼年期、壯年期、晚年期等四個發育階段,在園區均有典型的峰林遺跡,「幾乎包攬了地質及其生態環境的全部內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武陵源後的評語)。

自然性: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自形成以來幾乎沒有受到破壞和改變,保持了「幾乎原始的亞熱帶風景、生態環境、生物環境及其生態系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武陵源後的評語)。

優美性: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與其所處的生態環境和諧地融為一體,相互依託,表現出大自然造化的神奇力量,給人以震撼心靈的美感。

稀有性:本區特殊的物質條件(石英砂岩沉積建造)、構造條件(平緩的產狀及十分發育的完全內穿的垂直或近垂直節理)和動力條件(使流水產生充分的侵蝕切割作用的地殼間歇性抬升運動),形成了大量的造型奇特的峰林遺跡和保持藏密的植被及眾多珍稀物種,組成了和諧的自然生態環境,這就決定了它的稀有性。

典型性: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所具有的系統性、完整性、自然性、優美性和稀有性,決定了其作為一種地質遺跡和地貌景觀在全球的典型性,同時也決定了它對於地質學、生態學的研究有著典型意義。

③ 張家界是什麼地貌

張家界地貌是砂岩地貌的一種獨特類型,它是由石英砂岩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蝕、重力崩塌、風化等作用力形成的以稜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為主的地貌景觀。
它是「在中國華南板塊大地構造背景和亞熱帶濕潤區內,由產狀近水平的中、上泥盆統石英砂岩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蝕、重力崩塌、風化等營力形成的,以稜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為主,以及深切嶂谷、石牆、天生橋、方山、平台等造型地貌為代表的地貌景觀」。張家界在區域構造體系中,處於新華夏第三隆起帶,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內,大致經歷了武陵——雪峰、印支、燕山、喜山及新構成了本區域的基本構造地貌格架,而喜山及新構造運動是形成張家界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觀的最基本的內在因素。面外力地質活動作用的流水侵蝕和重力崩塌及其生物的生化作用和物理風化作用,則是塑造張家界地貌景觀必不可少的外部條件。因此,它的形成是在特定的地質環境中內外力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

④ 張家界地貌類型多樣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什麼地貌

張家界地貌類型多樣,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我國的地貌類型多樣,大江南北,沙漠草原,河流海洋。張家界的這種地貌稱之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是中國最具特色也是世界極為罕見的地貌。

這種有大片砂岩的地方,在幾億年前都曾是地質歷史上的海洋。滄海桑田,經過幾億年的沉積變成了傻眼,然後隨著地殼運動上升成為陸地。

如果上升的幅度很大,就變成丘陵山地,或者山峰,經過雨水億萬年的沖刷,形成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的砂岩峰林地貌。

這種地貌尤其在霧中更為壯觀,彷彿置身於外星球。《阿凡達》就在此取景,夢幻一般的雲霧中的砂岩峰林,猶如身在世界之外。


⑤ 張家界地貌屬於什麼地貌

張家界地貌是砂岩地貌的一種獨特類型,它是由石英砂岩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蝕、重力崩塌、風化等作用力形成的以稜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為主的地貌景觀。嚴格來講砂岩是一種典型的沉積岩,又有流水侵蝕、風化作用所以張家界地貌類似於喀斯特地貌。
另外,張家界地貌是石英砂岩經過漫長的流水切割、差異風化、重力崩塌等外營力作用才形成的,所以張家界地貌與」喀斯特「相差不多。

⑥ 張家界地貌怎麼形成的

張家界是屬於喀斯特地貌還是屬於張家界地貌?張家界在地貌特徵上屬於張家界地貌。張家界地貌發育過程完整,從台地→方山→石牆→石柱→峽谷演化過程清晰,發育時間因素可測性強,在砂岩地貌景觀中具有系統性、完整性、自然性、稀有性和典型性等自然屬性,於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04年被列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張家界可作為研究砂岩地貌的典型地點。張家界地貌認定:2010年11月張家界砂岩地貌國際學術研討會將張家界特徵鮮明、規模巨大的獨特砂岩地貌類型,確定為「張家界地貌」,凡在世界任何國家和地區發現類似張家界石英砂岩峰林的地貌,都可統稱「張家界地貌」。自此,「張家界地貌」獲得國際學術界認定。張家界地貌:

⑦ 張家界地貌的介紹

張家界地貌是砂岩地貌的一種獨特類型,它是由石英砂岩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蝕、重力崩塌、風化等作用力形成的以稜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為主的地貌景觀。它是「在中國華南板塊大地構造背景和亞熱帶濕潤區內,由產狀近水平的中、上泥盆統石英砂岩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蝕、重力崩塌、風化等營力形成的,以稜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為主,以及深切嶂谷、石牆、天生橋、方山、平台等造型地貌為代表的地貌景觀」。

⑧ 張家界地貌

張家界位於雲貴高原東部的武陵山脈南段(圖3-21),發育峽谷、峰叢台地、溶洞及懸泉流瀑,也具有層狀峽谷地貌特徵。

圖3-21 張家界峰林

與雲台地貌相似之處是本區同處於我國第二地形階梯帶由高原向丘陵平原急劇下降的地勢陡變帶,在地層產狀平緩、岩性堅硬耐風化的區段形成層狀峽谷地貌。但不同的是湘西地區自晚遠古代到早古生代,揚子地台由穩定陸緣淺海控制,形成了巨厚碳酸鹽岩層,所以在谷仗、鳳凰等處深切的峽谷完全發育於碳酸鹽岩中,其岩溶地貌特徵如石林、溶洞、天生橋等較普遍,加之氣候潮濕導致化學風化和溶蝕作用,使岩石表面多渾圓光滑,較少鬆散風化物覆蓋,雖然也有層狀峽谷,其峽谷多由流水沿構造裂隙沖蝕或溶蝕塌陷而成。壁陡,谷底或邊坡上有殘留喀斯特峰柱,在頂部原面上有時形成石林或漏斗。張家界則是以中上泥盆統的中厚層狀石英砂岩組成,強烈的流水沖刷形成深谷,砂岩峰柱、峰叢、峰牆列於谷底或谷坡,尖削陡峻,僅在一些高山頂處見二疊系灰岩,不整合面較軟弱也可形成平台。

從湘西溯江西上雲貴、黔東而烏蒙,形成於中生代末-古近紀初、古近紀末-新近紀初和新近紀末至第四紀的遵義期、山盆期、烏江期3個地文期形成的古夷平面,在每個地文期間由於地殼升降和氣候變化的影響,在地貌上顯示出了階狀地勢的特點,這一特色在河谷地帶得到了完好保存,所以湘西雲貴地區與雲台山地區的層狀峽谷地貌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因其各處岩石性質、氣候條件的差異,如本區的砂岩分布區的張家界呈現了以峰叢峽谷為主的特色,而鳳凰、谷仗、黔東一帶則以碳酸鹽岩為主,岩溶的發育在地表地貌上則居於統治地位了。

⑨ 張家界地貌是怎麼形成的

張家界在區域構造體系中,處於新華夏第三隆起帶,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內,大致經歷了武陵——雪峰、印支、燕山、喜山及新構成了本區域的基本構造地貌格架,而喜山及新構造運動是形成張家界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觀的最基本的內在因素。面外力地質活動作用的流水侵蝕和重力崩塌及其生物的生化作用和物理風化作用,則是塑造張家界地貌景觀必不可少的外部條件。因此,它的形成是在特定的地質環境中內外力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
晚古生代中晚泥盆紀時期,湖南西北地區地殼下降,發生大面積海浸,成為一片汪洋。張家界處於「川湘凹陷地帶」之深海處,靠近古陸,接納了由流水源源不斷地從鄰近古陸搬遷來的大量鬆散碎悄物質,經過沉積和漫長而又復雜的成岩過程,形成厚達500多米的石英砂岩。經過漫長的流水切割、差異風化、重力崩塌等外營力作用,便形成了現在所看到的怪誕詭譎的峰林峽谷。石英砂岩峰林景觀標新立異,獨樹一幟,具有極高的旅遊觀光價值和科研價值。
具體查閱網路

⑩ 什麼是「張家界地貌類型」

是指張家界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他是怎樣形成的呢?
張家界在區域構造體系中,處於新華夏第三隆起帶,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內,大致經歷了武陵——雪峰、印支、燕山、喜山及新構成了本區域的基本構造地貌格架,而喜山及新構造運動是形成張家界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觀的最基本的內在因素。面外力地質活動作用的流水侵蝕和重力崩塌及其生物的生化作用和物理風化作用,則是塑造張家界地貌景觀必不可少的外部條件。因此,它的形成是在特定的地質環境中內外力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
晚古生代中晚泥盆紀時期,湖南西北地區殼下降,發生大面積海浸,成為一片汪洋。張家界處於「川湘凹陷地帶」之深海處,靠近古陸,接納了由流水源源不斷地從鄰近古陸搬遷來的大量鬆散碎悄物質,經過沉積和漫長而又復雜的成岩過程,形成厚達500多米的石英砂岩。經過漫長的流水切割、差異風化、重力崩塌等外營力作用,便形成了現在所看到的怪誕詭譎的峰林峽谷。石英砂岩峰林景觀標新立異,獨樹一幟,具有極高的旅遊觀光價值和科研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