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音樂課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明星帶字的圖片有哪些 2024-09-08 09:39:41
最漂亮牡丹花開動態圖片 2024-09-08 09:34:48
眼睛設計圖片素材 2024-09-08 09:34:46

音樂課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1-09 14:20:24

⑴ 我要上一節音樂課,歌曲是我相信,我想做個PPT,到不知道怎麼做,求神幫我!!!

PPT只是一種輔助工具,是用來配合你的,而整個課程最核心的是你所傳輸的思想和內容,即便不用PPT也不見得就教不了。
個人意見有2條:
1、音樂技術部分:課堂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場合,既然是教學,PPT裡面必然要體現技術性內容,《我相信》這首歌節奏明快,內容積極向上,對於學生而言作為一首勵志教學歌曲再好不過。如果非要做PPT的話,必然少不了樂譜、歌詞和演唱,所以建議一段一段地來,樂譜可以從網上下載,一般都是圖片,如果篇幅比較長,可以用PPT里的裁剪功能來實現,mp3部分可以單獨播放,也可以通過鏈接功能進行「點播」。
2、思想內容部分:音樂就像文章一樣,它也是用來傳遞思想感情的,為了凸顯教學效果,不使課堂太過枯燥,也可以適當地插入部分和歌曲相關的圖片和內容,比如插入楊培安36歲才出名的大器晚成的經歷,配合「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等歌詞來傳達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要堅持信念的思想。
一己之見,僅供參考。

什麼樣的音樂課可以吸引學生

放眼看一下音樂教師的音樂課,在上公開課時,可以說各個都是很不錯的、好樣的,那都是精心准備了好久,花了好多時間和精力去反復修改、試教換來的,這樣的課當然是好的。可是再看看音樂教師平時的音樂課,與公開課相比,真的是相形見拙,相差很遠,不敢說別人,就說我自己,平時上課也不會像上公開課一樣的引起重視而精心准備,於是就變成了學生所說的枯燥無味、無聊至極、令人痛恨的音樂課了。這樣的音樂課學生怎麼可能從中感受快樂,感受音樂帶給他們的美感呢?也當然不會受學生們的喜歡。

可是學生又需要怎麼樣的音樂課呢?其實也簡單,就是讓學生不覺得無聊、讓學生不覺得枯燥、在音樂課中能夠自主的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之中來,與同學愉快的合作,樂在其中,學在其中,我想這就是學生所想要的音樂課,也是我們教師努力的方向。

一,給孩子找回上好音樂課的自信

首先,我們要走進孩子們的世界,給孩子們多一點微笑,跟孩子們交個朋友,多點鼓勵給孩子自信!許多的學生不是不喜歡音樂課,而是對音樂課沒有信心而失去興趣的,這就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愛心和關注!不管是誰都不希望也不喜歡面對一個嚴肅的,整天板著臉孔的人。學生更是如此,老師的微笑不僅給學生留下良好的印象還能給學生信心和勇氣。這是一個教師應該做到的,而要走進學生的世界,我們教師就要彎下腰來,與學生站在同一個世界裡,體驗他們的快樂,感受他們的需要,這樣才可能知道學生喜歡什麼樣的音樂課。

二、改變陳舊的教學方式

所有的老師都希望能夠讓孩子快樂的上音樂課。要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首先就需要教師擺脫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不是鴨子,不是單純的把知識填給了學生,學生就學會了、就掌握了。而是要想辦法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知識掌握知識。這些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要創設良好的情境及和諧的學習氛圍。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教學方式和手段來實現。1、利用語言來創設情境和氛圍,如在學習《國歌》的時候,給學生聲情並茂的 講述《國歌》的背景、小故事以及當時的社會情況等等,這樣學生自然進入到學習當中去了,學習的效果也非常的棒。2、利用直觀的圖片創設情境和氛圍,如在學習歌曲《彝家娃娃多幸福》時,引導孩子們觀看美麗的彝家風土人情的圖片,通過圖片讓孩子們直觀的感受彝家孩子幸福生活場景,學生學習起歌曲就快樂多了、簡單多了。3、利用環境的改變創設情境和氛圍,如上《靜靜的夜》時,把教室的環境改變一下,窗簾全部拉上,教室里立刻就有了夜晚的感覺,在配上音樂,學生很快能體會夜晚的感覺,並把這感覺溶入學習內容中去。

三、激發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

有一句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這個老師就成功了一半。不過要激起學生的興趣就必須要關注學生的興趣,這還是需要我們教師認真的備課!因為備課是一個教師上好音樂課的根本,只有備課了,才知道一節的重點難點進而去解決重難點;只有備課了才能找到能吸引學生興趣的素材穿插到音樂教學和課堂里來,把枯燥的音樂課上得有趣生動!.學生的興趣有時也很簡單,激發學生興趣還需要教師想盡一切辦法去做,可以把難懂的節奏練習變成好聽的兒歌;可以把枯燥樂理知識變成有趣的游戲;把難唱的歌曲在律動舞蹈中學會;把難以理解的管弦樂曲在動畫片中得到體會……有了這些法寶,學生們的興趣肯定會高起來。

四、讓多媒體和網路成為教師教學的好幫手。

社會在變化在進步,我們的音樂教學也同樣需要進步和更新,而多媒體在現在的教學中廣泛的運用,給音樂課堂教學注入了生機活力,因為它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又能以形象、生動、直觀的方式表現出來,是一種現代的教學手段,順應了學生的心理,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他感興趣的學習中,並能在很短的時間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識。在教師的合理運用下,有了多媒體的課堂應該是會受到學生們所喜愛的課堂的。

五、做個熱愛音樂的音樂老師
教師更要關注自己,教師自己更要熱愛音樂,這樣才能帶動學生和你一起在音樂的國度里暢游!趙洪嘯老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對音樂真的是一種熱愛,有的時候也在想,能做他的學生真的是一種幸福,因為一個愛音樂的人才能更好地教會別人去愛音樂,才能引導別人去被音樂所感動。基於熱愛的音樂課,學生能不喜歡嗎!答案是肯定的。因此我們要做一個熱愛音樂的音樂老師,這樣才更有說服力,這樣的音樂課堂才是美的,相信也是學生們喜歡的。路是人走出來的,經驗是人找出來的,作為一個音樂老師就應該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工作中不斷地找出並總結出適合學生的優秀的教學方式,做到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脈搏,上出學生們喜歡的音樂課.

⑶ 音樂課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平常的教學中,要引入大量文字、歌曲、樂譜、圖片和相關的輔助資料,僅僅依靠板書,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會直接影響到教學的進度和接受的效果,學生也沒興趣,而興趣對學習產生的影響,遠遠超過教師的督促和簡單的說教。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為音樂教學創設形聲兼備的音樂情境,喚起學生的審美心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春天來了》是一首歡快的歌曲。我先讓孩子們說說春天的景色,然後讓孩子們觀看電腦里製作的春天景象,風和日麗、鶯歌燕舞、山明水秀的大自然展示在孩子們的眼前,孩子們的心一下就被揪住了:哇!多美呀!把他們帶入了悠閑自得、心曠神怡的審美情境之中。接著多媒體動畫呈現了「融雪」、「桃花」、「小鳥」、「蜜蜂」、「楊柳」等在高興地歡唱著「春天來了」的景象,學生們的歡快情緒很快地被吸引而高漲了起來,紛紛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旋律表現起春天來了的歡樂舒展的動作情境。看到他們投入的眼神,專注的表情,教師就能輕而易舉地向孩子傳遞了春天的信息,使他們滿懷激情地演唱了這首歌,從悠揚的歌聲中抒發了自己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二、利用多媒體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
音樂的多元化不僅在於它的表現形式、演唱方法、創作手法,同時它本身也有豐富的文化背景,就拿民歌來說吧,各個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風俗、建築、語言、服裝、舞蹈等等,許多文化都滲透於音樂中。在教學中教師用語言、圖片等方式傳授給學生是遠遠不夠的,也達不到目的,而運用多媒體教師可以把所要的資料做成課件,讓學生去體會,這樣既真實又自然,學生也不僅是學會了一首歌,而是了解了這個民族。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了擴展,而音樂也真正是作為一種文化讓學生接受。
如:我上二年級教材《彝家娃娃真幸福》這首歌時,把彝族的地理位置、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做成課件,讓學生充分了解這一民族的文化,通過這些學生對歌曲的內容與怎樣表現歌曲也就自然明白了。這樣,既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擴展了音樂文化范疇;又可以讓學生獲取更多音樂信息,把課堂延伸到廣闊的創新天地。
三、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想像美。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像力和創造力是審美思維過程最基本的品質,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藝術的想像美,對發展學生個性和智慧,促進創造思維是十分可貴的。多媒體信息技術有聲有形的情境優勢所創設的音樂意境,不僅能發展學生的藝術思維和欣賞能力,更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想像美。

⑷ 如何進行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音樂課已不再是單一的教會學生認識「哆唻咪」,會唱一二首歌曲了。現在的音樂課更加重視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欣賞能力和樂器的演奏能力。欣賞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大綱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欣賞教學,可以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開闊音樂視野,從音樂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和理性的認識。由於學生的年齡、閱歷、知識等方面的限制,使得音樂欣賞課比起其它的課更為難上,容易上得枯燥乏味,失去欣賞的情趣。如何使音樂欣賞課生動、活潑有趣起來呢?現根據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談談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1.巧設問題,幫助學生感知樂曲
高爾基說過:「在聽音樂時,要用自己的經驗、印象和知識去補充……」學生的年齡小,閱歷淺、知識少,這些都給他們欣賞樂曲帶來了困難。教師為豐富學生的知識,常常會在欣賞樂曲時給學生介紹與樂曲有關的如作者、創作背景等知識。但如果教師一味地把自己所了解的東西像背書一樣灌輸給學生,那麼學生會覺得乏味枯燥,對教師介紹的知識也不會留下深刻印象。在欣賞樂曲時,遇到粗淺的知識可讓學生自己提出解決;廣為人知的樂曲可讓學生向大家介紹,也可用提問的方式使學生自己動腦,拓寬思路,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如在欣賞器樂合奏《瑤族舞曲》時,先讓學生說一些聽到的或看到的關於瑤族的知識,在學生敘述的基礎上,教師加以補充介紹瑤族風土人情,並出示相關的
2.視聽動結合,激發學生欣賞興趣
在欣賞歌曲時,學生還能藉助歌詞基本理解,但欣賞樂曲就比較吃力了。有時樂曲已經結束,學生還是一頭霧水,只能用「好聽」或「不好聽」、「活潑」或「優美」來評價樂曲。這是因為音樂比較抽象,不像美術那樣直觀。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利用直觀的事物如錄像、投影片、學生作畫、實物等,幫助學生感知音樂,激發興趣。如在欣賞笛子獨奏《揚鞭催馬運糧忙》時,我先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自己家裡在售公糧時的情景,然後讓學生欣賞第一遍音樂,聽完再讓學生談樂曲中描寫了一個怎麼樣的場面?學生們講得繪聲繪色,有的說糧食豐收了,農民心裡很高興,在把多餘的糧食出售給國家。也有的同學說是把自己家的糧食運到災區,去救災。甚至連運糧路上怎樣走,回來又是怎麼做也講得有聲有色,生動逼真;我再讓他們講出各自的理由。於是,我進行第二遍邊欣賞邊出示有關圖片:樂曲有三個部分,每個部分一張。學生通過圖片,在音樂聲音中彷彿進入了當時情緒,感受那種熱烈歡騰的情景。在第三遍欣賞時,我讓學生帶著課後思考題,然後用自己的話來把樂曲編成一個配樂故事。最後還請學生用豎笛吹奏了這首樂曲的重點樂段,從中體驗到了樂曲中所描繪的三個不同的場景。由此可見,通過利用與教學相關的事物,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感受音樂。
3.對比欣賞,指導學生分析理解
在對比欣賞中,找些可比性強,富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可以從旋律、節奏、體裁、力度和音色上進行對比欣賞,同時要明確對比的目的和意義,更應突出重點、難點,以便獲得好的教學效果。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欣賞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還可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概括地說,用對比欣賞教學,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1、培養學生分析的能力,提高審美素質;2、降低聽辯難度,易解決重難點;3、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和記憶。如:在欣賞《小白菜》與《我們把祖國愛在心窩里》兩首歌時,前一首描寫的是生長在黑暗的舊社會,窮人過著十分貧困的日子,它的情緒是充滿嘆息和悲傷。而第二首描寫的是生長在新社會的兒童感到非常幸福和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基本情緒是親切、優美、抒情。我先讓他們聽第一首歌曲,聽完後,根據自己的想像,畫一幅畫(臉譜),畫出歌曲中小白菜的形象,然後讓他們聽第二首,聽完再畫一幅生長在新社會的兒童的臉譜。最後兩首聯起來聽,並把自己畫的臉譜,拿出來對比看一下。這樣學生就學得很輕松,看起來直觀,掌握較快。
4.語言渲染,激發學生欣賞情趣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是一種藉助聲音來表達人類思想情感的藝術,要想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教師也要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在熟練掌握專業知識提高素養的同時,還需加強文學修養。在各種音樂作品的導入、分析、講解中,歡快活潑的歌(樂)曲要用輕松愉快的語言來導入;憂傷哀婉的歌(樂)曲可用深沉凝重語氣來導入,如果教師在語言能做到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甚至用喜、怒、哀、樂的表情來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這樣才能具有感召力。如在欣賞《黃河大合唱》時,要以高昂飽滿的情緒,深沉而有力的語氣,把作者的創作過程及作品的時代背景、音樂特徵給學生分析講解:「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以黃河為中華民族的象徵,表現了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揭露了敵人的殘暴,控訴了人民遭受的沉重災難,勾畫出了人民群眾抗擊敵人,保衛祖國的壯麗情景…… 」這時學生就情不自禁地進入了意境 。然後讓學生觀看錄像,就更能使學生在那排山倒海的雄壯氣氛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同仇敵愾、不屈不撓、團結對外的民族精神,這不僅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上等幾種不同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欣賞過程中,體驗、理解音樂,提高音樂鑒賞力、表現力,陶冶學生情操,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

⑸ 小學音樂課堂上除了唱歌還可以干什麼

找了另外一位小學音樂老師的經驗,在這里與你分享,希望能幫助你解決問題。

音樂教師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上音樂課時,老師正在認真地介紹:「2/4拍的含義就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 每小節……」但有些學生卻心不在焉;上音樂課時,學生在亂七八糟地大聲唱歌,老師急得直喊「停! 停! 」但學生卻毫無反應,仍然我行我素地放歌課堂;上音樂課時,老師正在彈奏鋼琴,大部分學生唱著歌曲,但有些學生卻打鬧、嬉戲、追跑起來,對此老師立刻停止上課,大聲呵斥這些學生,一「吼」就是十分鍾……

這些情況都是課堂紀律的管理問題。一堂順利的課,需要良好的紀律做前提;課時教學目標的完成,需要良好的紀律做支撐。若缺少了紀律,課堂就會如同道路上沒有了信號燈和交警一樣,秩序混亂。所以,我認為,音樂學科課堂紀律的管理,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制定,結合學科自身的特點進行。

下面我就談談如何加強音樂課堂紀律的管理問題。
一、激發興趣
在音樂課堂上, 學生的不遵守紀律是其學習失敗的主要原因,除了自製力差外,便是他對所學的內容沒有興趣,沒有興趣便不能專心,不能踏實,就會做一些與課堂無關的事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讓人把精力集中到一點,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曾說:「其力量好比炸葯, 立即可以把障礙物炸得乾乾凈凈。」這就需要老師刻苦鑽研教材,精心備課,把自己的課上得生動有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融入到課堂里。這樣,學生就會很少出現紀律問題了。如在學習漸強、漸弱時,我用多媒體出示一組馬車由遠及近再由近及遠的圖片,請學生選擇打擊樂器為圖片配音,由此引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學生選用了雙響筒、圓舞板,在馬車駛遠時打擊樂器的聲音越來越輕, 在馬車駛近時打擊樂器的聲音越來越響。之後我請學生上黑板用符號來表示。學生用了▁▂▃▄ ▄{▂▁、→ ←等符號表示,這時我再出示漸強和漸弱兩個記號, 讓學生很容易就接受了新的知識。像這樣用畫面、游戲創設的情景, 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慾望,因此在課堂上沒有一個學生違反課堂紀律,從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對症下葯
當前,有些音樂教師在課堂上使用了「鋼琴曲代替命令」的方法,效果很好。在這一訓練過程中,教師不必大聲地喊叫「坐好、不要說話、起立、停下來……」口令,只需要彈奏相應的鋼琴小曲片斷,從而既能培養學生的聽覺,又能營造濃郁的音樂氛圍。但同時我們還認識到:班級中的學生是有個性的人,這就要求教師不能用簡單、統一的方式對待他們,而應當做到因人而異,「對症下葯」。

1.給暗示
在學生集體演唱歌曲,如果發現個別學生在隨便說話、沒有聆聽或未參與其中時,__________教師不用立即停下課來,可以走到該生近前, 輕輕用手碰一碰他(她) 的肩膀, 或用眼神示意他(她),或朝他(她)微微點點頭,讓學生感到老師已經注意到自己了,但又維護了自己的面子,沒有當眾批評自己。

2.找優點
不論對哪個學生,教師都要善於從他們的身上找優點,並且應當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尤其是對待頑皮的孩子,教師更要通過找優點,激勵他們在其他不足方面的進步。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先觀察那些不守紀律的學生,找到他身上哪怕是最小的一個優點,先進行大力的表揚:「××同學,今天你唱歌時聲音特別響亮,老師都被你的歌聲打動了! 來,同學們,讓我們大家都為××同學鼓鼓掌好嗎? 」在全班同學的掌聲中, 受表揚的小朋友肯定會喜滋滋的, 接著再對他提出要求:「希望你能繼續努力,坐在小板凳上不隨便亂動,不打擾別人,這樣你會獲得大家更多的掌聲! 好嗎? 」聽到這樣的話,這位學生會立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及時改正它。

3.拉勾勾
教師可以在上課前先和個別經常不守紀律的學生約定好:「今天上課時, 只要你有好的表現, 老師就會在全班表揚你! 比如說:你坐端正了,老師會表揚你;你沒有隨便講話,老師也會表揚你;你唱歌認真了,老師還會表揚你……同時請你自己記住了,老師上課時表揚了你幾次,下課時你就可以到老師這里來領幾顆五角星做獎勵! 」說完再和小朋友伸手拉勾勾相互做保證。這樣做可以不斷提高學生對上音樂課的積極性和對學習的興趣。

4.陽光評價
陽光評價就是針對學生上課的優缺點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是鼓勵性的、帶有期望性的、公開的、公正性的。教師們可能有過這樣的感受:當我們在第一次大聲批評不守紀律的學生時,學生可能會立刻安靜下來,但當我們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地大聲批評時,學生可能就不再那麼畏懼了,而老師必須拿出更大的氣力來提高聲音、聲調,以停止學生不守紀律的行為。如此一來,這種方法就會漸漸失效。因此我認為,應當適度地使用懲罰,過程應有一定的「坡度」。例如,我們如果採用在課堂上給小組加星、扣星的方法時,當發現有一個學生不守紀律時,教師就可以先說明:「××小組,你們有一個組員不守紀律了,所以整個小組要被扣除一顆五角星! 」同時用目光提醒那個不守紀律的學生。如果該同學還是我行我素,依舊不守紀律,教師就可以採用點名批評的方式,並指出錯在哪裡。假如該名同學還是不理不睬,教師不必為批評該生而停下課來,可以在課後用談心、鼓勵、與家長溝通等方法解決。

三、尋找幽默
「笑」表示喜歡、接納、親和。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師的面部表情比教師的服飾更為重要。一把鑰匙開啟一把鎖,微笑則是一把開啟心扉的「萬能鑰匙」。幽默的語言、善意的玩笑都是很好的調劑品。課堂上多給學生一點微笑,創設一個愉快的教學環境, 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老師的關愛, 師生之間的距離近了,心自然就靠攏了,而心情愉悅了,學起音樂來就會更投入,思想便不會開小差,思想不開小差,紀律自然也就好了。

四、加強修養
課堂的紀律也跟老師的情緒有關。教師的工作辛苦而繁瑣,小學音樂教師不僅僅要完成一周數十節的課時,還要承擔學校的各種藝術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的指導工作,因而,在從教過程中就無法避免心情不佳、身心疲憊的情形發生,很自然在教學中思想會不集中, 那麼學生肯定也會間接感受到教師的情緒而變得上課不專心。所以,教師應當加強個人的修養,深知控制自己情緒的重要性,運用好自己的教育智慧,調整好自身的情緒。

總之,紀律是上好一堂課的有效保證,一堂既輕松又愉快的音樂課,往往讓學生陶醉,樂在其中,因此,有良好的課堂氛圍,是音樂課成功的基礎,也是一個音樂老師成功的基礎。__

⑹ 語文公開課課件欣賞合作圖片可用什麼音樂背景

1.The true that you leave2.假如愛有天意3.雨中漫步4.千與千尋5.Summer 久石讓6.巴格達的星星
等等
其實大部分純音樂都可以 但是需要把音量調的小一點 你也可以網路搜一下 「好聽的純音樂」

⑺ 如何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

音樂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大綱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開發兒童智力、陶冶兒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養兒童良好氣質修養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能夠欣賞、懂得音樂,是審美修養的標志之一,離開這一點就談不上完美的音樂教育」。然而,傳統的欣賞課教學只是「講講」(簡介作者生平及作品內容)、「聽聽」(單純的聽音樂)而已,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當然,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有相當的難度。首先,音樂是表現情感的藝術,欣賞者必須用自己曾經歷過的生活知識和感情去感知、體驗所聽到的音樂音響,可是小學生生活閱歷淺,感情積累少,這是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的一大難題。其次,音樂欣賞不僅需要生動、具體的感性體驗,而且還需要准確、深刻的理性認識。也就是說,欣賞音樂,不僅需要形象思維能力,同時也需要抽象思維能力。可是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尚處於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抽象思維能力較差,這是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的又一難題。認識困難是為了克服困難。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採用一些適合小學生掌握的方法,音樂欣賞課是完全可以上好的,是可以達到喚起學生的美感共鳴,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音樂素養的目的的。筆者在多年的音樂教學實踐中,作了一些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從具體到抽象
音樂作品可分為聲樂和器樂兩類。聲樂作品有歌詞,其音樂形象比較具體、明確,欣賞時教師稍加點撥,學生便可領會。因此低年級欣賞教學中,應從歌曲入手,如《勞動最光榮》、《鈴兒響叮當》等。器樂作品由於沒有文字的參與,音樂內容就比較抽象。在兒童初次欣賞器樂作品階段,可以《龜兔賽跑》、《彼得與狼》等帶解釋詞的音樂童話故事開始,以解釋詞作拐棍,幫助兒童理解;然後再欣賞直接模仿或近似模仿自然音響的作品,例如模仿鍾聲的《在鍾錶店裡》、模仿鳥叫聲的《百鳥朝鳳》等。這兩種直觀性的聽覺形象,兒童容易理解和接受。通過上述過渡,再逐步引導兒童欣賞純音樂作品,就水到渠成,不為其難了。
二、由近及遠
由於兒童的生活接觸面小,脫離兒童生活實際的作品,兒童往往不易理解。欣賞時應從兒童的日常生活和他們所喜愛的、感興趣的內容開始,逐步由近及遠地擴展他們的視野。教學中,常以兒童歌曲入手,逐漸過渡到其他歌曲;由富於兒童情趣的器樂曲擴展到其他方面的器樂曲;由中國的音樂作品擴展到外國的音樂作品,使欣賞教學符合兒童的認識規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看聽動結合
藉助視覺的直觀來幫助聽覺感知,有利於兒童對音樂形象的理解。例如欣賞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鵝舞曲》時,可播放芭蕾舞劇《天鵝湖》讓學生邊聽邊看。這種視聽結合的方法,對兒童感知舞曲的形象及情緒頗有裨益。
音樂的旋律和節奏都體現了一定的流動性。讓兒童跟音樂邊聽邊動,有利於兒童對音樂情緒的感受。例如在欣賞嗩吶獨奏曲《百鳥朝鳳》、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時,應鼓勵學生根據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動,允許他們搖頭晃腦,模仿吹奏等動作,並隨樂曲情緒變化作時大時小的擺動,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對樂曲的理解。
四、藉助聯想法創造意境誘發美感
貝多芬說:「當我作曲時,總是心理描著一幅圖畫,順著那個輪廓前行。」可見,音樂作品是與一定的現實形態聯系在一起,與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聯系在一起的。在音樂欣賞中讓學生投身其中,誘導他們通過心理活動設身處地地構思,以獲得鮮明生動的意象聯覺,這就是聯想法。關鍵是讓學生體驗音樂作品所抒發的感情,並對作曲家描繪的「音畫」展開想像和聯想。例如在欣賞約翰·斯特勞斯的《春之聲》圓舞曲後,教師可告訴學生:這是一首贊美春天的圓舞曲,樂曲把我們帶到了充滿春意的大自然中,你們一定對春天充滿了美好的遐想,腦海中會呈現出怎樣的情景呢?讓學生自己展開想像回答,有的說:「我彷彿在郊外散步,溫暖的陽光照在綠草地上,花兒在點頭,鳥兒在歌唱……」;有的說:「我彷彿看到同學們迎著春天的朝陽,到學校去學習文化知識……」,他們把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都表達出來了。大家的想像雖然不同,但又都符合作品標題的含義,都統一在作者塑造的音樂形象中,這就是聯想產生的創造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課的欣賞教學,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引導,尋求最恰當的教學途徑,全面提高音樂素質,使學生具有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現力。

⑻ 音樂新課程標准

就一句話「以審美為核心」。你就化簡為難吧。教學的時候不要太強調知識點,注重讓你的學生在聽賞荷參與中體驗、探索、感知音樂。

如果你要具體的就是這些

第一部分 前 言
建國以來,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尤其是近年來,美育被列為教育方針的內容之一,音樂教育事業獲得迅速發展,師資隊伍不斷擴大,後備力量增多,水平大有提高;音樂教育科研有了長足的進步,取得了許多優秀成果;隨著國際音樂教育交流活動的日益增多,國外一些可供借鑒的音樂教育思想和教學體系被系統介紹和引進;教學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這一切都為我國音樂教育的繼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現行音樂教育觀念、內容、方法、手段和評價體系等方面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這種狀況影響著音樂教育審美功能的有效發揮,制約著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音樂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是音樂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標准》力求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課程性質與價值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與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映。
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
音樂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審美體驗價值
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於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2.創造性發展價值
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音樂創造因其強烈而清晰的個性特徵而充滿魅力。在音樂課中,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能夠激活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沖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
3.社會交往價值
音樂在許多情況下是群體性的活動,如齊唱、齊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這種相互配合的群體音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以音樂為紐帶進行的人際交流,它有助於養成學生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樂教育不僅在學校的課堂上,而且也應在社會的大環境中進行,對社會音樂生活的關心,對班級、學校和社會音樂活動的積極參與,將使學生的群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得到鍛煉和發展。
4.文化傳承價值
音樂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學生通過學習中國民族音樂,將會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華夏民族音樂傳播所產生的強大凝聚力,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學生通過學習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將會拓寬他們的審美視野,認識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熱愛。

二、基本理念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徵,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2.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
3.面向全體學生
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使他們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個性發展
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
5.重視音樂實踐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6.鼓勵音樂創造
中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於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對音樂創造活動的評價應主要著眼於創造性活動的過程。
7.提倡學科綜合
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在實施中,綜合應以音樂為教學主線,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聯系。
8.弘揚民族音樂
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課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習民族音樂,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反映近現代和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秀民族音樂作品,同樣應納入音樂課的教學中。
9.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賴於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強調弘揚民族音樂的同時,還應以開闊的視野,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以利於我們共享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
10.完善評價機制
應在體現素質教育目標的前提下,以音樂課程價值和基本目標的實現為評價的出發點,建立綜合評價機制。評價應包括學生、教師和課程管理三個層次,可採用自評、互評和他評等多種形式。評價指標不僅要涵蓋音樂的不同教學領域,更應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度和程度,以及教師引導學生進入音樂的過程與方法的有效性等諸多方面。應善於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利用評價起到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完善教學管理的作用。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本《標准》的主幹是分層面、分領域、分學段呈現的,體現為從課程目標到內容標準的外化過程。如圖所示:
課程目標(體現在三個層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

教學領域(包含四個領域)

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

內容標准(分布為三個學段)

1~2年級3~6年級7~9年級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課程目標內含在以下三個層面的表述中。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裡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通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二)過程與方法
1.體驗
倡導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像;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2.模仿
根據中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3.探究
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
5.綜合
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有效地滲透和運用到音樂教學中,通過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的意義及其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價值。

(三)知識與技能
1.音樂基礎知識
學習和了解音樂基本表現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節奏、旋律、和聲等)和音樂常見結構(曲式)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基礎知識,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2.音樂基本技能
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
3.音樂創作與歷史背景
以自由、即興的創作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習淺顯的音樂創作常識和技能。通過認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題材、體裁、風格等,了解中外音樂發展的簡要歷史,初步識別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音樂,加深對中國民族音樂的認識和理解。
4.音樂與相關文化
認識音樂與姊妹藝術的聯系,感知不同藝術門類的主要表現手段和藝術形式特徵,了解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聯系。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認識音樂的社會功能,理解音樂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二、學段目標
上述課程目標,將分為3個學段,體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9學年中。分段的主要目標如下:
(一)1~2年級
應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於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採用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聆聽音樂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鮮明。
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於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活動。
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二)3~6年級
學生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應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
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培養音樂感受與鑒賞的能力。
培養表現音樂的能力。
培養藝術想像和創造力。
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三)7~9年級
學生生理、心理日趨成熟,參與的意識和交往的願望增強,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增多,在學習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經驗,表達情感的方式較之1~6年級學生有明顯變化。應通過多種形式的藝術實踐活動,鞏固和提高表現音樂的基本技能。擴大音樂欣賞的范圍,更有意識地將音樂的人文內涵融入教學中。7~9年級學生正值變聲期,要適當減少唱歌的數量要求,注意嗓音保護。
增進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關注並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提高音樂感受與評價鑒賞的能力,初步養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
發展表現音樂的能力。
豐富和提高藝術想像和創造力。
培養豐富的生活情趣和樂觀的態度,增進群體意識,鍛煉合作與協調能力。
第三部分 內容標准
本部分內容的表述框架
領域一:感受與鑒賞
音樂表現要素
音樂情緒與情感
音樂體裁與形式
音樂風格與流派

領域二:表現
演唱
演奏
綜合性藝術表演
識讀樂譜

領域三:創造
探索音響與音樂
即興創造
創作實踐

領域四:音樂與相關文化
音樂與社會生活
音樂與姊妹藝術
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
分學段的內容標准
一、感受與鑒賞
感受與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的形成,對於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鑒賞音樂的經驗。應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聯系,為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內容】音樂表現要素
【標准】1~2年級
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打擊樂器進行模仿。聆聽歌聲時能作出相應的情緒或體態反應。
能聽辨童聲、女聲和男聲。
感受樂器的聲音。能聽辨打擊樂器的音色,能用打擊樂器奏出強弱、長短不同的音。
能夠感受並描述音樂中力度、速度的變化。
【標准】3~6年級
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能聽辨不同類型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並能聽辨其音色。
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並能夠運用體態或線條、色彩作出相應的反應。
【標准】7~9年級
具有聆聽和探索各種音響的興趣與願望,能夠用不同物體探索不同聲音。
加深對歌聲、樂器聲的了解和體驗。能夠說明人聲和常見樂器的分類及音色特點。
能夠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節奏、旋律、和聲等音樂表現要素的過程中,了解並評價其音樂表現作用。
感知音樂的結構,能夠簡單表述所聽音樂不同段落的對比與變化。

【內容】音樂情緒與情感
【標准】1~2年級
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能夠自然流露出相應表情或作出體態反應。
體驗並說出音樂情緒的相同與不同。
【標准】3~6年級
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能夠體驗並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標准】7~9年級
能夠主動地體驗音樂所表達的各種情感,並能運用音樂表情術語進行描述。
能夠感知音樂情感的發展變化,並能簡要地表述或通過多種形式表現出來。

【內容】音樂體裁與形式
【標准】1~2年級
聆聽兒歌、童謠、進行曲和舞曲,能夠通過模唱、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能夠隨著進行曲、舞曲音樂走步、跳舞。
能夠區別獨唱、獨奏、齊唱、齊奏。
【標准】3~6年級
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著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
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能夠區別齊唱與合唱、齊奏與合奏。
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年2~4首。
【標准】7~9年級
聆聽大合唱、組歌、室內樂、協奏曲、交響曲、歌劇、舞劇音樂及其他體裁的歌曲和樂曲,並運用各種形式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通過聽賞音樂分辨不同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年2~4首。
能夠結合所聽音樂,簡單評析音樂體裁與形式對於音樂表現的作用。

【內容】音樂風格與流派
【標准】1~2年級
聆聽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兒歌、童謠及小型器樂曲或樂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風格。
【標准】3~6年級
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了解其不同的風格。
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標准】7~9年級
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其主要的種類、唱腔、風格、流派和代表人物。
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並能對其風格特點進行簡單評述。
聆聽世界各國優秀音樂作品,了解不同音樂流派的代表人物。

二、表 現
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
【內容】演唱
標准】1~2年級
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反應。
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照節奏和曲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
能採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現歌曲的情緒。
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
【標准】3~6年級
樂於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並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能夠用自然的聲音、准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
【標准】7~9年級
能主動地參與各種演唱活動,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
能夠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積極參與齊唱、輪唱及合唱,並對指揮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確的反應。
了解變聲期嗓音保護的知識,懂得嗓音保護的方法。
能夠簡單分析歌曲的特點與風格,表現歌曲的音樂情緒和意境。能對自己、他人、集體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3~5首。

【內容】演奏
【標准】1~2年級
學習常見的打擊樂器。
能夠用打擊樂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為歌曲伴奏。
【標准】3~6年級
樂於參與各種演奏活動。
學習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
能夠選擇適當的演奏方法表現樂曲的情緒,並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奏進行簡單評論。
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2~3首。
【標准】7~9年級
能主動地參與各種演奏活動,養成良好的演奏習慣。
能夠選擇適當的演奏方法表現樂曲的情緒。
能夠對自己、他人或集體的演奏進行評價。
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2~3首。

【內容】綜合性藝術表演
【標准】1~2年級
能夠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
能夠配合歌曲、樂曲用身體做動作。
能夠在律動、集體舞、音樂游戲、歌表演等活動中與他人合作。
【標准】3~6年級
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並從中享有樂趣。
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
能夠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
【標准】7~9年級
能夠自信地、有表情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
能夠結合所學的歌曲、樂曲創設簡單的表演情景或做形體動作。
學習表演簡單的歌劇、戲曲、曲藝片段,並能對自己與他人的表演作出評價。

【內容】識讀樂譜
【標准】1~2年級
認識簡單的節奏符號。
能夠用聲音、語言、身體動作表現簡單的節奏。
能夠用唱名模唱簡單樂譜。
【標准】3~6年級
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
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
能夠識讀簡單樂譜。
【標准】7~9年級
用熟悉的歌曲、樂曲學唱樂譜。
能夠跟隨琴聲或錄音視唱樂譜。
鞏固、提高識讀和運用樂譜的能力。

三、創 造
創造是發揮學生想像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和發掘創造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對於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音樂創造包括兩類學習內容:其一是與音樂有關的發掘學生潛能的即興創造活動;其二是運用音樂材料創作音樂。其中第二類內容與音樂創作有關,但區別於專業創作學習。

【內容】探索音響與音樂
【標准】1~2年級
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能夠用打擊樂器或自尋音源探索聲音的強弱、音色、長短和高低。
【標准】3~6年級
能夠自製簡易樂器。
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現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標准】7~9年級
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或其他音源材料表現一定的情景。
能夠對自己或他人的聲音探索活動作出評價。

【內容】即興創造
【標准】1~2年級
能夠將成語、短句、詩歌或歌詞用不同的節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現。
能夠在唱歌或聆聽音樂時即興地做動作。
能夠用課堂樂器或其他音源即興配合音樂故事和音樂游戲。
【標准】3~6年級
能夠即興創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舞蹈,並參與表演。
能夠以各種音源及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即興創編音樂故事、音樂游戲並參與表演。
【標准】7~9年級
能夠即興編唱生活短語或詩詞短句。
能夠依據歌曲、樂曲的內容及情緒,進行即興創編活動。

【內容】創作實踐
【標准】1~2年級
能夠運用線條、色塊、圖形,記錄聲音或音樂。
能夠運用人聲、樂器或其他音源,創作1~2小節節奏或旋律。
【標准】3~6年級
能夠創作2~4小節的節奏短句。
能夠創作2~4小節旋律。
嘗試用電腦創編音樂。
(註:" "有條件的地區可選用)
【標准】7~9年級
能夠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創作8小節左右的短曲。
能夠為歌曲選編前奏或間奏。
嘗試用電腦創編音樂。
(註:" "有條件的地區可選用)

四、音樂與相關文化
音樂與相關文化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是直接增進學生文化素養的學習領域。它有助於擴大學生音樂文化視野,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它雖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相對獨立的教學內容,而在更多的情況下,又蘊涵在音樂鑒賞、表現和創造活動之中。為此,這一領域教學目標的實現,應通過具體的音樂作品和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來完成。
【內容】音樂與社會生活
【標准】1~2年級
感受生活中的音樂,樂於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
能夠通過廣播、電視、磁帶、CD等傳媒聽賞音樂。
能夠參加社區或鄉村的音樂活動。
【標准】3~6年級
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
喜歡從廣播、電視、磁帶、CD等傳播媒體中收集音樂材料,並經常聆聽。
主動參加社區或鄉村音樂活動,並能同他人進行音樂交流。
樂於聽音樂會或觀看當地民俗活動中的音樂表演。
【標准】7~9年級
養成關注音樂的習慣,能夠用實例說明音樂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
喜歡並能夠從傳媒中聆聽音樂,了解和積累音樂信息,願與同學交換所收集到的音樂材料,交流音樂感受。
在出席音樂會及參與社區音樂活動過程中,能夠觀察和了解音樂家或民間藝人的活動,並作出自己的評價。

【內容】音樂與姊妹藝術
【標准】1~2年級
能夠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
能夠用簡明的表演動作表現音樂情緒。
能夠用色彩或線條表現音樂的相同與不同。
【標准】3~6年級
接觸與了解戲劇、舞蹈等藝術表演形式,認識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能夠結合所熟悉的影視片,簡單描述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標准】7~9年級
通過藝術作品,

⑼ 怎樣上好高中音樂課

一、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偶像。我們知道,現在的學生大部分都有追星的現象,而且還很狂熱。明星之所以被學生追捧,那是明星的才藝吸引學生。學生們會很主動地了解明星的近況,模仿他們的言行。我們姑且不論追星的利弊,但我們從中可悟出一個道理:只要教師成為了學生的偶像,那就可以受到學生的追捧和熱愛,他們就會主動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偶像,必需具備一定的才藝。作為一名音樂教師,不一定是音樂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須全面掌握專業知識,有熟練的技能技巧。只有這樣,才能靈活駕馭課堂,開展其它音樂課外活動。音樂教師除對本專業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揮等技能,還有作曲知識、中外音樂史及重要音樂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樂理論必須掌握外,對文學、歷史、美學、地理、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諸方面的邊緣學科知識也要有所了解,音樂教師只有博學多才,教學時才能運用自如,才能改變那種迂腐陳舊、形式呆滯的課堂教學模式,喚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才能成為學生的偶像,才能真正勝任高中音樂課的教學工作。
二、巧妙運用音樂教育教學藝術。高中音樂欣賞課內容繁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種各樣的音樂作品,受閱歷和知識的制約,學生不可能對這些內容都很感興趣。他們往往是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對不同的樂曲採取不同的學習態度。喜歡的就抱積極的態度去欣賞;不喜歡的,就表現出厭煩情緒,以消極的態度去應付,不認真聽,不動腦想。簽於這種情形,在教學中,我就先從導語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謂導語是教師導入新課的語言,是課堂講課的第一個環節。俗語說:「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比如在教民歌部分時,課前就有聽到同學說民歌沒意思,土裡土氣的,不喜歡聽,沒興趣欣賞。然而我在課前做了大量的准備工作,搜集資料,設計方法。上課一開始,我就播放劉歡唱的《好漢歌》,這首歌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他們大部分人都會唱。然後,我再播放民歌《王大娘釘缸》,學生們就議論開了,說怎麼這兩首歌有點相像,我就讓同學們視唱,並分析、比較它們的異同點,然後說明,《好漢歌》是以民歌為《王大娘釘缸》基礎,演變加工而成的。這說明民歌是音樂創作的源泉,它在音樂創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後,教師提出要求,這節課要和大家一起來欣賞幾首民歌,這樣,同學們的興趣被調動起來,課則上得很順利。
三、精心傳授音樂作品欣賞方法。音樂欣賞僅僅停留在興趣階段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進一步深刻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充分體驗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才能達到欣賞的目的。這就是欣賞音樂的三個階段:直覺(感官)欣賞----感覺(情感)欣賞----理智的欣賞。不同體裁的音樂欣賞的要求、方法也不同:對於歌曲的欣賞:一般可以藉助歌詞較直觀地理解歌曲內容,達到欣賞的目的。對一些歌詞內涵較深或者寓意較朦朧的作品進行欣賞,要求要有一定的文學及文化素養。而對於一些古代的、其他民族的、外國的藝術歌曲、歌劇、詠嘆調等作品的欣賞,除了必須具有一定的音樂素質之外,還要對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創作動機、民族習俗、作曲家的個人風格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內容。
對於器樂曲的欣賞:對一些近代的、單一形象的輕音樂樂曲,可以根據標題的啟示,通過自己的聯想,去體會樂曲的內容和情緒。如:賀綠汀的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等。對於大型的器樂曲的理解,一般要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作者情況,尤其是一些無標題音樂;對於一些大型的標題音樂作品,除了了解其時代背景之外,還可以根據樂曲的說明去理解、欣賞作品。如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作品是我國民間傳說梁祝的愛情故事為題材,借鑒民間器樂的表現手法,並以我國人民的欣賞習慣,根據情節的發展順序加以概括而創作成的。在欣賞時,要求學生按照揭示的情節順序:「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共讀共玩----長亭惜別----逼婚----樓台會----抗婚----縱身投墳----化蝶」靈活去理解欣賞樂曲內容。
四、藉助多媒體音樂教學手段。 在教學中,主動藉助有關圖片、幻燈、錄像、電腦進行教學,但必須強調「以聽為主,以看為輔」,以加深學生對作品內容的理解。
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將音樂知識講解與樂曲欣賞相結合。
沒有一定的音樂知識,就不能很好地理解音樂所表現的內容,而孤立地講授音樂知識,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不容易記。因此,在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欣賞樂曲的同時應結合音樂知識的講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欣賞器樂的時候,可讓學生看一些音樂會的演出,引導學生認識其中樂器的形狀及音色特點;欣賞舞曲的時候,就播放該舞曲的舞蹈表演,讓學生領會演員如何用身體的動作來表現音樂,還可讓學生模仿或創作來體會音樂。
搞好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任重而到遠。作為一名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努力探求,在教法上不斷創新,為高中音樂欣賞教學開創新的局面。

⑽ 幼兒園音樂課教案《男孩和女孩》

設計背景 1)大班孩子出現了對性別的好奇心。 2)讓孩子們對性別有初步的認識。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對性別有初步認識。 2)使孩子們初步確定正確的人生目標,價值觀,人生觀, 世界觀 3)能正確繪畫男孩和女孩。 重點難點 重點:對性別的區別。 難點: 正確人生目標的確立和繪畫技能的掌握。 活動准備 帶有男孩和女孩的彩色圖片、兒歌、彩色鉛筆、圖畫本。 活動過程 1)導入:唱兒歌、我是女生、 2)教師問男孩女孩的區別、有多少男孩和女孩,做男孩子好還是做女孩子好 3)一起畫男孩和女孩 4)評比誰畫的好 5)總結我們都要做一個乖寶寶 教學反思 1)孩子們對本課都很感興趣,學的都很認真 2)孩子們都有了性別的認識,也都認識到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要是個乖寶寶。 3)在教學中我應該應用更多的教學方式,豐富我的教學活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