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大廈背景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拍工作圖片多少錢 2025-01-24 21:09:52
元旦快樂動態圖片 2025-01-24 21:09:47
殲16高清圖片大全 2025-01-24 21:06:37

大廈背景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8-09 03:42:30

㈠ 北京大褲衩高樓大廈圖片

㈡ 急需那種小米mix手持手機的背景是美國帝國大廈的圖片要清晰度高的!急!

設置方法如下:
1、打開【個性主題】(即原先的【主題風格】);
2、點擊進入【混搭】;
3、點擊打開【鎖屏壁紙】,喜歡的鎖屏壁紙;
4、進入【本地】,打開目標壁紙,點擊【應用】即可。

㈢ 跪求一張左上角寫著Welcome To Liberty City 的夜景圖片。好像是GTA的紐約,有很多高樓大廈,隔著一條河

....那是紐約曼哈頓 你上網路查一下不就好了?

㈣ 請問哪裡有這4張圖的高清大圖

最後一幅圖:這是莫奈的時候,像沙羅和Daubigny,他搬到倫敦,在普法戰爭(1870-1)的作品之一。畢沙羅的工作主要是在倫敦南部,而莫奈畫了倫敦中央公園和泰晤士河。在這里,他顯示了資本的春天迷濛的氛圍,兩院議會大廈和威斯敏斯特橋的背景。河上的碼頭在前台鑄造破碎的陰影,而新的右邊的路堤上的樹木枝葉對比。
參考鏈接:http://cn.wahooart.com/@@/8XXRD5-Claude-Monet-娉版櫎澹渤浣庝簬濞佹柉鏁忔柉鐗..

那條狗的網上有得拍賣
獵狗保羅。德。 沃斯
參考鏈接:http://www.taocz.com/goods-47939.html

㈤ 各個國家的著名建築物(最好有圖片。)

我就講幾個國家的供您參考。

㈥ 哪裡有歐洲建築的清晰圖片有具體名稱

古希臘建築
古希臘建築風格的特點主要是和諧、完美、崇高。而古希臘的神廟建築則是這些風格特點的集中體現者,也是古希臘,乃至整個歐洲最偉大、最輝煌、影響最深遠的建築。古希臘建築風格的特點最集中體現在柱式上:
多立克柱式:柱子比例粗壯,高度約為底徑的4~6倍。柱身有凹槽,槽背呈尖形,沒有柱礎。檐部高度約為整個柱式高度的1/4,柱距約為底徑的1.2~1.5倍。
愛奧尼柱式:柱子比例修長,高度約為底徑的9~10倍。柱身有凹槽,槽背呈帶形。檐部高度約為整個柱式高度的1/5,柱距約為底徑的2倍。
科斯林柱式 :除了柱頭如滿盛卷草的花籃外,其他同愛奧尼柱式。

古代希臘是歐洲文化的搖籃,同樣也是西歐建築的開拓者,但畢竟還處在萌芽和胚胎的時期,它們的類型還少,形制很簡單,結構比較幼稚,這是因為它的藝術的完美所致。古希臘的紀念性建築在公元前8世紀大致形成,公元前5世紀已成熟,公元前4世紀進入一個形制和技術更廣闊的發展時期。
由於宗教在古代社會具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古代國家的神廟往往是這一國家建築藝術的最高成就的代表,希臘亦不例外。古希臘是個泛神論國家,人們把每個城邦,每個自然現象都認為受一位神靈支配著,因此希臘人祀奉各種神靈建造神廟。希臘神廟不僅是宗教活動中心,也是城邦公民社會活動和商業活動的場所,還是儲存公共財富的地方。這樣神廟就成了希臘崇拜的聖地,圍繞聖地又建起競技場、會堂旅舍等公共建築。
希臘最早的神廟建築只是貴族居住的長方形有門廊的建築。在他們看來神廟是神居住的地方,而神不過是更完美的人,所以神廟也不過是更高級的人的住宅。後來加入柱式,由早期的 「端柱門廊式」逐步發展到「前廊式」,即神廟前面門廊是由四根圓柱組成,以後又發展到「前後廊式」,到公元前6世紀前後廊式又演變為希臘神廟建築的標准形式——「圍柱式」,即長方形神廟四周均用柱廊環繞起來。

2、古羅馬建築
古羅馬建築是古羅馬人沿習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里亞人的建築技術,繼承古希臘建築成就,在建築形制、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新 的一種建築風格。古羅馬建築在公元一~三世紀為極盛時期,達到西方古代建築的高峰。

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 ,以及巴爾貝克太陽神廟等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斗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有內庭式住宅、內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四、五層公寓式住宅。

古羅馬世俗建築的形制相當成熟,與功能結合得很好。例如,羅馬帝國各地的大型劇場,觀眾席平面呈半圓形,逐排升起,以縱過道為主、橫過道為輔。觀眾按票號從不同的入口、樓梯,到達各區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樂池,後面是化妝樓,化妝樓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兩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雛形,已與現代大型演出性建築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羅馬多層公寓常用標准單元。一些公寓底層設商店,樓上住戶有陽台。這種形制同現代公寓也大體相似。從劇場、角斗場、浴場和公寓等形制來看,當時建築設計這門技術科學已經相當發達。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寫的《建築十書》就是這門科學的總結。

古羅馬建築能滿足各種復雜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結構,獲得寬闊的內部空間。巴拉丁山上的弗萊維王朝宮殿主廳的筒形拱,跨度達29.3米。萬神廟穹頂的直徑是43.3米。公元一世紀中葉,出觀了十字拱,它覆蓋方形的建築空間,把拱頂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無需連續的承重牆,空間因此更為開敞。

把幾個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組合起來,能夠覆蓋復雜的內部空間。羅馬帝國的皇家浴場就是這種組合的代表作。

古羅馬城中心廣場東邊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中央用三間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三個跨度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結構水平很高。劇場和角斗場的龐大的觀眾席,也架在復雜的拱券體繫上。

拱券結構得到推廣,是因為使用了強度高、施工方便、價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約在公元前 二世紀,這種混凝土成為獨立的建築材料,到公元前一世紀,幾乎完全代替石材,用於建築拱券,也用於築牆。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層方錐形石塊或三角形磚保護,再抹一層灰或者貼一層大理石板;也有在混凝土牆體前再砌一道石牆做面層的作法。

古羅馬建築的木結構技術已有相當水平,能夠區別桁架的拉桿和壓桿。羅馬城圖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達到25米。公元一世紀建造的羅馬大角斗場,可容 五萬觀眾,只用了5~6年時間就建成了。它建在一個填沒的湖上,但地基竟沒有明顯的沉陷。

3、羅曼建築
羅曼建築是10~12世紀,歐洲基督教流行地區的一種建築風格。羅曼建築原意為羅馬建築風格的建築,又譯作羅馬風建築、羅馬式建築、似羅馬建築等。羅曼建築風格多見於修道院和教堂。

羅曼建築的典型特徵是:牆體巨大而厚實,牆面用連列小券,門宙洞口用同心多層小圓券,以減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二座鍾樓,有時拉丁十字交點和橫廳上也有鍾樓。中廳大小柱有韻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窄小,在較大的內部空間造成陰暗神秘氣氛。樸素的中廳與華麗的聖壇形成對比,中廳與側廊較大的空間變化打破了古典建築的均衡感。

隨著羅曼建築的發展,中廳愈來愈高。為減少和平衡高聳的中廳上拱腳的橫椎力,並使拱頂適應於不同尺寸和形式的平面,後來創造出了哥特式建築。羅曼建築作為一種過渡形式,它的貢獻不僅在於把沉重的結構與垂直上升的動勢結合起來,而且在於它在建築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把高塔組織到建築的完整構圖之中。

羅曼建築的著名實例有:義大利比薩主教堂建築群、德國沃爾姆斯主教堂等。

4、哥特式建築
哥特式建築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主要見於天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築。哥特式建築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結構體系由石頭的骨架券和飛扶壁組成。其基本單元是在一個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雙圓心骨架尖券,四邊和對角線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頂。採用這種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頂重量輕,交線分明,減少了券腳的推力,簡化了施工。

飛扶壁由側廳外面的柱墩發券,平衡中廳拱腳的側推力。為了增加穩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於採用了尖券、尖拱和飛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內部空間高曠、單純、統一。裝飾細部如華蓋、壁龕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題,建築風格與結構手法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5、文藝復興建築
文藝復興建築是歐洲建築史上繼哥特式建築之後出現的一種建築風格。十五世紀產生於義大利,後傳播到歐洲其它地區,形成帶 了有各自特點的各國文藝復興建築。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在文藝復興建築中佔有最重要的位置。

文藝復興建築最明顯的特徵是揚棄了中世紀時期的哥特式建築風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築上重新採用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柱式構圖要素。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和藝術家們認為,哥特式建築是基督教神權統治的象徵,而古代希臘和羅馬的建築是非基督教的。他們認為這種古典建築,特別是古典柱式構圖體觀著和諧與理性,並同人體美有相通之處,這些正符合文藝復興運動的人文主義觀念。

但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師絕不是食古不化的人。雖然有人(如帕拉第奧和維尼奧拉)在著作中為古典柱式制定出嚴格的規范 。不過當時的建築師,包括帕拉第奧和維尼奧拉本人在內並沒有受規范的束縛。

他們一方面採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靈活變通,大膽創新,甚至將各個地區的建築風格同古典柱式融合一起。他們還將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科學技術上的成果,如力學上的成就、繪畫中的透視規律、新的施工機具等等,運用到建築創作實踐中去。

在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類型、建築形制、建築形式都比以前增多了。建築師在創作中既體現統一的時代風格,又十分重視表現自己的藝術個性。總之,文藝復興建築,特別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呈現空前繁榮的景象,是世界建築史上一個大發展和大提高的時期。

一般認為,十五世紀佛羅倫薩大教堂的建成,標志著文藝復興建築的開端。而關於文藝復興建築何時結束的問題,建築史界尚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有一些學者認為一直到 十八世紀末,有將近四百年的時間屬於文藝復興建築時期。另一種看法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到十七世紀初就結束了,此後轉為巴洛克建築風格。

義大利以外地區的文藝復興建築的形成和延續呈現著復雜、曲折和參差不一的狀況。建築史學界對其它各國文藝復興建築的性質和延續時間並無一致的見解。盡管如此,建築史學界仍然公認 ,以義大利為中心的文藝復興建築,對以後幾百年的歐洲及其他許多地區的建築風格都產生了廣泛持久的影響。

6、巴洛克建築
巴洛克建築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

巴洛克一詞的原意是奇異古怪,古典主義者用它來稱呼這種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建築風格。這種風格在反對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和表達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對城市廣場、園林藝術以至文學藝術部門都發生影響,一度在歐洲廣泛流行。

7、洛可可風格
洛可可風格是一種建築風格,主要表現在室內裝飾上。18世紀20年代產生於法國,是在巴洛克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洛可可風格的特點是:室內應用明快的色彩和纖巧的裝飾,傢具也非常精緻而偏於繁瑣,不像巴洛克風格那樣色彩強烈,裝飾濃艷。德國南部和奧地利洛可可建築的內部空間非常復雜。

洛可可裝飾的特點是:細膩柔媚,常常採用不對稱手法,喜歡用弧線和 S形線,尤其愛用貝殼、旋渦、山石作為裝飾題材,卷草舒花,纏綿盤曲,連成一體。天花和牆面有時以弧面相連,轉角處布置壁畫。

為了模仿自然形態,室內建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對稱形狀,變化萬千,但有時流於矯揉造作。室內牆麵粉刷,愛用嫩綠、粉紅、玫瑰紅等鮮艷的淺色調,線腳大多用金色。室內護壁板有時用木板,有時作成精緻的框格,框內四周有一圈花邊,中間常襯以淺色東方織錦。

洛可可風格反映了法國路易十五時代宮廷貴族的生活趣味,曾風靡歐洲。這種風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蘇俾士府邸公主沙龍和凡爾賽宮的王後居室。

8、浪漫主義建築
浪漫主義建築是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下半葉,歐美一些國家在文學藝術中的浪漫主義思潮影響下流行的一種建築風格。

浪漫主義在藝術上強調個性,提倡自然主義,主張用中世紀的藝術風格與學院派的古典主義藝術相抗衡。這種思潮在建築上表現為追求超塵脫俗的趣味和異國情調。

十八世紀60年代至十九世紀30年代 ,是浪漫主義建築發展的第一階段,又稱先浪漫主義。出現了中世紀城堡式的府邸,甚至東方式的建築小品。十九世紀30~70年代是浪漫主義建築的第二階段,它已發展成為一種建築創作潮流。由於追求中世紀的哥特式建築風格,又稱為哥特復興建築。

9、古典復興建築
古典復興建築是十八世紀60年代到十九世紀流行於歐美一些國家的,採用嚴謹的古希臘、古羅馬形式的建築,又稱新古典主義建築 。
當時,人們受啟蒙運動的思想影響,崇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在建築方面,古羅馬的廣場、凱旋門和記功柱等紀念性建築成為效法的榜樣。當時的考古學取得了很多的成績,古希臘、羅馬建築藝術珍品大量出土,為這種思想的實現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採用古典復興建築風格的主要是國會、法院、銀行、交易所、博物館、劇院等公共建築和一些紀念性建築。這種建築風格對一般的住宅、教堂、學校等影響不大。
法國在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是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中心,也是古典復興建築活動的中心。法國大革命前已在巴黎興建萬神廟這樣的古典建築,拿破崙時代在巴黎興建了許多紀念性建築,其中雄師凱旋門、馬德蘭教堂等都是古羅馬建築式樣的翻版。
英國以復興希臘建築形式為主,典型實例為愛丁堡中學、倫敦的不列顛博物館等,德國柏林的勃蘭登堡門,申克爾設計的柏林宮廷劇院和阿爾塔斯博物館也都是復興希臘建築形式的;勃蘭登堡門以雅典衛城的山門為藍本。
美國獨立以前,建築造型多採用歐洲式樣,稱為「殖民時期風格」。獨立以後,美國資產階級在擺脫殖民統治的同時,力圖擺脫建築上的「殖民時期風格」,藉助於希臘、羅馬的古典建築來表現民主、自由、光榮和獨立,因而古典復興建築在美國盛極一時。
美國國會大廈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它仿照巴黎萬神廟,極力表現雄偉,強調紀念性。希臘建築形式在美國的紀念性建築和公共建築中也比較流行,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即為一例。

10、折衷主義建築
折衷主義建築是十九世紀上半葉至二十世紀初,在歐美一些國家流行的一種建築風格。折衷主義建築師任意模仿歷史上各種建築風格,或自由組合各種建築形式,他們不講求固定的法式,只講求比例均衡,注重純形式美。

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有豐富多樣的建築來滿足各種不同的要求。在十九世紀,交通的便利,考古學的進展,出版事業的發達,加上攝影技術的發明,都有助於人們認識和掌握以往各個時代和各個地區的建築遺產。於是出現了希臘、羅馬、拜占廷、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東方情調的建築在許多城市中紛然雜陳的局面。

折衷主義建築在十九世紀中葉以法國最為典型,巴黎高等藝術學院是當時傳播折衷主義藝術和建築的中心 。而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期,則以美國最為突出。總的來說,折衷主義建築思潮依然是保守的,沒有按照當時不斷出現的新建築材料和新建築技術去創造與之相適應的新建築形式。

折衷主義建築的代表作有:巴黎歌劇院,這是法蘭西第二帝國的重要紀念物,劇院立面仿義大利晚期巴洛克建築風格,並摻進了繁瑣的雕飾,它對歐洲各國建築有很大影響;

11、功能主義建築
功能主義建築是認為建築的形式應該服從它的功能的建築流派。自古以來許多建築都是注重功能的,但到了十九世紀後期,歐美有些建築師為了反對學院派追求形式、不講功能的設計思想,探求新建築的道路,又把建築的功能作用突出地強調起來。

隨著現代主義建築運動的發展,功能主義思潮在20世紀20~30年代風行一時。本來講求建築的功能是現代主義建築運動的重要觀點之一,但是後來有人把它當作絕對信條,被稱為「功能主義者」。他們認為不僅建築形式必須反映功能,表現功能,建築平面布局和空間組合必須以功能為依據,而且所有不同功能的構件也應該分別表現出來。

二十世紀20~30年代出現了另一種功能主義者,主要是一些營造商和工程師。他們認為經濟「實惠」的建築就是合乎功能的建築,就會自動產生美的形式。這些極端的思想排斥了建築自身的藝術規律,只會給功能主義本身造成混亂。

二十世紀50年代以後,功能主義逐漸銷聲匿跡,就連強調建築功能的勒�6�1柯布西耶也同功能主義者分道揚鎬了。但無庸置疑,功能主義產生之初對推進現代建築的發展起過重要作用。

12、現代主義建築
現代主義建築是指二十世紀中葉,在西方建築界居主導地位的一種建築思想。這種建築的代表人物主張:建築師要擺脫傳統建築形式的束縛,大膽創造適應於工業化社會的條件、要求的嶄新建築。因此具有鮮明的理性主義和激進主義的色彩,又稱為現代派建築。
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產生於 十九世紀後期,成熟於二十世紀20年代,在50~60年代風行全世界。從60年代起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建築已經過時,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建築基本原則仍然正確,但需修正補充。70年代以來,有的文獻在提到現代主義建築時,還冠以「20年代」或「正統」字樣。
1919年,德國建築師格羅皮烏斯擔任包豪斯校長。在他的主持 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為歐洲最激進的藝術和建築中心之一,推動了建築革新運動。德國建築師密斯�6�1范德羅也在20年代初發表了一系列文章,闡述新觀點,用示意圖展示未來建築的風貌。
20年代中期,格羅皮烏斯、勒�6�1柯布西耶、密斯�6�1范德羅等人設計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風格的建築。其中影響較大的有格羅皮烏斯的包豪斯校舍 、勒�6�1柯布西耶的薩伏伊別墅、巴黎瑞士學生宿舍和他的日內瓦國際聯盟大廈設計方案、密斯�6�1范德羅的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等。在這三位建築師的影響下,在20年代後期,歐洲—些年輕的建築師 ,如芬蘭建築師阿爾托也設計出一些優秀的新型建築。
與學院派建築師不同,格羅皮烏斯等人對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當關心,有的人還對此作了科學研究。
1927年,在密斯�6�1范德羅主持下,在德國斯圖加特市舉辦了住宅展覽會,對於住宅建築研究工作和新建築風格的形成都產生很大影響。1928年,來自12個國家的42名革新派建築師代表在瑞士集會,成立國際現代建築協會,「現代主義建築」一名也四處傳播。
從格羅皮烏斯、勒�6�1柯布西耶、密斯�6�1范德羅等人的言論和實際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們提倡的「現代主義建築」是要強調建築要隨時代而發展,現代建築應同工業化社會相適應;強調建築師要研究和解決建築的實用功能和經濟問題;主張積極採用新材料、新結構,在建築設計中發揮新材料、新結構的特性;主張堅決擺脫過時的建築樣式的束縛,放手創造新的建築風格;主張發展新的建築美學,創造建築新風格。
現代主義建築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築美學原則。其中包括表現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統一;建築形體和內部功能的配合;建築形象的邏輯性;靈活均衡的非對稱構圖;簡潔的處理手法和純凈的體型;在建築藝術中吸取視覺藝術的新成果。
對這些建築觀點,有人稱為「功能主義」,有人稱為「理性主義」,不過更多的人則稱為「現代主義」。
在20世紀20~30年代,持有現代主義建築思想的建築師設計出來的建築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徵,如平屋頂,不對稱的布局,光潔的白牆面,簡單的檐部處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裝飾線腳等等。這樣的建築形象一時間在許多國家出現,於是有人給它起了一個名稱叫「國際式」建築,當然,這樣的稱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
現代主義建築思想在20世紀30年代從西歐向世界其他地區迅速傳播。由於德國法西斯政權敵視新的建築觀點,格羅皮烏斯和密斯�6�1范德羅先後被迫遷居美國;包豪斯學校被查封。但包豪斯的教學內容和設計思想卻對世界各國的建築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現代主義建築思想先是在實用為主的建築類型如工廠廠房、中小學校校舍、醫院建築、圖書館建築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築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紀念性和國家性的建築中也得到實現,如聯合國總部大廈和巴西議會大廈。現代主義思潮到 了二十世紀中葉,在世界建築潮流中占據主導地位。

13、後現代主義建築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美國和西歐出現的反對或修正現代主義建築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現代主義建築成為世界許多地區佔主導地位的建築潮流。但是在現代主義建築陣營內部很快就出現了分歧 ,一些人對現代主義的建築觀點和風格提出懷疑和批評。

1966年,美國建築師文丘里在《建築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一書中 ,提出了一套與現代主義建築針鋒相對的建築理論和主張,在建築界特別是年輕的建築師和建築系學生中,引起了震動和響應。到二十世紀70年代,建築界中反對和背離現代主義的傾向更加 強烈。對於這種傾向,曾經有過不同的稱呼,如「反現代主義」、「現代主義之後」和「後現代主義」,以後者用得較廣。

對於什麼是後現代主義,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建築的主要特徵,人們並無一致的理解。美國建築師斯特恩提出後現代主義建築有三個特徵:採用裝飾;具有象徵性或隱喻性;與現有環境融合。

現在,一般認為真正給後現代主義提出比較完整指導思想的還是文丘里,雖然他本人不願被人看作後現代主義者,但他的言論在啟發和推動後現代主義運動方面,有極重要的作用。

文丘里批評現代主義建築師熱衷於革新而忘了自己應是「保持傳統的專家」。文丘里提出的保持傳統的做法是「利用傳統部件和適當引進新的部件組成獨特的總體」,「通過非傳統的方法組合傳統部件」。他主張汲取民間建築的手法,特別贊賞美國商業街道上自發形成的建築環境。文丘里概括說:「對藝術家來說,創新可能就意味著從舊的現存的東西中挑挑揀揀」。實際上,這就是後現代主義建築師的基本創作方法。

西方建築雜志在二十世紀70年代大肆宣傳後現代主義的建築作品,但實際直到80年代中期,堪稱有代表性的後現代主義建築,無論在西歐還是在美國仍然為數寥寥。比較典型的有美國奧柏林學院愛倫美術館擴建部分、美國波特蘭市政大樓、美國電話電報大樓、美國費城老年公寓等。

1976年,在美國俄亥俄州建成的奧柏林學院愛倫美術館擴建部分與舊館相連,牆面的顏色、圖案與原有建築有所呼應。在一處轉角上,孤立地安置著一根木製的 、變了形的愛奧尼式柱子,短粗矮胖,滑稽可笑,得到一個綽號叫「米老鼠愛奧尼」。這一處理體現著文丘里提倡的手法:它是一個片段、一種裝飾、一個象徵,也是「通過非傳統的方式組合傳統部件」的例子。

美國電話電報大樓是1984年落成的,建築師為約翰遜,該建築坐落在紐約市曼哈頓區繁華的麥迪遜大道。約翰遜把這座高層大樓的外表做成石頭建築的模樣。樓的底部有高大的貼石柱廊;正中一個圓拱門高33米;樓的頂部做成有圓形凹口的山牆 ,有人形容這個屋頂從遠處看去象是老式木座鍾。約翰遜解釋他是有意繼承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紐約老式摩天樓的樣式。

美國建築師史密斯被認為是美國後現代主義建築師中的佼佼者。他設計的塔斯坎和勞倫仙住宅包括兩幢小住宅,一幢採用西班牙式,另一幢部分地採用古典形式,即在門面上不對稱地貼附三根橘黃色的古典柱式。

1980年,威尼斯雙年藝術節建築展覽會被認為是後現代主義建築的世界性展覽。展覽會設在義大利威尼斯一座 十六世紀遺留下來的兵工廠內,從世界各國邀請20位建築師各自設計一座臨時性的建築門面,在廠房內形成一條70米長的街道。展覽會的主題是「歷史的呈現」。

被邀請的建築師有美國的文丘里、巳穆爾,斯特恩、格雷夫斯、史密斯,日本的磯崎新,義大利的波爾托蓋西,西班牙的博菲爾等。這些後現代派或准後現代派的建築師,將歷史上的建築形式的片斷,各自按非傳統的方式表現在自己的作品中。

人們對後現代主義的看法非常分歧,又往往同對現代主義建築的看法相關。部分人認為現代主義只重視功能、技術和經濟的影響,忽視和切斷新建築和傳統建築的聯系,因而不能滿足一般群眾對建築的要求。他們特別指責與現代主義相聯系的國際式建築同各民族、各地區的原有建築文化不能協調,破壞了原有的建築環境。

此外,經過70年代的能源危機,許多人認為現代主義建築並不比傳統建築經濟實惠,需要改變對傳統建築的態度。也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反映產業革命和工業化時期的要求,而一些發達國家已經越過那個時期,因而現代主義不再適合新的情況了。持上述觀點的人寄希望於後現代主義。

反對後現代主義的人士則認為現代主義建築會隨時代發展,不應否定現代主義的基本原則。他們認為 :現代主義把建築設計和建築藝術創作同社會物質生產條件結合起來是正確的,主張建築師關心社會問題也是應該的。相反,後現代主義者所關心的主要是裝飾、象徵、隱喻傳統、歷史,而忽視許多實際問題。

在形式問題上,後現代主義者搞的是新的折衷主義和手法主義,是表面的東西。因此,反對後現代主義的人認為:現代主義是一次全面的建築思想革命,而後現代主義不過是建築中的一種流行款式,不可能長久 ,兩者的社會歷史意義不能相提並論。

也有的人認為後現代主義者指出現代主義的缺點是有道理的,但開出的葯方並不可取 。認為後現代主義者迄今拿出的實際作品,就形式而言,拙劣平庸,不能登大雅之堂。還有人認為後現代主義者並沒有提出什麼嚴肅認真的理論,但他們在建築形式方面突破了常規,他們的作品有啟發性

㈦ 哪位小哥哥小姐姐能幫我看下這個圖片的背景圖是哪裡呢

離女生最近的看起來很像上海的金融環球中心。有三棟大樓號稱號打蛋器,擀麵杖,開瓶器(金茂大廈,上海中心,環球金融中心)_(°ω°」∠)_,在上海外灘那邊,夜景很好。

㈧ 求桌面背景圖

http://www.zzdesk.cn/d/2006-12/2006121115474256863.jpg
http://desk.yx007.com/pic/6/267/102483847.jpg
http://flashfile.leyuan.com/piclib/64/1156484340cIBv0Vvipq.jpg
http://www.deskpic.cn/d/0/3/2006110206041321854.jpg

㈨ 世界十大高樓有哪些

NO.1 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
哈利法塔又名迪拜塔,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最大的城市迪拜市。
迪拜市也是中東地區的經濟和金融中心,是中東最富裕的城市,在全球最富裕城市中也位居前列。哈利法塔項目,由美國芝加哥公司的美國建築師阿德里安·史密斯(Adrian Smith)設計,由美國建築工程公司SOM,比利時最大建築商Besix,阿拉伯當地最大建築工程公司Arabtec和韓國三星公司聯合負責實施;景觀部分則由美國SWA進行設計;我國江蘇南通六建集團公司承包土建施工,幕牆分別由香港遠東、上海力進、陝西恆遠三家公司承包。建築設計採用了一種具有挑戰性的單式結構,由連為一體的管狀多塔組成。
哈利法塔造價:15億美元;總高度:828米(2716.53英尺);建築層數:162層,連同地下共有169層。哈利法塔整個建築外牆用玻璃8.3萬平方米,金屬2.7萬平方米,總共相當於17個足球場。大樓內設有住宅、辦公室和豪華酒店,義大利著名奢侈品設計師喬治.阿瑪尼參與了樓內酒店的設計。命名為「AtTheTop」的觀景台設於第124層,在天氣晴好的日子,遊客可遠眺80公里外的景色。值得一提的是,在「迪拜塔」的第76層,建有一個游泳池,這也成為了世界上高度最高的游泳池,而全球最高的清真寺則建在迪拜塔158層。大樓內共有56部電梯穿梭其間,速度達每秒18米,為世界上速度最快且運行距離最長的電梯。哈利法塔外觀呈Y形,具有太空時代風格,但基礎造型則為伊斯蘭教建築風格———六瓣的沙漠之花。各個部分最終螺旋式上升扭結成塔尖。哈利法塔最初的原名叫迪拜塔,完工之後才改以哈利法塔為正式名稱。在古阿拉伯世界中,哈利法為「伊斯蘭世界最高領袖」之意,同時也是歷史上阿拉伯帝國統治者的稱號。而迪拜所屬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總統,同時也是阿布扎比的酋長,名字正好即是哈利法。
NO.2 上海中心大廈
上海中心大廈簡稱上海塔,位於上海陸家嘴金融中心區。大廈面積433,954平方米,建築主體為118層,建築層數128層(地上118層、5層裙樓和5層地下室),總高為632米,結構高度為580米,在2008年11月29日進行主樓樁基開工,預期到2014年竣工。此外,機動車停車位布置在地下,可停放2000輛。大廈造價:148億人民幣元。上海塔將有兩個玻璃正面,一內一外,主體形狀為內圓外三角。形象地說,就是一個管子外面套著另一個管子。玻璃正面之間的空間在90厘米到10米之間,為空中大廳提供空間,同時充當一個類似熱水瓶的隔熱層,降低整座大樓的供暖和冷氣需求。降低摩天樓的能耗不僅有利於保護環境,同時也讓這種大型建築項目更具有經濟可行性。
根據設計,乘超高速電梯從B2層一站直達118層觀光層,以每秒18米的速度,1分多鍾就可以抵達「皇冠」部位,鳥瞰上海。根據設計,118-119層為室內觀光空間層,121層室外平台觀光層,以及125-126層的風阻尼器觀光層。遊客在121層有望漫步環形步道,與高空的清風親密接觸,感受上海之巔。作為一幢綜合性超高層建築,上海中心大廈以辦公為主,其他業態有會展、酒店、觀光娛樂、商業等。大廈分為5大功能區域,包括大眾商業娛樂區域,低、中、高、辦公區域,企業會館區域,精品酒店區域和頂部功能體驗空間。其中「世界之巔」即是功能體驗區,有城市展示觀看台,娛樂,VIP小型酒吧、餐飲、觀光會晤等功能。另外,在本項目的裙房中還設有容納1200人的多功能活動中心。上海塔依靠3個相互連接的系統保持直立。第一個系統是90英尺×90英尺(約合27米×27米)的鋼筋混凝土芯柱,提供垂直支撐力。第二個是鋼材料「超級柱」構成的一個環,圍繞鋼筋混凝土芯柱,通過鋼承力支架與之相連。這些鋼柱負責支撐大樓,抵禦側力。最後一個是每14層採用一個2層高的帶狀桁架,環抱整座大樓,每一個桁架帶標志著一個新區域的開始。
NO.3 麥加皇家鍾塔飯店
麥加皇家鍾塔飯店是一棟位於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的伊斯蘭教聖城麥加。其附近正坐落著世界上最大的麥加大清真寺。鍾塔飯店為復合型建築。建築高度601米,建築層數95層。麥加皇家鍾塔飯店為全球最高的飯店建築。整個復合建物將擁有廣達150萬平方米的樓板面積,為全球之最。麥加鍾樓主體包括662米的混凝土建築和155米高的「克雷森特」金屬尖頂,頂端是個新月標志。鍾樓最大的亮點在於由德國公司設計製造的巨大時鍾,這個高43米,寬45米四面立體的時鍾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時鍾。這座時鍾夜裡在17公里以外都可看見,白天可在11公里至12公里外看到。皇家鍾塔呈長方體,四面都有表盤顯示時間。其中每一面均鑲嵌有9800萬塊玻璃磚,並刻有阿拉伯語的「偉大的安拉」的字樣。鍾塔全高601米,每個表盤的直徑達40米,已經成為沙特聳入雲霄地標性建築,在25公里外也能看見。鍾塔頂端還有一輪包金的穆斯林伊彎月。據介紹,皇家鍾塔由於德國和瑞士的工程師共同設計,整個工程預計耗資8億美元。報道稱,建築該鍾塔的主要目的是當作朝聖時期標准時間的校對之用。麥加皇家鍾塔飯店建於2012年,由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最大的建設公司沙特賓拉登集團承造。位置就坐落於全世界最大的清真寺、伊斯蘭聖地禁寺的左近。目前,麥加皇家鍾塔飯店坐擁世界最高的飯店、世界最高的鍾塔、世界最大鍾面,世界最大的樓板面積。遊客在離鍾塔16英里處都能看到鍾樓塔尖上的金色月。
NO.4 台北101摩天大樓
台北101摩天大樓,在規劃階段初期,原名台北國際金融中心,位於台灣台北市信義區西村裡信義路五段7號。大樓於1999年動工,2004年12月31日完工啟用,由建築師李祖原設計,KTRT團隊建造。 大樓總高度509米,建築層數106層(地上101層,地下5層),造價為580億元新台幣。101摩天大樓融合東方古典文化及台灣本土特色,多節式外觀造型,宛若勁竹,節節高升、柔韌有餘,象徵生生不息。建築主體分為裙樓(台北101購物中心)及塔樓(企業辦公大樓)。其中B2—B4為停車場,B1至4樓共有5層購物中心,5樓則為數家銀行與證券服務金融中心所在,6樓至84樓為一般辦公大樓,85樓為商務俱樂部,86至88樓為觀景餐廳,89樓為室內觀景層,91樓為室外觀景台。大樓運用高科技材質及創意照明,以透明、清晰營造視覺穿透效果。以高科技巨型結構(Mega Structure)確保防災防風的顯著效益。每八層形成一組自主構成的空間,自然化解高層建築引起之氣流對地面造成的風場效應,透過建築設計綠化植栽區的區隔,確保行人的安全與舒適性。內斜七度的建築面,層層往上遞增;無反射光害的高度透明省能隔熱帷幕玻璃,讓人們在台灣的最高建築內,觀天看地。高科技材質及創意照明,以透明、清晰、營造視覺穿透效果,與自然及周遭環境大尺度的融合。大樓由台灣十二家銀行及產業界共同出資興建。大樓除底部裙樓作為購物商場外,將成為台北金融商業重鎮,股市證交所亦將移至此。曾於2004年12月31日至2010年1月4日間擁有「世界第一高樓」的紀錄。至今仍然全球最高島嶼建築物。因應高空強風及台風吹拂造成的搖晃,101大樓設置了「調諧質塊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調質阻尼器),這也是全球最大的阻尼器。在88-92樓層掛置一個重達660公噸的巨大鋼球,利用擺動來減緩建築物的晃幅。大樓擁有曾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最快速電梯有2部,為觀景台使用,其上行最高速率可達每分鍾1010米,相當於時速60公里,從1樓到89樓的室內觀景台,只需39秒;從5樓到89樓的室內觀景台,只需37秒。下行最高速率可達每分鍾600米,由89樓下行至5樓僅需46秒,至1樓僅需48秒。
NO.5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位於上海陸家嘴浦東新區世紀大道100號,比鄰即將竣工的上海中心大廈。它是以日本的森大廈株式會社(Mori Building Corporation)為中心,聯合日本、美國等40多家企業投資興建的項目,總投資額超過1050億日元(逾10億美元)。原本設計高460米,後修改為492米,工程地塊面積為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38.16萬平方米,比鄰金茂大廈。2008年8月29日竣工。造價:73億人民幣。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104層(地上101層、地下3層),其中94-100層都為觀光層。其中倒梯形底部為97層觀光天橋,而倒梯形頂部為100層則設置了長約55米的貴賓觀光天閣。觀光設施位於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第94至100層。100層誕生了世界最高的觀光廳;97層,如同浮在空中的天橋;94層,則以城市全景為背景,提供可舉行各種活動的交流空間。大樓在90樓(約395米)設置了兩台風阻尼器,各重150噸,使用感應器測出建築物遇風的搖晃程度,及通過電腦計算以控制阻尼器移動的方向,減少大樓由於強風而引起的搖晃,這兩台阻尼器也將成為當時世界最高的自動控制阻尼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是以辦公為主,集商貿、賓館、觀光、會議等設施於一體的綜合型大廈。建築的94層至101層為觀光層,79層至93層將建成超五星級的賓館,7層至77層為寫字樓,3層至5層為會議室,地下2層至3層為商業設施,地下3層至地下1層規劃了約1100台的停車位。
環球金融中心設計引起爭議。原設計高460米,94層,原本預計建成後將成為世界第一高樓,後來因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工程一度停工了6年直到2003年2月13日,當時其設計高度已被其他摩天大樓建築計劃超越,復工後的大廈對設計方案進行了修改,比原來增加32米(7層)。除了高度,還有其外形。KPF公司總裁威廉·帕德森說,金融中心的設計靈感原本來自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於「天地」的理解,正是天圓地方的意思。而且,50米直徑的「圓洞」就是不遠處「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第二個球的大小,空心圓洞與實心球體正好形成一虛一實、遙相呼應的藝術美感。但這樣的構思在一些人看來,同時也表現出了另一種形象,最早有人利用迷信在互聯網上造聲勢,指出樓頂的大圓孔,遠遠地看太像日本的太陽旗。因為許多上海、中國民眾認為原設計方案看上去就像是兩把日本刀架著日本國旗中的日之丸,而建商更是日本公司,遂向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公司加壓,甚至有民眾抵制環球金融中心的建立。
中心公司隨即更新設計,原來園洞改為方孔。不過大部分不持有此觀點的人士認為這只是民族主義的穿鑿附會。有人認為大廈原有的圓形方案更為美觀,造型也符合美學觀點之一的簡約及流線型,也與周邊的東方明珠和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等同樣以球形為設計元素的建築更為協調,也有人套用傳統上「天圓地方」的觀念認為矩形的設計也未嘗不可。
NO.6 香港環球貿易廣場
香港環球貿易廣場簡稱ICC,位於香港西九龍柯士甸道西1號。它是香港地鐵九龍(Union Square)第七期發展項目,也是最後一期發展項目。由新鴻基地產全資發展。2011年5月全面建成,造價約200億人民幣元。
大廈外型由世界著名建築事務所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s(KPF)設計。樓高490米,共有118層,是目前香港最高建築。大樓100層設有「天際100」香港觀景台,是香港唯一能360度俯瞰香港景色的地點。位於大樓頂部102層至118層的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是目前全球位處樓層最高酒店,可盡覽維港兩岸壯麗景緻。在這座大樓里,人們可以登上100樓的全港最高室內觀景台 -「天際100香港觀景台」,360度飽覽香港景緻;或住進102至118樓的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在半空中睡個覺。環球貿易廣場與對岸中環的國際金融中心二期相對,兩者猶如一道架設在維港的大門,每天迎接海上川流不息的船隻進出維港。息的船隻進出維港。每天晚上,大廈兩面外牆更會變身世界最大的屏幕,上演兩場「ICC聲光耀維港」LED燈光動畫及音樂演出。
這項演出已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全球「在單一建築物上最大型的燈光音樂動畫」!
NO.7 吉隆坡石油雙塔(別名:雙子塔)
吉隆坡石油雙塔坐落於馬來西亞吉隆坡市中市(Kuala Lumpur city centre) 簡稱KLCC計劃區的西北角,屬於此計劃區的第一階段工程。曾經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現仍是世界最高的雙塔樓。樓高452米,共地上88層。塔樓包含74.32萬㎡以上辦公面積,13.935萬㎡購物與娛樂設施,4500輛車位的地下停車場,一個石油博物館,一個音樂廳,以及一個多媒體會議中心。獨立塔樓外形像兩個巨大的玉米,故又名雙峰大廈。造價:20億馬幣。
雙子塔的設計是經由國際性的比稿,最後決定採用著名的西薩佩里建築事務所(Cesar-Pelli & Associates)提出的構想。整棟大樓的格局採用傳統回教建築常見的幾何造型,包含了四方形和圓形。設計風格體現了吉隆坡這座城市年輕、中庸、現代化的城市個性,突出了標志性景觀設計的獨特性理念。大樓表面大量使用了不銹鋼與玻璃等材質。雙塔施工單位為三星物產。工程於1993年12月27日動工,1998年完工,它是兩個獨立的塔樓並由裙房相連。在兩座主樓的41和42樓之間有一座長58.4米、距地面170米高的天橋。連接雙子塔的空中走廊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過街天橋。雙塔以452米的高度打破了美國芝加哥希爾斯大樓保持了22年的最高記錄,成為當時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巨型建築。雙子塔為馬來西亞石油公司的綜合辦公大樓,也是遊客從雲端俯視吉隆坡的好地方。雙子塔與鄰近的吉隆坡塔同為吉隆坡的知名地標及象徵。
NO.8 紫峰大廈
紫峰大廈位於南京市鼓樓區鼓樓廣場,鼓樓轉盤西北角,中央路和中山北路交叉口,南京地鐵1號線鼓樓站4號出口西北側。發展商是上海綠地集團及南京國資集團。紫峰大廈選址位於鼓樓廣場,東至中央路,西至北京西路,周邊區域有玄武湖、北極閣、鼓樓、明城牆等歷史文物古跡;該地段是南京主城區的中心點及城市的制高點,周邊遠景盡收眼底:東可眺望紫金山、西可望長江、南有雨花台、北有幕府山。2010年12月18日,大廈正式竣工。與上海金茂大廈一樣,紫峰大廈都由世界摩天大樓設計專家美國SOM設計事務所設計。大廈建築用地面積為18721平方米。A1地塊總建築面積約26萬平方米,基地內設一高一低2棟塔樓(主樓和副樓),用商業裙房將2棟塔樓聯成一個整體建築群;主樓地上89層,地下3層,總高度450米,屋頂高度389米。
大廈配備的機動車位超過1000個,超過了上海金茂大廈800個的機動車位。造價:約40億人民幣。紫峰大廈分別由綠、藍兩組玻璃勾畫出蟠龍模樣的外立面。由於紫峰大廈本身定位較高,其外立面玻璃的安裝方式也和常見的平板式不同,像龍鱗一樣呈縱橫交錯的鋸齒狀;設計、安裝這種新型幕牆玻璃的方法,是世界上唯一的,具體製作、安裝都有相當的難度,加上特殊的燈光照射,美輪美奐。南京紫峰大廈是以辦公為主,集商貿、賓館、觀光、會議等設施於一體的綜合型大廈。大廈設有六星級酒店(約65000平方米)、甲級辦公樓(約55000平方米,副樓地上24層,地上建築有效高度99.7米,主要功能甲級辦公樓(約21000平方米);裙房地上6層局部7層,地上有效高度37米局部44米,主要功能為商場(約45000平方米)與酒店附屬用房。地下4層,主要功能為商場、停車庫及設備機房(約61000平方米)。主樓辦公層高4.2米,酒店層高3.8米,副樓層高4米,商業層高6米。整個建築有50多部垂直電梯與30多部自動扶梯來保證整個建築的人流運輸,以保證整個建築的品質。72層為觀光層,遊客可在此觀看到南京全景。
看玄武湖也就是一個洗腳盆那麼大,比紫金山頭陀嶺448.9米還要高1.1米。
NO.9 韋萊集團大廈(西爾斯大廈)
韋萊集團大廈(Willis Tower) 曾用名西爾斯大廈,位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韋萊集團大廈由SOM建築設計事務所建築師布魯斯·格雷厄姆(Bruce Graham)和結構工程師法茲勒汗(Fazlur Khan)所設計。整個施工工期不到兩年半時間,於1974年建成,高443米。總建築面積418000平方米,地上110層,地下3層。底部平面68.7×68.7米,由9個22.9米見方的正方形組成。在這些正方形的范圍內都不另設支柱,租用者可按需要分隔。整個大廈平面隨層數增加而分段收縮。在51層以上切去兩個對角正方形,67層以上切去另外兩個對角正方形,91層以上又切去三個正方形,剩下兩個正方形到頂。內部總共有450萬平方英尺的辦公室和商業空間。
韋萊集團大廈在1974年落成,超越紐約的世界貿易中心,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大樓。直至2004年台北101塔建成以前,韋萊集團大廈一直保持著「世界最高屋頂」和「世界最高居住層」的桂冠。根據高樓與都市住宅委員會(Council on Tall Buildings and UrbanHabitat)所使用的四分類建築物高度判斷法,加上樓頂天線後總高527.3米,韋萊集團大廈仍擁有四類最高頭銜中「含天線總高」的世界紀錄頭銜。
韋萊集團大廈建成時被命名為(Sears Tower)「西爾斯大廈」。
2009年7月16日正式更名為韋萊集團大廈。大廈造價39億美元。大廈的造型有如9個高低不一的方形空心筒子集束在一起,挺拔利索,簡潔穩定。不同方向的立面形態各不相同,突破了一般高層建築呆板對稱的造型手法。這種束筒結構體系是建築設計與結構創新相結合的成果。
韋萊集團大廈每天約有1.65萬人到這里上班。在第103層有一個供觀光者俯瞰全市用的觀望台。它距地面412米,天氣晴朗時可以看到美國的4個州。
NO.10 京基100(441.80米)
京基100(KK100),原名京基金融中心(KingKey Financial Center),樓高441.8米,共100層。是目前深圳第一高樓,位於我國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由來自英國的兩大國際著名建築設計公司-- TFP和ARUP聯合設計,中國建築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京基100是深圳房企京基集團旗下的世界級地標,也是中國民營地產企業投資建造的最高建築,保持了多項中國記錄、世界紀錄,並獲得了多項世界級獎項。京基100城市綜合體項目總用地面積42353.96 m2,其中建設用地35990.16m2,總建築面積602401.75 m2,由京基100大廈及7棟回遷安置樓構成,總投資近50億元。本項目位於羅湖區蔡屋圍金融中心區內,涵蓋全市74%的銀行機構、80%的保險機構和40%的證券機構,集中了全市60%的金融資產、90%的外資銀行,區域價值得天獨厚。
京基100大廈由國際著名建築設計公司--英國TFP和ARUP擔綱設計,樓高441.8米,為全球第10高摩天地標,總建築面積220,000平方米。京基100這一代表了中國技術標高與精神象徵的雙重地標,在大廈的整體設計與建設過程中,採用9.5:1的高寬比,為國內摩天樓之最。京基100使用的鋼板最大厚度達到了130毫米,大廈的用鋼量達到了6萬噸,這在深圳甚至全國來說都是首例,將所有的焊縫連接起來,累積長度可以繞地球赤道4周,並採用了強度與韌性更高的C80高強度水泥,這在國內的摩天樓里尚屬首次。京基100作為深圳又一新地標,打破了賽格和地王的記錄,是中國經濟與技術發展的新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