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別董大》的詩意是什麼
這首詩的意思是: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經過短暫的聚會以後,又各奔他方,勾勒了送別時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現了作者當時處在困頓不達的境遇之中,但沒有因此沮喪、沉淪,既表露出作者對友人遠行的依依惜別之情,也展現出作者豪邁豁達的胸襟。
《別董大二首》是唐代詩人高適的組詩作品。
全詩如下:
其一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其二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譯文如下:
其一
千里黃雲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風吹著歸雁大雪紛紛。
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普天之下哪個不識君?
其二
就像鳥兒六翮飄搖自傷自憐,離開京城已經十多年。
大丈夫貧賤誰又心甘情願,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錢。
(1)別董大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從詩的內容來看,這兩篇作品當是寫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經過短暫的聚會以後,又各奔他方的贈別之作。而且,兩個人都處在困頓不達的境遇之中,貧賤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詩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卻胸襟開闊,寫別離而一掃纏綿憂怨的老調,雄壯豪邁,堪與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情境相媲美。
詩人在即將分手之際,全然不寫千絲萬縷的離愁別緒,而是滿懷激情地鼓勵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來。詩之所以卓絕,是因為高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嶽英靈集》)、「以氣質自高」(《唐詩紀事》),因而能為志士增色,為遊子拭淚。
如果不是詩人內心的郁積噴薄而出,則不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樸素無華之語言,鑄造出這等冰清玉潔、醇厚動人的詩情。
⑵ 別董大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寫作背景:
公元747年的春天,吏部尚書房琯被貶出了朝庭,他的門客董庭蘭也因此離開長安。同年冬天,作者與高適在睢陽見面,高適寫了《別董大二首》。
賞析:
兩篇作品當是寫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經過短暫的聚會以後,又各奔他方的贈別之作。兩個人都處在困頓不達的境遇之中,貧賤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詩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卻胸襟開闊,寫別離而一掃纏綿憂怨的老調,雄壯豪邁,堪與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情境相媲美。
(2)別董大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別董大二首》唐代: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譯文:
千里的黃雲遮天蔽日色暗昏昏,北風吹著歸雁大雪紛紛落下。你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全天之下有哪個不識你?
就像鳥兒般也會自傷自憐,離開了京洛已經有十幾年。大丈夫豈會心甘情願貧賤,今天相逢卻掏不出酒錢。
⑶ 求鳳凰傳奇的別董大
1、作品原文
《別董大二首》
唐,高適
其一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其二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2、白話譯文
其一
千里黃雲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風吹著歸雁大雪紛紛。
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普天之下哪個不識君?
其二
就像鳥兒六翮飄搖自傷自憐,離開京城已經十多年。
大丈夫貧賤誰又心甘情願,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錢。
3、這兩首詩是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經過短暫的聚會以後,又各奔他方的贈別之作。作品勾勒了送別時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現了作者當時處在困頓不達的境遇之中,但沒有因此沮喪、沉淪,既表露出作者對友人遠行的依依惜別之情,也展現出作者豪邁豁達的胸襟。
(3)別董大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1、作者簡介
高適,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縣)人。早年仕途失意。後來客遊河西,先為哥舒翰書記,後歷任任淮南、四川節度使,終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其詩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筆力雄健,氣勢奔放。邊塞詩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風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
2、創作背景
這兩首送別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六年(747年),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當年春天,吏部尚書房琯被貶出朝,門客董庭蘭也離開長安。當年冬天,高適與董庭蘭會於睢陽(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南),寫了《別董大二首》。
⑷ 古詩別董大的詩句
別董大二首
高適
其一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其二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第二首詩,「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兩句點明詩人十多年前離開京城,現在正處於浪遊中。
從「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兩句看,他當時也還處於連買酒的錢都沒有的「貧賤」境遇之中,自是窮困不堪,但詩人沒有因此沮喪、沉淪,而是想到要奮翮高飛,其慷慨豪放之氣自不可掩。
這兩首詩是早期不得意時的贈別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但詩人於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給人一種滿懷信心和力量的感覺。
從詩的內容來看,這兩篇作品是寫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經過短暫的聚會以後,又各奔他方的贈別之作。而且,兩個人都處在困頓不達的境遇之中,貧賤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⑸ 別董大的背景是什麼
背景: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寶六年)春天,吏部尚書房琯被貶出朝,門客董庭蘭也離開長安。是年冬,與高適會於睢陽(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南),高適寫了《別董大二首》。這首詩是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經過短暫的聚會以後,又各奔他方的贈別之作。
⑹ 關於別董大的簡單圖片
《別董大二首》是唐代詩人高適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是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經過短暫的聚會以後,又各奔他方的贈別之作。作品勾勒了送別時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現了詩人當時處在困頓不達的境遇之中,但沒有因此沮喪、沉淪,既表露出詩人對友人遠行的依依惜別之情,也展現出詩人豪邁豁達的胸襟。
作品原文
別董大二首①
【其一】
千里黃雲②白日曛③,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④,
天下誰人⑤不識君⑥。
【其二】
六翮飄颻⑦私自憐,
一離京洛⑧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
今日相逢無酒錢。
⑺ 別董大寫作背景
這兩首送別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六年(747年),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當年春天,吏部尚書房琯被貶出朝,門客董庭蘭也離開長安。當年冬天,高適與董庭蘭會於睢陽(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南),寫了《別董大二首》。
作品當是寫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經過短暫的聚會以後,又各奔他方的贈別之作。而且,兩個人都處在困頓不達的境遇之中,貧賤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詩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卻胸襟開闊,寫別離而一掃纏綿憂怨的老調,雄壯豪邁,堪與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情境相媲美。
原詩:
《別董大二首》唐代:高適
其一: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其二: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釋義:
其一:
千里黃雲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風吹著歸雁大雪紛紛。
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普天之下哪個不識君?
其二:
就像鳥兒六翮飄搖自傷自憐,離開京洛已經十多年。
大丈夫貧賤誰又心甘情願,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錢。
(7)別董大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高適在語言風格上用詞簡凈,不加雕琢。如《別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技巧上看來全不用力,詞從意出,沒有刻意辭彩修飾。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濛蒙的一片,以致雲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
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後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麼響亮,多麼有力,於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⑻ 別董大和送元二使安西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相同之處:
1、作者都是唐朝著名詩人。
2、詩的內容都是送別友人表達的惜別之情。
3、詩的體裁都是七言絕句。
不同之處:
1、作者不同
《別董大》的作者是唐代詩人高適,且有兩首,分別是其一和其二。而《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詩。
2、送別對象不同
《別董大》作此詩的緣由是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經過短暫的聚會以後,又各奔他方的贈別。而《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
3、表達感情不同
作品《別董大》勾勒了送別時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現了作者當時處在困頓不達的境遇之中,但沒有因此沮喪、沉淪,既表露出作者對友人遠行的依依惜別之情,也展現出作者豪邁豁達的胸襟。
而《送元二使安西》用舉杯勸酒來表達內心強烈深沉的惜別之情,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關心,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
⑼ 《別董大》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唐詩是中華文化中一個難以逾越的高峰,也是文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經歷六朝辭藻華麗的駢文,經過隋朝進入唐朝,發展並且成熟起來的格律詩大放異彩,一時間涌現出了眾多的詩人。
看到這里,已經很傷感了,但是爺們就是爺們,傷感是不可能的,緊接著第四句,體現了一個漢子的灑脫,作為一個大丈夫,沒有人滿足於自己的貧賤,不過呢,今天相逢,沒有酒錢,不過沒關系,我會寫詩。
言外之意生不逢時,並非自己安於現狀,臨時相逢,只好以詩代酒餞別。
⑽ 別董大 這首詩 描寫的 是什麼季節從哪些
《別董大》這首詩描寫的是冬天,可以從「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看出。
原文:
別董大二首
唐代: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譯文:黃雲蔽天,綿延千里,太陽黯淡無光,呼嘯的北風剛剛送走了雁群,又帶來了紛紛揚揚的大雪。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普天之下哪個不識你呢?
詩人在即將分手之際,全然不寫千絲萬縷的離愁別緒,而是滿懷激情地鼓勵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來。
(10)別董大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送別詩當作於公元747年(年唐玄宗天寶六年),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當年春天,吏部尚書房琯被貶出朝,門客董庭蘭也離開長安。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
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遊,常處於貧賤的境遇之中。天寶六年冬天,高適與董庭蘭會於睢陽(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南),寫了《別董大二首》。本詩是其第一首。